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源流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总第67期)
伏羲文化源流探析
霍志军1,吴云霞2
(1.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00;
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伏羲是远古中国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开创了中国的文明史。

有关他的生平及事迹的文献记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特征,是一位兼具历史与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

本文试图在史料记载、民俗考古印证的基础上客观描述伏羲的真实形象,并且说明以他为代表的伏羲文化在中国古史上的重要贡献,为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正确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一些启示。

[关键词]伏羲;伏羲文化;人文始祖
[中国分类]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11)-0124-05
追溯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推至传说时代,几乎无一例外地要谈到伏羲,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大概都会认同伏羲是我们的“第一代祖宗”,因为在历朝历代的祭典中,伏羲不是被称为“人祖”,就是被称为“人宗”,他是“中华第一帝”[1]!作为远古的英雄人物,有关他的文献记载以及神话传说、考古遗迹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伏羲的认识,但由于文献的零散和神话的混杂,伏羲作为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地位长期被人们忽视,对他的研究也总是局限于神话的领域。

然而,“神话不是历史,但从本质上来说,神话也是真实的历史,不过这个真实,不是具体的神话人物,神话故事的‘真实’,而是这些表象背后隐藏的本质的‘真实’。

”[2]近年来,大量考古资料的发掘、民俗的考证,伏羲及其文化的历史真实性得到验证。

伏羲传说反映的原始文化背景,竟与天水地区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文化内涵颇多吻合。

天水市西山坪、师赵村和秦安大地湾三处遗址的早期文化距今七千八百年,尤其是大地湾遗址文化层丰富,其所处时代正反映伏羲生活的时代。

遗址上发掘的许多文物为伏羲文化的历史研究提供证据。

伏羲作为历史上客观存在过的人物及其地位已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同。

随之而来的是对伏羲文化研究的深入,结合考古和史料,对伏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人们对伏羲的形象及其历史贡献也日益有了清晰的认识。

下面笔者将据史料记载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伏羲形象做一个概述。

有关伏羲及其事迹的记载,从最早出现的先秦文献,经秦汉魏晋时期的扩充到唐宋时期基本定型。

可以说,长期以来关于伏羲的历史传说虚实混杂,文献记载零散,兼有历史和神话的双重特色。

一、伏羲其人
古代文献中关于伏羲的记载很多。

伏羲亦称:虑牺、伏戏、宓戏等等。

各个文献叫法各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伏羲文化与民族认同”的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0-06-10
[作者简介]霍志军(1969—),男,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异,但就历史事迹的描述可推断出同为一人。

关于伏羲的文字记载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3]。

各代典籍零星地记载了有关伏羲的生平事迹及其神话传说。

如:《管子·封禅》云:“虑牺封泰山,禅云云。

神农封泰山,禅云云。

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

”《庄子·缮性》云:“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

德又下衰,及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

”《左传·昭公十七年》云:“陈,太嗥之墟也。

”(杜预曰:太嗥伏羲氏,风姓也,有龙瑞,故以龙命官。

)等等。

这些记载很简略,较全面反映伏羲事迹的是先秦典籍《周易·系辞下传》云:“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做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综合先秦文献,伏羲的形象在战国时期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他是一位首领式的人物,领导先民进行物质及精神创造活动的圣人。

历代典籍关于伏羲其人真实性怀疑的关键问题首先是他的出生具有神话色彩。

《帝王本纪》云:“太昊帝包牺氏,风姓也。

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

华胥以足履之有娠。

生伏牺。

长于成纪。

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氏后,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百王为先。

”《御览》引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综合而言,大概就是说华胥踩到神人足迹感孕而生伏羲。

这种传说是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在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文明程度低,所以经历了一段时期婚姻伦理混乱的低级阶段。

从血缘群婚到族外婚到对偶婚的逐渐进步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对应的社会阶段也经历了母系向父系阶段的转变过程。

经考古资料的证实,伏羲时代正是由母系氏族阶段向父系氏族阶段转变的历史时期。

关于伏羲出生的神话传说反映的正是母系氏族阶段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特征。

只是先民因认识能力的局限,或出于敬畏而赋予他们崇拜的首领以神的力量。

对伏羲出身的考证和分析大致证实了伏羲出生的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

相关的考古资料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了与伏羲传说相符合的远古遗迹印证了伏羲的神话传说。

伏羲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一位氏族首领式的人物。

但是他不仅仅是
一位氏族首领而已,他就像一个族徽,他的生平及其文化活动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创造活动。

那他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呢?历史记载虚实混杂,他的形象被历代史家和作家赋予传奇色彩。

