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_成年礼_仪式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原始社会的_成年礼_仪式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原始社会的_成年礼_仪式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第25卷第3期V ol125,N o1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N 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7年9月

Sept12007

原始社会的“成年礼”仪式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郭法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原始社会的“成年礼”仪式是原始社会个体“通过仪式”的重要阶段,是原始社会

检验年轻一代是否成熟,是否被社会承认和接纳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一些处于原始社会阶

段的民族仍保留举行“成年礼”仪式的习惯,并且有男、女孩的区别。原始社会“成年礼”仪式

的出现对后来学校教育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成年礼、通过仪式、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60(2007)03-0065-05

在史前教育的研究中,“成年礼”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关于“成年礼”仪式,美国学者孟禄称它为“加入式”;佛罗斯特称其为“成丁礼”,前苏联学者沙巴耶娃称其为“青年礼”;也有的学者称其为“入社仪式”等等。这些观点都反映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当年轻的一代步入社会的过程中,一定“仪式”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么“成年礼”仪式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成年礼”仪式是否有男女孩之间的区别?“成年礼”仪式的出现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等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原始社会的“成年礼”仪式与“通过仪式”

现代社会学和宗教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年礼”仪式的产生与原始社会个体生活阶段的“通过仪式”有密切联系。

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人类生活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要经过许多阶段的。在每一阶段,年轻一代不仅面临众多的困难,而且还要有各种各样的“考验”和“禁忌”加在他们身上。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一代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一定的“通过仪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者指出,所谓的“通过仪式”,是从英文“Rites of Passage”转译过来的,其意义在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必须经过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也正是通过这些重要阶段不断确立起来的。在每个阶段,年轻的一代要完成一定的“通过”形式来获得人们的承认和评价。“通过仪式”是实现个体身份转换的重要手段。

收稿日期:2007-03

作者简介:郭法奇(1955— ),男,吉林公主岭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史。

1909年,西方学者范根纳普出版了《通过仪式》一书,他认为“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1](pp1154—159)范根纳普把“通过仪式”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分离、过渡和聚合。在“分离”阶段,“仪式”代表着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离开了他们以前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据的固定位置,或离开某种文化的状态;在“过渡”阶段,作为仪式主体的当事人(如新成员)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中,即既不具有原来状态的基本特征,也不具有未来状态的基本特征;在“聚合”阶段,转化完成了,这时的仪式主体再次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并具有社会上所赋予的一种明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他们开始按照社会的要求执行约定俗成的规范和道德标准。

在教育史学界,前苏联学者沙巴耶娃也看到了原始社会个体成长的阶段性以及需要一定“通过仪式”的特点。她认为,原始社会中个体发展年龄阶段主要是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其中每一年龄群中都有自己特殊的标志,即穿戴特别的服饰。儿童和青年们需要经过一定的“仪式”后才可以从一种年龄群转入另一年龄群。而在这个过程中,与禁忌活动相联系的一定的仪式就成为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沙巴耶娃指出,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受到各种“他布”(ΤαбУ,意为禁忌或限制)的摆布,人的行动、语言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受到影响。因此,儿童和青年必须经过一些痛苦的仪式后,取消这些“他布”,才能进入高一级阶段。[2](pp1129—131)

需要指出的是,“成年礼”仪式不仅与社会“通过仪式”有密切联系,而且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一些研究者指出,虽然人的一生有四种重要的“通过仪式”,即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1](pp1154—159)但在这些仪式中,“成年”的意义对于原始人是非常重要的,而达到“成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青年人要通过一定的“成年礼”。因为一个人尽管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如果没有经过“成年礼”,他就没有权利进入成年人的社会。而只有通过“成年礼”,一个人才能完成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其地位和权利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在原始社会,“成年礼”仪式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教育家孟禄指出,“成年礼”活动使得原始教育的教学得以进行。对于那些准备步入成年人社会的青年人来说,他们要被迫与部落中的其他人相隔离,学习一些成为部落正式成员所需要的许多神秘的东西。在他看来,这一仪式就像复杂的现代教育一样,接纳个人进入社会生活方式是通过获得它的有组织的文化产物得以实现的。[3](pp1187—188)

总之,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社会“成年礼”仪式的形成与原始社会的“通过仪式”有密切联系。它是“通过仪式”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求的反映,是原始社会检验年轻一代是否成熟,是否被社会承认和接纳的需要,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确认自身身份的需要。这些需要是通过一定的过程和一系列考验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对青少年的要求不仅有时间上的限定,有身体上的隔离,也有一定规范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青少年才能完成不同身份的转换,使自己与部落的存在和延续联系起来。

二、“成年礼”仪式中男孩与女孩的区别

应当指出,在现代社会,一些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民族仍保留举行“成年礼”仪式的习惯,而且在活动上有男孩和女孩的区别。这些资料对我们认识和研究“成年礼”仪式的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美国人类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曾经研究过太平洋阿德米雷耳提群岛的阿拉佩什人的生活和男孩的“成年礼”活动[4](pp162—65)。她指出,对一个部落来说,与男孩成长有关的“成年

