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_邵晓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6
第15卷 第7期 2013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7 Jul .,2013
2011,20 ( 1 ):69.
[ 2 ] 唐蜀华.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 J ] .上海中
医药杂志,2003,37 ( 1 ):23-25.
[ 3 ] 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J ] .中西医结合心
脑血管病杂志,2006,4 ( 2 ):136-138.
[ 4 ] 华新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的三焦观[ J ] .光明中医,
2010,25 ( 11 ):1963-1964.[ 5 ] 李利锋,朱明军.朱明军教授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经验[ J ] .世
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 ( 4 ):291-294.
[ 6 ] 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J ] .中西医结合心
脑血管病杂志,2006,4 ( 2 ):136-138.[ 7 ] 张艳,宫丽红,钱新红,等.慢性心衰中医分期分级临床辨证体
会[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 5 ):801-802.[ 8 ] 刘坤,王秋风,潘立敏.徐贵成辨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 J ] .河北中医,2010,32 ( 2 ):169-170.[ 9 ] 王振涛,韩丽华,朱明军,等.孙建芝教授辨治慢性充血性心力
衰竭经验[ J ] .四川中医,2008,26 ( 5 ):2.
[ 10 ] 周文斌,王继娟,陈力,等.黄春林教授经验方治疗慢性心力
衰竭150例临床观察[ J ] .新中医,2009,41 ( 7 ):39.
[ 11 ] 曾忠诚,谢骞.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
观察[ J ]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 ( 6 ):810.
[ 12 ] 何江,管慧,周棉勇,等.通脉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
机对照研究[ J ] .右江医学,2011,39 ( 5 ):550.
[ 13 ] 谢强龙,丁树根,胡业彬,等.温肾益心丹为主治疗充血性心
力衰竭20例[ J ] .光明中医,2008,23 ( 11 ):1686-1688.
[ 14 ] 田建华,张润虎.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1例[ J ] .中
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 ( 8 ):98.
[ 15 ] 左玉潭.生脉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
的影响[ J ]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 ( 12 ):1585-1586.
[ 16 ] 罗晓颖,张凤如,何汝敏,等.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心
肌病伴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评价[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 ( 8 ):685.
[ 17 ] 张志文.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
床疗效观察[ J ] .当代医学,2011,17 ( 8 ):1.
健康人群的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肠道菌群[1]。
肠道正常菌群对人体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生理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促生长、抗衰老作用、
促进造血功能等[2]。
阴阳五行学说正确反映了生命体以及生物界的普遍规律,不仅限于中医的哲学基础,对于理解生态规律,弥补现代医学的孤立与偏差
也颇有裨益。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将祖国
医学的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可以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
1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失调
在人体肠道内,驻扎着数千亿计的微生物群,以细菌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
据统计,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可以分为生理性细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
邵晓姣,成泽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中医学以其独
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
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更能促进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与发展。
关键词:肠道菌群;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中图分类号:R37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7- 0136- 02
收稿日期:2013-01-10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资助课题(20122133120001);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144)作者简介:邵晓姣(1984-),女,辽宁沈阳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学士,研究方向:针灸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成泽东(1974-),女,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针灸机理研究。
Discussion on Intestinal Flora Based on Theories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in TCM SHAO Xiaojiao,CHENG Zedo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and human health is being paid an increased attention with an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research,and based on its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tudies and understands human diseases,besides guiding the treatments.To mak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ies of TCM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and intestinal flora,which enables a promotion of further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microecology and TCM,besid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uman's body and diseases,according to the intestinal flora analysis theoretically from TCM perspective.
