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呵护,从细节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真情呵护,从细节关爱

从亲近——在细微处拉近距离、鼓励——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导——在“苛求”中培养耐心、信任——在“使用”中增强自信、期待——在暗示中催生动力五个方面,说明教师只有用爱才能叩开孩子心灵的大门。

真情细节爱

初接幼儿好好班(中班),老师就向我介绍班上“出奇”的调皮大王——小宇(小名,下同)。经过几天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他确实是个“人物”:几乎没有嘴闲、手闲的时候,经常喜欢模仿影视剧中的武打动作,自我感觉很是得意;小嘴巴特别爱讲话,家长、老师之间在谈话,他也忍不住要插上两句;对年轻的老师根本就不买账,喜欢学舌,老师教育他,他还要和老师顶嘴;集体活动时坐不住,爱东跑西动,纪律在他眼里根本不算回事。

我想,生性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任何一扇心灵的大门,只要用爱去开启,它就一定会向你敞开。对于小宇这样一个“好动”的孩子,只有用真情去爱抚他,抓住契机去引导他,才能转变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小“毛病”。

一、亲近——在细微处拉近距离

人的情感对人的认知具有能动作用,它具有鲜明的心理指向性。再调皮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呵护。亲近老师,孩子就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例子1:一次,有孩子告诉我小宇又犯错了,我就把他喊过来,

搂着他,摸着他的头,悄悄地和他讲好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我的“温情炮弹”攻势下,小宇愉快地认了错。

例子2:午睡时,小宇往往比较兴奋,我就叫他帮我“捶捶背”,夸奖他的小拳头有本事,让他渐渐安静下来。这种近乎于母子之间的交流,让小宇倍感亲切,在享受“亲情”的愉悦中,小宇入睡了。

例子3:记得有次吃带鱼,小宇忽然哭了,说自己的鱼刺比别人的多,我就摸摸他的头,俯下身子给他剔鱼刺。他回家还特地告诉了妈妈,说老师特别喜欢他,吃饭时只给他一个人剔了鱼刺。此后,小宇对我就特别亲近。

上面提到的这些事情虽小,却如润物的春雨在孩子心中播洒下温暖和真情,拉近了他和老师的心理距离,“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能不听老师的话吗?

二、鼓励——在活动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事物感兴趣了,他才会去注意,去看,去听,去摸,去体验。小宇有一次参加幼儿园的美术活动——给老师做贺卡。起先,小宇赖着说不会画,我就“抓”着他的手,“把笔”画。一边画,我还一边表扬他:“你们看人家小宇,今天可认真啦。瞧,这颗“心”不仅画得好,涂的色也漂亮……”小伙伴们都快画好了,准备玩,他却还在继续画着。“今天一定要做出最好的贺卡送给老师,小宇,你说对吗?”他听了不住地点头,态度认真极了。据老师们讲,那一次是小宇上幼儿园一年多以来,第一次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几次下来,他真的认为自己绘画很出

色,对绘画有了兴趣,自信心也大为增强。每次回家后总要叫妈妈打开电脑,上网看看我发在网上的他的绘画“作品”,不无骄傲地问爸爸妈妈:“我画得不错吧?”

三、引导——在“苛求”中培养耐心

小宇在活动中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打打闹闹,总静不下心来。做事往往虎头蛇尾,缺乏耐心。因此,我就经常有意识地在一些活动中培养他的耐性。前不久,从幼儿园围墙外的树上掉下来许多小树籽,小朋友说可以用它们来做沙包。于是每天下午孩子们就闹着要捡树籽。孩子们很细心地捡着。小宇呢?东蹿蹿西遛遛,总耐不下心来。十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每个人小手中都捡了一把树籽,而小宇呢,几乎两手空空。这时,我故意安排大家玩大型玩具,对小宇则要求他必须捡到100粒小树籽才能玩。这种几近于“苛刻”的要求深深“刺激”着小宇,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去寻找小树籽,而我则一边陪他捡,一边顺势引导他:“小宇,为什么刚才别的小朋友都能捡了那么多,你却两手空空……”小宇听了,似乎明白了什么,这以后每次捡树籽,他都能静下心来,细心地寻找,耐心地捡拾。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并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继续加以引导,培养他的耐性,帮助他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学习有头有尾地做好每一件事。

四、信任——在“使用”中增强自信

“特别”儿童的自信心一般不高,小宇也不例外,但是在心底里他还是希望别人信任自己,自己也能在大家面前“露露脸”。有

一次班上推选“值日生”,我事先告诉大家:值日生由大家轮流当,但哪个先、那个后,要根据小朋友的表现和大家的推选来决定。从小宇的表情看,我知道他很想当上。但在前几轮投票中,小宇都“榜上无名”。虽然很失落,但他还在安慰正在因落选而流泪的晨晨:“老师说轮流当的,下个星期的值日生就是你当。”我想,其实小宇的这句话也是在安慰他自己吧。这时,我顺势而上,对他说:“对呀,只要自己有实际表现,谁都会有机会当上值日生的!”小宇听了点点头。接下来的两天,小宇果然有明显的“表现”了:小朋友上厕所,他主动上去关好水龙头;谁洗手没有把水甩在水池里,谁课间在追闹,他都会制止或者告诉老师。于是,在下一周推选时,我主动投票选小宇,并且让小朋友猜猜为什么老师会选小宇。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将小宇的表现夸了一番,乐得小宇小脸涨得通红通红。小宇当上了值日生,天天叫爸爸妈妈早早送他。他对爸爸说:“只要我表现好,下一次大家还会选我当值日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的信任,让小宇越来越自信了。

五、期待——在暗示中催生动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经过8个月的教师较高期望的神奇暗示,学生接受了教师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信息之后,就会按照教师所刻划的方向和水平来重新塑造自我形象,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从而产生了神奇的“期望效应”。这个实验给我的启示之一,就是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老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要告诉幼儿,他们

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实践证明,这一点对于“特别”儿童的转变尤为重要。我有意识地常常在不同的场合(例如接待家长时)表现出对小宇的期待和信任,对他的点滴进步(有时是属于一般孩子的正常表现)作“夸大式”的“渲染”。例如,午睡时,小宇明明瞪着眼睛,也没把被子盖好,而我却说”小宇一定睡着了,让我帮他把被子盖好吧!”就这样,他本来没有完成的“动作”在我的暗示下完成了,我的话语无疑对他产生了期待效应,对他的良好行为起到了暗示和催化作用。孩子年龄越小,受暗示性越强,容易被成人的期待所左右,外来的期待往往内化成为他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有人说,你给孩子阳光,孩子心里就会充满阳光;你给孩子花的种子,孩子的心里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积极暗示必能催生孩子成长的动力,让他更阳光,更自信。

小宇进步了,他不再“特别”!看着阳光下活泼可爱的小宇,我心中总充满着快乐,竟感觉到自己也拥有了一份小小的“伟大”。我告诉自己:帮助孩子成长,靠的不是力气,而是发自内心的爱。有了爱,就有了对孩子的亲近、鼓励、引导、信任和期待;有了爱,就可以叩开孩子心灵的大门,为他们添就一双成长的翅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