礼”活动是部落和家庭生活的主要活动。对一个男孩来说,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在青春期期间所举行的“成年礼”活动,因为这是一个男孩成熟的标志。如果这个男孩在家庭里是长子,是一个大家族的儿子或是一个重要人物的后代,他的“成年礼”可以单独举行。但许多男孩参加的是一种大型的“成年礼”活动,这种活动每六、七年举行一次。大型的“成年礼”活动一般需要一个村寨花几年时间准备大型的宴会;而一些大的男孩则通常单独地以小型家庭宴会的形式举行“成年礼”。

阿拉佩什男孩的“成年礼”一般是先举行男孩与妇女们“隔离”的仪式。男孩们要离开妇女单独过上2-3个月的生活。在这期间,男孩们要恪守某种特殊的食物禁忌,吃一种蘸着老人血的神圣的食物;成年人还要给他们出示各种奇特的东西。这种东西分为两类:一类是儿童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奇特物品,像面具、雕刻和艺术品;另一类是儿童以往知道的一些东西。

在“成年礼”活动中,男孩会得到其父兄以及他们监护人的关心。成人们每天要陪伴男孩去洗澡,并在他们必经的道路上除掉碍事的荆棘。同样,男孩对待成人也极为尊敬,他们要佩戴监护人为他们编织的臂章,还要款待监护人,并吃下大量的食物,以养成强健、结实的身体。

在“成年礼”的仪式上,男孩们要跑过由两排男人挥动带刺的寻麻鞭子不断抽打的过道。对于那些通过过道的男孩来说,他们把这一过程看成是自己长大、成熟的标志。

仪式结束以后,这些即将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孩要穿上华丽的服装,出现在自己的母亲和姐妹面前,与亲人见面、团聚。父亲还要带着这些男孩到朋友家和亲属家,接受别人的祝福和礼物。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这些男孩开始认识到自己与父辈和祖先的联系,体会到自己将来所要尽的职责。

玛格丽特?米德指出,“成年礼”的完成意味着阿拉佩什男孩童年期的结束,他们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他们由一个过去常常由别人照料并为他们劳作的孩子,现在要加入照料他人成长的行列。由一个过去只是关心自己的存在和发展的人,开始有了新的责任感,开始关心那些过去照顾孩子生活,现在已经老了的人们,关心他的那些年幼的弟弟、妹妹和他的未婚妻。

需要指出的是,玛格丽特?米德研究的关于通过“成年礼”仪式检验男孩是否“成熟”的活动,在那些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女孩的“成年礼”仪式上也可以发现。也就是说,在一些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民族中,女孩的“成年礼”仪式也是检验女孩“成熟”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女孩的“成年礼”活动在内容上与男孩有较大的差异。

据资料记载,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女孩的“成年礼”仪式通常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里,女孩子在村中年长妇女陪同下,到一个“隐蔽所”过一段时间的与部落隔离的生活。在这一期间,陪同的妇女负责教女孩如何做一个贤惠的妻子,向她介绍处世接物的经验及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隔离”生活的时间长者一年半载,短者十天半月,这主要取决于女孩掌握这些知识和本领的进度。在“隔离”期内,女孩不能与任何人接触,包括其母亲在内。女孩子的秘密处所也不能被任何人发现。

“隔离”期满,女孩的“成年礼”仪式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陪同者将女孩带到河边洗澡,擦洗污垢,名曰“净身”,目的是让一切不干净的东西随着河水流走。“净身”后,陪同者帮助女孩在卷曲的头发上扎上五颜六色的彩带,腰间围上一块色彩鲜艳的花布,上身画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并涂上彩色黏土,祝愿她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走运。

在“成年礼”仪式的第三阶段,陪同者用一条毯子将女孩全身裹住带回村里。全村村民像过节一样汇聚到村中广场,尽情地击鼓起舞,欢迎女孩的到来。这时,身裹毯子的女孩坐在广场中央的草席上。女孩“成年礼”仪式的高潮是女孩的父亲用一支长矛挑开女孩身上的毯子。女孩站起身来,带着羞涩的微笑向众人点头鞠躬致谢。从此,这个女孩便是一名真正的成年妇女了。随后,女孩走进跳舞的人群,用歌舞的形式向众人汇报她在“隔离”期间所学到的各种本领。[1](pp1157—158)

以上关于男、女孩“成年礼”仪式的研究表明,“成年礼”仪式的举行是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检验男女青少年由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意义有三,一是原始人对于男、女孩在发展过程中的“青春期”问题已有了初步认识。以“成年礼”仪式作为一个标志,这不仅肯定了“青春期”在个体在发展中存在的事实,也使得“成年礼”成为一个人“青春期”结束的标志。二是不同男孩或女孩“成年礼”仪式的举行,意味着部落里的男孩或女孩告别童年,开始承担成人社会重要的责任。对于男孩来说,他们要完成承担建立家庭,赡养老人的任务;对于女孩来说,她们要完成作妻子和抚育孩子的任务。这反映了原始社会通过这种特别的仪式完成一个民族发展和延续的衔接。三是女孩发展过程中也要举行“成年礼”仪式的事实,也反映了原始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对女孩成长和教育的重视。

