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脑2-脑脊髓被膜及血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颈内动脉 展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应用联系:面部危险三角 范围-两侧口角与鼻根之间 危险的形态学因素-面静脉在此区域无静脉瓣; 面静脉与颅内海绵窦有丰富吻合;面静脉易受压。 栓塞性海绵窦炎临床表现:头痛、呕吐、眼肌运动 神经刺激征
“Danger area” 危险三角
4.蛛网膜粒
小脑幕切迹疝
上矢状窦
窦汇 横窦
下矢状窦
小脑幕
蝶鞍
幕切迹
海绵窦
直窦
颈内V
乙状窦
2.硬脑膜窦内血液流向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 内
海绵窦
静
脉
3.海绵窦及通行结构
海 绵
两侧有横支相连。 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
窦 窦外侧壁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上颌神经
通过。
视交叉 垂体 蝶窦
体 压部
嘴
膝 压部
胼胝体
(2)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位置:(矢状切面)终板上方、穹隆柱前 功能:后部纤维联系左右颞叶海马旁回等、前部
纤维联系左右嗅球等
前连合
横断面
冠状断面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穹隆(fornix)和穹隆连合(fornical commissure) 穹隆(属于投射纤维):由海马至乳头体的弓形 纤维束。 穹隆连合:穹隆脚间的横行纤维,连接对侧海马。
内
皮质下结构:杏仁体、隔核、下丘脑、 脏
上丘脑、丘脑前核、中脑被盖等 脑
(二)边缘系统的功能
❖ 个体保存:寻食、防御 ❖ 种族保存:生殖活动 ❖ 调节情绪活动 ❖ 调节内脏活动:呼吸、血压、心率、
摄食、胃肠运动等 ❖ 学习、记忆(近期)
小结
大脑内部结构 【基底核】 髓质 纤维种类
联络纤维
皮质
Intracerebral hemorhag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小结
上矢状窦
侧脑室
脑 脉络丛
脊
液
循
环 模
第三脑室脉络丛
式
图
终池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粒 直窦
窦汇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1)位置:豆状核内侧、丘脑和尾状核外侧
(2)分部: 前肢
膝
尾状核
后肢 丘脑豆状核部
豆状核后部 豆状核下部
背侧
丘脑
内囊
豆 状 核
脑水平断面( internal capsule )
脑 冠 状 断 面 ( 内 囊 )
(3)内囊通过的主要纤维束
前肢:丘脑前辐射 膝:皮质核束
后肢 豆丘部: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穹隆
穹隆 连合
穹窿连合:连结两侧海马。
胼胝体
穹窿连合
海马
Fornix and mammillary body
▲3.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s)
是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的联系纤维,大部分经过 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形成致密的白质板,称为
内囊(internal capsule)
(一)脊髓的被膜
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 蛛网膜、软膜,具有保护、支持脊髓的作用。
白质
灰质
后根 前根
软膜 蛛网膜
脊神经
硬脊膜
1. 硬脊膜 (1) 硬膜外隙 (2) 硬膜下隙 2.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3.软脊膜 齿状韧带
4.终池
位于脊髓下端 至第2骶椎水平 之间,内有马尾。
常作为临床抽 取脑脊液或注入 药物的部位
(二)脑的被膜 •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1.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1)突起 大脑镰 小脑幕
(2)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下矢状窦Inferior sagittal sinus 直窦Straight sinus 横窦Transverse sinus 乙状窦Sigmoid sinus 海绵窦
连合纤维
投射纤维
内囊前肢
丘脑前辐射anterior thalamic radiation 内囊膝
皮质核束 corticonuclear
内囊后肢
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丘
丘脑中央辐射
脑
听辐射 acoustic radiation
视辐射 optic radiation
苍
豆
白壳 状
球
核
思考题
豆状核下部: 听辐射
豆状核后部: 视辐射
(4)临床:一侧内囊损伤,产生 “三偏” 症状:
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损伤)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 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
•内囊受损, 可出现“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瘫;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两眼对侧偏盲。
病灶
进展
DTI(Diffusion-Tensor Imaging 扩散张量成像)
(三)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1.位置: 大脑半球内,围绕尾状核
2.形态:C形,四部 中央部(顶叶) 前角(额叶) 下角(颞叶) 后角(枕叶)
3.交通 前角→室间孔→第三脑室
脑内侧面(示侧脑室上、下壁 )
毗邻:胼胝体构成各部(除下角)的上壁,尾状核构 成前角、中央部的外壁,透明隔构成前角、中央部的 内壁,海马构成下角的下壁
5.蛛网膜下隙 6.蛛网膜下池 小脑延髓池 脚间池 桥池 四叠体上池 交叉池
小脑延髓池穿刺
上矢状窦 顶骨
大脑 半球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大脑镰 下矢状窦
二、脑脊液 (CSF)及其循环
(一)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及 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1.总量:150ml 2.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 运输代谢产物及调节颅内压
❖ Lack of ventricles due to tumors etc.
