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聚丁苯橡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溶聚丁苯橡胶行业概述
第一节溶聚丁苯橡胶简介
一、溶聚丁苯橡胶定义
丁苯橡胶根据聚合方法不同,分为溶聚丁苯橡胶(Solution -Polymerize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简称SSBR)和乳聚丁苯橡胶(ESBR)两种。
SSBR 是丁二烯和苯乙烯在烃类溶剂中采用有机锂引发阴离子聚合而制得的共聚物。
二、溶聚丁苯橡胶特征
溶聚丁苯橡胶主要特点为:①品质纯度高,不含非橡胶组分,杂质和灰分含量低(SSBR 产品的灰分仅为0.05%~0.20%,远低于ESBR 的5.0%~8.0%);
②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支化少,顺式-1,4-结构含量高,多数牌号颜色浅;
③混炼时能耗低,混炼胶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压出表面光滑,抗裂纹;④硫化速度快,硫化胶拉伸强度高,耐撕裂性好,耐久性好;⑤成品胶耐磨、耐寒、生热低、收缩性低、回弹性高;⑥与多数无机填充料和填充油混合使用时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不会有大的变化。
三、溶聚丁苯橡胶分类及应用
目前工业上SSBR通常是以烷基锂(主要是丁基锂)为引发剂,烷烃或环烷烃为溶剂,四氢呋喃(THF)为无规剂,醇类为终止剂来进行合成的。
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Phillips法和Firestone法两种,前者以间歇聚合为主,后者以连续聚合为主,其它技术都是在这两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连续聚合法具有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均一性好、劳动强度低、仪表控制系统简单以及设备投资少等优点,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SSBR 产品得到蓬勃发展,产品主要有乙烯基SSBR、苯乙烯-异成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高反式SSBR及各种新技术聚合物等。
就制鞋业而言,SSBR 以其良好的辊筒操作性、压延性、耐磨性及高填充性,深受欢迎。
用其制造的产品具有色泽鲜艳、触感好、花纹清晰、不串色、不易走形、硬度适中等优点。
就轮胎制造而言,用SSBR 制造的轮胎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胎面花纹沟槽龟裂性能和较高的回弹性,耐热性及高温下长时间暴露后耐屈挠性良好,对湿滑路面抓着力强。
SSBR是兼具多种综合性能的橡胶品种,其生产工艺与ESBR 相比,具有装置适应能力强、胶种多样化、单体转化率高、排污量小、聚合助剂品种少等优点,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四、溶聚丁苯橡胶技术发展
当前世界上多数SSBR生产装置使用Phillip s石油公司的间歇聚合生产技术,少数装置使用Firestone轮胎与橡胶公司的连续聚合生产技术。
荷兰Shell 公司、日本JSR公司、日本Zeon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工业生产技术,但都是在上述两个公司的技术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
间歇法聚合的特点是生产灵活性大,品种的应变性强。
与间歇聚合工艺相比,连续聚合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物耗能耗低的优点。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连续聚合工艺将成为SSBR聚合工艺的发展方向。
连续聚合工艺包括单釜连续聚合工艺、多釜串联连续聚合工艺及其他的连续聚合工艺。
Firestone轮胎与橡胶公司发明的单釜连续聚合工艺以丁基锂为引发剂,己烷为溶剂,叔戊氧基钾/二乙二醇二甲醚为凝胶抑制剂,叔戊氧基钾、锰醇的钾盐或钠盐为调节剂。
该公司的专利还描述了单釜连续聚合与闪蒸匹配的系列工艺,采用丁基锂作引发剂, 1, 2 - 丁二烯为调节剂,己烷或戊烷为溶剂,既可用于丁二烯的均聚,也可用于丁二烯与苯乙烯或异戊二烯的共聚。
Phillips石油公司开发了三釜串联连续聚合工艺。
前两釜为反应釜,第三釜为终止和偶合釜。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也可使用多锂引发剂,叔戊氧基钾为无规剂, SiCL4 为凝胶抑制剂,环己烷为溶剂来制备无规SSBR。
Phillips石油公司还发明了反应釜与静态混合釜相结合的连续聚合工艺。
与单釜连续聚合工艺相比,多釜串联连续聚合工艺易于调节聚合物的乙烯基结构含量和结合苯乙烯的序列分布,可制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多元化的聚合产品,也易于实现活性聚合物的偶联支化、线性扩链及端基改性。
该工艺的不足之处是反应物料在反应釜间输送时易产生凝胶,使连续过程受阻,过程控制也比单台反应釜复杂。
SSBR在国外已有很大发展。
第1 代SSBR的链规整性较好,产品的回弹性、生热、耐磨性及滞后损失性能均优于ESBR,但加工性能及抗湿滑性能不佳,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第1代产品典型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为:丁二烯单元的顺式-1, 4 - 结构分数为55% ~35%,反式- 1, 4 - 结构分数为35%~55% ,乙烯基(或1, 2 - )结构的质量分数为10%;苯乙烯单元的质量分数为18%。
第2代SSBR的特点是明显地降低了滚动阻力,显著提高了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能并改善了加工性能,与
ESBR相比,在应用性能方面,其滚动阻力减小30% ,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能分别提高3%和10% ,可节能316%~612%。
第3代SSBR运用了集成橡胶的理念,通过分子设计将橡胶材料相互矛盾的性能集于一个大分子链结构中,使一系列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损耗因子分曲线的分子链段集合为拥有宽跨温区理想损耗因子曲线的橡胶。
集成橡胶集合了各种橡胶的优点,同时满足了轮胎胎面胶低温性能、抗湿滑性能及安全性能的要求。
目前第3代SSBR 产品有:在大分子链中引入异戊二烯链段制成苯乙烯- 异戊二烯- 丁二烯三元共聚橡胶( SIBR)和含有渐变序列结构分布的嵌段型SSBR。
SIBR是迄今性能最为全面的二烯烃类橡胶。
第四代、第五代SSBR 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第二节溶聚丁苯橡胶行业发展环境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初步核算,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图表1: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图表2: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
图表3:2006-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3.3 3.2 3.6 食品7.2 7.1 7.5 其中:粮食11.8 11.5 12.3
肉禽及其制品 2.9 2.6 3.5
油脂 3.8 3.4 4.4
蛋8.3 8.4 8.2
鲜菜18.7 17.8 21.3
鲜果15.6 15 17.5
非食品 1.4 1.3 1.8
0 -0.1 0.1
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
