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制度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现行教育制度发展概述
自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到1959年自治的一百多年期间,它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英国模式,即其教育的管理、领导、督导、评估、校长和教师的任命等等都是地方和学校自己的事情,国家极少干涉教育。
1942年到1945年,日本占领新加坡,1945年8月英国才光复新加坡。面对着一个衰败的社会,殖民地政府此时才意识到通过教育可以满足其复兴建设的需要,同时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于是,殖民地政府提出“十年教育发展计划”,政府开始较多地干预教育。
1959年,新加坡完全自治,1965年8月9日正式独立。新政府开始着手改造殖民时期的旧教育制度,建立新教育制度,并逐渐巩固其教育管理的权力。
政府当局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其目的:
①政府给所有源流的学校的所有教师支付薪金,并一步步取得任免校长和教师的权力,将学校的人事大权收归政府;
②统一规范当时形形色色的学校,实施统一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推行统一的教科书逐步将教育大权收归政府;
③推行统一的全国普通考试制;
④政府加强对高等学校的领导,通过将高校合并、重组,将私立变为公立,使高校为巩固独立发展经济服务而不允许大学按自己的意愿关门育人;
⑤确立各语种,即英语、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四种语言的同等地位,将它们一视同仁,旨在消除民族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⑥建立一个组织严密、有序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部成立后,通过重组和调整,成立了各局、处、室,以便在组织上、体制上保证国家教育权力的行使和教育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政府通过以上改革,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国民教育制度。随着教育大权和人事大权收归政府,国家逐渐取得了教育管理的权限,对教育的管理就逐渐从分权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到六十年代末,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央集权制正式形成。
新加坡的现行教育制度是1979年建立的,主要结构如下:
1、学前教育。由私立幼儿园、公立学校或公助学校承担。进行启蒙教育和语言教育,语言教育60%为英语,40%为母语。
2、小学教育。小学从三年级结束时起,实行“分班制”。依据前三年期末考试情况分为“正常双语班”、“延长双语班”和“单语班”。
在课程安排上,不同年级和不同类班有所不同。分班前的一至三年级课程相同,主要是语言和数学。分班后,两种“双语班”的课程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数学、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德育、工艺、音乐、健康、体育等;单语班课程较少。
3、中学教育:中学教育仍实行“分班制”。学生一入学,即根据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流。进入“特殊双语班”、“快速双语班”、“正常双语班”。
课程设置一、二年级基本相同;三年级按照学生的爱好和能力
分成四个大类:文科、理科、商贸、职业技术。每一类都设有相应的具体课程,课程的重点是语言、数学、道德,并在知识获得及思考能力上有所加强。
4、大学预科教育:接受大学预科教育是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新加坡的大学预科分两个层次:初级大学预科教育和大学预科。
大学预科的课程安排,文科有第二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经济、电脑、艺术、音乐等;理科有第二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脑、经济等;商贸有第二语言、数学、会计、经济、电脑、企业经营管理等。
5、高等教育:包括大专、大学两个层次
除上述五个层次的教育外,新加坡政府还重视并开办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为不能进入高等学府的学生日后就业提供专业技术培训。
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建设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双语制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不同能力学生的潜力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又一特点;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多民族共存的新加坡,为了使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丰富多样。一方面坚持通过设道德课,向学生讲解系统的道德伦理知识; 另一方面强调将德育目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并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全方位实施道德教育的格局。多元文化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学生中开展道德教育。为了使学生树立“新加坡人”意识,新加坡学校
的道德教育强调新加坡特色,要求学生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礼、唱国歌,并背诵信约: “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的异同,团结一致地建立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愿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此外,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国民意识日”活动,以消除移民心理,使各民族体会到新加坡国家的关怀。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新加坡存在四种不同源流的学校,即英文学校、华文学校、马来文学校、印度文( 泰米尔文) 学校。新加坡独立以后,为了冲淡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政府实行了将四种不同源流的学校合并的制度,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学校上课、共同参加课外活动,以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增进团结。
在1965 年以前,新加坡的语言教育为单语教育,也称多种语文学校并存制,即华文学校用华语( 包括中国方言) 授课,马来文学校用马来语授课,印度文学校用泰米尔语授课,英文学校用英语授课这种语言教育方式使很多人只懂得本民族的语言,对不同民族的人相互沟通产生了极大的障碍。各民族的母语则不同,母语的价值在于传授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用各民族母语讲授本民族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使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接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加坡,“英华”、“英马”、“英泰( 泰米尔) ”三种双语教育组合并存,表明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以及新加坡政府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
新加坡政府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强调对弱势民族的关注。现以新加坡马来人为例,新加坡政府为扶持马来人的教育做了以
下两方面的努力: 一是政府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对马来人实施免费教育。新加坡建国之初,由于其境内马来人的文化水平比华人和印度人都低,所以从60 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就做出规定,凡马来人的子弟,在中学和大学一律享受免费教育( 当时新加坡已经在小学实行了义务教育) 。经过新加坡政府和该国马来人的共同努力,80 年代后,新加坡马来人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已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发动民间力量,成立以社群为依归的自助团体,帮助马来人提高受教育水平。事实证明,新加坡马来人社区领袖对马来人学生和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经过他们的辛勤耕耘,加上开办夜间课外补习班,新加坡马来人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其考试及格的人数逐渐增加,数学成绩的进步尤其显著。
教科09级2班 2009050217刘杨
2009050222谭承晴
参考文献:
1.梁文霞.新加坡中小学制度
2.武惠芳.新加坡教育制度概述.高校社科信息.1996年第3期
3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3
- 34
4 〔新加〕李光耀.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M].外
文出版社,2001: 209 - 210
5 吴云霞.新加坡小学教育考察[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