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邮箱:用户名密码 English


当前位置:产业发展 -> 产业政策工作



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
(2006年10月15日)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产业结构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优势,关系到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区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总体水平不高,粗放型增长特点明显,“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四是特色优势产业不够突出,对整个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区经济总量偏小,高载能产业比重较高,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加快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效益优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着力解决“三高两低”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总体目标: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能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形成较强竞争优势,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服务业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能耗、水耗等资源消耗

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到2010年,“三高两低”问题初步得到解决,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特色优势产业更加突出,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具体目标为:
——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大体调整为8:52:40;
——万元GDP能耗降低20%;
——高耗能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下降到35%左右;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
——SO2、COD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1万吨和12.2万吨以内;
——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集团达到7户;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5;
——耕地保有量108万公顷;
——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区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城市化率达到47%左右;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
——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1.2%。
基本原则:

1、坚持扩大增量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加快推进企业重组,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以优势企业为引导,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加快建设一批骨干项目,努力扩大增量。

2、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实施严格的资源环境政策,对稀缺资源实行限量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节,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土地、信贷、投资、财税、价格的引导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坚持转变机制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5、坚持优化产业结构与优化区域布局相结合。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逐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坚持完善政策

体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调整和完善有关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准入、招商引资等现行政策措施。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资本和技术加速流动的机遇和特点,全面提高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压缩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1、发展壮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努力把宁东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电力基地。到2010年,全区煤炭生产能力和在建规模达到1亿吨,其中大型煤矿产能占到全区总能力的90%。矿井回采率达到70%以上。全区电力装机达到1320万千瓦,30万千瓦及以上大机组比重达到95%以上。加快“西电东送”通道前期工作,力争“十一五”末形成300万千瓦外送电能力。积极推进大型风电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宁东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基地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良好开局。

化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煤制油项目,建成一批煤基甲醇、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项目。到2020年,煤制油、煤基甲醇、煤基二甲醚和煤基烯烃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0万吨、325万吨、121万吨和122万吨。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加强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的开发,“十一五”末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积极开发市场急需的聚甲醛等新型石化产品。

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钽、铌、铍等稀有金属功能材料及其高技术加工产品系列,电解铝及铝合金、铝材加工产品系列,金属镁、镁合金及其压延产品系列,碳基材料及其加工产品系列,大力发展多晶硅、微合金炉料等新型材料及加工产品。到2010年,钽粉产能达到550吨,钽铌电容器30亿只,电解铝80万吨,镁及镁合金25万吨,活性炭30万吨,碳化硅30万吨。使我区成为世界重要的钽铌铍和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内重要的铝、多晶硅、镁及镁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基地。

装备制造业。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采取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自主研发等多种形式,加强专业化协作配套和服务,大力发展

数控机床、大型轴承、煤矿综采设备、自动化仪表、大型精密铸件等优势产品。积极推动电气化铁路高电压牵引变压器、风电设备和太阳能设备等高技术产业的形成。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产品向高档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到2010年,努力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仪表、煤矿综采设备生产基地。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羊绒、枸杞、葡萄、乳品、牛羊、清真食品等产业及其加工产品系列,巩固提升全国最大的枸杞生产加工基地、羊绒初级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加工基地地位,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发酵制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物发酵抗生素和其他化学原料药,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与加工,开发出1--2个国家级一类新药。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化工、冶金、轻纺、建材、民族用品等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促使造纸、发酵制品、铁合金、电炉钢、高纯铅等行业向技术先进和合理规模发展。大力发展石膏建材、化学建材和墙体材料三大新型建材产业。改造提升水泥及制品、玻璃、陶瓷等传统产业。加快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高强石膏粉、特种石膏粉的开发与生产。


3、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严禁新建2.5万千伏安以下铁合金矿热炉,逐步淘汰1.25万千伏安以下的矿热炉;逐步关停单炉1.25万千伏安及以下小电石企业。2009年底前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3.2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以下焦炉;2007年底前淘汰产能3.4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装置和1.7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并关闭年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及以下矿井;2010年末淘汰5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不包括热电联产和综合利用机组)和所有立窑水泥。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总体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宁夏循环经济规划》和《宁东基地循环经济规划》,做好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电力、石化、冶金、建材、造纸、发酵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组织实施好石嘴山市、永宁望远工业园、宁夏金昱元化工集

