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之路

摘要:中国电影近年来在世界范围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有一种类型的电影仍然是中国电影的短板,那就是科幻电影。中国科幻电影无论是产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疑是个弱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欠缺的原因,寻找科幻电影的振兴之路。

一、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010年,中国故事片产量达到526部,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大关。2011年,包括动画片、纪录片等在内的电影产量为791部,故事影片为558部,总票房突破130亿元。2010年和2011年,在票房排名前十位的电影中,历史题材电影占据半壁江山。

对比进口片票房和国产片票房,可以发现中国电影市场对科幻电影高度认可。但是,国产科幻电影不仅难产而且质量不高,票房惨淡。

二、中国科幻电影欠缺的原因

(一)文化传统不同。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度,土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的劳作方式使人们被禁锢在土地上,悠久的历史又使人安于现状。如古语所讲“以不变应万变”;而美国是移民国家,历史文化积淀不足,他们能够自由地吸收外来文化,思想也更加多元。对于美国移民而言,海洋是他们同外界沟通和生存的关键途径,因此他们具有更强烈的扩张性,拥有足够的发散性思维构建自己的文化。

(二)创作题材不同。纵观中国电影史,历史题材的电影占据半壁江山,这是我们深厚的历史文化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同时也为导演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历史题材逐渐形成了固有的模式,也就无法充满想象,实现科幻电影带给观众的巨大冲击力。(三)资金力量单薄。《科技日报》主编尹传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科幻电影要发展,首要面对的难题便是资金和技术的匮乏。”的确,题材和内容决定了科幻电影制作的大成本,开销上亿美元不足为奇。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科技强国,美国科幻片极尽声光电学之能事,以高科技为强大支撑,使科幻片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凡达》,它在让中国观众惊叹之余,也让所有的中国电影人汗颜。中国电影整体环境并不乐观,更无市场盈利先例的科幻电影,难以吸引投资商的兴趣。

(四)人才缺乏。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科幻电影的窘状更多源自文学作品与导演、制片人之间的脱节。

相比美国,中国几乎没有专门性的人才,中国有喜剧片名导冯小刚,文艺片名导陈凯歌,动作片名导吴宇森,唯独在科幻片领域缺乏“从一而终”的导演班底。1989年,冯小宁在推出电影处女作《大气层消失》后,转而拍摄其它类型电影;刘镇伟在多部电影中杂糅了科幻元素,但总体说来还是以其无厘头搞笑风格为主。

如果继续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中国编剧的剧本似乎也缺少一些元素。那就是缺少科学前瞻性,缺少人文关怀,缺少哲学思考。首先,中国影片极少能够准确体现科技的发展方向。而在上世纪的《黑客帝国》中,影片中连续几次出现利用网络寻找旅馆位置的镜头,这个非常类似谷歌地图,而当时的谷歌尚在襁褓之中,《黑客帝国》提前预言了谷歌地图的出现。其次,中国电影缺乏人文关怀。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2012》和《后天》,影片都在认真思索人类的未来,并为之担忧。或许这是煽情的手段,是商业化的途径,但也是中国科幻片缺少的重要因素。最后,中国最不缺乏的哲学,也俨然成了科幻片的短腿,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哲学,而是创作者没有认真思考和应用哲学。在《黑客帝国》中,信奉佛教的人能在里面看到佛的说教,信奉基督教的能感受到上帝的救赎。而我们拥有老庄、孔子,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却没有在影片中展现文明的文化和哲学。所以,编剧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既要达到受众的“定向期待视野”,又要出其不意,突破受众

的“创新期待视野”②。

三、中国科幻片的振兴之路

(一)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没必要完全按照国外科幻电影的模式发展。中国的剧情电影已达到一定的水准,科幻电影完全可以借鉴剧情电影的经验,以掩盖技术上的不足。当然,真正的主干还是在于情节的创新和技术的发展。

(二)电影分级制

文化政策的不自由,只能导致文艺作品的畸形发展。美国的电影分级制既达到保护青少年观众的目的,又促使了电影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一条可借鉴的道路。“老少皆宜”的理想只是空想,只有认真分析受众市场,有针对性地创作才是取胜之道。1998年,韩国电影实行分级制后迅速的扭转了低迷的状态,如今成为亚洲重要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要想突破目前高票房之下的瓶颈状态,必须实行分级制,以求得电影文化的多元发展。

中国电影正以豪迈的步伐前进着,但繁荣的背后并不是风平浪静,我们依然面临着诸多无法突破的瓶颈,其中之一就是类型电影的严重“偏科”现象,尤其表现在科幻电影上。对此,在认真梳理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和正视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积极地探寻其空白的原因,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作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幻电影,是中国从电影大国步入电影强国的行列的必经之路。

为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影片或者说中国为什么少有科幻影片。

归结起来无非是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文化艺术界缺乏幻想精神和幻想氛围。写实主义成为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的绝对主流。人们对现实发生的事物不遗余力地挖掘表现,而对哲学思想层面的东西则疏于表达,也不善于表达。科幻文学(包括幻想文学)在中国没有相应的地位。在许多发达国家科幻文学是一个独立的门类。而在中国它却“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他们在成人文学没有受到重视,但他们在儿童文学界又多少感到有些屈尊。就在科幻文学有些起色的时候又受到“城郭失火,殃及池鱼”的打击,失去了正常发展的机会。科幻文学创作的微弱也导致了优秀的科幻电影剧本的缺乏。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电影的从业人员创作艺术风格的单一,缺乏科学的基础训练,对科幻电影(甚至对所有带有幻想的电影)视为畏途。认为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没有高科技技术的支持、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美国科幻电影成功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压力、科幻电影不是电影的主流等等。

相当一部分编导和演员对科幻作品的曲解和误会是令人惊讶的。一部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电视剧”的作品,用换脑袋的方法,把企业家的头换到民工身上,然后闹出许多笑话和噱头,以为只要告诉观众两个人换了脑袋就是科幻作品。还有一部龙王龙女都出现的电视剧也号称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电视剧”。因此我们不能不再次谈到我们对幻想的欠缺,我们对科学意识的欠缺,从业人员对科学知识的贫乏和冷淡。因为许多人不明白幻想也有内在的规律而不是瞎编乱造,没有类型感,因此创作就不到位,显得不伦不类。资金的短缺甚至有时候也成了某种借口。

在中国有两位导演没有在科幻创作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是件很遗憾的事情,冯小宁和张建亚,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初露端倪就从这个门类离开了。这两位导演有着科幻电影所特别需要的素质,如丰富的想像力、比较大气的审美观、富有创意的道具使用、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幻电影浓厚的兴趣等等,如果他们继续在这个领域开拓下去,必定会为中国孩子贡献更多更优秀的科幻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