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分层训练附答案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分层训练附答案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分层训练附答案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时分层作业(六)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回答1~2题。

1.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非洲B.亚洲大洋洲

C.南美洲欧洲D.南美洲大洋洲

2.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B.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C.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

D.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

1.B 2.A[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第2题,造成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200mm左右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4.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张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3.A 4.B 5.D[第3题,图示区域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过渡区域,又因是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降水量少。第4题,图中湖泊为死海,湖水的盐度相当高,不可能用于灌溉;且该区域气候偏干,年降水量总体偏小,再加上纬度低,蒸发旺盛,区域内河流又多为季节性河流,建水库对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缺状况意义不大。第5题,甲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数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因其充分利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多数农产品能自给。]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6~8题。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7.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8.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

6.B 7.B 8.C[第6题,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9.82倍,接近10倍。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第7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较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节水意识较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较高。第8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具体措施是发展科技,更新设备,保护水资源,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等。]

9. 读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

材料二我国水资源与世界水资源比较表。

(2)我国水资源总量与美国相近,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为:空间上__________多,__________少,__________多,__________少;时间上__________两季多,__________两季少,年际变化__________(大,小)。

(4)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生态环境危机之一。请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第(2)题,中国人口大约是美国的5倍,因此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第(3)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并且年际变化大。第(4)题,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多,经济较发达,工农业用水量大;生产生活中不注意环保,水污染浪费严重;我国水土资源搭配不合理,北方耕地面积大,但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的总

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比较大。

【答案】(1)丰富少

(2)我国人口总量大,约是美国的五倍

(3)南方北方东部西部夏秋冬春大

(4)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北方地区降水少,淡水资源总量少。

[冲A挑战练]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C.丙D.丁

1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12.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

10.B11.A12.A[第10题,读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0~20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第11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第12

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 13.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图3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网可知该国为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国(岛国)虽然多雨,需明白降水量多的国家,淡水资源不一定丰富,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河流短小,没有大的湖泊,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再加之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第(2)题,根据题干提示信息“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可知大坝可以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

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第(3)题,该国除建水坝外,还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和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等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分数加减法运算分层作业训练

2.4. 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2.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能利用运算律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培养运算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2.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1.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2.分数混合运算时,适当的简便方法的选择。 [课内反馈练习] 1.计算:(掌握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1)327318- (2)9 53945- (3)107 13- 2.计算(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 15411033518+- (2))13 5 21710(13511+- [分层练习题]

A 层: 1. 计算:(掌握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1)7325- (2)37 4 4- (3)14 111725- (4 ) 43 2317- 2.计算:(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5215436112-- (2)3 1 11432315-- (3) 121143311+- (4)2 1 5211018+- 3.一辆助动车油箱中原有油533升,用去了4 3 1升后,还剩多少升油? B 层: 1.填空:(掌握分数部分不够减,从整数部分取1的带分数的减法。)

(1)411323 -= , (2)73 25-= (3)413116-= , (4)6 5 2524-= , 2.(选择题)计算:=--5 2 4112 A .2071 B. 207 C. 2013 D. 20 131 (1)12 1 4533433+- 4.用两种方法计算:(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211854216-- (2) 9 4 29537310-- 5.列式计算:(会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216减去一个数等于313与2 1 2的和,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减去652的差比311少2 1 ,这个数是多少? C 层: 1.(通过分数加减运算,培养运算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1)想一想,填一填。 =-211 , =-3121 , =-41 31 , =-5141 , =-6 1 51 ,…… (2)你有什么启发吗?请你计算: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3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3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4年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其宣传的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问题再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水 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答案:1.D 2.D 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A.开源 B.节流 C.净化 D.淡化

4.下列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 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 B.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 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 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 解析:本题组利用生活中的新型生活用具,考查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节水水龙头将洗脸的用水量减少,起到了节水的目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如用淘米的水来洗菜,用节水马桶等。 答案:3.B 4.A 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奇迹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节土壤 (建议用时:40分钟) 读下面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D.④为淀积层 2.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1.D 2.B[第1题,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第2题,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 )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能可能不够好 D.该土壤呈现酸性,可能为红壤 4.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