三、原始社会的“成年礼”仪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通过研究原始社会“成年礼”仪式,我们发现,这一仪式举行的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对后来学校教育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成年礼”仪式举行的过程表明,人类社会早期已经创立了最早的一种检验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标准。在一些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民族,在举行“成年礼”的过程中对青少年都有一定条件的要求。在南美洲火地岛的锡克兰部落就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如凡是参加“成年礼”的男孩都要事先经过挑选。挑选的条件主要有,合适的年龄、精神的成熟程度,包括对异性的威严态度,毅力,以及保守秘密的能力等。如果某个男孩不符合条件,那他必须要等待下一次的仪式。[1](pp1158—159)这一标准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为以后学校教育儿童入学标准的制订提供了条件。

第二,“成年礼”仪式举行的过程表明,人类社会早期已经注意到为男女儿童设立具有隔离作用的特殊场所的必要。如在南美洲的一些部落,当一些准备参加“成年礼”的年轻男孩选好以后,就要建立一个完全隐蔽的、需要与部落营地隔开,并且附近还要有一定食物的茅屋。这个茅屋作为他们的家,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开始的地方。非洲的一些部落,女孩“成年礼”活动的举行,也要选择一个“隐蔽所”,让这些女孩单独在一起过上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隔离”场所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开始从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分离出来,为学校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三,“成年礼”仪式举行的过程表明,人类社会早期也已有了根据不同对象设置的专门学习和教育的内容。如在南美洲的男孩的“成年礼”活动中,每个接受教育的男孩都要学习过去从来不知道的东西和关于部落起源的神话。在小屋里,每个人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规定,禁止说话或开玩笑,眼睛要看着地上。每天只有少量的食物,而且几乎不允许睡觉。白天和夜晚,要进行翻山越岭长途行军的训练。在训练中,男孩要铭记部落规定的信条。非洲女孩的“成年礼”活动中,每一个女孩都要学习如何做一个贤惠的妻子,学习处世接物的经验及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以及神话和禁忌等。这种专门的教育为学校教育内容的形成提供了

条件。

第四,“成年礼”仪式举行的过程表明,人类社会早期也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负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者。如在南美洲,当一群准备参加“成年礼”的男孩选好以后,一般由其中年龄最大者的父亲担任导师。在导师的护送下,这些男孩进入被隔离的“小屋”,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在非洲,女孩的“成年礼”也需要导师的指导。通常是由部落中年长妇女陪同下,这些女孩子到一个“隐蔽所”过一段与世隔离的生活。在这一期间,陪同的妇女要负责教女孩各种各样的知识。这些专门负责对青少年教育和管理者的出现,为以后学校管理者阶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通过上面对原始社会的“成年礼”仪式的形成及对学校教育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始社会阶段的教育虽然从总体上看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水平,但已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对青少年成长有重要影响的“成年礼”仪式和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原始社会一般的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而是一种是专门对青少年进行考核,使他们步入成人社会的“专门的教育”。

总之,原始社会“成年礼”仪式及活动出现表明,原始人的教育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分化。它意味着一种介于日常生活的社会教育与后来的专门的学校教育不同的过渡性的教育机构的出现,即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教育机构。这为以后学校教育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金泽.宗教禁忌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2][苏联]沙巴耶娃.论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产生[A].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美]孟禄.原始教育:一种非进取性的适应的教育[A].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美]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A].夏之莲主编.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上).北师大教育系教育史教研室外国教育史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接第64页)

[4]M okken,R.J.&Lewis,C.(1982).A non parametric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dichotom ous item responses.Applied Psycho2 logical M easurement.6:417-430

[5]M okken,R.J.(1997).N onparametric m odels for dichotom ous response.In:Linden,W.J.van der.Hambleton,R.K. Handbook of M odern Item Response Theory.New Y ork:S pringer,351-367

[6]M olenaar,I.W.&S ijtsma,K.(2000).Users manual MSP5for windows:A program for M okken scale analysis for polytom ous items[S oftware manual].G roningen,the Netherlands:iec ProG ARAM M A,

[7]M olenaar,I.W.(1983).S ome im proved diagnostics for failure of Rasch m odel.Psychometrika,48:49-72

[8]S ijtsma,K.&M olenaar,I.W.(2002).Introduction to nonparametric item response theory.London: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er

[9]S tout,W. F.(1990).A new response theory m odeling approach with applications to unidimensionality assessment and ability es2 timation.Psychometrika,55:293-325

[10]S tout,W.F.&Habing,B.et al.(1996).C onditional covariance-based nonparametric multidimensionality assessment.Ap2 plied Psychological M easurement.20:331-354

[11]Zhang,J.&S tout,W. F.(1999).C onditional covariance structure of generalized com pensatory multidimensional items.Psy2 chometrika,64:129-152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 郭权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引言)宗教不是先进文化,但是它也确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本质,了解它的社会影响。通过认识这种不先进的文化,来增强我们的鉴别力,清醒的认识什么是科学的文化、科学的信仰,来进一步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一提到宗教,很可能在同学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影视里的画面,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一些画面,由此便会引起无限的遐想。有的人就认为,在深山密林之中,一座阴森神秘的古寺,弥漫着瘆人的气息,几盏青灯,一群和尚穿着袈裟,双手合十,面壁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于是就认为这就是宗教,其实这只是宗教的一种。此外,还有好多种。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宗教的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宗教?我们中国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们曾给宗教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说:●有创始人、有崇拜的

