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研究

骨折愈合是一个缓慢且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如何促进骨折愈合一直是骨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针灸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近年研究报告显示其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也呈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其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和机理研究做一评述.1 治疗方法1.1 取穴方法1.1.1 以局部取穴为主,辅以全身辨证取穴张氏等[1]主张股骨骨折取环跳、髀关、阴市、血海;胫腓骨骨折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对于饮食不佳者加刺中脘,咳嗽者加刺列缺,尿闭者加刺冲门,便秘者加刺内庭,脾虚者加刺涌泉.张氏[2]主张取骨折中心部阿是穴和上、下两端穴位,如肱骨骨折取骨折局部加肩隅、曲池;尺桡骨骨折加曲池、合谷;股骨加血海、髀关:胫腓骨骨折取足三里、解溪.另取健侧内关与阳陵泉、合谷与足三里交替使用,做为全身配穴.

骨折 -

【概述】

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完全性骨折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针灸主要用于闭合性骨折。

尽管中医学对骨折早有认识,如甲骨文已有“疾骨”、“疾胫”等病名。但关于针灸治疗骨折,在古医籍中未见记载。现代有关报道,首见于1958年[1]。系观察对实验动物骨

折后骨痂生成的影响。而最早的临床文章则发表于1962年[2]。自70年代代末80年代初起,

针灸已较广泛地应用于骨折及其相关病症的治疗,诸如矫治骨折后的外翻畸形、骨折手术

时的针刺麻醉以及治疗脊髓折所至的截瘫等。实践证明,针灸不仅可以治疗四肢长骨干骨

折,对股骨颈骨折及躯于骨折等也有较好的效果。穴位刺激方法上,除传统针灸外,尚有

电针、拔罐以及激光穴位照射等。当然,针灸仅是中西医治疗骨折中的一个方面,一般要

求在整复及固定之后才能进行针灸。

为探讨针剌治疗骨折的机理,近年来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期分组观察了骨折家兔的性激素、生长激素、皮质醇及垂体—甲状腺轴的变化,结合光镜观察甲状腺体、图像分析甲状

腺滤泡等。结果表明针刺能够促进性激素、生长激素分泌,抑制骨折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

亢进,解除垂体—甲状腺轴的抑制。针灸的调节作用贯穿于整个骨折愈合的过程中,但以

骨折的中、后期为著[12]。临床的大量观察也已证实针灸能促进骨折愈合,针灸的作用包括

消除肿胀、加快骨痂生长、缩短愈合过程以及改善骨折愈合后畸形等方面。另外,针剌还

被用于骨折复位过程中镇痛。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电针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肱骨:肩髃、曲池;尺挠骨:曲池、合谷;股骨:血海、髀关;胫

腓骨:足三里、解溪。

配穴:分二组,(1)内关、合谷、阳陵泉、太溪;(2)三阴交、

肾俞、肝俞、脾俞。

阿是穴位置:骨折中心,即断端之间(下同)。

2.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阿是穴及交替选用骨折上下端穴位之一,配穴,一般急性期用第一组穴,交替用健侧之二穴(每次各取一上肢穴和一下肢穴)。骨折迟缓愈合,取第二组。针剌深度以刺入有阻力为止。阳陵泉或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患侧接G6805-1型治疗仪,得气后,接通直流电针仪。局部穴位;骨折中心即阿是穴接负极,余穴接正极;全身配穴:上肢接正极,下肢接负极。电流量20mA~40mA,或以病人有针感,电流强度尽量加大至患者能忍受刺激量、肌肉明显收缩为度,连续波,频率120次/分钟~180次/分钟。每次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日。

3.疗效

以上法共治184例,其中新鲜骨折者54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较国内公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时间缩短15日~22日;陈旧性骨折及迟缓愈合组治疗组130例,其压痛消失,纵向叩击痛及假关节消失,骨痂出现、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提前[3~5]。其中,52例,痊愈31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13]。

(二)激光穴位照射

1.取穴

主穴:颈椎骨折:大椎;胸椎骨折:神道、至阳;腰椎骨折:肾俞;骶椎骨折:长强。

配穴:阿是穴。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按症情而选,酌加阿是穴。以低功率氦一氖激光仪,每穴照射10分钟,每次共照射20分钟~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1天。

3.疗效

本法主要治疗椎体骨折,共治29例,经3~20次治疗(平均12次),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6]。

(三)刺血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局部肿胀处。

2.治法

以消毒三棱针直刺血肿处达骨膜下为度;骨折日久者,刺血后加拔火罐,待瘀血流出后再行手法整复,局部用夹板固定。

3.疗效

本法用于关节附近骨折,共治24例,结果消肿迅速、愈合良好者20例,血肿未消2例,关节伸屈活动受限2例,总有效率为83.3%[7]。

(四)体针(之一)

1.取穴

主穴:肘内翻:少海、小海、天井;肘外翻:肘髎、曲池、尺泽。

2.治法

据症取主穴,以28号针直刺或斜刺深达骨骺或骺板,得气后留针20

分钟~30分钟。效欠佳者,可连接电针仪,用连续波,疏波,3次/秒~5次/秒,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可配合推拿,内翻者于针刺前在内髁前以指点、按、揉、挤、掐 2分钟~3分钟,并一手托住患肘,另一手握住前臂,在肘关节伸直旋后位,按内翻相反方向椎按外展2~3次;外翻则按揉外髁,使时关节内收2~3次。每日治疗1次,6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治37例肱骨髁上等骨折后肘内外翻畸形患者,结果,痊愈3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8]。

(五)针灸(之一)

1.取穴

主穴:阿是穴;股骨骨折:环跳、髀关、阴市、血海;小腿骨折: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

配穴:饮食不佳加中脘,体虚加涌泉。

2.治法

均取患侧,阿是穴仅以艾灸,采用中药接骨艾条(在纯艾中加入麝香、乳香、没药、川芎、羌活等混合粉末制成),每次灸20分钟,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余穴均针刺,采用指切押刺进针法,于夹板缝隙进针,得气后,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刺激数分钟,通以电针,取二个超越骨折断端的主穴为正负极,早期刺激宜轻,中后期刺激宜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1天,继续治疗。

3.疗效

对98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9例单纯艾灸),结果表明在骨折愈合上,无论骨痂强度、骨痂生长情况及下床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9]。

(六)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曲池、合谷、手三里。

配穴:足三里。

2.治法

骨折10天内,仅取主穴,均单侧;骨折10天后加取配穴,双侧。针刺时均不解开固定夹板,在上述穴位皮肤处常规消毒后进针,主穴用提插捻转泻法,配穴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骨折10天内每日1次,骨折10天后,隔日针1次。另外,骨折10天内可配合敷贴活血药膏(由地鳖虫、虎杖、黄柏等7味中药组成),10天为一疗程,4疗程为一阶段。

3.疗效

上法主要用于治疗骨折24小时内就治的桡骨远端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共40例。经比较,在消肿止痛及骨折愈合上,针刺均较服中药或自愈组显著为优(<0.05=[10]。

(七)针灸(之二)

1.取穴

主穴:大杼、膈俞。

2.治法

二穴均取,斜剌至得气,中等强度剌激,每次留针30分钟。取针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