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2 3.2 3.2 交通和通信-0.4 -0.6 0.3 居住 4.5 4.5 4.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图表5:2006-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图表6:2006-2010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图表7: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60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7%;集体企业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5%;私营企业增长20.0%。
轻工业增长13.6%,重工业增长16.5%。
图表8:2010任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月度同比)
图表9:2006-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0%;纺织业增长11.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24.8%,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增长25.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7%。
六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5%,有色金属冶炼
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9.6%。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 纱万吨2717 13.5
布亿米800 6.2 化学纤维万吨3090 12.5
成品糖万吨1102.9 -17.6
卷烟亿支23752.6 3.7 彩色电视机万台11830 19.5
其中:液晶电视机万台8937.5 32.1 家用电冰箱万台7300.8 23.1
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10899.6 34.9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29.9 8.7 原煤亿吨32.4 8.9
原油亿吨 2.03 7.1
天然气亿立方米967.6 13.5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42065.4 13.2
其中:火电亿千瓦小时33301.3 11.6 水电亿千瓦小时7210.2 17.1
核电亿千瓦小时738.8 5.3
粗钢万吨62695.9 9.6
钢材万吨79775.5 14.9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3092.6 16.8
其中:精炼铜(电解
万吨457.3 10.6 铜)
原铝(电解铝)万吨1565 21.4
氧化铝万吨2893.9 21.6
水泥亿吨18.8 14.4
硫酸万吨7090.8 19
纯碱万吨2029.3 4.3
烧碱万吨2086.7 13.9
乙烯万吨1418.9 32.3
化肥(折100%)万吨6740.6 5.6
发电机组(发电设
万千瓦12880.2 9.8 备)
汽车万辆1826.99 32.4
其中:轿车万辆957.6 27.9
大中型拖拉机万台38.4 3.3
集成电路亿块652.5 57.4
程控交换机万线3133.3 -24.5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99827.4 46.4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88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4%。
图表11: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38828 49.4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924 59.1 其中:集体企业689 34.6
股份制企业21100 49.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131 46.3 其中:私营企业10430 49.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422亿元,增长25.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0亿元,增长35.0%。
图表12:2006-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
其中,城镇投资241415亿元,增长24.5%;农村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
东部地区投资1159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中部地区投资62894亿元,增长26.2%;西部地区投资61875亿元,增长24.5%;东北地区投资30726亿元,增长29.5%。
图表13: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14: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5: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行业投资额比上年增长%
总计241415 24.5 农、林、牧、渔业3966 18.2 采矿业9653 18.1 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3770 23.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893 3.6 制造业74528 27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3626 28.1 食品制造业1944 28.8
纺织业2230 26.4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412 34.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076 12.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863 14.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556 2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65 6.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924 35.8 金属制品业3622 28.6
通用设备制造业5459 22.4
专用设备制造业4154 35.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554 31.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996 40.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889 48.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535 7.3
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11869 6.6
建筑业2332 48.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7820 19.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392 -6
批发和零售业5216 16.2
住宿和餐饮业2971 27.6
金融业476 36.5
