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培训课件PPT(共 38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不同水层存在分区:上方因复氧、光合作用成好氧区,下部 兼性区,底部(泥)厌氧区。
c、表层藻类放氧:
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 C106H263O110N16P+138O2↑
d、上层异氧菌降解:
C11H29O7+14O2+H+→11CO2+13H2O+NH4+ e、底层厌氧水解:大分子→小分子→挥发酸→甲烷。
2.工作原理: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进行物理、化 学、物化和生化作用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其中土壤胶体 和土壤微生物是土壤能够容纳、缓冲和分解微生物的关键。
3.净化作用机理
物理过滤:土壤颗粒孔隙的截留。
物理吸附:黏土等硅酸盐类物质具有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
物理化学吸附:重金属离子与土壤胶体、腐植酸等的鳌合作用.
和产甲烷的全过程。 e、浮游生物:光合作用与降解作用。 f、水生植物:吸收与产氧作用。
思考题:生物塘的污染降解作用与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有何区别?其对污染控制工程有何 影响?
4)影响因素
a、温度:稳定塘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温度每增高10℃ 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将提高一倍。生物塘表面水温高,但昼夜 温差大;底层温度低,但较稳定。温度影响水力停留时间。
• 在我国,国家环保局组织了“七五”、“八五”城 市废水生物稳定塘技术和废水的土地处理技术攻关, 使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向规范化、资源化和系统化 迈进了一步。目前,我国还在人工湿地方面进行了 系统研究。
一、稳定塘(生物塘)
1、概述
稳定塘:又叫生物稳定塘(biological stabilization pond), 俗称氧化塘(oxidation pond)。
b、光照:提供能量,使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有机物的 降解和藻类供氧有重要影响。
c、风力:风力大且四季分布均匀,利于产生良好的水力条件, 利于DO、污水的传质。
d、营养比例:C、N、P、K、Fe、S等。
e、进出水水质与有机负荷:浓度高和难降解有机物多(或高 负荷),采用厌氧或兼氧塘;水质浓度低、出水水质要求高 或低负荷,采用深度处理等。
f、蒸发量与降雨量:降雨-稀释、蒸发—浓缩。
g、污水的预处理:去除可沉SS和油脂;调节pH值,去除有毒 有害物质。
3、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氧塘、深度处理塘,控制出 水塘(见补充材料)。
二、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1.概念: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 微生物-植物的生态系统,进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 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化学反应和化学沉淀:与土壤中的某些组分形成难溶性化合物 或因pH、Eh改变而沉淀、挥发。如与土壤中的铁、铝、钙、 磷、碳酸盐等发生反应,氨氮在碱性条件下挥发等。
1)工作原理: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使污水净化。
2)供氧方式:通过大气复氧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供氧,或人工曝 气(曝气塘)。
3)分类:按DO浓度高低分好氧稳定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
按处理程度分一级、二级和深度处理塘。
按出水方式又可分连续出水塘、控制性水塘、贮存塘。
4)适宜条件:要求有废河道、沼泽地、峡谷、荒地且地质条件 良好的地形;要考虑气温、光照和风力。
作为指示生物。 d.水生植物(耐污耐水植物)
浮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等,可作为青贮饲料,其它处理方 式困难(因为含水率在95%左右,堆肥、厌氧发酵、脱 水均困难),易影响水体景观及水质,需定期打捞。
