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大果沙棘基地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渭县大果沙棘基地建设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实现增绿,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沙棘产品的市场需求,和通渭县沙棘资源现状及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编制了《通渭县大果沙棘基地建设规划》。

一、基本概况

(一) 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通渭县位于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02°36′~103°46′,北纬34°55′~35°29′,南与武山、安、甘谷三县接壤,西与陇西、安定毗邻,北靠会宁,东依。东西长77.7km,南北宽64.3km,海拔高度1400~2500m。通渭县是古丝绸之路中路的重要通道。

2、地形地貌

通渭县地处六盘部,北邻岭地槽边缘,西接祁连延余脉之尾,居陇中黄土高原之核心,立地分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境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峦起伏,梁岭交错、沟壑纵横。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倾斜状态,西部隆起的蟾姆山海拔高达2524m,东南部最低处的青石峡海拔只有1420m,相对高差达1103.4m,境的华家岭、尖山岗、鹿鹿山等海拔均在2400m以上。

境总体以黄土高原地貌为主体,由于山地坡度较陡,植被稀疏,耕垦指数高和长期的暴雨冲刷、风蚀影响,形成以山顶为中心,不规则向下逐渐分支的侵蚀沟谷形态,在无止境的侵蚀、冲刷和切割的作用下,形成梁、岭、塬、峁、沟、谷、川等相间分布的自然地貌格局。根据地形地貌的差异,全县大致可分为高山区、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台区三个地貌单元。

3、气候

通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7.2℃,1月平均气温-7.6℃,7月平均气温18.9℃,极端最高气温33.9℃,极端最低气温-27.1℃,年较差26.2℃,年降水量392.3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337.9mm,年相对湿度70%,无霜期145d,年冰雹日数18d,年日照时数2113.6小时,日照百分率48%,最大冻土深度l00cm。灾害性天气,以春末初夏的干旱,春秋季的霜冻,夏季的暴雨、冰雹等为主要灾害。全县主要气候特征为: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少雨,光照充足。

4、水文

通渭县地表水资源为9542万m3,地下水资源为1478万m3。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0条,195条支沟,1325条毛沟,绝大部分区域属渭河支流散渡河、葫芦河上游,按照流域划分为渭河和祖历河两个水系,其中渭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9%,祖历

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1%。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牛谷河,干流长75.6km,流域面积884km2;金牛河,干流长48.65km,流域面积580.65km2;安逸河,干流长24.9km,流域面积201.95km2;清溪河,干流长20.3km,流域面积164.68km2;苦水河,干流长20.3km,流域面积684.75km2。全县河流主河道总长度为229.45km,占地40.9km2;1—5级沟壑1858条,总长度2985.12km,占地392.133km2。全县平均沟谷密度为1.03km/km2,境年总径流量为9542m3,入境径流1296m3,合计达10836m3。年均输砂量3357万t,年均侵蚀模数8110t/km2。县有4座中小型水库,发挥效益的只有锦屏水库1座,库容量为1050万m3。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加之地下水位储量少,大部分河流多成为季节性河流,冬春季节基本干涸,水资源严重短缺。

5、土壤

通渭土壤成土母质有3种,即黄土母质,冲积洪积母质和红土母质,共分3个土类,3个亚类,9个土属,计23个土种。耕地土壤类型主要为黑麻土、黄绵土、黑垆土、黄绵土、黑垆土。全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为0.24%—3.85%,其中N含量为0.02%—0.23%,P含量为0.08%—0.54%,K含量为0.12%—1.86%。项目区主要土类有黑垆土、黄绵土、红土等三个种,东部以黑垆土和黑麻土为主,中部(县城周围)以黄绵土为主,西部阴坡多为黑垆土,阳坡为黄绵土。土壤有机质近年呈上升趋势,pH值一

般为7.0~7.5,个别小区域超过8.0。

6、植被

通渭县属于森林草原带与草原带的过渡地带,由于境东西海拔高度差距大,气候因素差异显著,植被类型呈现一定的多样性。境有高等植物79科、282属、482种。其中种子植物76科,279属、479种,蕨类植物3科、3属、3种。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新景、陇山、陇阳、华家岭等地海拔1800m左右的山地,受人为活动的长期干扰,呈现残败次生林景观,面积普遍较小。主要种类有山(Populus davidiana)、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秋胡颓子(Elaeagnus umbellata)、黑果栒子(Cotoneaster melonocarpus)、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高丛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蓝靛果(Lonicera cyanocarpa var. edulis)、葱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小叶悬钩子(Rubus parvifolius)、山荆子(Malus baeocata)等,基本为森林群落遭严重破坏后的残存种类。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是本区域重要的建群种。

地带性草原植被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草原为主,次为短花针茅(S. brevifora)草原、蒿属植物草原。植被大体可分为本氏针茅—蒿属群丛、针茅—百里香(Thymis mongolicus)群丛、蒿属—百里香群丛、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群丛等。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谷子(Setaria italica)、糜子(Panicum brevfolium)、荞(Fagopyrum esculentum)、黄豆(Glycine max)、豌豆(Pisum sativum)、蚕豆(Vicia faba)、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等。区域农作物种植除东部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外,其余地区均为一年一熟。

(二)社会经济状况

1、社会经济条件

通渭县现辖6镇、12乡、332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28个居民小区,总人口46.93万,总土地面积2908.5km2。据统计,2006年通渭县收入总值99296万元,生产总值96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4元。2006年粮食总产量14.7万吨,农民人均产粮344.4kg,全县畜禽存栏99.51万头(只)。有贫困人口2.55万户12.6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6.98%,其中绝对贫困人口0.37万户1.86万人(年收入685元以下),占总人口数的3.96%,属国家级重点扶贫县,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是历届政府的重要工作。

2、基础设施条件

通渭县主要交通干线有天(水)巉(口)公路东西贯通,县乡公路通达各乡镇,交通较为便利;县开通国外直拨9000多门,农话总容量5000多门,移动通讯虽覆盖全县;已建成电信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