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策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乞丐”的创世传奇

——朱元璋的策略研究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穷放牛娃开始,经过一步步的努力,洪武元年,不到四十岁的朱元璋开创了历史上长达 280 年的大明王朝!仅用 15 年的时间!我感觉确实了不起,看看他是怎么踏上帝王之路的!

朱元璋既不是当今的富二代官二代。朱元璋贫苦身世。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但就是这样一位惨到掉渣的人成就了中国历史上难有的伟业。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他的发家之路上,朱元璋用他的才干和人生伦理成就了一番事业,然而这其中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朱元璋用

一、朱元璋开国史—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1、元朝的自焚——预警的重要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因是机会。那么促成朱元璋的就是元朝残暴的统治使这位原本想安家乐业的农民产生了对元朝彻底的仇恨。元末,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元的统治者横征暴敛,土地高度集中,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民变四起,王朝覆灭,而朱元璋只是千千万万个民变豪杰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兼而有之”的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的出现,与当时当世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他悲惨的家庭史、在皇觉寺为僧和乞讨期间的经历以及元末的政治环境最终使他走上了民变之路。

和“穷”途末路的元王朝一样,一个走入经营困境的企业也必然存在管理制度落后混乱、机构人员冗杂、运作效率低下、利益分配不均等现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在企业进入困境之前,发现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变革措施,解决问题于萌芽。

2、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扩内需、储资源、勤务实

朱元璋从元朝手中攻下了金陵,环顾四周,强敌如林。东有张士诚、方国珍,西有徐寿辉、陈友谅,南面是元朝的军队,北面是他的顶头上司“红巾军”统率刘福通在和元军主力厮杀。在诸多势力之中,被围在中间的朱元璋实力是最为弱小的,可以说稍有差错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在那个时期,时局动荡,各路农民起义军都在兼并土地来壮大自己,却又害怕他们共同的敌人----元朝的反扑。所以就地利而言朱元璋是既被四周强敌窥视,而对手又为他提供了抵挡元军的屏

障。就好像现在的商战一样,有利可图却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必须要有合理的策略和相应的执行力才能在如此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壮大。于是朱元璋筛选了手下们的建议,采纳了朱升的九字真言----即后来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积极的防御战略,朱元璋在战争的初期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好不容易占领了一块儿根据地,却又强敌环伺,无法向外发展,进退不能怎么办?“高筑墙”的意思不能从字面理解,就是垒墙就行吗?实际上这里暗含的意思是,你要是去和别人争夺市场,就会付出比较大的成本和风险,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大,作为一个小公司,朱元璋无法承受带来的严重后果,那看着别人抢夺市场又眼红,那就只好把自己的市场内需扩大,不追求规模效益,而采用集中化的业务战略定位,别人要想进行竞争也要付出很大代价,而且朱元璋在这个区域品牌形成,就像“非常可乐”把农村定为他的进攻方向一样,农村一开始不知道有可口可乐,就知道有“非常可乐”,这样还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打仗)人事成本(军饷)。总结一下,大并不代表强,集中所有资源用在一个地方,方能产生局部优势,从而逆转战局!

“广积粮”——维持和平,才能为朱元璋赢得时间,但是军队不打仗干什么?而且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可是资源恰恰是朱元璋所缺的。而且农民的数量严重不足,1个老百姓要供10个兵打仗,这问题非常严重!如果把兵当作营销人员,而农民看做生产工人,这就可笑了,没有产品,销售人员怎么打仗,那不成传销了吗?所以朱元璋终于醒悟过来了,抓紧把士兵们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能种粮能打仗的兵),是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别小看这步工作,朱元璋要开很多动员会,改变员工的价值观,重新营造节俭、尊重的企业文化,呵呵,这不但营造了和谐氛围,改善了销售队伍与生产队伍的人际关系,还在提高生产率和现金流上得到了重大突破!这为朱元璋在后面的兼并、重组赢得了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储备和现金储备,以至于出现次贷危机后,别人都愁眉苦脸,而朱元璋却大肆收购。总结一下,战略规划里资源的积累、调配、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缓称王”——缓称王是典型的跟随战略,用低调务实的办法来把注意力关注最实际的问题,而不是弄花架子,每个属下都希望朱元璋称王,因为朱元璋称了王原来叫“经理”,现在就可以叫总监,原来叫“总经理”,现在可以叫“首席执行官”,但是这又有多大意义呢,中国人爱面子呀!能够说服大家沉下心来做事,朱元璋的领导力就很强,那时像现在一样也是“浮躁年代”!

朱元璋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在南方群雄割据的势力中由最为弱小渐渐的变得有了竞争的实力。

3、器小与志骄——高瞻远瞩、科学决策

依靠九字真言积攒了一定实力后,朱元璋的发展出现了瓶颈。随着时局的发

展,各大军阀之间的小势力都渐渐被兼并。朱元璋这个时候面临一个决择----东边的张士诚和西边的陈友谅之间拿谁先开刀,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张士诚比较弱,希望先对付他,并利用占据的江浙一带土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与陈友谅决战。应该说这个决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正确的,但朱元璋在此时体现了他的天才的战略眼光。

在实际决策中,不受他人,特别是多数人的意见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当许多人众口一辞时,很多人都会从大流,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而朱元璋用他的智慧告诉了人们,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朱元璋对他的谋士们说:“你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你们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张士诚的特点是器小,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如果我进攻陈友谅,张士诚必然不会救他,而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就一定会动员全国兵力来救,我就要两线作战,到时就很难说了。”

精彩!真精彩!如此之见识,此人不取天下,何人可取?

二、朱元璋的御人之术——团队构建

俗话说:“大厦非一木能支,大业非一人能创”。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会有一个高效团结的团队。身为布衣天子的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大业也不例外!据史载,朱元璋非常注重团队建设,而且文武并重。朱元璋出身低微,白手起家,历尽艰险,终成大业。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多文臣武将,尤其是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左膀右臂。其中刘伯温擅长出谋划策,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是个典型的军师;李善长构架了明代各种规章制度,徐达和常遇春则都是一代将才。因为他深知仅有策略不行,光有悍夫也不中,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成就一番伟业。所以他从开始打天下时就注重自己的文武团队建设。文官团队有冯国用、范常、陶安、夏煜,孙炎、杨宪、朱升、李善长、刘基、宋廉等数十人;武官团队有徐达、汤和、花云、吴祯、郭兴、费聚、常遇春、胡大海、周德兴、耿再成等数十人。文官团队出谋划策,指引方向,潜心定下乾坤;武官团队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正是因为朱元璋重视人才,重视团队建设,致使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从而成就明朝大业!

从朱元璋脱离郭子兴开始就初步形成了他的团队。徐达、汤和、吴良、吴祯、化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花云龙、常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张铨、周德兴等二十四员龙虎将离开濠州,前往定远发展。大明朝建立后,这二十四员龙虎将有三人封公,二十一人封侯。这些人也是朱元璋武官团队的核心。朱元璋张家堡一役,冯国用和李善长就是这时候发现的。朱元璋听了他们的一番评定天下之后,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对未来有了一定的发展思路,奠定了大明朝能够建立的基础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