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叶状眼子菜等(需定期收割)。 挺水植物:水葱、芦苇、蒲草等。 e.高等水生动物:鱼、鸭、鹅等。
5)优缺点:工程简单,建设投资少,能耗少,成本低廉,利于 农业灌溉,能实现污水资源化。但占地面积大,净化效果受 季节(含光照、气温)影响,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周边环境 条件较差。
2、净化机理: 1)生态系统的组成 a.细菌:好氧菌、兼性菌、产酸菌、厌氧菌、硝化菌、光合细
菌等。 b.藻类:绿藻、蓝绿藻等。 c.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不同类型稳定塘数量变化较大,不宜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主讲:成官文
六、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 教学要求 • 了解其自然生物处理的主要类型,净化机理,生态
系统特征。 • 教学时数:2h
污水自然生物处理的回顾与前瞻
•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水质水 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典式”生态系统的自然 净化能力承受不了越来越沉重的污染负荷。为了解 决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出现了以普通活性 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高效的人工净化技术。但进入 20世纪70年代,严重的世界能源危机,迫使人们 又转向研究节省能源、资源和投资的处理方法。污 水的自然生物处理作为“替代技术”之一将受到重 视。
来自百度文库
f.C、N、P的迁移与转化
碳的转化:改变水体碳酸盐的缓冲平衡(p265)。
氮的转化:有机氮→氨氮(少部分挥发和被生物同 化)→亚硝酸氮→硝酸氮→氮气。
磷的转化:进水中的磷有有机磷、聚磷酸盐和正磷 酸盐(预处理沉淀约10%的不溶解性磷)→正磷酸盐、 偏磷酸盐→生物和化学沉淀。
由于C、N、P的转化以及日昼光合作用与否,导致 水体pH变化,日间升高、夜间降低;硝化作用时 降低、反硝化时升高,并引起磷酸盐(日间易于沉淀、 夜间溶解)、重金属等沉淀和溶解。
思考题:生物塘的生态系统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有什么异同?是否什么植物均可用于生物塘?
2)生态系统——菌藻共生体系及其作用。
藻类在光合作用放出氧,细菌则利用藻类提供的氧降解有机污 染物,其它仅起辅助作用。具体机理见P263图6-1。
a、生态系统:由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水生植物、 高等水生动物组成,但悬浮生物总量不高。
g.其它有害物质转化:生物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吸 附与吸收重金属(植物),鳌合与沉淀(底泥)。
3)净化作用: a、稀释作用:在风力、水流与浓度差的作用下,与
塘内污水混合。 b、沉淀与絮凝作用:水力作用降低而沉淀;微生物
及其分泌物与污染物质絮凝。 c、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主要是细菌,但随负荷降低
细菌作用降低。 d、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能经历厌氧水解,产氢产酸
c、表层藻类放氧:
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 C106H263O110N16P+138O2↑
d、上层异氧菌降解:
C11H29O7+14O2+H+→11CO2+13H2O+NH4+ e、底层厌氧水解:大分子→小分子→挥发酸→甲烷。
2.工作原理: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进行物理、化 学、物化和生化作用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其中土壤胶体 和土壤微生物是土壤能够容纳、缓冲和分解微生物的关键。
3.净化作用机理
物理过滤:土壤颗粒孔隙的截留。
物理吸附:黏土等硅酸盐类物质具有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
物理化学吸附:重金属离子与土壤胶体、腐植酸等的鳌合作用.
和产甲烷的全过程。 e、浮游生物:光合作用与降解作用。 f、水生植物:吸收与产氧作用。
思考题:生物塘的污染降解作用与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有何区别?其对污染控制工程有何 影响?