对象谓之“宗”,有一定的祭祀仪式谓之“教”。这是一种机械的理解。西方人怎么解释“宗教”这个词呢?他们说:●有相同信仰、相同信念的一批人聚集在那里,“自正”谓之“宗”,“化他”谓之“教”。就是指信仰相同的一批人聚集在一起,然后自己来找到信仰的证据来研究它,诵经来坚定他们的信念。“化他谓之教”就是指用他们这种理论、这种观念、这种意识来影响社会上其他的人谓之“教”,△这就是宗教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宗教 (二)宗教的起源 那么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宗教了?●宗教起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叫自然崇拜,第二个叫祖先崇拜,第三个叫英雄崇拜。是因为有了崇拜才有了宗教。这里说到我们的祖先,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刚从动物中解脱出来不久,没有文化,对自然、对社会没有本质性的了解,对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比如说:打雷、下雨、刮风、下雪这些自然现象他们都认识不了。一道电闪划破了夜空,一声炸雷惊天动地,是谁有这么大的力量?想想人类社会当中谁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既然人类没有这么大的力量,那肯定是个超人,超人就不是人,超人是神。他们就由此想象出个神,这个神是个什么神?然后人们就命名他为●“雷神”,他为什么要打雷?平时为什么不打雷呢?为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自古以来,就在社会与个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对于教育在个发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自然是更加深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教育自古以来被当作达成个人目标的手段。那么何谓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不管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人,即教育教会我们能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下来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本领。不是说单靠受精卵的完美分裂,母亲顺利的生产,有充足的食物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教育提供我们在进行社会生活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必要的生活常识。比如衣食住行,防病抗灾,生命教育等常识。这些都是人类在作为高级动物所必需的东西。如果鲁宾逊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那么我相信他无法在孤岛生存活下来。在一些新闻或故事中,我们听说了狼人的存在。狼人在没有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存活了下来,可是,“它”却不是以“人”的身份存活下来。 其次,教育让我们能够“作为”人,即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些规范人行为社会法则。在满足的物质需求之后,作为人类,在精神上也要有一定标准,从家庭伦理到民族自信。作为人,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礼仪,道德,对社会目的,规范和行为一套标准体系,而教育,是让我们建立起这些认识的一个必需手段。比如,对于善待父母的认识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将孝道融入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系统化教育,或是社会宣扬,这样变成一个行为规范和标准,才被我们认识和接受。 再次,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个人”,即教育可以让我为成为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这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个性特征等等。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依据这些兴趣爱好发挥我们的潜力,成为自己的特长。教育也可以为我们能力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在我们进入职场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爱好,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中发展。就好像我们现在是英语系师范专业的学生,可能有的人不是真的想要在毕业以后当老师,可是还是有人会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这个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学习到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需要的东西。尽管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有些理想化,但不能否认的是,教育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必要条件。 最后,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社会中的人,即教育会传授我们怎样地与他人相处,怎样与社会相处。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我们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着装打扮,怎样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如何处事,协调自己和他人,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等等。人不能独立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关系网的中心位置。怎样处理这些关系,比如与父母亲人的关系,与朋友同事的关系,与学样工作单位的关系等是每个人的人生课堂中的必修课。这些方式方法在教育中并不是以系统的,条理分明的课本形式出现,毕竟实际的情况复杂多样且处于变化中,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例子,我们会面对各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交际处事方式方法。如果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学会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包括行为着装,怎样与同学老师交往,怎样与班级,院系交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社会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当然,不可避免的,教育在个人发展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十分完善的阶短,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目前的教育太过保守,抑制个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内容及教育者知识水平的局限,像对生活方面的强调不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一、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及社会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的一种选择,我国公民享有信仰自由的权力,而对大学生这一族群,对于宗教信仰的认识总体上是理性而客观的,但对于宗教的认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宗教是认可的。他们表示自己虽然不信仰宗教,但是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这与我们受的教育有关,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让我们学会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包容,以及充分尊重他人信仰自由的权力。通过调查也发现,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少部分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个别同学认为宗教是迷信和愚昧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本身和我们对宗教的认识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宗教并非完全的迷信和伪科学,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对于宗教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对其精神内涵和文化没有深刻的了解。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认知,大部分是来自于身边有宗教信仰的同学,部分来自校内外的宗教人士,小部分来自于网络书刊等传播媒介,大部分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了解和获得宗教知识,这是导致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另外,除了家族性的宗教信仰,宗教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对于宗教的主动认知的原因。 四、大学生参与宗教的原因 促使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1、家庭背景影响 家庭性的宗教信仰是大学生参与宗教信仰最主要的原因。调查显示,在有宗教的信仰的学生族群中,大部分信仰佛教,部分信仰基督教,小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个别信仰其它宗教,数据表示,父母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参与宗教的比例远远大于父母没有宗教信仰的。比如家庭里父母双方都是基督教的信徒,孩子从小跟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一、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及社会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的一种选择,我国公民享有信仰自由的权力,而对大学生这一族群,对于宗教信仰的认识总体上是理性而客观的,但对于宗教的认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宗教是认可的。他们表示自己虽然不信仰宗教,但是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这与我们受的教育有关,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让我们学会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包容,以及充分尊重他人信仰自由的权力。通过调查也发现,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少部分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个别同学认为宗教是迷信和愚昧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本身和我们对宗教的认识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宗教并非完全的迷信和伪科学,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对于宗教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对其精神内涵和文化没有深刻的了解。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认知,大部分是来自于身边有宗教信仰的同学,部分来自校内外的宗教人士,小部分来自于网络书刊等传播媒介,大部分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了解和获得宗教知识,这是导致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另外,除了家族性的宗教信仰,宗教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对于宗教的主动认知的原因。 二、大学生参与宗教的原因 促使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1、家庭背景影响 家庭性的宗教信仰是大学生参与宗教信仰最主要的原因。调查显示,在有宗教的信仰的学生族群中,大部分信仰佛教,部分信仰基督教,小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个别信仰其它宗教,数据表示,父母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参与宗教的比例远远大于父母没有宗教信仰的。比如家庭里父母双方都是基督教的信徒,孩子从小跟