对伏羲形象的描述可以说是彻底神话了伏羲。

《孝经纬·援神契》:“伏牺大目,山准,日角,横而连珠。

”《春秋纬·元命苞》:“伏牺大目,山准,龙颜。

”《春秋纬·合诚图》:“伏牺龙身中首,渠肩,大液,山准,日角,大目。

珠衡,骏亮,翁鬣,龙唇,龟齿。

”又云:“伏牺长九尺一寸,望之广,视之专。

”《帝系谱》曰:“伏羲人头蛇身,以十月四日定时生”。

《拾遗记》:“伏羲,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重委地。

”《山海经》说伏羲“人首蛇身,长如猿,衣紫衣,冠旃冠名延维。

”综合上述文献记载,伏羲被描述为一个不同于凡人的形象。

在考古方面1973年天水大地湾出土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作为伏羲时代的实物与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形象相印证。

闻一多先生针对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在著作《伏羲考》中推断,此种神话是上古时代的图腾遗迹,并进一步指出,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形象,说明伏羲氏族是蛇部落或龙部落。

他说:“对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或龙身)外表形象的神话传说,不但是褒之二龙以及散见于古籍中的蛟龙,腾蛇、两头蛇等传说的共同来源,同时他也是从那人首蛇身的二皇——
—伏羲女娲和他们的化身——
—延维或委蛇的来源。

神话本身又是怎样来的昵?我们确信,他是荒古时代的图腾主义的遗迹。

”[4]还有学者指出伏羲人首蛇身是古代父系氏族社会的伟大典型[5]。

笔者认为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比较客观的,远古先民由于对自然界认识不足,对于某种与自身种族有密切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加以崇拜或敬奉以求得其对部落氏族的生存的保佑。

与此相应,氏族首领或对氏族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受到氏族成员的尊敬,他们对于个人突出才能的表现不能进行客观的认识,认为可能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帮助他,启示他而使其有比常人更高的智慧,因此,他们赋予氏族首领以神话色彩,与图腾崇拜结合起来则将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的描述,从而形成类似伏羲这样的人首蛇身的形象。

这种现象不仅仅反映在伏羲的形象上,此后的炎帝、黄帝的传说都有类似人首蛇身的描述。

它反映的是远古时代氏族社会的一种精神面貌,折射出历史环境的影子。

因此,对于伏羲形象我们不仅仅把它视之为一
种神话传说,借助这种传说,从更深层次上,它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的人类认识水平,以及当时的思想意识特征。

有关伏羲的出生地,这个问题历来颇有争议。

有的史书上和民间传说中讲到,伏羲本是东南部的部落首领,长期活动于我国东南部地区,许多地区都有伏羲活动的文化遗存,但是考古资料以及文化遗迹表现出伏羲出生地在陇右一带。

对于上述争议在这些年的考释后,史学界基本达成了共识:伏羲生于成纪即陇右天水一带,卒于陈[6]。

但其生活的区域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经多方考证,学者们认为出生伏羲的雷泽在古成纪。

《郭注引河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荣氏·开山图》注曰:“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

又曰:“成纪水故—东经成纪县,故帝太吴庖牺所生处也。

”“即将伏羲之迹,移至秦陇之间矣。

”[7]上述文献记载基本反映了伏羲出生地为古成纪。

古成纪的地理位置现基本确定在渭河流域,即甘肃陇南境内的仇池。

此外,还有许多遗迹印证此地为伏羲诞生地。

秦安大地湾新石器原始遗址所处的时代正是伏羲所处的时代,遗址上挖掘的许多文物,既证实了伏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又说明伏羲出生在大地湾,是大地湾先民的著名首领。

现今天水市的伏羲庙、卦台山等对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依据,伏羲生于成纪,但是他的活动地域不仅仅在成纪一带。

此后随着部落活动地域的扩大,伏羲带领先民经历了向东迁移的历程。

在新乐到处流行着“伏羲生于成纪长于新乐”的说法[8],新乐的民俗证明了这一点。

新乐有伏羲台,呈八角形,似像八卦,高一丈八尺,东西宽十五丈,建有羲皇古庙,祭祀伏羲女娲,人称“人祖庙”。

据《新乐县志汇编》:“旭日初开,红光照映,独先后复浇浴水,稻田错列,诚一方之胜概也。

名公登游,多所题咏”。

二、伏羲的重要贡献
伏羲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对人类走向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物质方面,他发明结绳网,狩猎,捕鱼;钻孔摩擦生火;教先民进行农业生产;开创大型建筑艺术;制作彩陶,从事纺织等。