四、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
❖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三者连成一环,围 绕在脑干的边缘,形成大脑皮质向四周推展的始端, 是内脏活动的皮质中枢。
(一)组成
边缘叶
又
附近皮质:海马、齿状回、额叶眶部、 称
岛叶、颞极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构成:
➢ 皮质(灰质) ➢ 髓质(白质) ➢ 基底核(基底神经节) ➢ 侧脑室
cortex
medulla
lateral ventricle
basal nucleus
冠状切面
(二)大脑髓质 medulla
联络纤维 连合纤维 投射纤维
胼胝体
1.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
(1)联系本侧半球的各叶及脑回 短纤维(弓状纤维):联系相邻脑回 长纤维:联系各叶皮质 (2)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 弓上状纵纤束维
扣带
钩束
下纵束
2.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 联系两侧半球
胼胝体 穹隆连合
前连合
(1)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联系左右半球 ,分为嘴、膝、体、压部四部 膝
❖ 大脑动脉环临床意义 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 是潜在的侧支循环途径。
(二)脑动脉分支类型
皮质支 中央支
Area of oxygendeprives brain Blockage
Thrombus
Plaque
Microaneurysm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二)脑室系统的交通
左、右侧脑室 ↓ 室间孔 第三脑室 ↓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 左、右外侧孔 ↓ 正中孔 (蛛网膜下腔)
脑室的铸型
(三)脑脊液循环途径
侧脑室 脉络丛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脉络丛 脉络丛
CSF
CSF
CSF 中脑
左、右侧脑室室间孔 第三脑室 水管 第四脑室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1.大脑半球是如何分叶的? 2.大脑皮质有哪些重要的功能定位?损伤后有哪些表
现? 3.什么是纹状体?有何功能? 4.大脑的髓质有哪几种纤维? 5.内囊的位置在何处?三偏症是如何形成的?是哪三
偏?用解剖学知识加以解释. 6.侧脑室的位置与交通如何?
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 脑脊液循环
一、脑、脊髓的被膜
透明隔
侧脑室脉络丛
脑水平面:示左右侧脑室下壁
脑内面(示侧脑室内壁—透明隔 ) 室间孔
交通:室间孔 第三脑室
Ventricle size can indicate problems
❖ Enlarged ventricles as in Alzheimer’s patients (cell loss).
Fiber Clustering
DTI – Tractography
Backgrou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Water diffusion in biological tissues.
Indir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tegrity of the underlying white matter.
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Willis circl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三、脑的动脉
2个来源: ❖ 颈内动脉供应:
(1)大脑半球前2/3 (2)间脑前半部 ❖ 椎动脉供应: (1)大脑半球后 1/3 (2)间脑后半部 (3)脑干、小脑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大脑后动脉供血区
(一)大脑动脉环
1.组成: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 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后 动脉始段连结而成。 2.位置:在脑底面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 体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