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各个因素中重要的组成之一,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孩子从母亲腹中呱呱坠地,如同一张白纸,本来没有多大的不同,而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思维活跃,有的孩子十分迟钝;有的孩子讲文明礼貌,有的孩子蛮不讲理;有的孩子自已会管理自已,有的孩子一切都依赖大人。这些,追根溯源,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下慢慢形成的,这些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而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人;发展;影响 汉朝时期的赵歧在其作品《孟子题词》曾经写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元代关汉卿也在其作品《蝴蝶梦》写到:“想当年孟母教子,居心择邻”都表达了孟母对孟子家庭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态度、能力和处事之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孟子之所以可以成为亚圣,其母真的是功不可没。就是在孟母带领儿子找到了宜于其生活的环境后,孟子在与学堂周围人们的交往中,接触到了他们的各种礼仪和行为,并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进入到了自己的思想中。在其未来的漫漫人生路中,牵引着他找到正确的道路,并最终成了“亚圣”。可见家庭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二、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最基本的教育。一个人自出生以来最先接触到的便是家庭,家庭也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科学证明,人类的很多能力和特征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如语言表达能力、智力、思维形式和行为特征等。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人的成长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离不开家庭的抚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养。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人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国民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是最基本的要素。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宗教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信仰也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把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倾向化为坚定的信念,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信仰是文化的灵魂,是道德的支柱它可以使人安身立命,也可以使民族有新的精神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新旧社会制度体系的交替必然出现激烈的社会变迁而产生一定问题,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们行为的失范、异化、思想的空虚等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方面做出贡献。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2007年8月31日,我食品科学学院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用填空式的答题形式,在我院的187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回收率高达100%。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信仰佛教:36(人)占19.25% 信仰基督教:5(人)占2.67% 信仰天主教:2(人)占1.07% 信仰道教:1(人)占0.53% 无任何信仰:143(人)占76.5%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大学生中还是有不少信仰宗教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在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有如下特点。 1. 调查的主要情况: 1.1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宗教感兴趣 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极为广阔,对宗教怀有一定的兴趣。据统计,对宗教有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23.5%。其中对佛教感兴趣的占对宗教感兴趣人数的81.8%,对基督教感兴趣的占对宗教感兴趣人数的11.4%,两者合计高达93.2%。认为宗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1.9%。但有些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程度不深,认为宗教包含着真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6%。认为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论文作业)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摘要:影响个人发展因素众多,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因素学说。从单因素到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都在尽可能的描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正如我们知道的,遗传、环境、教育等对个人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究竟怎么影响值得我们仔细去研究与探讨。我们先探讨一下各种因素。 关键词:遗传、环境、教育、主观 一、历史上的各种观点 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许多,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单因素决定论、三因素决定论、多因素决定论及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单因素决定论认为:在众多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是有决定意义的。经过人们研究,人们认为这种单因素论不能解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许多问题,片面了。三因素决定论坚持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三者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者并非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二则,三因素忽视了人的内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只强调了人发展的外因。随后出现了四因素说(主观心理因素),五因素说(反馈调节),以及后来的综合因素说,他们同样并没有把人的主体的独特能动性看做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两层次三因素说。两层次为,可能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现实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 下面我将通过本人的成长经历来阐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遗传影响因素 在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其中有人强调内因,强调人的生物性的决定作用,即遗传决定论。在我上小学时候。我我在数学方面特别擅长,计算能力比我同年级的学生都强。我的父亲他在小时候也表现出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每当我拿着一百分的卷子给他看时,他都会说:“果然是我的儿子!继承了我的优良传统(遗传),跟我小时候一样聪明。”对于这