团等11个试点城市和园区以及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全面落实节能降耗任务,重点抓好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19户企业和耗标煤5万吨以上的60户企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落实,使其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对企业能源原材料消耗、废弃物排放的监督检查,把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指标作为企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环保不能达标的企业要停产治理,治理后仍不能达标者,要坚决予以关闭。对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新建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5、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按照“骨干壮大,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原则,重点抓好16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加快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基地、石嘴山经济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区、中卫工业园区等带动作用强的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和壮大贺兰工业园区的清真食品,永宁工业园区的生物制药,灵武、同心羊绒产业园区的羊绒,石嘴山经济开发区的新材料,吴忠的乳品等特色产业。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园区健康发展。到2010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紧紧抓住科技兴农和龙头企业带动两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带建设,逐步形成结构优化、效益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将区域农业产业特色调强、品种调新、结构调优、效益调高。加快建设灌区优质粮食产业带,清真牛羊肉产业带,银川吴忠奶牛产业带,盐灵同海滩羊产业带,中宁、清水河流域及贺兰山东麓枸杞产业带,灵武、中宁及中部干旱带红枣产业带,沿黄淡水鱼产业带,六盘山马铃薯、草畜产业带,环香山硒砂瓜产业带和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十一五”期间,引黄灌区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形成现代农业体系;中部干旱带要加强天然草场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

范区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巩固禁牧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南部山区要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实现生态农业良性循环。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快畜禽良种、饲草料生产加工、畜禽疫病防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到2010年,全区肉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00万头和1500万只,奶牛存栏达到50万头,淡水鱼养殖50万亩,家禽和生猪分别稳定在4500万只和300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特色种植业比例。到2010年,全区种植枸杞60万亩,马铃薯400万亩,蔬菜12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0万亩),葡萄30万亩,红枣80万亩,苹果50万亩,硒砂瓜100万亩,特色林木种苗13万亩,人工牧草1000万亩。
3、努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
。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培育壮大10个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转移或输出农村劳动力80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5%以上。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扶持,到2010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专业协会发展到1000家以上,带动全区40%的农户受益。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应用,全区动植物良种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重大动植物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积极推进“千村整治工程”、“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和“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新农村建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4、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力度。到2010年,全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兴修旱作基本农田150万亩,对库井灌区20万亩水浇地进行节水改造,力争使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农民人均拥有3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其中1亩水浇地)。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引黄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继续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建立有效的节水调控体系;中部干旱带以解决人畜饮水为重点,建立供水安全保证体系;南部

山区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建立库坝塘窖池水资源联合调控体系。实施沙坡头灌区南北干渠及青铜峡灌区唐西、汉惠干渠合并改造工程,完成跃进渠延伸(西夏渠)工程。完成扶贫扬黄灌溉一期、东山坡引水等南部山区重点水利工程,抓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抓好六盘山水系综合开发。继续推进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650万千瓦,农机具配套比例达到1:2.5,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0%以上。
(三)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服务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着力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加就业。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整合提升面向消费的服务业,充实完善面向农村的服务业,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行业发展。

1、继续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路网等级和标准,全面提升我区交通运输能力。2010年前建成太中银铁路,争取完成包兰铁路宁夏段复线改造,建成东乌铁路宁夏段。完成银川火车站扩建工程,基本建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主要专用线。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宁夏段建设,“十一五”末实现区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00公里。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实现100%行政村通等级公路,80%行政村通油路,基本建成银川公路主枢纽客货运站场以及各市主要客货运站场。完成银川河东机场扩建改造,建成固原、中卫支线机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基本形成全区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2、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险服务。积极吸引区外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区落户或开设分支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和有成长潜力的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宁夏农村合作银行,扩大农村金融业务。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小额信贷制度,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体系,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保险服务范围,增加险种,加快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加快保险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加快银川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加强银川与包头、西安、太原、兰州等城市的物流联合与协作,扩大分拨、配送规模。加强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法律咨询、会计审计、

规划评估、项目策划、资产管理、广告会展、经纪代理、产品认证等中介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外包”服务业务,力争3—5年内初步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商务服务体系。以大型商贸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行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特许经营、专业配送、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使连锁企业向市县、城镇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延伸。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效益。

