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与孙子兵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孙子兵法是在哪里写的。是在齐国写的还是在奔吴以后写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是在齐国写的,是“
言之于齐,明之于吴”的。这些文字也是出自于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里的记载。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齐国是先秦时的大国,泱泱齐邦兴兵学,兵学之源出临淄。临淄是春秋时期东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研究的中心,是姜太公的《太公兵法》、司马穰苴的《司马法》等兵书资源及军用地图的集中地。以临淄为中心策划对外争霸战争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复杂的斗争,都不断推动着战争艺术和政治斗争艺术的研究。其中不断推陈出新的计谋、手段与理念、教训都构成了日后兵书的基础。在朝中,执掌大权的高、国、庆、晏、鲍、陈氏等贵族都有自己的军队,都熟悉兵法,经常统兵打仗。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整理、归纳不断升华为系统的军事理论,又构成了齐国兵学吸取的营养。可以说在临淄城内,军事人才济济,高档次、高品位的研究氛围,为造就像孙武这样的军事家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其二,孙武出身将军家庭,从小受祖辈父辈的兵武熏陶,有良好的军事理论功底和家庭教养,这为他的兵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孙子兵法》的语言结构看,大都是语录式,没有资深的阅历和多年的抽象概括是很难归纳出来的。如果孙武不是生活在临淄,而是生长在远离临淄的所谓吴国隐居地,与齐都的兵学大家隔离,与身为将军的祖父、父亲、叔父分开,纵然是一个天才神童,也难以写出惊世之作。其三,从内容上来说,书中多处讲到“仁”和“利”,这与受儒学崇尚“仁”,齐国讲求“利”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此,《孙子兵法》是齐鲁文化的产物与结晶,这是不容置疑的。
的读音差不多,故以田为姓,改陈完为田完。
后来,田完生子,子又生子,延续三代,到了孙武的曾祖父田无宇,田无宇以勇武著称,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的宠爱和器重,官至大夫。
孙武的曾祖父田无宇,祖父田书、父亲田凭,承田氏家庭尚武遗风,祖孙三代同朝为官,且地位显赫,权倾一时。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
第一个问题,首先讲讲孙子其人。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时代,山东大地上以泰山为界有两个国家,泰山以北的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这里自古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作为中华文武之道的两位代表文圣孔子、武圣孙子就诞生在这里。从地域上来讲,孔子处于鲁国,孙子处于齐国;从年龄上来讲,孙子与孔子年龄相仿,是同时期的人;从学问上来讲,孔子倡导儒学,孙子研究兵学。他们以泰山为界,一鲁一齐,一阳一阴,倾毕生心血打造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两只巨轮:儒学与兵学。《论语》以道德文教治理天下,勾画了中华文明礼义之邦的蓝图;《孙子》以智慧勇毅平定天下,阐明了东方兵学用兵制胜的途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成为齐鲁传统文化中两个最具光彩的亮点。
公元前523年,齐景公准备去巡视南部边鄙地区,然后到泰山祭天。年初,就通知莒国国君修好境内的道路,迎候齐景公过境。但是此时的莒国因看到齐国近年来宫廷内乱不断,士大夫把持朝政,相互倾轧,齐国已不复有当年的霸主景象,所以暗中与楚国早有来往,渐渐亲近楚国而疏远了齐国。国君莒共公对齐景公的旨意阳奉阴违,不愿执行,并且在此之前莒国已经三年未向齐国进贡了。这次莒共公公开违抗齐景公的旨意,这是齐国绝对不允许的。
孙武世称孙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一位伟大的军事学家。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教育、哲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被尊称为“兵学圣典”,受到后人的推崇。孙武也被世人尊称为“兵学圣祖”。
今天,我想侧重以孙武其人、其书、其功、其名、其智这条主线,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孙武在家庭的熏陶和师长的教诲中渐渐长大,很快就到了青年时期,按照“壮而有室”的礼制,娶妻鲍姜,夫妇二人互相恩爱,琴瑟和谐。
公元前523年,是孙武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年份。是年,因齐景公赐姓孙氏,而由田武改姓名为孙武。