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 3.C 4.B[第3题,从图中可知,P点表示的土壤固体颗粒占55%左右,水分占38%左右,空气占17%左右,水分占的比重太大,保温性较差。第4题,土壤盐分增加与不合理灌溉有关。]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6.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5.C 6.A[第5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第6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下表示意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1)变化。据此,完成7~8题。 坡向 有机质含量 2 420 m处 2 640 m处 3 580 m处 4 050 m处 半阴坡41 24 120 半阳坡23 62 阴坡181 阳坡20 90 A.60 B.7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五年级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22、四季之美 一、本课目标: 1、会认“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4、借助关键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课文中景物的动态描写。 二、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5、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四季之美》自主型分层作业: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A类基础性必做题: 1、读拼音,写词语。 (1)归鸦在yè mù()降临时,急匆匆地飞回了自己的家。(2)姑娘的脸上露出幸福的hóng yùn()。

(3)lí míng()前的天空yù fā()明朗起来。(4)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和谐,景色都那么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 í()。 2、词语百花园。 (1)词语搭配。 ()的天空()的微光()的心情(2)词语积累。 表示心情愉悦的成语:()、()、()AABB式词语:()、()、() AABC式词语:()、()、() (3)多音字辨析。 他因为晕()车太严重,居然晕()倒了。 B类提升性选做题:(2选1) 1、选择词语造句。 凛冽—— 心旷神怡—— 2、仿照课文,运用动态描写写一处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

三、设计意图: A类基础性必做题:生字新词的认读、书写、默写、新词理解运用等,重在巩固夯实字词基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看拼音写词语和词语搭配巩固了课上所学生字新词,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掌握了词语运用和多音字的辨析方法。 B类提升性选做题: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语段文章的归纳概括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在说说写写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巩固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四、激励措施: 用多种形式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于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好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这样,通过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五、实际效果:

人教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1 Section A (1a2d)课时分层训练作业(无答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1Section A(1a-2d) 课时分层训练 一、用方框中所给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2.Many families spend the weekend in the hills or on the coast. 3.As students, we stay and study at school . 4.-How do you ?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s about the text. 5.My friend Jim took last Sunday in the Plant Garden. 二、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1.-你去哪里度假了? -我去爬山了。 - did you ? -I to the . 2.汤姆去夏令营了。 Tom to 。 3.他昨天去看望他叔叔了。 He his yesterday.

4.我父亲去海滩了。 My father the . 4.好久不见。 no . 5.你去什么有趣的地方了吗? you go ? 三、单项填空。 ( )1. Where will your family go vacation? A. of B.on C. at D. in ( )2. Several years ago, people knew Li Yundi. But now he is well-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not only in China. A.few B. little C. many D. most ( )3. went hiking last weekend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A.Someone B. No one C. Everyone D.Nothing ( )4.-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d like to go . A.relaxing somewhere B. somewhere relaxing C.relaxing anywhere ( )5.-Did your father go to work yesterday? -Yes, .

(统编版)2020高中地理第2章课时分层作业9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中图版必修

课时分层作业(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1~2题。 【导学号:57522076】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2.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在资源方面处于劣势的是( ) A.铁矿石B.土地资源 C.水资源D.劳动力 1.A 2.C[两工业区都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广阔的市场;鲁尔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⑤说法错误;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相比,水资源较缺乏。]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一位德国生态学家曾悲观地对鲁尔区做出预言“在这里,白色只是一种梦想”,它描述的问题是( ) A.失业率下降B.环境污染 C.治安混乱D.金融危机 4.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无关的是( ) A.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广阔的市场 D.充沛的水源 3.B 4.A[第3题,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煤炭是其主要的能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鲁尔区的进一步发展。第4题,鲁尔区发展工业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煤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6题。 【导学号:57522077】材料一1957年,鲁尔区有140多个煤矿基地,到2003年时只剩下7个;199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到2003年时只有7座。 材料二21世纪初,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当时所有就业人口的65%。 5.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不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 A.企业规模扩大 B.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C.减少了失业人口 D.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 6.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将导致鲁尔区( ) A.环境污染严重 B.经济结构多元化 C.失业率增加 D.钢铁、机械等产业的技术落后 5.C 6.B[第5题,煤矿基地和炼钢炉的减少,是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的结果,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但会导致大量煤矿和钢铁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第6题,材料二描述的是鲁尔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现象。该现象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钢铁、机械等产业技术的进步。] 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太阳能、煤炭和天然气丰富,并有望成为世界级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回答7~8题。 7.关于鄂尔多斯地区重化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