房地产业57557 33.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90 32.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288 18.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261 24.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58 46.1
教育3717 14.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967 15.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596 22.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891 21.2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101048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136401亿元,增长25.6%。
图表16: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指标单位绝对数新增发电机组容量万千瓦9118 新增22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万千伏安25816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公里4986
其中:高速铁路公里1554 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公里3747
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公里5948
新建公路公里104457 其中:高速公路公里8258 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万吨27202 新增光缆线路长度万公里166 新增数字蜂窝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万户643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
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办公楼投资1807亿元,增长3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599亿元,增长33.9%。
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
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投资完成额亿元48267 33.2
其中:商品住宅亿元34038 32.9 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亿元10665 27.4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405539 26.6
其中:商品住宅万平方米314943 25.3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163777 40.7
其中:商品住宅万平方米129468 38.8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75961 4.5
其中:商品住宅万平方米61216 2.7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04349 10.1
其中:商品住宅万平方米93052 8
本年资金来源亿元72494 25.4
其中:国内贷款亿元12540 10.3
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亿元9211 7.6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万平方米40970 28.4
完成开发土地面积万平方米21254 -7.7 土地购置费亿元9992 65.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6123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75亿元,增长16.2%。
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39350亿元,增长18.4%;餐饮收入额17648亿元,增长18.1%。
图表18: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19: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4.8%,粮油类增长27.9%,肉禽蛋类增长21.7%,服装类增长25.8%,日用品类增长25.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3.5%,通讯器材类增长21.8%,化妆品类增长16.6%,金银珠宝类增长46.0%,中西药品类增长2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7%,家具类增长37.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2.3%。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
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
图表20: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 34.7
货物出口额15779 31.3
其中:一般贸易7207 36
加工贸易7403 26.2
其中:机电产品9334 30.9
高新技术产品4924 30.7
其中:国有企业2344 22.7
外商投资企业8623 28.3
其他企业4813 42.2
货物进口额13948 38.7 其中:一般贸易7680 43.7 加工贸易4174 29.5 其中:机电产品6603 34.4
高新技术产品4127 33.2 其中:国有企业3876 34.3
外商投资企业7380 35.3
其他企业2693 56.6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 —
商品名称单位数量比上年增
长%
金额(亿美
元)
比上年增
长%
煤万吨1903 -15 23 -5.2 钢材万吨4256 73 368 65.3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
品——
——
771 28.4
服装及衣着附件————1295 20.9 鞋类————356 27.1 家具及其零件————330 30.3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
其部件
万台166724 27.4 1640 34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万台75789 30 467 18.2 集装箱万个250 263.7 72 274.9 液晶显示板万个224976 16.9 265 37.7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万辆54 53.2 62 32.1
商品名称数量(万吨)比上年增长% 金额(亿美
元)
比上年增长%
谷物及谷物粉571 81.2 15 70.1 大豆5480 28.8 251 33.5 食用植物油687 -15.8 60 2.2 铁矿砂及其精矿61863 -1.4 794 58.4 氧化铝431 -16.1 15 14.9 煤16478 30.9 169 60.1 原油23931 17.5 1352 51.4 成品油3688 -0.1 223 31.3 初级形状的塑料2391 0.4 436 25.2 纸浆1137 -16.9 88 28.8 钢材1643 -6.8 201 3.3 未锻造的铜及铜
材
429 0 327 44.4
图表23:201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比上年增
长%
进口额比上年增长%