这事要从齐景公伐莒说起。莒国,是春秋时期位于齐国南部的一个小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莒国因其小,很早就臣服于齐国。
后来,孙武又苦读《管子》,对管子的富国强兵、寓兵于农、军政一体、先计后计和以人为本等军事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来又钻研《太公兵法》,对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中的韬略奇谋有了新的感悟,使孙武学到了更多的朴素的辩证的思想。这为孙武写作《孙子兵法》奠定了军事理论基础。
二是孙武写《孙子兵法》是齐国尚武思想的影响和兵学理论的滋养及祖辈将门之风熏陶的结果。孙武出生于将军之家,他的曾祖父田无宇勇猛过人,智勇双全,屡建战功。其祖父因伐莒有功,赐姓孙,食采乐安,他们都有大量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孙武的同宗叔叔田穰苴是齐国的大司马,战功卓著,并有兵书传世,对孙武影响最大。
第三,《孙子兵法》是怎样写出来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孙武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孙武灵机一动就妙笔生花臆造出来的,而是孙武在刻苦的学习、寻问、考察、吸纳、总结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创作而成的。
一是孙武写《孙子兵法》是刻苦读书的结果。孙武聪明、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从小就表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每当孙书、孙凭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孙武长到8岁,被送进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当时,“五教”、“六学”是主修课程。“五教”是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六学”是指六种基本科目的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
孙武出生的当天晚上,同在朝中为官的孙武的祖父田书和父亲田凭都赶回家中。田书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田书还给孙儿取了个字,叫“长卿”。“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田书为齐大夫,田凭为齐卿。他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象他们一样,在朝中长期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第二个问题,讲讲孙子其书。
首先讲讲《孙子兵法》是谁写的。肯定的说,是齐人孙武写的。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说:孙子以兵法见於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司马迁在这里讲得很清楚,孙武和孙膑都确有其人,孙武生在春秋末期,孙膑生于战国,两人先后相去一百多年,都著有兵书传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上也有《吴孙子》(即《孙子兵法》)和《齐孙子》(即《孙膑兵法》的记载)。但《隋书·经籍志》却不见著录,再之《孙膑兵法》在1700年前就失传了,后来有人因而提出了异议,认为《孙子兵法》源出孙武,完成于孙膑,更有甚者则认为,孙武、孙膑是一个人,著有一部兵书即《孙子兵法》,孙武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1972年4 月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这就破解了这个自宋朝以来的千年之谜,解决了这个历史悬案,其意义非常重大。
这一年秋天,齐景公派高发将军率十万甲兵征伐莒国。面对齐国强大的攻势,莒共公吓得放弃都城,逃到纪鄣(今江苏赣榆东北)去了。纪鄣城地势险要,雄踞于高山峻岭之中的一个高阜之上,四周都是天然的深沟险壑,易守难攻。莒共公固守纪鄣,高发率兵围攻月余,仍未攻下。齐景公对此十分生气,罢了高发的官,改派孙武的爷爷田书接替。
பைடு நூலகம்
孙子与孙子兵法
来源: 作者:赵承凤
--------------------------------------------------------------------------------
孙武对叔父田穰苴非常崇敬。田穰苴对自己的这位侄子也是亲切有加。田穰苴看到孙武志向远大,天资聪明,心中特别喜爱。便拿出自己根据多年从军经验编写的兵法(后世称《司马穰苴兵法》)郑重地交到孙武手中。孙武认真研读书中的“以战止战”、“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等战争理论,初步领悟到了战争的禅机。应当说,孙武后来写的《孙子兵法》吸纳了司马穰苴的许多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大家想想,孙武在吴国斩二姬以立威的事例不正与田穰苴斩监军惊人的相似吗?
