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异龄互动培养分享意识

淮安市青少年宫艺术幼儿园苏静

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造就了越来越多缺乏分享意识的幼儿,小班幼儿的表现尤其突出,他们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独占玩具、食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实践中,我们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大、中、小班幼儿的混龄活动,尝试利用幼儿的年龄差异,以大带小,促进小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形成。以下是一组观察记录和分析。

案例一:

晨间锻炼时间,洋洋(中班)主动拉着妞妞去取球,正好有两个球,他们一人一个,开始拍球。此时,亮亮(大班)走过来,对洋洋说:“能把你的球给我玩玩吗?”洋洋有些犹豫,不作声,而妞妞则警惕地抱住了自己的球,在一边观望。亮亮想了想,找了根绳子来,对洋洋说:“用绳子跟你换,可以吗?”洋洋爽快地答应了。

〔分析〕: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不同年龄段会采用不同的分享策略,如,中班的洋洋采用的是平等分享策略,而大班的亮亮则运用了礼貌用语和交换分享策略。虽然在这样的情境中,妞妞一时还表现出不愿与人分享的行为,也没有与中、大班的幼儿发生显性的互动,但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种隐性互动的,即哥哥姐姐互动分享的过程为妞妞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榜样。

案例二:

妞妞和宇宇(小班)一起进了建筑区,涵涵(小班)在一边玩娃娃家,星星(大班)在一边看书。游戏中,妞妞和宇宇为争夺一块半圆形的积木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过了一会儿,妞妞拿起一块拱形积木说:“我用这个跟你换吧。”“我不要。”结果两人找到了涵涵。涵涵问:“怎么了?”妞妞说:“我跟他换,他不给我。”涵涵听了不置可否,继续埋头“煮饭”。见没结果,两人又去找人评理,正好看到星星。听完陈述,星星说:“你们要相互谦让,可以一起玩,也可以先给一个人玩,然后再交换。”两人点点头,手拉手走了。

〔分析〕:当出现需要分享的情境时,妞妞开始使用从哥哥姐姐那儿学来的策略,但由于

违背了自愿的原则,冲突再度发生。找到同龄的涵涵评理,由于经验水平相当,涵涵只能倾听,无法解决矛盾;而大龄同伴运用自身经验以及对交往策略、方法的理解,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正是在这种主动模仿学习、自觉接受建议、自主解决矛盾的实践中,小班幼儿的分享策略日渐丰富,分享行为不断强化。

通过对妞妞的跟踪观察,我们发现异龄互动为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创设了一个暗示、激发、模仿、学习、修正的空间,因此,更具自然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案例分析

案例一:

李想带来一辆玩具车,并告诉老师,他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动时,李想高兴地拿出自己的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别人摸他的车。老师说:“李想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玩一下,好吗?”李想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玩具车,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接下来,李想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己太远。

案例二:

小米粒手上拿着两个果冻,老师逗她说:“小米粒,把果冻分给我一个好吗?”她很爽快地给了老师,然后一直注意老师接下来怎么做。过一会儿,她见老师仍没把果冻还给她,就说:“给我!”老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我了吗?为什么现在又不给我吃了?”小米粒始终是两个字的回答:“给我!”小米粒的妈妈告诉老师,类似的事情往常小米粒一定以哭闹来解决问题。

通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经过托班一年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幼儿在行为中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如何把小班幼儿尚处朦胧状态的分享认识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我们开展了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研究。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分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的性质和目的。幼儿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对此,我们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形象化的教学材料,让幼儿明白分享实际是一种互利行为。如故事《佳佳真快乐》让孩子明白了“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语言活动《金色的房子》告诉幼儿“好的东西大家一起玩才最快乐”等等道理。

二、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任何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通过反复的行为训练,我们试图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增加幼儿积累自身经验的机会。

创设情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去面对矛盾,解决问题。如在户外活动“骑小车”中,孩子要解决“小车不够怎么办?”的问题;两个小朋友都想玩橡皮泥,可橡皮泥却只有一盒;幼儿的点心不够分了,没拿到的小朋友怎么办等等。对幼儿采取的正确行为,教师都及时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给予鼓励和表扬,强化幼儿分享后的愉快体验。

开辟玩具分享区班级活动区中,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玩具区,让小朋友带一件自己的玩具放到分享区,供大家一起玩。凡是带玩具来的幼儿还可以向全班小朋友介绍玩具的玩法。玩具分享区的玩具一个月更换一次,那里成了小朋友最喜欢的地方。他们不仅愿意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也学会爱护别人的玩具,从中体会着快乐和友谊。

分享活动成果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向全园开放,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成果和快乐。如开展主题活动“汽车叭叭叭”时,我们举办了“亲子手工制作展”,小朋友高兴地向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介绍自己与家人一起制作的汽车。活动结束后,他们还抢着告诉老师:“哥哥喜欢我的小车。”“那个姐姐问我怎么做。”他们沉浸在分享的快乐中。

建立牵手小组行为霸道、任性的孩子很少有同伴愿意与之交往,如何转变他们的行为?我们发挥了家委会的作用,将幼儿四至五人分成一组,鼓励幼儿利用节假日互相上门拜访,让幼儿轮流做一次小主人,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分享。

三、家园共育,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交流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方法。我们还为每个幼儿准备了“家中的好宝宝”记事本,请家长们将孩子在家的表现记录下来,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我们还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我们的研究小组,为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出谋划策。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幼儿的分享意识增强了,自觉分享的行为形成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开心”成了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孩子们在学会分享、体验分享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和友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