在小学阶段, 中年级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作 了如下尝试: (一)作业的趣味性 布置的作业要做到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增强其中的趣味性。 例如: 读、 写、 说、 看、 查找, 或者绘画、表演、调查、采访、操作实践等形式,都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盎然。例如,在教学《春的消息》一课之前,先布置学生有关“春天”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走出课本, 走到图书室、 大自然中去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 谜语、 谚语、 诗歌、 故事、 图画等等, 教完课文以后, 再布置学生做一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 让学生亲手描绘春天的美, 展示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二)作业的实践性 新课程教学重在实践,而非“言说”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开放 的实践性语文作业, 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且能促进学生 个性的全面发展。 1、以想象为主的实践性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完《荒芜的花园》一课之后,我让学生想一想,看到美丽的花园荒芜了,贝尔太太会怎 . 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2 、 以动口为主的实践性作业, 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 语文作业可以布置 “读、 看、说、演”等多样化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 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 适合朗读的, 让学生 回家读给父母听一听; 叙事性较强的, 可以让学生回家把故事说给家长听; 利于表演的, 可 以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演一演; 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方法来帮助学习, 如听录音故事、 听录 音朗读、 看电视等等。 这样,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学习到说话和朗读 方面的一些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作业的创新性 小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 能力良好习惯的培养, 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就应该在语文开放式课外作业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引导学 生想创新、爱创新、会创新。例如,学完《田忌赛马》一课后,让学生进行拓展创新训练。我问:除开课文中讲到的方法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取胜吗? (四)作业的层次性 孩子们的素质存在各种差异, 学习能力先天就有很大的差别,

外研版-英语-七上-Starter Module1模块分层训练一 课后作业

Starter模块分层训练一 Ⅰ. 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完成单词(15分) 1._________(我的) name is Mary. 2. I am her_______ (朋友). 3. It’s __________(时间) to go now. 4. _________(这) boy is Tony. 5. __________(对不起), I’m not David. Ⅱ.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8分) 1. This is_________ (I) teacher. 2. She______(be) a teacher. 3. How______ (be) Tony? 4. I am______ (she) student. 5. Nice to meet _______(your). 6. What’s _______(you) name? Ⅲ.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每空一词)(20分) 1. 我很好,谢谢。I’m ______,________. 2. 早上好,李老师。____________, Miss Li. 3. 她叫什么名字?____________name? 4. 你会拼写“hello”吗? _______you _______“hello”? 5. 很高兴见到你的朋友。 I’m_________your friend. Ⅳ. 按要求完成句子(每空一词)(15分)

1. My name is Chen Zhong.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 name? 2. I’m David. (改为同义句) _______________ David. 3. I’m fine, thank you. (改为同义句) I’m fine,________. 4. I’m fine.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 5. She can spell it.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_______spell it? Ⅴ. 单项选择(16分) ()1. 当别人夸奖你的作文写得好时,你应该说“_______”。 A. Hello. B. Goodbye. C. Nice to meet you. D. Thank you. ()2. 下午在校园里见到英语老师,你应该说“_______”。 A. Good morning. B. How are you? C. Good afternoon. D. Goodbye. ()3. 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时,你应该说“_______”。 A. What’s your name? B. How are you? C. Good morning. D. Nice to meet you. ()4.当你向你妈妈介绍你的朋友Sally时,你应该说“________”。 A. This is Sally. B. You are Sally. C. I’m Sally. D. He’s Sally. ()5. It’s time _____home and have supper. A. go B. to go C. going D. goes