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的信仰人数发展快。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我们这次抽样调查的50份问卷中,有宗教信仰的占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宗教发展很快,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宗教信徒。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开始关注、研究大学生的信教问题。学者们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开展了实证调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其中基督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基督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并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基督教在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代青年中传播甚广。这种现象己经引起国际社会和我国教育、文化和宗教部门的极大关注。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组主要对于我校以及其他非艺术类同学做的一次调查。调查显示:信基督教的同学占8%;其余同学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对宗教没有太多的了解,谈不上信仰不信仰的问题;而96%的同学都理解身边有宗教信仰者;对于宗教的传播宣传,30%的同学认为应该,但要适度;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听听也可以;还有8%的同学坚决反对。从影响上来说,佛教和基督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较大。要说明的是,虽然有些同学选择信仰佛教,但他们对佛教的教义并不十分清楚,平时也没有佛教的饮食习俗,更没有经常到寺庙去烧香拜佛。之所以选择信仰佛教,是因为佛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同学们对佛教比较熟悉。相反,信仰基督教的同学虽然从比例上看没有佛教高,但参与基督教活动的人数却相对较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1.社会和家庭原因。任何宗教本质上都是支配人间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或自然异己力量,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主要根源。所以,宗教问题首先是个社会性的问题。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嬗变和碰撞,竞争带来的风险、贫富差距的存在、地区不平衡的加剧等导致相当多的人心理阵痛和失衡。加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社会上出现了信教热的现象,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自然也受到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学生一般出生在信教的家庭里,父母相信或者祖父母相信宗教。他们的信仰一般是最坚定的,而且对传福音的工作也相当努力。其中一名基督教徒这样说到:“并不是我选择他,而是他拣选了我。他是道路、真理、生命,基督信仰才是人生意义的归宿。人本来就该相信这位神,以及他为我们预备的救恩。”这类信徒在基督徒大学生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却是学校聚会小组的主要服侍者。 2.朋友介绍。这类信徒所占比例比较大,约占一半以上。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朋 友或室友的介绍,逐渐了解并接受了宗教信仰。一位学编导的女生这样描述到:“朋友介绍我,然后去参加聚会,参加多了,就读了一些圣经方面的书籍,然后观念改变,开始接受主”。另一位学艺术管理的男生说:“通过室友的介绍,发现基督教与其它宗教与众不同,它以爱来接纳世人。无条件的爱人如己,教导我们认罪悔改。”在这类信徒中,一部分接受福音后,完全改变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同“新造的人”。这种改变是巨大的,他们参与聚会小组生活和传福音工作的热情并不比第一种基督徒大学生低。也有一部分信徒的信仰徘徊于信与不信之间,至少信心不是很坚定。但他们确实都承认自己有罪,并愿意接受基督做自己的主。在行为上他们比不信前有很大的变化,至少在为人处事上存有谦卑和爱心。 3.内心的需要,心灵的追求。这类信徒的比例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他们在内心中

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上说,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人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两个部分,即身体和心理两个部分。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个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我们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所谓主导作用,即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 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即主要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自发的社会环境而言。学校教育本身也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呢? 1.?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其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围绕有目的地培养人而展开的,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类型的学校教育,都不可能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没有一个基本的设想和设计。学校教育的目的性之所以比较强,主要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其次,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这一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与社会主导性的要求比较一致,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内部各方面的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目的上是比较一致的,如果一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在基本目的上各行其

关于大学生对宗教问题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宗教问题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意识,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宗教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必须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的,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和宗教问题复杂。宗教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的本质是以对神的信仰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生活具有双重作用; 宗教信仰对于当前高校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深刻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深入探讨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对于我们当前弘扬主旋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而且宗教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民族和宗教问题处理的好与坏,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当代大学生应当对我国当前的宗教情况有正确和深入的认识,能够真确理解和对待所接触到的宗教问题,切实维护国家的和平和统一。本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特别是我国宗教问题认识情况的现状,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使其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所接触的有关宗教的现象。 二、宗教概述 1、宗教是什么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具有十分漫长的历史。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从原始宗教算起,有数万年的历史。世界上三大宗教的产生也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对于什么是宗教,存在着多种解释:首先,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一个以神道为对象的信仰层面,因此宗教学者们把宗教理解为某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其次,有一批宗教学家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来规定宗教的本质。他们认为信仰者的个人主观性的个人感受和宗教体验是宗教崇拜活动、宗教仪式、宗教信条及教义的基础所在。 再次,有一批宗教社会学家以宗教的社会功能来规定宗教的本质。最后,还有一批学者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角度定义宗教。 2、三大宗教 1)佛教 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艰涩的教义相比,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且他一向主张众生平等,对于女性和奴隶也一视同仁,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另外,由于许多僧院接近城市,一些商人和贵族与佛教多有接触,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全职的僧人,但他们在金钱和土地方面对佛教也有所扶植,甚至于一些王国的君王也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总的说来,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宗佛教时期。 2)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一神论宗教,包括天主教(大公教会)、东正教(正教会)、新教(更正教会)三大教派分支。该教相信耶稣宣传的天国福音、耶稣为赎去亚当与夏娃的人类原罪被钉死十字架、耶稣复活、升天,以及基督再临、末日审判