在精神方面,他始画八卦;创造文字,根据地域不断扩大、部落繁衍增多的特点,创建社会管理制度,观测气候变化规律,制定历度;改变先民原始群婚生活状态,推行婚姻家庭制度;还制造琴瑟,作唱乐曲等。

伏羲文化的巨大价值提升了中华古文明的深度,虽有某些方面仅以神话传说的方式在民间流
传。

因此,综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以及民俗探索,我们主要结合史料把伏羲文化的贡献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一)生产方式的革新
原始社会,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先民仅仅依靠简单的石器或骨制工具劳动,主要生产方式是以采集为主。

伏羲生活的时代,他教先民学会捕鱼,狩猎,丰富食物来源。

《易传·系辞下》写道:伏羲“做结绳而为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潜夫论·五德志》写伏羲“结绳为网以渔”;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在《补史记·三皇本纪》中写道:“伏羲结网罟从教佃渔,故曰密牺氏”。

这些文献记载充分说明伏羲领导先民结网捕鱼的历史活动,在原始采集为主的生产方式下,生活资料简单,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对于原始先民的生存至关重要。

此外,在《太平御览》中写道:“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也”。

秦安大地湾遗址挖掘出的文物证实且丰富了我们对文献记载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伏羲。

在此遗址中,出土结网制绳的工具、纺轮坯和尖状古锥。

它们有效地证实了文献记载。

在民俗方面,天水甘谷、武山、秦安等地的纺织草编工艺的历史传承悠久,很具有地域特色,是伏羲先民首创结绳织网的一个重要见证。

因此可以说,伏羲氏开创了人类的渔业和狩猎业活动。

由于考古发掘的深入,学者发现以伏羲为代表的先民们发明了以钻孔的方法摩擦生火,大地湾原始遗址一期地层中发现两个灰坑,里面的用火遗迹证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关于伏羲钻孔取火之事,古代文献也有记载,清代马萧记载先秦史事的《译史·卷三》中写道:“伏羲生成纪,迁徙陈仓。

”“伏羲禅伯牛,钻木取火”。

火的使用使人类文明大大的迈进了一步。

伏羲先民还懂得种植农作物,搭建简陋的房屋,制作陶器,这些生产活动是从考古资料的见证中推断出来的,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伏羲生活时代的氏族社会生产状况,以伏羲为代表的氏族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进行这一系列具有进步意义的物质生产活动,神话和历史的相互印证使伏羲作为人文始祖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

(二)制定婚姻礼仪制度,制作音乐、历法
伏羲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在伏羲之前,先民过着原始群婚的生
活,相传伏羲女娲乃洪水过后仅存的人类,于是他们兄妹通婚,繁衍后代,制订了婚姻及其礼仪制度。

传说中,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也有许多文献记载了伏羲制定的婚姻制度,《法言·问道》、《白虎通义》曰:“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处于母系向父系过渡时代的伏羲,针对混乱的婚姻关系,进行改革,规范婚姻秩序,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此外伏羲还是最早的制礼作乐者[9]。

《孝经纬·授神契》道“伏羲氏化地之制,凡天下之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五十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教经正义》引《世本》:“伏羲造琴瑟。

”《汉书·律历志》曰:“故太族为人统,律长八寸,象八卦,宓戏氏所以顺王地,通神明,类万物之情也。

”《周髓算经》中写道:“伏牺作历度”。

《六艺论》中曰:“羲皇始序,制作法度”。

这些文献不仅仅反映了神话传说的内容,更主要是伏羲在原始社会时期无序的生活状态中,提出各种准则,使原始先民逐渐有了伦理道德,社会秩序得以确立,为人类文明的前进奠定了基础。

伏羲把先民以单纯物质生活的生存方式改造成一个更具社会性的一个团体,规范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后世视伏羲时代为民俗淳朴的社会阶段,因而成为后世文人(如陶渊明)追求的理想社会[10]。

(三)创造文字、作八卦
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是人类思维的一大进步。

大地湾遗址发现的原始符号和伏羲画的八卦符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文字萌芽的最早标志。

历史文献对伏羲造字也有记载,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讲到:“太嗥庖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结绳之政。

”这就肯定了创造符号文字是伏羲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清代文学家段玉裁明确指出伏羲做的八卦是我国文字的肇端,他在《说文序》中讲道:“自庖牺以前庖牺及神农,皆结绳为治而统其事也。

庖牺做八卦,虽即文字之肇端,……”以上文献均肯定了伏羲氏造字之说。

伏羲符号文字奠定了中国古文字的基础。

伏羲文化的最重要内容——
—八卦,可以说是伏羲留给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遗产。

