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小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word教案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设计

学科美术年级五年级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内容1、显性内容和目标

应知: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应会: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2、隐性内容和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和相关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方法和学习

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

学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

2、提出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一辆车驶来)

(2)车由远及近,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车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楚)

(3)像这样的体验你们在哪里还见过?(天空中飞过的小鸟)

3、我们看到东西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

4、出示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

1、仔细观察书中的图片提出问题、分组学习。回答书上的问题。

2、借助多媒体播放幻灯片讲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视平线:视平线就是与观察者视线平行的水平线。

消失点:消失点在视平线上。当人眼看物体的视角缩小为0度时,形体就缩小为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消失点。(教材中北京颐和园长廊图中长廊两面的柱子向远方不断缩小,最终两面的柱子都缩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消失点。(引导学生在教材中的前两幅图片上画一画,找出视平线和消失点。))

3、组织学生探讨,进一步加深对“透视”感念的认识,了解什么是消失点。

4、拓展教学

(1)、观看名家作品中透视现象

(2)、美术课为什么要研究透视?

答:我们研究透视,就是为了解决如何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表现在一个平面上。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在教室中找一个场景写生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2)教室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四、讲评上节课作业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作品展示(注意激励学生,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透视现象是否正确?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艺术拓展

德育教育:引入思想品德教育或爱国主意教育

课堂小结: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近疏远密

近宽远窄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