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事例

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事例 1991年4月,时为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的解海龙,在安徽大别山区“偷拍”下了在教室专心上课的“大眼睛”苏明娟、“小光头”张天义和“大鼻涕”胡善辉。这3名穷苦但又好学的孩子,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 “大眼睛”苏明娟,2005年大学毕业,被安徽某银行录用。 “大鼻涕”胡善辉解放军济南军区某后勤部队三级士官。 “小光头”张天义从江苏省盐城工学院毕业后,和一家制造石油钻探设备的企业签定劳动合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洪战辉。父亲患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自己患有眼疾。从16岁开始,洪战辉开始带着妹妹,边打工边上学,不仅完成义务教育,而且还考上了大学。 希望工程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自述: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人均改入不到百元。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病故,娘改嫁,家中只剩下弟弟妹妹和近80岁的奶奶。为了生活,我只好离开学校,上山放羊去了。 1989年10月,全国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作为第一批受助生,我重新走进了课堂。那年,我13岁这以后,我不再为学费发愁。3年后,我小学毕业升入上庄中学读书。读到初中毕业,我看到村里因为没老师,孩子没学可上。于是,我当上了桃木疙瘩村的一名代课老师。1995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在浙江建立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我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在上海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我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破格录取。1996年6月,我作为希望工程受助生的代表,赴美国参加了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的传递。 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使他们的人生充满了希望?促进了他们的人生发展呢?希望工程给了张胜利受教育的权利,是他们不断追求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接受教育成就他们的未来。作为我们初中八年级的同学为了将来的发展一定要珍惜现在学习机会,上学接受教育。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 和对待宗教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从而引申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从而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党的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随着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难免会导致高校学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产生迷惑而去追求虚幻的精神寄托的现象。当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未来希望,其精神价值的走向定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宗教的本质认识 人们最初没有宗教观念,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这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邪教是与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以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因此邪教是对宗教的叛逆和反动。虽然从表面上看邪教和宗教有许多相似之

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我的教育观——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要深刻理解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我觉得最基本的是我们应该要大致了解教育的含义。根据我们现代教育学的课本,教育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古今中外,教育都被认为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具有道德高尚、具有崇高信仰、诚实守法、知识丰富、有才能的人才,发掘人的潜能是,使之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并发挥自身价值,过健康充实的生活。以杜威为代表人物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基本观点中认为教育即生长,是促进本能生长的过程。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能促进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希腊的智者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教育应该以人的本性为前提,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而且教育不应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民,而应是培养能与集体体相区别的有个性的人。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美德即知识,因此教育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和锻炼身体。而柏拉图认为教育不应是促进个人的发展,而应是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体就是教育通过传授、训练、陶冶、评价等方式对人的发展所发挥的导向、激发、奠基、重构、提高、矫正、完善、增值、甄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洛克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赫尔巴特坚持实用主义教育,认为传统的教学是硬性灌输给儿童脱离他们个人生活与经验的书本知识,因此应以儿童在活动中形成的经验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注重从实验中学习。这些不同的教育思想都从各个具体的角度本质上得说明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能功能,而其派生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它通过所培养的人进入社会,成为一定社会的公民,担任一定的角色,而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发挥的适应、改造和变革的功能。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而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其活动开展、文化营造、制度建设等几乎都是围绕有目的地培养人而组织起来的。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计划性、组织性、协作性和全面性。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专门性。对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做过肯定,卢梭说过:“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这些看法都肯定教育人的发展中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育能够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帮助人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形成人的独特性,例如在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和性格方面。教育还注重激发人的创造性,利于个体价值的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社会环境,学校就像是一个微型的社会,里面有各种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在于老师、同学的交流相处中不断的学习,发展完善自己,为以后走出社会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社会技能。农村和城市学校的教育相比起来,我们会发现城市学校的教育水平明显会比农村的高,城市学生总体文化水平都高于农村的学生。其重要的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教育环境,学校是否有较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优质的教师资源以及有较先进的教育方法,这些环境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则是家

大学生宗教观调查问卷

大学生宗教观调查问卷 调查者姓名:专业:学号: 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名称:所学专业名称: 以下问题均为不定项选择,多选或单选不限(有特别注明的除外) 感谢你抽空完成以下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针对所有调查对象) 1. 性别 (1) 男(2)女 2. 民族 (1) 汉族(2)壮族(3)回族(4)维吾尔族(5)其它: 3. 成长的区域 (1)城市(2)县城(3)乡镇(4)农村 4.学校所在区域: (1)东部沿海地区(2)西部边远地区(3)经济发达的城市 (4)经济水平一般城市(5)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5. 家庭经济状况 (1) 富有(2)一般(3)不是很好 6. 年级 (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5)硕士研究生 7. 专业 (1)理工类(2)文史类(3)表演艺术类(4)视觉艺术类(5)体育类8. 政治面貌 (1)群众(2)团员(3)预备党员(4)党员(5)民主人士 9. 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1)有,且很明确(2)有,但不明确(3)没有 10. 你是否有宗教信仰? (1 ) 是,我信仰的宗教是: (2)目前不信仰,但有兴趣将来也许会信教 (3)以后也不会信教

第二部分个人对宗教的理解(针对所有调查对象) 11当你对人生有困惑与迷茫时首先会选择什么途径寻求帮助? (1)宗教领域(2)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3)专业老师(4)辅导员 (5)亲人(6)朋友(7)其他: 请简述原因: 12. 你认为宗教信仰与现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无抵触” “ (1)可以并存,局部对立(2)大部分对立,局部并存 (3)两者相互补充”(4)两者尖锐对立 13..宗教文化与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影响,你认为二者的教育哪个更有效?哪种更让你易于和乐于接受 (1)宗教文化(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请从各方面进行对比,说明你以上选择的理由: 在内容上: 在教育方式上: 教育环境上: 思政教师与宗教人士的素质对比上: 其他方面: 14. 你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人员的素质等各方面可以 从宗教文化中借鉴哪些? 15. 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宗教知识的? (1)家庭熏陶(2)宗教书籍(3)学校相关课程(4)信教的老师(5)观瞻宗教礼仪 (6)私人聚会(7)熟人、朋友介绍(8)传教人士引导(9)媒体(10) 散发的小册子、传