对于伏羲始画八卦史书有一致的记载。

《史记·太史公白序》、《论衡·作对篇》、《尸子》、《易纬·乾凿度》、《春秋纬》、《礼纬·含文嘉》、《尚书中侯·握河记》、《黄氏逸书考》、《三国志·魏书·高贵乡传》等文献中都公认不讳。

出土文物和遗迹亦是历史存在的有力见证。

如天水伏羲庙内手托八卦的伏羲塑像、卦台山遗址、巩义伏羲台等等。

对于伏羲画卦的过程与意图,学者们意见不同,有的人认为是为了教育先民,有的认为八卦可以用来占卜,有的说是一种记事方式。

伏羲依据什么画的八卦呢?由于史料记载的多样性,也众说纷纭,说受河洛图书的启发而画八卦,或是说听八方之气画出八卦,或是受身边事物的影响或启发画出八卦。

总而言之,伏羲创造八卦是原始先民智慧的成果,对现有遗迹和民俗、各地风情的考察,伏羲画卦应是受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在生产实践的启发下进行抽象思维的结果。

伏羲八卦代表远古时代思想的深度,就其影响而言,伏羲的八卦图形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伏羲画八卦之始,后有文王的八卦,春秋时期的《周易》,八卦思维不断完善,它不仅仅是古代的占卜用书,更是古代人们对自身和生存环境的一种认识,其中贯穿的不仅是简单的图形符号或文字,更重要的是八卦当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理念以及数理原理,因而,从伏羲画八卦到当今易学的兴起,历朝文人及思想家围绕八卦展开的研究不可胜数。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思想认识,而且代表了古代社会的思想发展水平,是人们对于自然界及其自身所进行的抽象思维过程,换句话说它开创了人类的哲学思维,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

综合伏羲的重要贡献,对于当地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影响,直到现在,在伏羲诞生及其活动过的地方都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伏羲领导先民进行物质创造的活动中,体现了原始先民的创新精神,伏羲的贡献乃是原始先民智慧和创新的成果。

三、对伏羲文化遗产的认识及传承
伏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伏羲及其生活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伏羲个人的生平活动的研究。

伏羲作为一位兼具历史和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他是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由采集、渔猎经济向农牧经济发展的新石器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代表着古代人民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的总和,蕴含了华夏民族无穷的创造力。

伏羲更像一个氏族的族徽,它以龙蛇图腾,葫芦图腾等形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存状态。

对伏羲文化地位的肯定,标志着中国神话时代的结束和人文时代的开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蒙昧落后向文明进步的
发展历程。

伏羲文化是中国轴心文化的源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领导先民从事的创造活动,在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伏羲东迁的过程,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了其他地区,在伏羲经过的地区到处都有纪念伏羲的活动,可见他的影响之大。

许多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究其根源都能在伏羲文化中找到渊源。

炎黄帝作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伏羲的后代。

因此,羲皇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伏羲还是龙文化的开创者。

在考证中国文化的源头时,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像给学者以重要启示。

在古代,蛇乃龙图腾之原始形象,古代大蛇即龙,后经人们对龙形象的修饰和发挥,形成龙文化。

但是,史学界考证史料及历史遗迹,得出伏羲是中国龙文化、龙图腾的开创者。

从文化遗存中见到的最早的龙形象(有的同时就是伏羲的形象)是蛇身、鱼鳞、四足。

因此,龙的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就已出现。

近些年来,由于对伏羲文化研究的深入和考古资料的印证,人们对于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达成共识。

他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在中国古史中的地位得到认可。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伏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展开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缅怀人文始祖伏羲。

如天水市开展伏羲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游人来参观伏羲庙,参加祭祀伏羲的各种活动。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多元文化共存,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亦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传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的折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潮中,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挑战,部分人追求现代化的生活,崇尚西方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多是落后愚昧的成分,把它当作封建时代的毒瘤欲弃之而后快。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保守和落后的成分,但是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我们需要的是批判的继承,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作为历史的产物,传统文化是我们社会的精神食粮。

伏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雏形时期的社会面貌。

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对其研究可以加深中华各民族的认同感,有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对伏羲生活时代的研究使中国古代史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填补了对中国远古社会研究的不足。

这些都有益于人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传统从伏羲时代已经奠定。

在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怎样保护民族文化特色,又紧跟时代步伐,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范三畏.旷古逸史——
—陇右神话与古史传说[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天明.中国神话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3]雍际春.伏羲传说的文化价值[J].宁夏社会科学,2004.
[4][5]闻一多.神话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6][7][8][9]李建成.伏羲文化概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
[10]周小明.伏羲文化考述[J].社科纵横,200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