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种需要。让他们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把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只有向学生提出生活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兴趣和欲望。让教学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如我在上《年月日》这课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了大量的台历、挂历,课上指导同学们分组观察:
看看每年的日历有什么相同和异同。学生由于经常用日历看星期,对日历已经有所了解。很快,同学们找到了《年月日》中的规律。这样,就把孩子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新知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探究数学新知的大花园中去。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教学问题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把分数和除法联系起来,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马上由“商不变的性质”,总结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不难看出,恰到好处地将数学问题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
2、再现生活原型,引导探究新知
《数学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数学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多的则是再现生活原型,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的数学问题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先让学生回想并讨论生活中两种物体运动的情况,然后让两名学生到教室前面,根据生活中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从时间、地点、方
向、运动结果四个方面进行模拟和再现,其余学生则用手势表示运动状况,我根据学生的模拟活动用线段图表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相遇问题中同时或不同时,同地或不同地,相向或同向、背向,相遇或相距等重要的数学术语的实际含义。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
3、创设实践情景,加深巩固新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课标》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本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因此,我注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从而发掘学生主体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教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如我在教学完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后,鉴于农村学生参与购物的经验少,有些同学从来没有上商场(店)购过
物,花钱的面额最大没有超过1元钱,不会购物,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便组织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教室布置了模拟商店,让学生用人民币去买东西,在模拟买东西的各种情境中付钱、找钱,这样就把人民币知识学活了。又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苹果。”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苹果。“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苹果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苹果,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苹果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苹果,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苹果,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如此,积极地创设实践情景,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4、重视实践体验,实现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要应用与生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问学生为什么房梁、电线杆支架、
自行车等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呢?为什么各单位的电动伸缩门不做成三角形却要做成网格状呢?又如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我请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买多少块地砖;再如,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后,我要求学生同桌二人合作:用竹子制作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同时要在表面糊上彩纸,等等。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教学中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用学生熟悉的活动代替了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事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正可谓“一举两得”。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渐领悟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数学源于生活,又能为生活服务,我想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就能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使现实问题“数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