高中地理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精讲新人教版必修

教育实习教案

师:好,现在看课本P65“活动”。在活动题第一题中提到了坎儿井工程,林则徐就曾经到新疆修缮过坎儿井。那坎儿井工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 师:坎儿井工程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人们在2000多年的汉代创造了的神话,举世文明,那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有它神奇之处。那我们先来看下坎儿井的结构,看看它有哪些特殊之处。(讲解坎儿井的结构示意图:坎儿井由竖井(直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到坎儿井的水来源于哪里?(冰雪融水)当地的人们就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系列深浅不等的直井,然后把雪水引入暗渠。那同学们有没发现暗渠有什么蹊跷之处呢?与我们这里的水沟有什么不同之处?(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埋藏在地下)为什么要埋藏在地下呢?(防止蒸发)。也就是说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的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投影坎儿井的图片 师:回到第一题的问题,如何解决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呢? <四>课堂活动(P70活动) 活动1:分组讨论(分八个小组),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用水状况,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以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为例,讨论如何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与以色列利用水资源作比较 师:(1)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应体现在(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用水规模;借鉴以色列的做法,推广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等)答案不限,言 之有理即可。 (2)我国缺水问题,谈谈看法: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确定综合思维、立体思维的方法,全面多角度地寻找解决缺水的对策。 小结:同学们,我们人类无时无刻离不开水,他是我们地球上无法替代的资源。福州也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水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可是我们每天的生产生活把有限的水白白的浪费。试想一下,把每天你所浪费的水放到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却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我们每天节约的水实际上时挽救我们将来的生命,我们后代人的生命。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主动向父母朋友宣传节水意识。(视频)最后请我们都记住这个标志,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课时分层作业

课时分层作业(一) 人口的数量变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可以说明( ) A.出生率较低 B.死亡率较高 C.自然增长率较低 D.生产力水平较低 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1.C 2.B[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第2题,由图中折线的斜率可得出: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人口的迅猛增长。] 下图为江苏省2005~201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17252004】 3.这一期间,江苏省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A.波动下降B.增长加速 C.增长减缓D.增长停止

4.目前,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D.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3.C 4.D[第3题,从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以看出,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0.25%左右,自然增长率低,因此人口低速增长,且呈减缓趋势。第4题,江苏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5~6题。 5.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 6.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突出 5.B 6.D[第5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经历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程。第6题,在人口增长的后期阶段,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导学号:17252005】 7.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B.②

关于分层设置作业的规定

关于分层设置作业的规定 为了促使学生全面系统的学好文化课基础,提升能力,分层教学已是一个命题,目前分层教学教师因种种原因,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而对分层训练,分层作业设置关注较少,一方面涉及到学生分层标准的规定,二是设置的作业训练缺少整合,使训练重复、无效、导致学生应付作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整合作业,达到训练的有效化,使作业的功能真正实现。 一.整合作业的必要性 课堂学习是一个限时的班级集中学习过程,学生的在校学习也是一个限时的学习活动。当我们在实施“导学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因为将预习前置,集中置于课前,先一天下午自习进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按照老师的预习指令,以自主学习为主,把相关的教材感知,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等在预习时已完成,在上课时,重点通过具体的“题例”“问题”来进行研讨,交流、提升学生的能力,带着问题学习研讨,通过对“典型化”“文眼”“重点知识”的强化训练,显示在小组黑板上,导学稿上。此时,就某节课而言,训练已经有一定进展,但后续的书面作业和同步的配套练习学生要完成,一方面书面作业与配套练习册是否是有机的互补值得思考,另一方面,晚自习全部进入预习后,作业尚可在饭后完成,而练习册在何时完成,如果晚自习真正进行预习状态,练习册真没有时间完成,初一、初二涉及科目不是很多,初三课程多,且练习册题设计梯度大,有些题教师不讲不指导,学生会出现“为完成练习册而传抄”的现象,因此,作业训练题不整

