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教育的使用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服教育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思想交流,解决认知与行为的问题。它以教育者传播一定的信息为开端,以引起被教育者相应的心理变化或心理反应为目的。说服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可是“说”而不“服”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依靠教师的权威“压服”学生,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如何让自己的说服教育更有效,能够真正感染到学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合理地使用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主要根据以下两点:
1、学生的态度。若学生持积极态度、情绪高亢,对所述观点比较赞同时,适合提供正面材料;而当学生对所述观点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时,适合提供反面材料。
2、学生的鉴别能力。学生的鉴别能力与学生的年龄直接相关。低年级的学生,鉴别能力较低,适合提供正面材料;而高年级的学生,鉴别能力高,可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另外,在说服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两者的顺序,即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一般情况下,开始和
结尾讲正面材料,中间放负面材料,这样的效果最好。
二、合理地使用情绪因素材料和理智因素材料。主要与以下两方面有关:
1、学生的文化程度。如果学生文化程度较高,可提供理智因素材料;如果学生的文化程度较低,提供情绪因素材料效果会更好。
2、教育任务的长度。短期任务提供情绪因素材料效果较好;长期任务则需要提供理智因素的相关材料。
当然,在现实情况下,一般是两者结合运用,只是在使用时要略有侧重。另外,在使用两种材料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两者的顺序。通常来讲,首尾用情绪材料,中间用说理效果更佳。
三、利用门槛效应,向学生逐步提高要求。心理学家费里德曼和费雷泽的一项研究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有个小和尚跟师父学武艺,可师父却什么也不教他,只交给他一群小猪,让他放牧。庙前有一条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着一头头小猪跳过去,傍晚再抱回来。后来小和尚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轻功。原来小猪在一天天长大,小和尚的臂力也因此在不断地增长,他这才明白师傅的用
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先提出较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逐步提高要求,不可急于求成。
四、利用“南风效应”。暖风吹个人脱衣,北分吹行人紧衣。“南风效应”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出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钮扣,继而脱掉了大衣,结果南风获得了胜利。
因此在进行说服教育时,要注意讲究方法。使用“北风”式的方法批评教育,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效果短暂。而“南风”式方法,能够和风徐徐地吹掉学生自我保护的“盔甲”,打破学生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敞开心扉。这样以来,说服教育就容易进行了。另外,成功的教育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因此在使用“南风”式说服教育前,应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运用“南风效应”奠定心理基础。
五、利用名片效应。“名片”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教师在论述自己的基
本观点之前先亮出这种“名片”,寻找共同语言,引起共鸣,以缩小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彼此一开始的谈话就很融洽,通常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美国总统里根迎合选民的手法就变化多端,富有吸引力。在向一群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讲话时,他说:“每当我想到意大利人的家庭时,总是想起温暖的厨房,以及更为温暖的爱。有这么一家住在一套稍嫌狭小的公寓房间里,但已决定迁到乡下一座大房子里去。一位朋友问这家一个12岁的儿子托尼:‘喜欢你的新居吗?’,孩子回答说:‘我们喜欢,我有了自己的房间。我的兄弟也有了他自己的房间。我的姐妹们都有了自己的房间。只是可怜的妈妈,她还是和爸爸住一个房间’。这个笑话明显地拉近了他与选民的心理距离,有效地推销了他的形象。他所使用的,也是一种名片效应。
另外,名片效应是以对对方的了解为基础的,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多方面了解学生。
六、避免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
没有讲完,他便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往往会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在进行说服教育时,要注意“度”的把握。“过度”会产生“超限效应”,“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所以说一定要把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