田书来到纪鄣城后,首先察看了地形,见纪鄣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心想,攻纪鄣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自己决不能成为第二个高发。几天后,田书派出的密探打听到一个消息:城内有一部分妇人,其丈夫早年被莒共公杀死,成了寡妇。现在年
纪大了,又被莒共公逼迫日夜不停纺织布帛。她们内心对莒共公充满了仇恨。得到这个消息后,田书立即派出一个兵士,化妆后混入纪鄣城,找到这些妇人,说明来意。这些妇人都十分愿意帮助齐军攻克纪鄣,杀死莒共公,早日脱离苦海,为夫报仇。到了晚上,在齐国兵士的带领下,妇人们偷偷登上城头,把纺织的布帛连接起来,从墙头垂放下来。田书正派人密切注意城上的动静,见有布帛垂下,知道事已成功。于是让善于攀登的士卒,拽着布帛攀上城墙。齐师登上纪鄣城约60余人,这时,守城的兵士发觉了。田书当机立断,命令齐军齐声叫喊:“齐军进城了!”已登上城墙的60余名齐兵,听到后也一齐狂喊:“齐军攻进城了!”城上城下喊成一片。莒共公从梦中惊醒,以为齐军果真已经攻进了纪鄣城,慌忙带领家眷开西城门逃走了。守城的莒军见君王已逃,或逃或降,纪鄣城很快就被攻克。第二天早晨,田书率军进入纪鄣城,严明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田书还特别奖励了协助攻城的织帛老妇人,发给他们丰厚的钱帛,安排她们安度晚年,对有功的将士,田书列好名单,奏明景公后一并封赏。回到朝中,齐景公立即召见了田书,对其功绩大加褒奖。为彰显其战功,景公把乐安作为食采之邑封赐给田书,并赐姓孙。从此田书改为孙书,田武也改为孙武。这一年,孙武刚好七岁。
的主要项目。在齐国,每年的九月,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逐赛,孙武刻苦练习,很快,就成了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孙武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孙武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
春秋末期,孙武出生于齐国的一个祖辈精通军事的田姓的世袭贵族家庭里。孙武的远祖其实既不姓孙,也不姓田,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婿胡满,他是舜的后代,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官员,官名称陶正。周王朝建立后,设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屏卫周王室。姜子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齐地,建立齐国。胡满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陈。胡满因封陈而称陈胡公,所建之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即姓陈。陈胡公的第五代孙陈完因在太子废立的宫廷政变中受到牵连,惧祸而奔齐。
陈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而且陈完又是陈国公子、大舜之后,就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通俗的话说是管理全国所有的手工制造业的官。
陈完在担任“工正”期间,不仅帮助齐国完成了“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争霸目标,还组织人编写了《考工记》一书。由于陈完出色的工作和绝佳的人品,齐桓公便赐给他一些田庄。陈完一则为了隐姓避难,二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赐封田庄的感激,三则当时陈、田二字
言之于齐,明之于吴”的。这些文字也是出自于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里的记载。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齐国是先秦时的大国,泱泱齐邦兴兵学,兵学之源出临淄。临淄是春秋时期东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研究的中心,是姜太公的《太公兵法》、司马穰苴的《司马法》等兵书资源及军用地图的集中地。以临淄为中心策划对外争霸战争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复杂的斗争,都不断推动着战争艺术和政治斗争艺术的研究。其中不断推陈出新的计谋、手段与理念、教训都构成了日后兵书的基础。在朝中,执掌大权的高、国、庆、晏、鲍、陈氏等贵族都有自己的军队,都熟悉兵法,经常统兵打仗。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整理、归纳不断升华为系统的军事理论,又构成了齐国兵学吸取的营养。可以说在临淄城内,军事人才济济,高档次、高品位的研究氛围,为造就像孙武这样的军事家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其二,孙武出身将军家庭,从小受祖辈父辈的兵武熏陶,有良好的军事理论功底和家庭教养,这为他的兵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孙子兵法》的语言结构看,大都是语录式,没有资深的阅历和多年的抽象概括是很难归纳出来的。如果孙武不是生活在临淄,而是生长在远离临淄的所谓吴国隐居地,与齐都的兵学大家隔离,与身为将军的祖父、父亲、叔父分开,纵然是一个天才神童,也难以写出惊世之作。其三,从内容上来说,书中多处讲到“仁”和“利”,这与受儒学崇尚“仁”,齐国讲求“利”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此,《孙子兵法》是齐鲁文化的产物与结晶,这是不容置疑的。
的读音差不多,故以田为姓,改陈完为田完。
后来,田完生子,子又生子,延续三代,到了孙武的曾祖父田无宇,田无宇以勇武著称,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的宠爱和器重,官至大夫。
