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环境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术环境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新技术环境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摘要] 文章分析了新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并就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加强和完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了多方面探讨。

1 引言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已经或正在受到公共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社会环境的制约和主观的努力不够,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仍然存在思想观念陈旧,信息通道狭窄,工作手段滞后,文献载体单一,文献布局零散,文献资源建设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模式和格局,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激光照排技术、缩微技术、影视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文献信息的生产、收集、加工、处理、贮存和传递等一系列活动,势必会引发文献资源建设的根本性变革。公共图书馆要突出地方特色,树立地方品牌意识,努力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务必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其基础和前提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2新技术环境下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2.1地方文献载体形式多样化

由于高新技术的作用,文献信息载体除了纸以外,还有胶质材料、磁性材料和网上传输。这样,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从印刷型文献扩展到缩微文献(如缩微胶卷、肢片)、视听文献(如电

影拷贝、电视录像带、录音带、电视直播节目等)、电子文献(如机械可读磁带、软磁盘、交互式光盘等)和网上信息资源。以缩微文献为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自1986年开始文献抢救工作以来,截至1996年底,共缩微各种文献4.27万余种,其中报纸3227种、1.8万余盘;期刊13163种、7000余盘;古籍善本26370种、2.5万余盘。在大量的缩微文献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珍贵的地方文献。由于在缩微过程中经过“拾遗补缺”,往往比一馆所藏地方文献要完整、系统,可利用价值更高。近年来,电子文献急剧增长,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改变了文献信息资源结构。电视文化的极大普及,地方电视台的大量地方信息也已经成了重要的地方文献信息源,诸此种种,地方文献载体多样化,导致文献收集范围和渠道的拓展,增大了收集难度。2.2地方文献征集、整序手段复杂化

在新技术环境下,文献采访、征集、加工、处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证集和分类、编目已经不完全适应工作要求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地方文献获取的纸质文献主要是通过购买、交换、复制和接受捐赠,为了增加文献数量,往往在谋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下文要求所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出版的书刊资料向公共图书馆缴送,或者图书馆派人到各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征集。今后将不限于传统的获取模式,还要通过网上搜索、电视转录等形式,去广泛地获取地方文献信息。网上信息资源获取要与数据通信管理部门签定协议,办理有关数据

使用手续后,再从网络下载。网络下载的地方文献信息必须进行综合处理,深度加工和重组,使大量随机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成有序的、便于利用的知识。将网络上的虚拟馆藏资源序化为本馆实体馆藏资源,完成载体转换。在网络、电视资源采集时,都必须使用高科技手段,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科技索质和掌握高科技的能力,要求完善硬件设备环境。2.3地方文献工作内容宽泛化

纸质文献作为一种载体决定并影响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而文献信息贮存与传递的新系统和新载体将极大地丰富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并将彻底改变在“书本位”信息环境下形成的重视静态文献资料,忽视动态信息的思维定势,地方文献工作将围绕多种载体文献做文章,面对新的技术环境,地方文献工作内容将愈来愈丰富多彩:评价地方文献资料的质量标准也不只限于馆藏实体地方文献数量。结构和利用率,还要看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地方文献信息的能力。2.4地方文献购置经费使用方向多元化

纸质文献大多数是交换、接受缴送和捐赠的。如湖南图书馆每年人藏的总价值在10万码洋以上,的地方文献中,90%以上是通过元偿征集获取的。而视听文献、电子出版物、网上信息资源获取则必须遵循市场法则。因此,文献购置经费使用上要统筹兼顾,以内容为出发点进行文献载体的选择,非纸质文献的收集、加工、处理费用远远高于纸质文献的费用,必然造成地方文献购

置费用成倍增长,给公共图书馆加大购书经费的压力。3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3.1建立地方文献资源中心就一个省来说,除了省图书馆外,还有省档案馆、博物馆,有的省还有方志馆、音像资料馆等,此外如党校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某些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都有收集、贮存、提供利用地方文献的责任。所谓建立地方文献资源中心,界定范围是图书馆系统,虽然还存在纵横关系,但总是在一个系统内部。一省地方文献资源中心的建设理所当然由省图书馆承担,这是由省图书馆在全省图书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中心”既是地方文献保障体系的核心,又是地方文献资源的调控机构。省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微观方面是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全面收集,突出重点,保持特色。在继续做好纸质文献的收集外,要注意胶质文献、电子文献的收集,开展网上信息查询,特别是在新的文献信息环境下,要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条件的支撑,进行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和提供服务,确立地方文献资源中心的定位形象。宏观方面是统筹规划,以“民间行为、政府推动”为主要形式,推进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全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步骤,协调组织地方文献资源配置,建立多层次。各有侧重、布局合理、职责明晰的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协调组织地方文献目录体系和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协调组织建立地方文献服务网络,弘扬服务宗旨,破除本位主义,在这方面,省

馆要率先垂范,要以共享推动共建。同时,省图书馆要主动与档案馆、博物馆加强联系,协调地方文献收藏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努力避免重复、交叉收藏现象。湖南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人藏丰富,其中引以为豪的两个收藏重点都将失去重点收藏的必要性。一个是地方志,湖南古旧方志收藏400多种,离已掌握的线索还差10来种,均藏在国外;新修地方志,凡已经出版的全部收到。另一个是毛泽东著作版本,馆藏毛泽东著作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文字的版本2600多种10000余册,还有大量的毛泽东传记资料和著作研究资料。近几年,由于陆续建立了湖南省方志馆和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因此湖南图书馆必须相应调整今后的收藏范围和内容。3.2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和进行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是建立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这是基础性建设,恰恰又缺乏基础。据了解,大多数省馆没有馆藏地方文献书目,即使一些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图书馆,也没有建立完整的、系统的地方文献书目体系,遑论全省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因此要把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放在首位。同时根据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期分批地建设一些有较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效益好的专题地方文献数据库。如湖南图书馆已建和拟建的项目有湖南人物资料数据库、湖南地方法规数据库、湖南旅游数据库、湖南名优产品数据库、洞庭湖资料数据库等。另外还应该积极配合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庞大的信息工程,存在一个不断补充、不断完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