欧盟3112 31.8 1685 31.9 美国2833 28.3 1020 31.7 中国香港2183 31.3 123 40.9 东盟1382 30.1 1546 44.8 日本1211 23.7 1767 35 韩国688 28.1 1384 35 印度409 38 208 51.8 中国台湾297 44.8 1157 35 俄罗斯296 69 258 21.7
图表24:2006-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406家,比上年增长16.9%。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57亿美元,增长17.4%。
行业企业数(家)比上年增
长%
实际使用金
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
长%
总计27406 16.9 1057.4 17.4 其中:制造业11047 13.1 495.9 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
应业
210 -11.8 21.2 0.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96 0.3 22.4 -11.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
件业
1046 -3.2 24.9 10.7 批发和零售业6786 33.1 66 22.4 房地产业689 21.1 239.9 42.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18 19.3 71.3 17.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7 4.8 20.5 29.4 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20亿吨,比上年增长13.4%。
货物运输周转量137329亿吨公里,增长12.4%。
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亿吨320.3 13.4 铁路亿吨36.4 9.3
公路亿吨242.5 14
水运亿吨36.4 14
民航万吨557.4 25.1
管道亿吨 4.9 10.3
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137329 12.4 铁路亿吨公里27644.1 9.5
公路亿吨公里43005.4 15.6
水运亿吨公里64305.3 11.7
民航亿吨公里176.6 39.9
管道亿吨公里2197.6 8.7
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亿人328 10.2 铁路亿人16.8 9.9
公路亿人306.3 10.2
水运亿人 2.2 -0.7
民航亿人 2.7 15.8
旅客运输周转量亿人公里27779.2 11.9 铁路亿人公里8762.2 11.2
公路亿人公里14913.9 10.4
水运亿人公里71.5 3.1
民航亿人公里4031.6 19.4
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2亿吨,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4.6亿吨,增长13.6%。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500万标准箱,增长18.8%。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
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9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985亿元,增长21.6%;电信业务总量30955亿元,增长20.5%。
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减少2707万门,总容量46559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6433万户,达到150518万户。
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9438万户。
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66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9776万户。
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179万户,年末达到85900万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705万户。
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244万户。
电话普及率达到86.5部/百人。
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
图表28:2006-2010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增长23.5%。
入境旅游人数13376万人次,增长5.8%。
其中,外国人2613万人次,增长19.1%;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64万人次,增长3.0%。
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566万人次,增长9.4%。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5739万人次,增长20.4%。
其中因私出境5151万人次,增长22.0%,占出境人数的89.8%。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16.7%。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8万亿元,增加12.0万亿元。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0.9万亿元,增加8.4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9万亿元,增加7.9万亿元。
图表29: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指标年末数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733382 19.8
其中:企业存款252960 12.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7166 16
其中:人民币303302 16.3
各项贷款余额509226 19.7
其中:短期贷款171236 13.1
中长期贷款305127 29.5 图表30:2006-2010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5.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55亿元。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7.5万亿元,增加18866亿元。
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0万亿元,增加293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6.5万亿元,增加15931亿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10257亿元,比上年增加5666亿元。
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347只,筹资4883亿元,增加3004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筹资4072亿元,增加2057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1320亿元,增加605亿元。
全年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117只,筹资963亿元。