合、不优化、不分层、必然会使训练低效或无效。 二.整合作业的系统性 按照导学稿→书面作业→配套练习的过程,优化导学稿设计,导学稿在设计时,就要系统考虑,书面作业于配套练习册上的训练题,导学稿要“典型化”“类型化”“精炼化”,书面作业是基础题+稍有难度的提升与拓展题,而配套练习册则要求基础训练全做,能力训练,提升与拓展题分层处置,这样让学情不佳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补正导学稿和书面作业上的基础题,避免基础题未弄懂,提升题与拓展题乱炒,总之,将这三部分训练作业有机的融成一个整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合适”的有效训练。三.整合作业的具体规定,因为文科作业是识记性多,因此要求全收全查或全阅,而数、理、化作业则按以下标准去做: 1.导学稿上的训练要求全做全查、尤其对学情较差的学生教师, 小组长要给予帮助,这是作业训练的基础。 2.书面作业可设为A、B等,给能力较弱的每班约班级学生数的 10%--20%的学生设为B等,只完成基础训练(具体:初一不 超过10%、初二不超过15%、初三不超过20%)。 3.配套练习册初一、初二只分为A、B等(且初一的B等级不超 过班级学生数的10%左右,初二不超过15%左右,初三则可分 为A、B、C三等,A等全做全查,保证不低于60%,B等不 超过20%,删做部分难度较大的题,基础题全做,C占全班 人数的20%左右,只要求完成基础训练,其余可选作。)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知识点总结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总结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河流水__、__淡水湖泊水__和__浅层地下水__。 (2)水资源的分布 A__亚洲__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E__南美洲__,而F__大洋洲__最少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分布不均:__南方__多,北方少,__东部__多,西部少;__夏秋__两季多,__冬春__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__数量__、__质量__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2)不同__生产力__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3.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__越来越大__。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__水体污染__,可用的水资源__减少__。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①开源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__地下水__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__时间分配不均__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__空间分布不均__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__节水意识__改进农业__灌溉技术__ 提高工业用水的__重复利用率__ 点拨:降水多的地区水资源并不一定充足 水资源是否充足主要看水资源总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有些降水多的地区受地形、地质构造等的影响,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因而水资源并不丰富;另外有些降水多的地区,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于水资源总量,因而也面临水资源短缺。 【重难点解析】 关于水资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分析 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分析水资源紧张问题解决措施的思路 缺水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具体分析如下: 名师感悟: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 人口分布 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人口分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以下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A.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B.西亚环波斯湾沿岸 C.南亚恒河平原D.南美亚马孙平原 C[人类集中生活在温带、亚热带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沿海平原地区。所以南亚恒河平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西亚环波斯湾沿岸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小;南美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宜居住。] 2.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势低平B.降水丰富 C.气候凉爽D.河网稠密 C[由图可知,赤道横穿厄瓜多尔北部,位于热带,根据河流流向判断中部地区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所以厄瓜多尔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降水不是主要因素,中部河网密度小。]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 4.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3.D 4.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海拔 1 000~1 500米之间,东非高原与刚果盆地的过渡地带,因位于赤道附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的东非高原上。四川盆地海拔在200~500米左右,恒河平原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低于1 000米。第4题,该地区500米以下地区位于刚果盆地,因位于赤道附近,加上海拔低,气候过于湿热,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 )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 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 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 6.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 5.B 6.A[第5题,图示信息显示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人口密度高值区,这些地区占总面积的比重较小。第6题,图中K处占全国总面积的比重小,但人口比重相对较大,人口稠密,长江三角洲与之相符。] 地形起伏度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方案