4)影响因素
a、温度:稳定塘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温度每增高10℃ 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将提高一倍。生物塘表面水温高,但昼夜 温差大;底层温度低,但较稳定。温度影响水力停留时间。
• 在我国,国家环保局组织了“七五”、“八五”城 市废水生物稳定塘技术和废水的土地处理技术攻关, 使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向规范化、资源化和系统化 迈进了一步。目前,我国还在人工湿地方面进行了 系统研究。
一、稳定塘(生物塘)
1、概述
稳定塘:又叫生物稳定塘(biological stabilization pond), 俗称氧化塘(oxidation pond)。
b、光照:提供能量,使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有机物的 降解和藻类供氧有重要影响。
c、风力:风力大且四季分布均匀,利于产生良好的水力条件, 利于DO、污水的传质。
d、营养比例:C、N、P、K、Fe、S等。
e、进出水水质与有机负荷:浓度高和难降解有机物多(或高 负荷),采用厌氧或兼氧塘;水质浓度低、出水水质要求高 或低负荷,采用深度处理等。
f、蒸发量与降雨量:降雨-稀释、蒸发—浓缩。
g、污水的预处理:去除可沉SS和油脂;调节pH值,去除有毒 有害物质。
3、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氧塘、深度处理塘,控制出 水塘(见补充材料)。
二、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1.概念: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 微生物-植物的生态系统,进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 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化学反应和化学沉淀:与土壤中的某些组分形成难溶性化合物 或因pH、Eh改变而沉淀、挥发。如与土壤中的铁、铝、钙、 磷、碳酸盐等发生反应,氨氮在碱性条件下挥发等。
1)工作原理: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使污水净化。
2)供氧方式:通过大气复氧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供氧,或人工曝 气(曝气塘)。
3)分类:按DO浓度高低分好氧稳定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
按处理程度分一级、二级和深度处理塘。
按出水方式又可分连续出水塘、控制性水塘、贮存塘。
4)适宜条件:要求有废河道、沼泽地、峡谷、荒地且地质条件 良好的地形;要考虑气温、光照和风力。
作为指示生物。 d.水生植物(耐污耐水植物)
浮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等,可作为青贮饲料,其它处理方 式困难(因为含水率在95%左右,堆肥、厌氧发酵、脱 水均困难),易影响水体景观及水质,需定期打捞。
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叶状眼子菜等(需定期收割)。 挺水植物:水葱、芦苇、蒲草等。 e.高等水生动物:鱼、鸭、鹅等。
5)优缺点:工程简单,建设投资少,能耗少,成本低廉,利于 农业灌溉,能实现污水资源化。但占地面积大,净化效果受 季节(含光照、气温)影响,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周边环境 条件较差。
2、净化机理: 1)生态系统的组成 a.细菌:好氧菌、兼性菌、产酸菌、厌氧菌、硝化菌、光合细
菌等。 b.藻类:绿藻、蓝绿藻等。 c.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不同类型稳定塘数量变化较大,不宜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主讲:成官文
六、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 教学要求 • 了解其自然生物处理的主要类型,净化机理,生态
系统特征。 • 教学时数:2h
污水自然生物处理的回顾与前瞻
•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水质水 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典式”生态系统的自然 净化能力承受不了越来越沉重的污染负荷。为了解 决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出现了以普通活性 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高效的人工净化技术。但进入 20世纪70年代,严重的世界能源危机,迫使人们 又转向研究节省能源、资源和投资的处理方法。污 水的自然生物处理作为“替代技术”之一将受到重 视。
来自百度文库
f.C、N、P的迁移与转化
碳的转化:改变水体碳酸盐的缓冲平衡(p265)。
氮的转化:有机氮→氨氮(少部分挥发和被生物同 化)→亚硝酸氮→硝酸氮→氮气。
磷的转化:进水中的磷有有机磷、聚磷酸盐和正磷 酸盐(预处理沉淀约10%的不溶解性磷)→正磷酸盐、 偏磷酸盐→生物和化学沉淀。
由于C、N、P的转化以及日昼光合作用与否,导致 水体pH变化,日间升高、夜间降低;硝化作用时 降低、反硝化时升高,并引起磷酸盐(日间易于沉淀、 夜间溶解)、重金属等沉淀和溶解。
思考题:生物塘的生态系统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有什么异同?是否什么植物均可用于生物塘?
2)生态系统——菌藻共生体系及其作用。
藻类在光合作用放出氧,细菌则利用藻类提供的氧降解有机污 染物,其它仅起辅助作用。具体机理见P263图6-1。
a、生态系统:由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水生植物、 高等水生动物组成,但悬浮生物总量不高。
g.其它有害物质转化:生物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吸 附与吸收重金属(植物),鳌合与沉淀(底泥)。
3)净化作用: a、稀释作用:在风力、水流与浓度差的作用下,与
塘内污水混合。 b、沉淀与絮凝作用:水力作用降低而沉淀;微生物
及其分泌物与污染物质絮凝。 c、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主要是细菌,但随负荷降低
细菌作用降低。 d、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能经历厌氧水解,产氢产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