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本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形成雏形,现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对于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会不断地丰富经济学,拓宽经济学的领域,并且会提高经济学的解释力。
这门课程是向学生和其他对经济学有基本了解的人介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这门学科。
科斯与诺斯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
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当中,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及颇有价值的方法。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较前沿的经济理论方向,使学生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安排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制度的含义、构成和起源,掌握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了解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最新发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2)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工具及其分析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参考读物,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思考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
行的假定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为更加深入和具体地学习新制度经济学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分析框架、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并深入介绍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流派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明确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基本理念;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地位;弄清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1、R.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2、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编:《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
4、约翰. N·德勒巴克等:《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5、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
6、克劳德.梅纳尔编:《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本章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
2、试比较新旧制度经济学的异同点。
3、本书的基本构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4、制度经济学从新古典经济学继承了什么、修改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5、博弈论与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联系?
6、演化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有何联系?有何区别?他们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
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与博弈论
第四节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
第二讲人类行为与制度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行为科学的内在涵义,掌握理性及有限理性的经济学涵义、形式以及历史演化,了解认知科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了解和掌握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阐述理性及有限理性的经济学涵义,阐述认知科学(行为经济学)等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探讨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理性及有限理性的经济学涵义、形式,以及历史演化;掌握行为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包括人类行为目标、有限理性、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等;掌握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认知结构与制度的关系、规则遵循者与理性最大化者之间的关系等。
本章参考文献:
1、阿兰, 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约翰. N·德勒巴克等:《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3、秦海:《制度, 演化与路径依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4、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
5、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契约与市场签约》,商务印书馆,2002年。
6、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
本章思考题:
1、理性的形式有哪些?
2、有限理性的根源是什么?有限理性的形式有哪些?
3、试比较奈特派、西蒙派以及哈耶克派对有限理性的理解。
4、行为经济学关于人类目标和有限理性的研究结论有哪些?
5、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教学内容安排:
第二讲人类行为与制度
第一节理性
第二节有限理性
第三节认知科学视域中的人类行为
第四节人类行为与制度
第三讲交易费用及其测量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掌握交易费用的概念,理解作为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了解交易费用测量的两个层次及其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首先在分析交易费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然后,研究交易费用的测量。
本章重点、难点: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构成和运行的基本原理,因此要重点掌握交易费用的概念,理解作为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包括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构成。
此外,重点掌握交易费用测量的两个层次及其变化趋势等。
本章参考文献:
1、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科斯、诺斯等著,克劳德·梅纳尔编:《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3、埃里克·弗鲁博顿, 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 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4、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契约与市场签约》,商务印书馆,2002年。
5、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 2000年。
6、约翰. N·德勒巴克等:《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本章思考题:
1、试比较康芒斯、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交易的分析。
2、为什么会存在交易费用?
3、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
4、如何正确理解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易费用?
5、简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
6、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和难点是什么?
7、如何两个层次的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8、总量交易费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9、技术进步到底是提高了交易费用还是降低了交易费用?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三讲交易费用及其测量
第一节交易费用的基本概念
1、交易
2、交易费用
3、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第二节交易费用范式
1、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
2、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易费用
3、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交易费用测量的两个层次及其变化趋势
1、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难点及两个层次
2、制度费用和制度既定条件下的交易费用
3、总量交易费用和每笔交易费用的关系
4、技术进步后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
第四讲产权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掌握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与属性,了解产权保护及其意义,熟悉科斯定理并用其分析现实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产权分析与交易成本范式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两大分析工具。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阐明产权的内涵与构成、功能与属性,讨论排他性产权的起源与产权的保护,研究科斯定理的涵义及其分析思路。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产权的基本功能以及产权的属性;重点掌握产权的起源,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以及产权保护的机制;重点掌握科斯定理Ⅰ、科斯定理Ⅱ、科斯定理Ⅲ,以及与科斯定理相关的定理等,并用科斯定理来分析现实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1、R·科斯A·阿尔钦D·诺思等:《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2、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权与企业》,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4、A.阿尔钦:“产权”《新帕尔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5、约瑟夫.费尔德:“科斯定理1-2-3”,《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
6、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载《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7、科斯:《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载于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本章思考题:
1、产权的含义是什么?你买了一辆车,你对车拥有了怎样的产权?请至少举出属于不同类型的5种权利。
2、科斯与庇古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有何分歧?
3、为什么说科斯定理反映了产权安排、交易费用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4、影响产权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5、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6、产权有哪些特征?
7、产权起源的原始模型是怎样分析产权起源的,它具有什么特点?
8、产权保护有何意义?产权保护的社会机制有哪几种?
9、科斯定理Ⅰ-Ⅱ-Ⅲ的含义是什么?试用图表说明之。
10、与科斯定理相关的定理有那些?
教学内容安排:
第四讲产权理论
第一节产权的内涵
1、产权的概念
2、产权的构成
3、产权的分类
第二节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1、产权的功能
2、产权的属性
第三节产权的起源与保护
第四节科斯定理
1、外部性的庇古税和科斯问题
2、科斯定理Ⅰ
3、科斯定理Ⅱ
4、科斯定理Ⅲ
5、与科斯定理相关的定理
第五讲契约理论与企业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契约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模型,了解契约理论演进的脉络,了解契约理论研究应用的领域及前沿问题。
学生要掌握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的本质及边界的定义,掌握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理解与不同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产权安排,并能利用现有的产权理论分析国有企业的产权和产权改革。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第一部分契约理论主要介绍契约的涵义、起源、原则等方面的内容,阐明古典契约理论、新古典契约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模型,研究现代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契约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
本章第二部分主要是比较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的本质与边界的不同认识,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及掌握契约理论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重点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重点分析企业的产权安排和企业内部权力配置;重点研究企业家在企业创立和成长中的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1、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2、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3、Scott E.Masten:《契约和组织案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埃里克·弗鲁德顿、鲁道夫·芮且特:《新制度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6、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7、易宪容:《现代合约经济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8、易宪容:《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9、阿玛尔·毕海德:《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4年。
11、威廉姆森:《企业的性质》,商务印书馆,2007年。
12、弗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商务印书馆,2006年。
13、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4、杨瑞龙:《企业理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契约的原则。
2、简述古典契约的特征。
3、简述新古典契约的特征。
4、简述交易的三个维度。
5、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6、论述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
7、如何科学评价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厂商理论)?