孙武的曾祖父田无宇,祖父田书、父亲田凭,承田氏家庭尚武遗风,祖孙三代同朝为官,且地位显赫,权倾一时。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
第一个问题,首先讲讲孙子其人。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时代,山东大地上以泰山为界有两个国家,泰山以北的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这里自古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作为中华文武之道的两位代表文圣孔子、武圣孙子就诞生在这里。从地域上来讲,孔子处于鲁国,孙子处于齐国;从年龄上来讲,孙子与孔子年龄相仿,是同时期的人;从学问上来讲,孔子倡导儒学,孙子研究兵学。他们以泰山为界,一鲁一齐,一阳一阴,倾毕生心血打造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两只巨轮:儒学与兵学。《论语》以道德文教治理天下,勾画了中华文明礼义之邦的蓝图;《孙子》以智慧勇毅平定天下,阐明了东方兵学用兵制胜的途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成为齐鲁传统文化中两个最具光彩的亮点。
公元前523年,齐景公准备去巡视南部边鄙地区,然后到泰山祭天。年初,就通知莒国国君修好境内的道路,迎候齐景公过境。但是此时的莒国因看到齐国近年来宫廷内乱不断,士大夫把持朝政,相互倾轧,齐国已不复有当年的霸主景象,所以暗中与楚国早有来往,渐渐亲近楚国而疏远了齐国。国君莒共公对齐景公的旨意阳奉阴违,不愿执行,并且在此之前莒国已经三年未向齐国进贡了。这次莒共公公开违抗齐景公的旨意,这是齐国绝对不允许的。
孙武世称孙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一位伟大的军事学家。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教育、哲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被尊称为“兵学圣典”,受到后人的推崇。孙武也被世人尊称为“兵学圣祖”。
今天,我想侧重以孙武其人、其书、其功、其名、其智这条主线,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孙武在家庭的熏陶和师长的教诲中渐渐长大,很快就到了青年时期,按照“壮而有室”的礼制,娶妻鲍姜,夫妇二人互相恩爱,琴瑟和谐。
公元前523年,是孙武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年份。是年,因齐景公赐姓孙氏,而由田武改姓名为孙武。
这事要从齐景公伐莒说起。莒国,是春秋时期位于齐国南部的一个小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莒国因其小,很早就臣服于齐国。
后来,孙武又苦读《管子》,对管子的富国强兵、寓兵于农、军政一体、先计后计和以人为本等军事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来又钻研《太公兵法》,对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中的韬略奇谋有了新的感悟,使孙武学到了更多的朴素的辩证的思想。这为孙武写作《孙子兵法》奠定了军事理论基础。
二是孙武写《孙子兵法》是齐国尚武思想的影响和兵学理论的滋养及祖辈将门之风熏陶的结果。孙武出生于将军之家,他的曾祖父田无宇勇猛过人,智勇双全,屡建战功。其祖父因伐莒有功,赐姓孙,食采乐安,他们都有大量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孙武的同宗叔叔田穰苴是齐国的大司马,战功卓著,并有兵书传世,对孙武影响最大。
第三,《孙子兵法》是怎样写出来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孙武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孙武灵机一动就妙笔生花臆造出来的,而是孙武在刻苦的学习、寻问、考察、吸纳、总结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创作而成的。
一是孙武写《孙子兵法》是刻苦读书的结果。孙武聪明、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从小就表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每当孙书、孙凭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孙武长到8岁,被送进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当时,“五教”、“六学”是主修课程。“五教”是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六学”是指六种基本科目的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
孙武出生的当天晚上,同在朝中为官的孙武的祖父田书和父亲田凭都赶回家中。田书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田书还给孙儿取了个字,叫“长卿”。“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田书为齐大夫,田凭为齐卿。他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象他们一样,在朝中长期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第二个问题,讲讲孙子其书。
