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词语教学方法例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词语教学方法例谈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理解力差,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文中的一些抽象性词语常常难以理解,倘若一味依靠教师讲解,或照搬工具书上的解释,学生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怎样才能让词语在他们的意识里占有一席之地,并“欢蹦乱跳,活起来”呢?因此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促使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从而增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直观理解: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较抽象的词语很难一下字领悟,借助实物、插图、幻灯、实验等教学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词义。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理解“渐渐”一词时,就可采用实验操作、直观理解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一粒一粒地投进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其余同学仔细观察水面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时,教师稍加点拨,说:“同学们,你们看到水面是怎样升高的呢?”学生立刻领悟到“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垂”(《雷雨》)这个词时,从讲台里拿出简易的自制教具——一根细线下吊着一小重物,然后把线逐渐放长,让小重物缓慢下落。学生一看,便明白了蜘蛛利用蛛丝落下时的情形。
下面是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观摩大赛上《称赞》一课“粗糙”这个词语的教学实录:师:小獾做了三个怎样的小板凳?
生:小獾做了三个粗糙的小板凳。
师:粗糙的板凳看上去会怎么样?
生:凳子腿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
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生:摇摇晃晃)
生:这样的板凳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这里有一块木版,(出示一块粗糙的木版)谁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生:有裂缝。有小毛刺,摸上去有点扎手。
师:像这样比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生:粗糙)
师:可见粗糙是指小板凳做得不好。
这样一教,“粗糙”一词就在学生的脑中直观形象化了。而这个词语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对小獾充满真诚的鼓励,从而感悟“称赞为伙伴带来自信”的课文主旨,可谓是一举多得。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低年级学生尽管年纪很小,但也会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来帮助理解词语。尽量避免以词解词,而是努力追求与生活接轨,让孩子们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来体会词义。如《蓝树叶》一文中“吞吞吐吐”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话的经历。学生提到自己做了错事时,面对老师的追问会吞吞吐吐;还提到在不情愿做什么事时,也会这样说。最终明白,林园园这样说话是因为她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还有些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却可以找到与它相匹配的事物。如,一年级下册《小松鼠找花生》中的“鲜艳”一词,很难用“明亮而艳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但却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鲜艳的事物?可能是盛开的鲜花,可能是颜色艳丽的衣服,可能是迎风的彩旗等等。当抽象的词语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时,它就变得形象、生动、可感了。
3、创设教学情境理解:情境教学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请看《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纷纷”一词的教学片断:
师:(拿出预先准备的蒲公英实物,使劲一吹)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蒲公英的种子一个接一个地飞起来了。
生:我看到蒲公英种子有的往上飞,有的往下落,有的往左飞,有的往右飞,一点儿顺序也没有。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一个接一个、没有顺序地飞,就叫做——
生:纷纷。
师: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生: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纷纷落下来。
生:冬天,雪花纷纷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师:大家说得很好。“纷纷”不仅可用在“物”上,还能用它说“人”呢。比如刚才大家举手,就可以说——
生: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好。说别的事呢?
生:下课了,大家纷纷走出教师,参加课间活动。
师:看来,大家真理解“纷纷”这个词了。现在大家想像一下,蒲公英的种子会怎样乘着风“纷纷”出发呢?
生:它们会闹着笑着互相打招呼。
师:好,让我们学着打大招呼吧。
生:小伙伴们,我先走了,再见!
生:再见了妈妈,我要去南方旅行了。
生:哎,等等我,我要跟你一起去。
师:哇,多热闹啊。让我们用喜悦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先通过“吹蒲公英”这一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理解了“纷纷”之义。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迁移运用中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再次创设蒲公英种子纷纷出发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有效训练了语言感受力。
再如学习《坐井观天》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的:
师:谁能说说“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生:天很大,找不到边在哪里。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让人听了你的朗读,感到天很大,大得没有边际?(学生感情朗读:“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你能用“无边无际”说话吗?
生纷纷回答:大地无边无际,大得很。大海无边无际,大得很。
生:我不同意,大海是有边的。
师:你的话有道理,海的边是海岸。但是有一个可以形容海的词语,它与无边无际意思相近,哪个同学能想起来?当你站在岸边向远处望的时候,怎么样?
生:一眼望不到边。一望无际。
师:用上“一望无际”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生:大海一望无际,大得很。
师:你们还能说什么“无边无际”,什么“一望无际”?
生纷纷回答:宇宙无边无际,大得很。草原一望无际,大得很。
……
师:大家还可以把话说得更好,让这些图片帮助我们,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雄鹰在蓝天飞翔、轮船在大海航行、骏马在草原奔跑、羊群在草原上吃草、骆驼在沙漠行走、杨利伟坐在宇宙飞船里在太空遨游的图片,引导学生看清楚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
师:结合图片的内容,用上“无边无际”或“一望无际”再来说话,你会说得很精彩。
生:一只雄鹰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
生:一只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
师:你已经说得不错了,但还可以把“只”改为“艘”,把“航行”换成“乘风破浪”,就可以这么说了:一艘巨轮在一望无际是大海上乘风破浪。
生:杨利伟乘着“神州五号”,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遨游。
师:精彩,为他鼓掌。
师:像“无……无……”这种形式的词语有不少,这类词语,“无”后面的两个词意思大多相同或相近,例如:“无边无际”中的“边”和“际”意思相同,“际”就是“边”。“无”的意思是——(生答)没有;用两个“无”就是为了强调没有。无边无际就是——(生答)没有边际。你能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无缘无故。
师:还有吗?(学生思考)想不起来了?请看大屏幕。
(出示:无缘无故、无穷无尽、无影无踪、无依无靠……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积累下来。)
这个教学环节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
(1)“无边无际”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但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应指向运用。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说话写话,让词语教学效益最大化。这个教学片断,学生对“无边无际”的理解主要是以说话形式呈现的,学生在情境运用中提升了对词语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