Key words :
intestinal flora ;theory of Yin-Yang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theories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15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菌、条件致病菌、病原菌[3]。
这些肠道菌群与人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其中种类不同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动态生物平衡[4]。
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该平衡能有效阻止致病细菌和病毒等外籍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5]。
在某些情况下,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可能被打破,形成表现为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发生变化的肠道菌群失调,其中主要是比例失调和定位转移(易位)两大类。
能够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因素有很多,进而引发或加重病情,并且更加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肠道菌群与许多其他疾病发生关联[6],如代谢性疾病、肝病、免疫力低下、肥胖症,甚至癌症[7],所以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举足轻重。
2 肠道菌群与阴阳五行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五行[8]:形气神有阴阳,脏腑有阴阳,经络有阴阳,等等,生命就是阴阳关系组成的。
阴阳之间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若平衡失调,则意味着疾病的产生[9]。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作为朴素的方法论,它以木、火、土、金、水五者来概括说明脏腑组织的属性及其内在联系,并且认为相生相克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在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发展,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相反相成,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协调平衡和发展变化。
从本源上讲,阴阳五行学说是阐明天地人的哲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基础思维。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可以用阴阳、五行来加以概括说明。
2.1阴阳消长与肠道菌群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始终处于“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之中,而不是静止不变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这种阴阳消长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如果这种“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就会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胜偏衰,也就是人体的病理状态。
肠道菌群活动也处于这种消长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不断变化,人体的肠道菌群的数量、种类、分布等都随之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肠道菌群出现失调,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2.2阴阳互根、转化与肠道菌群
阴阳互生又称阴阳互根,“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素问》: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就是阴阳互根的说明。
所以中医认为阴阳虽然对立,但是又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人体的肠道菌群中存在着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抑制有害菌繁殖的益生菌,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害菌[10],当肠道中不存在益生菌时,有害菌对人体的侵害就可想而知,但是反之,如果肠道内不存在有害菌,则益生菌就会对宿主产生危害,所以,这两者缺一不可。
2.3五行生克与肠道菌群
中医五行理论中,相生,即互相资生、孕育,相克则相互制约、约束,并认为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人体的内外都是无处不在的[11]。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在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发展。
因此,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相反相成,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协调平衡和发展变化。
人体的肠道菌群主要可分为三层:一层是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肠道菌中最具生理意义的两种细菌,对机体有益无害;再者就是粪杆菌、消化链球菌、韦荣球菌和优杆菌等厌氧菌;最外层是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好氧菌和兼性好氧菌[12]。
他们之间如阴阳五行所说的关系一样,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一方面他们为彼此的繁殖生长提供养料,另一方面他们又互相抑制着对方的繁殖数量,使之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阴阳五行学说是祖国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内在环境各部分以及内外环境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两个对立面,不是互不相干的和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不断地相互排斥,并在相互斗争的过程中推动着人的生长壮老的变化。
在肠道菌群中也是如此,在人体的肠道内栖息着的细菌中,有的是有益于人体的,有的是有害于人体的,他们共同生长在肠道中,互相制约,消长,使人体的肠道菌群整体上呈现动态的平衡状态。
这些论点含有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以及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同生态系统相关。
胃肠道给这些微生物提供着非常丰富的营养,微生物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即宿主肠道的多种多样的生境中增殖,所以这些微生物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肠道菌群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在其相互关系中我们不难发现,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人体的联系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可能正是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的原因之一。
从中医理论角度去认识肠道菌群,或许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有深刻的帮助。
◆
参考文献
[ 1 ] 贝谦.肠道菌群与菌群失调[ J ] .中华内科杂志,1997,17 ( 6 ):56-58.
[ 2 ] 郑静,王刚.肠道微生态与中医基础理论[ J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 ( 1 ):10-12.
[ 3 ] 尹军霞,林德荣.肠道菌群与疾病[ J ] .生物学通报,2004,39 ( 3 ):26-28.
[ 4 ] 王晓华,夏文涵,王晓刚,等.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研究进展[ J ] .
实用临床医学,2007,8 ( 8 ):136-138.
[ 5 ] 尚婧晔,余倩.肠道菌群代谢作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J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 ( 1 ):87-89.
[ 6 ] 董永绥.肠道菌失调、内毒素与小儿胃肠功能障碍[ J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 ( 1 ):5.
[ 7 ] 尹军霞,林德荣.肠道菌群与疾病[ J ] .生物学通报,2004,39 ( 3 ):26-28.
[ 8 ] 梁晓平.试论阴阳五行的基本核心—平衡理论[ J ] .中医杂志,2002,43(增刊):42-43.
[ 9 ] 唐由凯,赵敬华.论医学微生态学理论在祖国医学中的体现和作用[ J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 ( 5 ):301.
[ 10 ] 周殿元,潘令嘉.肠道菌群失调及治疗进展[ J ] .胃肠病学,2001,6 ( 4 ):附2-附4.
[ 11 ] 贾怀星.阴阳升降与五行生克[ J ] .中医药研究,1990 ( 3 ):4-6.
[ 12 ] 能德鑫.厌氧菌的分离和鉴定[ M ]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7.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