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稿、信札强势依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手稿、信札强势依旧
作者:吴伟忠
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5年第4期
文_吴伟忠编辑_钟秀清名人信札是指名人之间书信来往的信函。一些名画家的信函,很久以来就被藏家们当作
艺术品看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名人手稿涵盖范围则比较广,如作家文稿、教授讲稿、科学家笔记、老将军回忆
录和国家领导批文等。与名人信札相比,名人手稿一般的页数都较多,内容也更加完整丰富,收藏价值要高许多。
收藏名人手稿、信札,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是作者的名气,即其在相关领域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地位;其
次要看手稿、信札在史料、文献、学术、书法等方面的价值。名人手稿、信札中记录的细节或往事,往往会为相关领
域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或佐证。比如,清末官员绍彝写给其弟的信札,证明当年是末代皇帝溥仪主动联络孙中山,而非今人所抱持“孙中山主动拜会清廷”的观点;此外要对名人手稿的存世数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存量越少的作品珍稀
度更高,其市场价值也更高。名人手稿、信札最早亮相国内拍场是在1994年,当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了一册15
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估价约10万元,但最终流拍。10年后,同样是在北京翰海拍场,仅有3通的徐悲鸿信札拍出
了24.2万元,每通均价比10年前上涨了10倍多。
近几年来,名人手稿、信札行情十分红火,升值幅度更是惊人。如在2014年杭州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康有
为的行书《游存庐落成诗》以15万元起拍,经过近50轮竞价,最后以218.5万元的高价成交;在北京匡时春拍中,
汇聚了近一百年来叱咤风云之政治家、艺术家等200余件翰墨遗迹,其中徐悲鸿的《致周杨手札一通》拍到了379.5
万元;在北京歌德春拍中,共上拍王蒙、张抗抗、梁晓声、王朔等当代文学家的小说、散文手书原稿近百件,其中王
朔为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写的手稿《一种感觉》以28.75万元成交。
进入2014年秋拍以来,名人手稿、信札行情强势依旧,特别是近现代史上十分著名的文化名人,如胡适、鲁迅、周作人、巴金、章士钊和陈寅恪等名人手稿、信札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在拍卖场上备受追捧。在中国嘉
德秋拍中,一件十分罕见的《陈寅恪致董作宾信札》拍出了276万元的高价,此信是陈寅恪就董作宾欲赴成都兼课一
事所作的答复,史料价值极高;一件巴金写给刘旦宅的信拍前估价仅15万元,最终拍到了63.25万元;最值得称颂的
是杭州西泠十周年秋拍,三个专场合计成交总额高达6979万元,创国内市场名人信札拍卖成交纪录,其中一件有特殊
意义的拍品——徐志摩的《结婚日记》,是其与陆小曼结婚当年的日记原稿,以高于估价一倍的241.5万元成交。名
人手稿、信札行情之所以如此之红火,原因有三:一是名人手稿、信札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不仅涵盖面广,且内容
翔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社会环境等,既有思想上的交流,也有日常生活的介绍,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二是
已故名人的手迹属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是用钢笔、毛笔写的,那此手稿便可认定为全世界仅此一件,属于孤本,珍贵
程度可想而知;三是与画家的书画作品相比,名人手稿、信札作伪的可能性较小,买入手稿赝品的风险要小得多,日
后升值也更快。
此外,名人手稿、信札的鉴别也比较简单。从纸张来看,不同时期的纸张一般都有特定的历史特征。比如几十年
前的信纸上会有某单位的栏头或落款,那时是铅字印刷,不像现在油墨打印的这样干净,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也不像电
脑排版那样整齐划一。更明显的是,手稿不像书画那样被小心呵护,在辗转流传过程中,纸页上会留下被岁月剥蚀的
斑驳印记,如虫蛀的痕迹,反复阅读、抚摸的留痕等,且年深月久了纸张会像煎饼一样脆弱,甚至一碰即碎。这些岁
月留下的迹象很难做假,做旧成本也很高。从字迹上看,也容易辨认。民国时期的墨迹比较沉实,有浸透纸张的感觉;现在的新墨墨色比较鲜亮、明艳,拙劣的造假还会留有墨汁味;若是几十年前或十几年前的钢笔字迹,不论是蓝黑色,还是纯蓝色,都比较黯淡,不像新写的那么明亮。从行文风格来看,仿品形似神不似。名家手迹一般是随性泼墨,挥
笔间会流露出作者的性情乃至着墨时的状态,常有修改的痕迹;而造假者模仿时为求形似小心翼翼,行文拘谨、生硬,规规矩矩,往往没有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