全年发行非上市公司企业(公司)债券3627亿元,比上年减少625亿元。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6742亿元,增加2130亿元;中期票据4924亿元,减少1961亿元。
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7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5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680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52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896亿元。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200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10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335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756亿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
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
按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
图表31: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2: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23万人。
其中参保职工1937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299万人。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3206万人,增加3059万人。
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73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472万人。
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583万人,增加249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376万人,增加660万人。
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6173万人,增加1278万人。
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6329万人,增加741万人。
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2306万人,增加1430万人。
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832亿元,累计受益7.0亿人次。
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
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9万人。
全年2311.1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减少34.5万人;5228.4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468.4万人;554.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增加1.5万人。
从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仍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这将给我国溶聚丁苯橡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将继续推动溶聚丁苯橡胶市场的发展。
国内4 万亿投资逐步到期,海外经济增长乏力,预计2011 年经济增速回落到8.8%。
4 万亿刺激计划启动于08年末,根据基建项目通常不到3 年的完成期,这些项目明年下半年将逐步完工,对国内投资增长的提振效应递减。
与此同时,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经济体,为解决金融危机期间的高额政府负债不得不
收紧财政,拖累经济增长;而美国也伴随刺激政策逐步到期,经济V 型反弹结束,这些都会使得中国出口2010 年的高增长昙花一现。
消费虽然最为稳健,但也会受到出口和投资回落的负面影响而略有回落。
因此我们预计2011 年经济增速回落至8.8%。
2011-2012年是2007年以来本轮大危机的最后两年,经济上的困局会在这两年内寻找到突破口,但这两年中,国际与国内都会面临许多关键性的选择。
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一日走不出危机,世界就不得安宁,他们会选择世界上其它后进国家与资源国家作为牺牲品,继续着资本主义一贯的扩张之路。
西方国家在2011年内,会继续加大对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与资源丰富的后进国家盘剥力度,不断通过贸易磨擦、官员贿赂、武力威胁等办法,转嫁其国内的经济危机并掠夺更多的资源。
政治上,朝鲜半岛局势问题依然会成为国际热点,由于中俄等国家作为邻国,所以半岛战争不会轻易爆发,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会以此为契机向亚洲国家施压并加强对东亚的军事控制与防御,同时以此为威胁向中国等国家提出一些经济上的无理要求(如人民币继续升值、开放中国金融等)并借此拉动其国内的经济增长。
国内看,经济结构一日得不到优化调整,尤其是房地产支柱产业政策得不到切实改观,那么中国经济就一日无可持续性可言。
同样,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与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日得不到治理,那么中国经济也一日无安全稳定可言。
2011年,房地产领域还会出台一些调控政策,但还会是无疾而终,由此造成中国经济更加困难。
同时,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有所收敛,中国会进入一个加息通道,但力度不会太猛,主要原因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金融系统甚至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
在维持房地产不涨也不倒的前提下,管理层会竭力寻找经济结构优化与调整的办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会把目光放到基础建设(包括高铁之类)、农村改造、内需消费、新兴产业等领域中。
中国的资本主义之路虽然不具备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的侵略性,但同样具备对内即向农村与西部扩张的侵略性,这一点将在2011年表现得极为明显。
二、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010年10月,国家工信部发布《轮胎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高性能轮胎产品,规定准入条件和建立轮胎召回制度。
该《政策》将成为规范轮胎行业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我国轮胎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促进我国轮胎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提高综合实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