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我想起以前有关这方面的报道。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纪念日。据某媒体问卷调查,竟然有一多半年轻人不知道这个日子是个什么日子。

每当我读到这些报道时,我的心中就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悲哀,长久地神情默然。因为这至少折射出两种情形:一是青少年的无知,二是青少年为什么无知?

不要把青少年的无知看作是一件小事。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至少应该是一群爱国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如,抗日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日本人,特别是他们中的右翼势力、军国主义者从来没有承认侵略中国是一种错误、一种罪恶。而我们竟然忘记了。这就不对!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是列宁说的。如果我们的未来是由这样一群不知国耻和家恨,不明历史因果的人当道,我们国家还有什么未来?

多少年来,部分国人伤疤还没好就已经忘了疼,甚至还把一些历史伤疤当成了“卖点”,如一些照相馆为了赚钱,把二战中的日本军刀、军服作为道具,让那些无知无耻的人摆造型。有的同胞只知道“九一八”就是“就要发”,忙着开业,忙着婚嫁……部分年轻一代对于那段民族苦难史实的无知、淡漠,不能不让人痛心和警醒。

同样是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好多国家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为战争献身的老兵。这也是欧

洲国家文化的体现,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就是历史的记忆,只有不断的纪念,人们才不会让记忆磨灭。记忆越深厚,文化就越深厚。轻视历史,忘记历史,只能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越来越浅,没有了根,在发展中就会迷失方向。

放眼未来并不等于忘记历史,“放眼未来”的前面应当还有一句“以史为鉴”才对。已经去世的东史郎也曾经是一名的侵略者,但因为他勇于反省,勇于忏悔,所以最终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原谅和敬意。可是,中国人民再宽宏大量,也不会原谅那些顽固自大、不知悔改的军国主义分子,一定要把他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至于年轻一代,虽然历史渐渐远去,但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的年青人都不应当忘记那段历史。日本的年轻人当然不需要负上任何的战争责任。但正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历史上的负担,所以他们更应该正面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在未来的日中交往中避免重蹈覆辙。至于中国的年青一代,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很容易忘却历史,这也是更令人担心的。

从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东史郎到南京大学演讲时,“刚刚讲完那些血淋淋的往事时,记者们蜂拥而上,一些大学生笑谑曰:…怎么瞧着像刘德华来了。‟甚至有人使劲儿挤向前,却是为了看一看…东史郎长得是否潇洒‟。当东史郎用苍凉高亢的声音讲述大屠杀的细节时,台下竟被日语中…死啦死啦‟的词语逗乐”

就在我们的青少年不知道本国历史和本国优秀人物时,对西方的东西却津津乐道,而且还漫延到全社会。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敌不上西方的节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纵观中国历史,还是横看外国历史,我们都会发现原来有的民族、原来有的国家慢慢地在历史的版图上消失了。为什么会消失?就是因为他们的后人忘记了他们是谁的子孙,忘记了本民族的特点,忘记了本国家的历史,渐渐地被同化了……

今天我国许多城市都先后鸣响警报,各地还纷纷举办纪念活动,呼唤人们牢记这个记录中国人民屈辱历史和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带来的

灾难的日子,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热爱。

可是有人搞不懂,这是什么声音,这么烦人的。毕竟,我们在进行防空警报测试的时候,试鸣的时候,千万不要仅仅只是看看警报器还能响吗?更要明白,这个警报拉响能够起到多少的提示作用。另外,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试鸣没有必要,现在和平年代怎么可能还会遭受空袭,太不可思议了吧,但是这样的心理也往往在关键时刻,造成惨重的后果。更严重的是,面对9·18,多少国人竟麻木的说,管什么国耻不国耻的,纪念了又能怎么样,甚至有年轻女子为图孩子吉利竟然选定该日去做剖腹产……

勿庸讳言,在我们组织的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唱国歌的声音总是不够洪亮整齐!有多少人会感到“非常惭愧?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

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

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普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

目前,社会正值转型期,人们——特别是青年人——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将有助于了解昨天,立足今天、把握明天,面对思潮纷纭、心态复杂情势下不至于迷失方向。难怪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曾说:“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

历史有时相似得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

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

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

《南方周末》报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专刊上沉痛地说:“中国乃泱泱大国,日本乃撮尔小国,中国不自辱,何人能辱之。”

并非危言耸听的是,在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