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 ——《项羽之死》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项羽之死》 。 (板书) 一、教材简析: 1、 《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 容。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 刘熙载《艺概》云: “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 神气血” 。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的 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 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 ,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 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三、说教法与学法 刘大櫆曾说: “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 ”在“诵读”感性认识, “讨论”策略把握——“探究”能力训 练的方法指导下,我采用的教法有:诵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 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人物 的品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 岁的项 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 ;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四面楚歌声中,31 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 在本文中司马迁选择了哪些重大历史场景描写项羽? 明确: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3、文本赏读。 场景一:垓下之围 问题提示: “霸王别姬”是《史记》中最悲恸感人,最壮怀激烈的一幕。项羽兵败垓下,于四面楚歌之中慷慨悲 歌。司马迁是怎样描写当时场面的? 明确:司马迁一连用了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来传达项羽的反应。这些动词中最能击 中你的心扉?

先说歌: 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该如何读? 对于“歌”这一部分的教学,重在指导诵读,读,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生色俱动的情感投入。针 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诵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采取男女生比赛朗读的方法,让 学生充分体味这一段中的情感。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霸王别姬时的无奈与眷恋,感受到七尺男儿项羽的铁骨柔情。 再说泣: “泣数行下” ,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一幕呀!试想,曾经破釜沉舟,威振天下的霸王,此时却泪如雨落, 谁能读懂项羽此时的心境呢?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可能会产生不同答案,甚至产生相互对立的观点,而这 正是我设计此环节的激活学生的真正用意。 “泣数行下” ,这是司马迁笔下项羽唯一一次落泪,也是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随从 将士的“泣” ,更是把这种悲凉推到了极致。 无情未必真豪杰,流泪如何不丈夫。一“歌”一“泣” ,把项羽的儿女情长、铁骨柔情,描写得淋漓尽 致。这里重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上的一个――“情” (板书) 。 所以清代评论家黎庶昌说:叙事文字最贵有一种呜咽之音,流动简外。呜咽则悲壮宕荡,使人缱绻不 尽。此境惟史公独擅其长。 场景二:东城快战。 穷途末路之时,我们的主人公就此退缩了吗?没有,他要为诸君快战一场。 1、何谓“快战”?这里“快”字从“心” ,本义是痛快、畅快。 “快战”即痛快淋漓地战斗一场。 那么这里的“快战”可以改为“决战”吗? 快战无关胜利,不为结果!快战是为了展示自己的骁勇善战,是英雄落幕前最后的演出。一个“快” 字尽显英雄项羽的快意与自负。 2、 “快战”的结果如何? (1)这里重点赏析两处,一是“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 一个字“遂”表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如探囊取物。 二是“项羽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一句。 “瞋目”一词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两次: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羽本纪》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 《荆轲刺秦王》 。 这三处描写中《项羽之死》的描写最为精彩? 因为它充分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此时的项羽已经不需再战,只需瞪大眼睛大喝一声,对方便 人仰马翻。尽显其勇冠三军,力挫群雄的神勇。 如果说在垓下之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铁骨柔肠的项羽,那里在这里我们则看到了一个骁勇善战的项羽。 (板书) “勇” 。 设计这一环节的用意就在通过比较,让学生领会侧面描写的精妙,并指导他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学习运 用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 (2)我们探讨了何谓快战,快战如何,那么项羽为何要进行这场快战? 只为证明一句话:――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他认为一切是天命的安排,而非自己指挥作战的过错,所以认输而不服气。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悲剧。 所以司马迁说:太史公曰:……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 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这正是我们说《史记》是一部信史,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的原因所在。即使是他所激赏的人物, 也并不回避其缺点。所以班固在《司马迁传》中说: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我设置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场景三:乌江自刎 1、东城突围之后的项羽为何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拒绝渡江呢? 项王笑日: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最初追随项羽起义的八千热血男儿全都战死疆场,无一生还。如此,何以见江东父老。于是项羽在生 与死、苟活与尊严之间,从容选择了后者。 项羽,为了无愧江东父老,无愧七尺男儿,知耻重义,以死相报。板书――义 2、剖析项羽,不能不提到刘邦,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是刘邦面临这样的机会,他如何选择? 我们来看两段文字: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如是者三。曰: “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 (项王)告汉王曰: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 ‘约为兄弟。 ’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同样是面临绝境,刘邦置父亲与儿女不顾,而项羽却为了江东子弟举剑自刎。 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往往缺少抓手,这时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教给学生以方法。这里我通过设计项 羽与刘邦的对比,使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了项羽拒渡乌江这一情节。 收束全文。 铁骨柔肠的项羽死了,骁勇善战的项羽死了,义薄云天的项羽死了,他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 势磅礴。乌江为之呜咽,苍穹为之黯然。它的死是高贵的,他的死,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与审美价值。 这是英雄最完美的落幕。 六、课堂延伸: 这就是项羽的一生: 钜鹿之战: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 鸿门宴: 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 垓下之围:慷慨悲歌,乌江自刎,英雄末路的悲怆 作者司马迁中选取了善于选择、安排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大事,来突出人物的主 要性格特征。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主要选取了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三个历史事件塑造项羽 的人物形象。 在我们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同样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历史事件来塑造 蔺相如的形象。 这种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的方法恰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生平时写作时,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区分不出主次关系。这一环节恰恰是针对学生的这一现象设 置的。 七、作业。 (作业是文本解读的延伸,怎样设计,将决定课堂走向的深度,为此我设计了这样题目。 ) 我们这篇课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本纪是用来记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司马迁把项羽放在本纪中, 由此可见他对项羽的激赏,而班固在《汉书》中却把项羽放在列传中,你认为项羽是帝王吗?他项羽应该 放在本纪还是列传中?请课下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