抗冻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冻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简称AFP)是一类具有热滞效应、冰晶形态效应和重结晶抑制效应的蛋白质,首先于1969年在南极一种鱼的血液中首次发现,具特殊的结构和功能。现已被发现存在于寒带和寒温带海洋中、陆地上的许多生物(包括动物、植物以及细菌等)。AFP除了有与冰晶结合降低血清冰点的功能外(例如可使鱼血清冰点

降到-1—4℃),还能通过与细胞表面和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从而保护细胞膜免受低温的破坏,阻止离子渗漏。

有关抗冻蛋白机理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曾提出多种假说,就目前研究来看,吸附抑制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支持,概括认为AFP通过吸附在冰晶的表面逐级传播来抑制冰晶的生长。

迄今为止鱼类中发现的抗冻蛋白有5种(按其结构分类),分别是抗冻糖蛋白(AFGP)、Ⅰ、Ⅱ、Ⅲ、Ⅳ型抗冻蛋白(AFPⅠ—Ⅳ),具有热滞效应、冰晶形态效应及重结晶抑制效应、降低过冷却点和保护细胞膜等性质。动植物中发现的AFP虽然结构不同,但都具有降低冰点、抑制重结晶等性质,这些性质可被应用于改良动植物品种和冷冻保存等。

目前,抗冻蛋白技术多应用于食品加工及基因工程领域,如食品冷冻时,添加AFP可抑制重结晶,减少细胞损伤,以保持食品柔软的质地,还可减少汁液流失以降低营养成分的损失;同时在果蔬保鲜、保护非极带鱼、基因工程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