首先讲讲《孙子兵法》是谁写的。肯定的说,是齐人孙武写的。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说:孙子以兵法见於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司马迁在这里讲得很清楚,孙武和孙膑都确有其人,孙武生在春秋末期,孙膑生于战国,两人先后相去一百多年,都著有兵书传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上也有《吴孙子》(即《孙子兵法》)和《齐孙子》(即《孙膑兵法》的记载)。但《隋书·经籍志》却不见著录,再之《孙膑兵法》在1700年前就失传了,后来有人因而提出了异议,认为《孙子兵法》源出孙武,完成于孙膑,更有甚者则认为,孙武、孙膑是一个人,著有一部兵书即《孙子兵法》,孙武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1972年4 月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这就破解了这个自宋朝以来的千年之谜,解决了这个历史悬案,其意义非常重大。
这一年秋天,齐景公派高发将军率十万甲兵征伐莒国。面对齐国强大的攻势,莒共公吓得放弃都城,逃到纪鄣(今江苏赣榆东北)去了。纪鄣城地势险要,雄踞于高山峻岭之中的一个高阜之上,四周都是天然的深沟险壑,易守难攻。莒共公固守纪鄣,高发率兵围攻月余,仍未攻下。齐景公对此十分生气,罢了高发的官,改派孙武的爷爷田书接替。
பைடு நூலகம்
孙子与孙子兵法
来源: 作者:赵承凤
--------------------------------------------------------------------------------
孙武对叔父田穰苴非常崇敬。田穰苴对自己的这位侄子也是亲切有加。田穰苴看到孙武志向远大,天资聪明,心中特别喜爱。便拿出自己根据多年从军经验编写的兵法(后世称《司马穰苴兵法》)郑重地交到孙武手中。孙武认真研读书中的“以战止战”、“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等战争理论,初步领悟到了战争的禅机。应当说,孙武后来写的《孙子兵法》吸纳了司马穰苴的许多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大家想想,孙武在吴国斩二姬以立威的事例不正与田穰苴斩监军惊人的相似吗?
田书来到纪鄣城后,首先察看了地形,见纪鄣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心想,攻纪鄣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自己决不能成为第二个高发。几天后,田书派出的密探打听到一个消息:城内有一部分妇人,其丈夫早年被莒共公杀死,成了寡妇。现在年
纪大了,又被莒共公逼迫日夜不停纺织布帛。她们内心对莒共公充满了仇恨。得到这个消息后,田书立即派出一个兵士,化妆后混入纪鄣城,找到这些妇人,说明来意。这些妇人都十分愿意帮助齐军攻克纪鄣,杀死莒共公,早日脱离苦海,为夫报仇。到了晚上,在齐国兵士的带领下,妇人们偷偷登上城头,把纺织的布帛连接起来,从墙头垂放下来。田书正派人密切注意城上的动静,见有布帛垂下,知道事已成功。于是让善于攀登的士卒,拽着布帛攀上城墙。齐师登上纪鄣城约60余人,这时,守城的兵士发觉了。田书当机立断,命令齐军齐声叫喊:“齐军进城了!”已登上城墙的60余名齐兵,听到后也一齐狂喊:“齐军攻进城了!”城上城下喊成一片。莒共公从梦中惊醒,以为齐军果真已经攻进了纪鄣城,慌忙带领家眷开西城门逃走了。守城的莒军见君王已逃,或逃或降,纪鄣城很快就被攻克。第二天早晨,田书率军进入纪鄣城,严明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田书还特别奖励了协助攻城的织帛老妇人,发给他们丰厚的钱帛,安排她们安度晚年,对有功的将士,田书列好名单,奏明景公后一并封赏。回到朝中,齐景公立即召见了田书,对其功绩大加褒奖。为彰显其战功,景公把乐安作为食采之邑封赐给田书,并赐姓孙。从此田书改为孙书,田武也改为孙武。这一年,孙武刚好七岁。
的主要项目。在齐国,每年的九月,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逐赛,孙武刻苦练习,很快,就成了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孙武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孙武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
春秋末期,孙武出生于齐国的一个祖辈精通军事的田姓的世袭贵族家庭里。孙武的远祖其实既不姓孙,也不姓田,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婿胡满,他是舜的后代,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官员,官名称陶正。周王朝建立后,设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屏卫周王室。姜子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齐地,建立齐国。胡满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陈。胡满因封陈而称陈胡公,所建之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即姓陈。陈胡公的第五代孙陈完因在太子废立的宫廷政变中受到牵连,惧祸而奔齐。
陈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而且陈完又是陈国公子、大舜之后,就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通俗的话说是管理全国所有的手工制造业的官。
陈完在担任“工正”期间,不仅帮助齐国完成了“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争霸目标,还组织人编写了《考工记》一书。由于陈完出色的工作和绝佳的人品,齐桓公便赐给他一些田庄。陈完一则为了隐姓避难,二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赐封田庄的感激,三则当时陈、田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