4、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通”。以建设“数字宁夏”为重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拓宽服务领域,推动电信业由用户扩张型向增值服务型转变。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进程,扩大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鼓励软件业加快发展。

5、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加强规划和市场管理,扩大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和房地产中介服务。适时调整土地供应总量、供应结构和供应区域,调控好土地一级市场。培育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推进存量房流转。发展和规范物业管理,推行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分业经营。健全完善个人住房贷款担保机制,规范担保行为。

6、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强“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总体形象的宣传推介,以建设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围绕“一河两山两沙两文化”特色资源,重点整合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六盘山和沙坡头旅游区,打造“宁夏旅游黄金走廊”。充分发挥宁夏区位及历史、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经济和商务旅游,积极开发农村旅游。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配套体系,改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旅游购物和娱乐功能,大力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水平。

7、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经营管理体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序发展出租车业,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场站,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城市供排水、中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增强安全供水能力,提高再生水使用率。合理规划建设和改造城市集中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设施。2010年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燃

气普及率达到65%,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8、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业发展机制。鼓励多渠道投资,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功能。大力发展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社区卫生、文化体育、家政保安、救助服务、养老托幼等,努力为居民提供全面、便捷、优质的社区服务。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实际,规划建设一批老年公寓,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

9、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宁夏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彩电中心、银川文化艺术中心、宁夏新体育场、固原体育馆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推进文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引导文化体育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面向市场,大力发展广播影视、印刷出版等事业,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服务机构。加强城市社区、乡镇、学校等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主管部门和有关市、县,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考核明确、奖惩明确。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有关政策规定,根据本《意见》,制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精心谋划,周密安排,认真实施,力争使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

2、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和水权水价改革。抓紧研究制定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投资、财税、价格、土地等配套政策。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稀缺资源和重要公共资源的管理,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与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明确政府投资的主体和范围,完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进一步扩大代建制试点范围,促进我区代建制规范有序发展。把服务业作为下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鼓励外资进入国家政策允许的服务业。鼓励我区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开发利用资源。

3、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

化运作为基础、投资多元化的投融资新机制。选择一批对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联系与协作,加大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或项目的信贷支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创新经济发展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更多地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到我区直接投资。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整合各类资金,增加政府投入,重点支持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和重大节能降耗、高科技等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项目。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具体措施。

4、积极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开展高新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在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资源环境等领域中取得突破。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增加科技投入,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中介服务为纽带,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企业以各种形式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研发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5、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定位,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将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农田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十一五”期间新增造林面积66.7万公顷,围栏改良草场96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万公顷。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加强水、大气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所有企业实施严格的“双控”(即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新、扩建电厂必须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有效开展脱硫废渣的综合利用,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冶金、电力、化工、造纸、建材等行业进行改造。到2010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工业废气消烟除尘率达到100%。黄河宁夏段水质和全区城市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6、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突出发展名牌产品、特色产品和潜在优

势产品,着力把枸杞制品、羊绒制品、葡萄酒、乳制品、钽粉钽丝、数控机床、全钢子午线轮胎、尿素、钢丝绳等优势产品,培育成为国家级名牌产品。到“十一五”末,力争形成10个以上全国名牌,培育100个左右宁夏名牌。积极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把神华宁煤集团、宁夏电力公司等7家企业培育成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企业;把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中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等10户企业培育成为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

7、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争创全国最适宜创业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特色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石嘴山市要以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为目标,改造提升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培植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吴忠市要以建成具有“塞上江南”和回族风貌的新型滨河生态城市为目标,积极推进吴忠市区与青铜峡市区的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一城三区”新格局。着力建设太阳山和青铜峡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和商贸流通等产业。固原市要以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宁南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草畜、马铃薯加工等地方特色经济。中卫市要按照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的要求,继续培育壮大造纸、枸杞、酿酒、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带动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服务业发展。

8、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每个县(区)都要着力培育1-2个特色优势产品,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努力做大做强。进一步创新发展环境,搞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坚持以城带乡,加快小城镇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县级财政自给能力明显提高的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事关宁夏长远发展,任务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的总体部署,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研究,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落实,确保结构调整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全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信息来源:产业政策司子站 [E-mail推荐] [字体:大 中 小]




相关文章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京ICP备05052393号
技术支持: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经济信息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