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方案 直滩初级中学任兴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业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为了实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进行作业设计的改革。其中实施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利于贯彻这一基本理念。“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练习)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按照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一定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存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学习任务处于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才有效率。分层布置作业就是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来布置作业,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数学练习。 其次,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孔子教人,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学认为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的基础等具体情况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就说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 二、作业分层设计的类型 1.书写型:这类作业的选取内容:(1)教科书;(2)配套练习册。 2.体验型:数学学习不能完全依赖课堂,还可以将学习范围延伸到学生力所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3、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自组学习。 2、案例分析法 3、合作探究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的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学重点 1、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难点 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9组。 2、搜集初中学习过的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概念、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 3、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4、搜集本地水资源状况,在讲课时适当引用。 5、准备投影资料,进行演示。 (二)导入新课 1、请问最近有没有看从化新闻? 2、主要报道什么?(从化各地旱灾,领导到各处视察,与村民一道解决农田缺水问题。) 3、解决了没有?(部分地区有好转,从全市来看,仍很干旱。) 4、如果农田缺水问题继续蔓延下去,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水稻减产,农民失收,还会影响到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5、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困境?(近两个月几乎没有降水,江河水径流不足,流溪河的河床很浅,几乎见底。) 6、由此可见,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十分重要,你了解水资源吗? 带出新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 A.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C.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D.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 2.从天体系统级别来看,甲、乙、丙、丁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A.甲与乙B.丙与丁 C.乙与丙D.乙与丁 3.图中天体系统包括() A.1级B.2级 C.3级D.4级 1.B 2.A 3.D[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第2题,图中甲代表的是银河系,乙代表的是河外星系,它们属于同一级别。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共4级。]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各行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大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D.①为金星,②为火星 5.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6.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4.D 5.A 6.B[第4题,根据行星公转轨道可判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三颗行星,地球质量最大,它们均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第5题,生命的存在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第6题,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日地距离变小,会导致温度升高,可能变为炎热的“火球”。]

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方案

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方案 【案例背景】 完成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经常的、重要的活动,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是造成课业负担重的原因之一。绝大多数教师在作业布置实践中,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目标、同评价”等一刀切的做法,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后进生“难消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格健全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让我们的作业布置“面向全体、分层实施”,这是减负增效教育形式下定然要实行的做法,她能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个性、特长,让每一朵都可以开成花儿。 【案例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读一读,写一写”,都是从这一课提炼出来的常用词或新词。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几乎没有思考过如何去布置这一项那么简单的基础题,就只是照着其他年长老师的样,要求所有的学生把每个词语都抄四遍。这样的作业我批改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对字词的识记效果也不错,每次默写多数人都能得满分,我曾为自己的聪明暗自乐呵。 好景不长! 随着教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突然发现光会默写几个词语无用,考试时多为对词语的灵活运用。因为平时类似的训练少,所以失分较多。 该如何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呢?经过和同事的多次探讨,说是连词成段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所以就开始尝试着要求学生把每一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就能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一举两得。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问题又出现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上来的作业,前言不搭后语,不成一段通顺的话。甚至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干脆就没交这项作业,问其原因,说是不会。时间一长,有很多同学开始惧怕甚至是厌倦这项作业,当我布置这项作业的时候,总能听到下面部分学生小声的哀叹。我明显感觉和他们之间有了隔阂,我得改变这样的局面,我陷入了沉思。 直到有一天——

如何分层布置作业资料

如何分层布置作业 德卧镇海庄小学韦贞仕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实施简单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丧失自信,造成优等生人数越来越少,学困生越来越多的“两极”分化现象。 我校生源广,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成绩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弱不等,且班级容量大。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符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 分层次布置作业,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当然,这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实施动态管理,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适时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 一、分层次确立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对A、B、C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分层次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建立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学生;第三,对C类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次上,要循序渐进,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二、分层次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的内容,从类型上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 每次给学生布置何种类型、形式和题型的作业,要依据每单元不同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题量适中;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 分层次设计作业,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即全体学生,使他们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尽管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内容不同,但对于完成作业的每个学生来说,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三、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 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单调,甚至评价不当,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评价时要客观,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