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大篇幅报道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先进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日报大篇幅报道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先进事迹
----蓝天碧水的“守护者”
行风建设信息报送第八期
8月10日,重庆日报以《蓝天碧水的“守护者”》为题大篇幅,通过对“48米高烟囱途中休息5次才能爬上去”、
“在热浪和烟气包
围中监测了3小
时”、“站在江心测水
质”等3个场面进行
细致入微地描写,详
细报道重庆市环境
监测中心广大干部
职工战高温、斗酷
暑,立足本职创先争
优的先进事迹。
近年来,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引导和鼓舞作用,进一步拓宽宣传报道渠道,不断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宣传报道,新闻宣传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原文如下:
在重庆有着这样一群人:
无论严寒酷暑,他们天天起早贪黑,爬上高烟囱,坐着小船,只为拿到一手的烟尘烟气排放,以及饮用水源水质等监测资料,守卫重庆的蓝天和碧水。
他们是环境监测人员。
如今,酷暑来临,烈日当空,他们并没有因为恶劣的天气环境,而对自己的工作有丝毫的懈怠。
8月8日,天气预报显示当天主城的最高气温近37℃,记者跟着这些环保监测人员,走进了他们的工作……
8日早上7点,太阳已经探出了头。
市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一室工作人员李斗果,穿着一件有些陈旧、紧身的短袖T恤,准备出门,母亲蹒跚着脚步跟了过来。
“今天要爬烟囱吗?注意安全。”10年了,看着儿子这身衣着,母亲习惯性地担心起来。
“晓得了。”搞了10年环境监测的李斗果回答说,然后出了门。
48米高烟囱,途中休息5次才能爬上去
李斗果要去北碚区天府发电厂的高烟囱上作烟尘烟气检测。
不到9点,他和同事们就来到发电厂的锅炉车间巡视。
车间里,发电设备在不停地运转,李斗果特别注意看了看,里面的环保处理设备已经开启,看来工厂的整个运作,处于正常状态。
“查看工况,是监测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他说。
随后,他们来到了一个高烟囱下,仰头往上看,看不到烟囱的顶部。
光滑的烟囱外壁上,有一排长长的铁梯,直通到烟囱一半位置的平台上。
“那里就是我们监测作业的地方,距地面有48米。”说着,李斗果和同伴开始整理衣服,手脚套上安全带,带上安全帽,爬上了铁梯。
李斗果爬得很快,不到5分钟的时间,他一口气爬到了20多米的位置,停了下来。他将安全带上的钩子钩在了铁梯上,一只手臂环绕在铁梯上,一只脚轻轻地靠在铁梯上,眼睛平视远方,休息。
“20米是一个极限,一般来说,前20米会爬得轻松一些,到后面,每爬5米都很艰难。”他说。
短暂的休息后,他继续向上攀爬,10多分钟后,他到了位于48米高的平台,期间他大概停顿了5次。
此时,太阳已经当头照,铁制的平台被晒得发烫,但李斗果顾不上这么多,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烟囱下,监测人员胡勇正在将监测仪器进行“打包”,准备配合李斗果,将它们送上去。
他抬头看平台,一个黑影还坐靠在栏杆边。
“让他多休息一下,一会把仪器拉上去还要费不少体力。”胡勇说。
大概5分钟后,李斗果从上面扔下绳子,胡勇和同伴很快将烟枪、智能烟尘采量仪等设备套在了绳子上。
他朝上面挥了挥手,示意可以向上提拉设备了。
几十公斤重的仪器缓缓地上升,李斗果的监测工作即将开始了。
在热浪和烟气包围中监测了3小时
10点了,眼看太阳越来越大,为了避开中午烈日当空的时段作业,李斗果和两位同伴把设备拉上去后,顾不上休息,马上开始监测。
拿出各项设备进行连接,调试。李斗果则拿起足足有2.5米长的烟枪,准备开始监测烟囱烟气的排放。
站在上风口,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烟孔阀门,此时,一股刺鼻的烟气蹿了出来,李斗果被呛得十分难受,眼泪都快被熏出来了。
他低下头,眨了眨眼,稍稍地调整了一下,然后将手中的烟枪慢慢地插进烟孔里。
“烟枪就是一个探头,由于烟囱内不同地方的烟气烟尘含量不均匀,因此我们需要不停地伸缩烟枪,移动式监测多组数据,再进行分析。”他说。
由于烟囱里的温度很高,金属材质的烟枪温度也在渐渐升高,尽管带着厚厚的手套,李斗果还是在不时地换手持烟枪检测。
1个小时过去了,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等多个监测数据出来了。
胡勇说,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而有说服力,通常情况下,这样的监测,都需要3组这样的数据,才能进行分析。
这1个小时,仅仅只完成了第一次数据的监测。
就这样,李斗果和两位同伴在热浪和烟气的包围中,在48米高的烟囱平台上,呆了近3个小时。
站在江心测水质
12点多,李斗果从烟囱上下来,衣服已经湿透了,手臂上还有几道因为攀爬或是监测作业时,被刮伤的口子。
“今天还要到嘉陵江饮用水源地监测一组水质数据。”说着,大家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赶到位于大溪沟的嘉陵江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现场。
市环境监测中心应急监测室的检测人员李新宇,正在一艘环境监测船上等着他们,他们要一同到嘉陵江大溪沟饮用水源地监测水质。
船在嘉陵江一处中心位置上停了下来。
在太阳的直射下,船头温度计上显示,甲板上的环境温度已经达到50℃。
穿着救生衣的李新宇站在船尾,汗水像流水一样往下流。他拿着GPS卫星定位系统,确定停船所在地的经纬度。
随后,他拿出激光测距仪,对着江两岸开始测距。
“左边144米,右边178米,符合嘉陵江中心断面的监测要求。”他说,对于宽度大于100米的江面,水源监测地在中心断面,我们需要经常采集水样监测分析。
此时,监测人员将水质多参数探测仪的探头,放进江水里。“注意,探头要放在0.5米的位置,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他一边说,一边看着仪器上不停变换的数据。
“水温23.6℃,PH值7.5……”李新宇将数据个个登记到记录册上,通过监测,我们可以检测水的温度、溶解氧、蓝绿藻、浊度等29项饮用水源常设指标。
“其它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只有浊度这项指标有所上升。”李新宇说,这是因为这段时间丰水期到来,上游的泥沙被冲了下来,造成了水的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