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课的目标与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外历史人物评述》的教学操作
1.理清与必修的关系: 因此,必修部分提及的人物要在选修模块里获得必
要的“人”的铺展,彰显人物活动的叙事性和人物 评说的分析性,凸现人物的厚度。选修模块中的一 些历史人物则在必修模块里获得他们从事历史创造 的活动舞台,显示他们在政治和文化演进史上的地 位。如果说必修课程涉及的人物是相对抽象的“节 点”,那么选修课程撷取的人物则是比较多维的 “体面”,它们是彼此映带、相互关联、各有侧重 的整体,以此实现高中历史新课程设置选修课的总 体目标:“进一步”和“个性化”。历史教学中实 施《人物评说》,要理清与必修课程的关系,彼此 勾连、“点”“面”结合,作出必要的整合。
风骚余韵 潮起潮落
——《人物》与《改革》的 历史理解与教学解说
江苏 镇江 束鹏芳
对历史选修课程基本特性的把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为使学生在普遍达 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在开设必修课的同 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 择和发展的机会”,为此,《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普 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 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以 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 任选若干个模块。”这里,明确地界定了历史选修课程的培 养功能和开设要求,特别强调了选修课程的开设要体现出 “多样性”、“多层次”、“多类型”的特性要求,以满足 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关于《中外历史人物评述》的教学操作
4.充分的叙事,适切的评述: 爱因斯坦 [了解成就]教师用如下一段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一百年前,一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却揭示了深深隐藏在宇宙细 节中的共性,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它的 发现者竟是年仅26岁的专利局小职员,他是谁?这个公式为 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当学生说出了人物和公式后,就 由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谈谈相对论和光子论的含义,引导 学生简要说明这一理论发现的价值。然后就转向“爱因斯坦 为什么能够提出如此伟大的理论?”这一问题探讨。 [了解人物]爱因斯坦创立科学理论的原因探讨,必然会涉及 时代背景与学术背景、个人的天赋与生活经历、刻苦学习与 勤奋实验等诸多因素,这里的每一个因素都可以引出一则或 几则故事,从而使理性概括与史实叙述相互映衬。这里的每 一个因素,其实也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动态生成的 空间,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表述的机遇,进行有机渗透。基于 原因探讨中的史实铺陈和因素概括,教师再从“人物”的视 角,归纳塑造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形象,在这一“塑造”形 象的过程中适当出示有关爱因斯坦的图片。
更关注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更体现历史课程的人文色彩
更注重历史课程的生活特性;选择性、自主性,因而个性化; 教学方式上的对话、探究和问题意识
关于《中外历史人物评述》的内容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 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 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等6个专 题22个人物。所选人物体现着历史人物的代 表性及其与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的结合, 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 领域。所选人物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与思想, 表达了历史人物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 现了历史人物的生命进程与独特个性。
关于《中外历史人物评述》的三维目标
其课程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事无巨细地掌握历史人物的生平 事迹、个人生活,而是借此正确理解历史人物与其所处时代 的关系,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 境的影响和制约,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初步掌 握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 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 中的作用,提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杰出人物的 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 素养,确立积极进取、求实、创新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它们既可以视为必修课程中的学习内容的适当延伸,又可以 视为人物评述模块的模块特色。
关于《中外历史人物评述》的教学操作
3.明确概念与结论(以“秦始皇”为例)
兼并六国 :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提 供了物质条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各民族间联 系日益加强,民族分野消失;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长 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兼并路径;意义。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 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 大的历史贡献。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 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ຫໍສະໝຸດ Baidu 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过: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 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 民力、物力,徭役繁重;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 这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这样的目标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似乎很一般、很机械、很口 号,但是沉淀为教师的自觉的课堂意识,命题意识,尤其是 转换为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沉淀为学生的历史智慧就显得 很不容易。
关于《中外历史人物评述》的教学操作
1.理清与必修的关系:在6个选修模块中,与必修关系最密 切的是《人物》其次是《改革》。其关联性大体分为两种。 其一,必修模块的课程标准和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涉及的人 物。例如秦始皇、孔子、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牛顿和爱因斯坦等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必修侧重于介绍他们对人类政治和文化发展进程所产生的引 领和促成作用。其二,必修模块的课程标准没有涉及,但个 别版本的教科书在围绕“内容标准”概述政治事件、政治制 度或文化现象时,往往有所提及。例如亚里斯多德或柏拉图 之于“西方人文精神”、康熙帝之于“军机处的设置”、华 盛顿之于“1787年宪法”、李四光之于“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等。他们是因为“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在必修模块的历史天 地里晃动了一下。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是必修课程基本没有涉 及的,克伦威尔、拿破仑、唐太宗等人至多在必修课程里找 到他们活动的历史背景,而甘地、凯末尔、詹天佑等人却是 连背景性框架都找不到的,是孤悬于必修课程之外的独立的 内容。
关于《中外历史人物评述》的教学操作
2.确立标准要求(以古代政治家为例)
1.了解秦始皇兼并六国的时代背景和意义;2.知道 秦始皇建立专制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主要史实;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4. 了解“贞观之治”的 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改善民族关系 等;5.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 史作用;6.体会到纳谏与用贤及其帝王个人生活观 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7.列举康熙帝为巩固统一 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或进行的斗争:平定三藩、 进军台湾、平定准葛尔部、抗击沙俄等;8. 评述康 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