8、结合企业理论,分析企业和市场的主要区别。
9、试分析契约不完全的原因。
10、试分析企业边界的决定因素。
11、试述企业产权配置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12、试述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风险偏好对激励契约的影响。
13、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谈谈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
14、结合新企业成长的社会条件,分析我国创业型企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和解决对策。
教学内容安排:
第五讲契约理论与企业理论
第一节契约的概述
第二节现代契约理论
第三节企业理论
1、企业的本质和边界
2、企业的产权理论
3、公司治理
4、企业家与企业
第六讲集体行动与制度选择
本章教学目的:本章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套经济理论,以更好地理解集体行动和公共政策,即集体性的经济选择和对整个共同体的政治性协调。
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重点掌握集体行动的基本要素,弄清集体行动的问题及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了解利益集团对制度选择的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集体行动的基本要素,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组织理论,研究集体行动的问题和集体选择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利益集团对制度选择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掌握集体行动的基本要素;弄清集体行动的问题及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理解集体行动的困境;了解利益集团对制度选择的影响;掌握探讨集体行动、利益集团与制度选择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
1、柯武刚、史曼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
2、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3、乔.B.史蒂文斯著:《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4、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
5、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6、汪翔、钱南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7、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8、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9、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
10、卢现祥:《寻租经济学导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本章思考题:
1、举例说明外在效应、俱乐部物品与公共物品的概念,并辨别它们之间的异同。
2、请列举集体选择所能满足的个人欲望远少于私人选择的理由。
3、政府为什么要直接从事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4、一项再分配收入和财富的政治承诺有什么利弊?
5、在政府管制行业里,政治家和官僚们以及企业集团、消费者有何利益?城市中经营数量有限的出租车的特许权制度,时如何影响(1)出租车主;(2)出租车行业的管制者;(3)消费者的收入地位?谁在管制中的利益最大?
教学内容安排:
第六讲集体行动与制度选择
第一节集体行动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集体行动的问题
第三节集体行动与制度选择
1、利益集团与政治行动
2、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制度选择
3、如何减少集体行动的困境对制度选择的影响
第七讲国家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国家的定义与职能,掌握国家理论以及制约国家的三个层次,弄清国家内的竞争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对制度的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的定义及其职能的分析,阐述并比较诺思和巴泽尔的国家理论,以及奥尔森的强化市场型政府理论,介绍统治者的双重约束对制度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国家的定义与职能;掌握国家理论以及制约国家的三个层次;弄清国家内的竞争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对制度的
本章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
2、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
3、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经济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
4、曼瑟·奥尔森:《权利与繁荣》,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5、约拉姆·巴泽尔:《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利与国家范畴》,上海财经出版社,2006年
6、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本章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如何定义国家的?
2、如何理解国家的“三只手”?
3、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国家的四大职能是什么?
4、无效率产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试述国家的起源。
6、国家的目标是什么?
7、试述诺思的国家理论与巴泽尔的国家理论及其异同点。
8、如何看待奥尔森的国家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地位?
9、简述封闭经济条件下制约国家的三个层次及其均衡。
10 国家内的竞争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对制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七讲国家理论
第一节国家的定义与职能
第二节诺斯的国家理论与巴泽尔的国家理论
第三节强化市场型政府
第四节国家内的竞争和国与国之间竞争对制度的影响
五、实验、实践内容
本课程主要采取讲课形式,无实验和实践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1、学习成绩的考核采用百分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到课率、笔记、作业等,权重占30%。
另一部分是期
末考试成绩,考试的方式采取课堂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权重占70%。
总评成绩又可分四等:(1)60分以下为不及格;(2)60~74分为及格等级;(3)75~84分为良好等级;(4)85分以上为优秀等级。
2、能力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分为“识记”、“领会”、“综合应用”三个层次:
(1)识记:能对有关的名词、概念和定义进行准确说明和解释。
(2)领会:能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经济规律进行正确说明和分析。
(3)综合应用:能正确认识重要的理论知识和经济规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评价。
七、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新制度经济学(第2版)》,卢现祥、朱巧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标准书号:978-7-301-20933-2
教学参考书:
1、(美)R.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2、(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3、(法)克劳德.梅纳尔编:《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4、(美)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5、(冰)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
6、(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契约与市场签约》,商务印书馆,2002年。
7、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编:《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8、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
9、R·科斯A·阿尔钦D·诺思等:《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 2003年。
10、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11、道格拉斯·C·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学苑出版社1988
年。
12、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
14、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
15、约·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16、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17、A·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8、张仁德,《新比较经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
19、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0、张军《“双轨制”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1992)》,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21、盛洪主编.《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2、V.奥斯特罗姆等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 1996年。
23、(美)詹姆斯.A.道等编著《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2000年。
24、唐贤兴:《产权、国家与民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26、曼库尔·奥尔森:《国家的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
27、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28、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29、巴泽尔;《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利与国家范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大纲制定人:朱巧玲(课程组负责人):卢现祥
大纲审定人:张霞
教研室主任:陈立兵
教学院长(主任):李小平制定日期:2018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