谈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谈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摘要: 作为学生,说起教育就与我们息息相关了,从小到大,我们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无不是教育在起着作用。教育在我们个体的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本文将从:教育的内涵、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作用、如何教育个体全面发展,这四方面谈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关键字: 教育、个体发展、作用 百年发展靠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和民族存亡。尊师重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鲤鱼跳龙门,大到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无处不显示着教育的重要性。 一、教育的内涵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

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2、教育的特点。 首先,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不仅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交流,更教会人如何去和形形色色的人交往。教育学会交往,交往又是人在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这就构成了一种交往系统。其次,教育系统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要内容。教育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施教者把自己的各种经验传递给受教者,从而去早就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在人才早就的过程中,个体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最后是,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个体在教育中不断朝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个体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充分发展的过程。个体从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就是通过个体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它不断地调整个体的观念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要求。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四个方面:(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2)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3)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技能;(4)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职业组织、社区等。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幼儿阶段以家庭为主,青少年阶段以学校为主,成年阶段以职业组织为主。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是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完成的。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宗教对高校学生影响的辩证评析

宗教对高校学生影响的辩证评析 宗教在高校的传播既给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有负面作用。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大学生信仰的引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设有关宗教科学发展的演讲,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邪教;坚持人性化的管理原则,强化管理机制。 标签:宗教传播;高校学生;影响;对策 一、宗教在高校传播所凸显的时代特点 如今,宗教在高校的传播越来越普遍,宗教自身所自有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特点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探索宗教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对山东省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宗教对广大高校的影响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 现在的宗教传播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化,摆脱了过去的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也融入了大量的科技因素,互联网电子信息通讯的普及,电脑、手机等一系列可以与外界保持互动的通讯设备的运用,使宗教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信仰更为快速、高质量、高水平进入人们的视线,宗教宣传更加迅速、高效;网络的虚拟性也让学生辨别不出其真伪善恶,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其中我们所熟知的三大宗教曾经就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各种高科技途径方式进行宗教传播。从这点看出,高等学校大学生是宗教新的传播方式的主要受益对象。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有利的学校文化资源,通过各种网络传输工具,例如在优酷视频,微信客户端建立有关宗教傳播的网络链接,进而将以上宗教内容下载到学生最为感兴趣的网站上,据不完全统计,各大高校大学生近几年进行宗教浏览已达到14%。 宗教传播所涉及的文化领域变得更为人性化。就目前而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使得当今在校大学生不论是在感情生活还是在就业方面都遭受着不小的困境,这些在心理上受到严重困扰的大学生往往更加需要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宗教的传播,不仅可以有效的增扩学生们的视野,另外自身还可以陶冶情操,使一些受挫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不少高校大学生也加入了信仰宗教和宗教传播的行列,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宗教传播可以为当今学习生活紧张的学生们提供心灵上宽慰,寻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宗教本身就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让当今大学生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感受到宗教的自然人文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烦扰。 基督教在高校是传播最广、最受人追捧的宗教,其中所涉及的人性理念也能够普遍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而基督教的传播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自然要取决于以下几点:首先,基督教就本身而言是一种文化,文化的特点就是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步传承和发扬;另外,基督教倡导的人文精神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颇为相似,因此在接受程度上也比较普遍受到高校大学生的追捧。当然基督教也为了自身能够更好的长远发展,更加的深入人心,肯定也要把符合当今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Education),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则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智力、体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里的“人”指学校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个体”,更确切地说是指“学生”(已取得入学资格的人)。夸美纽斯说:“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卢梭说:“人是依靠教育而成的”,瑞士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可见,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之重大。作为具有特性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学校教育的特性确立了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与其它教育相比,主要区别之一: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区别之二: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同时又具有最强的可控性,不仅各级学校内部是这样,各级学校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这一特征。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有关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个体的发展受来自遗传、环境与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各自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对个体发展不具决定性意义,因为没有环境的作用,遗传提供的基础不可能实现,人也不可能成为“人”。世界“狼孩”的存在就是实证。因此,使人发展成为人的决定性因素是环境。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分类标准和分析角度,学校教育不再作为与环境、遗传并列的一个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来看待,也不只作为包含在环境中的特殊环境来看待,而是被当作一种包含着特殊个体与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因素,即三因素的一种特殊综合。 学校教育之所以作为特殊活动因素,是因为:㈠学校中进行的大量活动,尤其是普通中、小学的学校活动,其主体是由处在人生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的青少年与承担着教育者责任的成年人共同组成的。他们之间处于多重的、独特的关系系统中,并在其活动中发生着交互影响。㈡学校活动是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一环境中有意识提供的条件与活动对象,都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完成教育任务服务的。它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是滋养人精神力量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㈢学校中进行的大量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是为影响受教育者成长而精心设计的,只要这类设计符合一系列基本要求,就有可能对参与活动的受教育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二、人生阶段的独特决定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