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于 良好 适应性 的评 价标 准 ,能否 完 成与 文 关 于 儿童 心 理 弹性 的系 统模 型及 K m f 提 出 的 u pe r 化 、性别 和年 龄相 应 的发展 任务是 较 多研 究者 采 弹性框架 。
主 要介 绍 K lpe un f r的人一 过程 一 环境 的弹性 用的方案 。即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符 合文化 、 性别 、年龄等 的发 展要求 。如对 幼儿来 说 ,能对 框 架 抚养 人产 生安 全 型依恋 就是适 应性 的表现 ;对 学 龄儿 童而言 ,学业 成就则是 适当 的评 价指标 。
3 . 心理弹性的评估
鉴于 对心 理 弹性理 解 的多样 性 ,如何 对 心理
中施测、普遍性不够等缺陷。 现将 已有 的心理 弹性 测验或量 表汇总在下 表 :
心理 弹 性 的 测量 工具
研究 者
B r n ,U sn ,& wit (9 9 at e rao o r  ̄ 18 ) g w a d Y tg (96) g l& om 19
的方式降低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保护因素可以分 的过 程与生 态 系统 ,建 构 了心理 弹性 模 型 。这 里 为个体因素和外在因素 ;外在 因素主要分为家庭 特别要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型 :Rca s i ro hdn 方面 和社会环境 方面 。 的身 心 灵 动态 平 衡模 型 ;Madl &pey提 出 的 ne o er e
2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
21保护性 因子 的探 寻阶段 .
此 阶段 是对 “ 为什 么有些人 在 逆境 中仍 然 可 以适应 良好 ” 的 问题 的回答 ,也是 对 心理 弹性 特
K mp e 的心 理 弹性 框 架 ( 自 P ri & od n2 0 u fr 采 ekn R re 。0 3 s
22心理 弹性 的理 论阶段 .
互作 用 的过程 ,产 生 出 良好 的适 应结 果 ,即 危 险
此 阶段 主要 回答 这些 保护 性 的 因素是 如何 与 因子和保护因子在相互作用 中产生的良好适应结 危 险性 因素 相互 作用 ,最 终使 得个 体 在面 对危 机
果。那危险因子和保护性因子都有哪些?什么才 情境时也能保持 良好的适应状态 ,从更加系统的 是 良好适应结 果呢? 角 度来 解 释 人 在处 于 危机 情 境 时 的适 应 性 结 果 , 关于负性情境即危险因子,相关的生活条件 由此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成为此阶段的研究重点。 或事件作为危险因子 ,如父母离异 、暴露在社 区、 研 究对 象 从对 儿 童 、青 少 年心 理弹 性 的研 究 家庭暴力之下 、贫穷 、慢性疾病等 ;遭受创伤性 扩展 到对 成人 心 理弹 性 的研究 ,从 关 注个体 转 向 事件或严重灾难,如离婚 、车祸、战争、地震等 ; 关注家庭、社区等相关生态系统 ,注重从多水平 、 以上两种情况的结合。即许多压力或逆境往往是 动态 、交 互 作用层 面 进行研 究 设计 和分 析 ,另外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7
总第 13 3 期 2 1 年第 4 02 期
总第 33 9 页
・ 论研究 ・ 理
作者 简介 :邱婷 ,湖南 师 范 大学 ,
硕士 ,专业 :应 用心理学 ,研究领
域 :健康与临床心理。
心理 弹 性 的 文献 综述
邱 婷 谭 文
摘 要 :心理弹性 日 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 究领域。文章追溯了弹性研 究的 渊源 ,介 绍 了众 多研 究者对 于 弹性的认 识 ,回顾 了弹性领 域研 究的进展 情 况 ,对 以往 的
共 同或先后发 生 ,即所谓 的 “ 祸不单 行” 。 环境 特殊 性 、弹性 适 应 的稳 定 性与 变化 、文 化对 关于保护性因子即个体 自身具备积极应对 的 弹性 的影 响等 问题开始逐 渐被关注 。 心理特质,他们能够通过直接 的、中介 的或调节 该 阶段 最 突 出的研 究 成果 是 整合 了心 理 弹性

致力 于提高那些贫困或其它社会弱势儿童能力的 另一种是采用多个测量儿童保护因素的问卷或量 方案 一 领先计划;一些创份陛事件恢复工作也从 表来考察心理弹性 。量表是 目前测量和评估心理 心理弹性角度人手进行干预—美 国 “ . ”恐怖 弹性的主要工具 ,研究者们根据他们 自己对心理 91 1 袭击 事 件发 生后 的帮 助措 施 ;国外有 一 些学 者 提 弹性的不同定义 ,或是从典型案例 ,或是从心理 出了如何运用叙事疗法来提高心理弹性 。另外 , 弹性的概念 内涵角度出发 ,编制了心理弹性量表 几个 比较著名的心理 弹性训练计划有 :S m e 用 以对 心理 弹 性进 行 测量 。 因而 ,这 些测 量 工具 t br e g 等提 出 “ 另一个 “R 3 ”培养方案 ,著名的 “ 国际 或强调 内外保护因子 ,或侧重心理弹性的内在结 韧性 课 题 ” 中提 出 的 “ 是 、我 有 、我 能 ”操作 构 。 由此量 表 之 间有 的有相 似 之处 ,有 的差别 非 我 化策略; “ 六策略训练计划” ;以及香港学者提出 常大 。但是 目前 一些 已经编制 的心理弹性 的量表 , 的针 对 中小 学儿童 的 ( 成长 的天空 )训练计 划等 。 都存在着使用的广泛程度不高、没有在特殊人群
中学 理 弹性 量表
陈建文 ( 0 1 20)
C r o &D vd o 20 o m r a isn( 0 3)
加州教育部安全和健康儿童项目办公室
S nl r ic i&Wal o 20 a ltn( ( 4) s ]
陈建 文 和黄希庭 ( 04) 20
Fiog ,B r u r r . al g,&Ma i se 2 0 b a z n sn( 0 5) tu
个人 一 过 程一环 蚴 心理 瓤 :框架 是一 个 颇具 境 弹性 嵇脚 质 的深化研究。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界定心理弹性 整合 性 的心理 弹性 理论模 型 ,建立在 社会生态 观 、 的标 准 的认 识逐 渐趋 于 统一 ,都基 本认 同心理 弹 性者的甄别有两个基本标准 :一是必须有一套评 系统观的基 础上 ,不仅包括了三方面因素一外在 估危险因素的标准 ;二是必须能够对经历过或正 环境中的危 险因素和内外环境的保护因素以及个 在经历危险因素的个体的发展 ( 当时或今后)状 体 的适应 结 果 ;而且 包括 了这三 方 面之 间起 中介
《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 ( S 》 R A)
阳毅 ( 05) 20 Od H e a i jmdl等人(0 6 n 20)
S n  ̄ P ic- rh r 2 嘶 ) a d r e E u y( 0 a n a
《 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 ( S S 》 RU )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fE D RA)
力 ,从而获得新 的成 长。

句话概括心理弹性的定义 :心理弹性是个体的
作者简 介:谭文 ,湖南 师范大学 。


理论 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3 7 3 期 21 年第 4 02 期 总第 34页 9

种能 力 、潜 能 或者 特质 ,通过 个 体与 环境 的交
C n e ( 9 4) onr 】9
测验工 具 《 质性 心 理弹性量 表 ( R 》 特 D S) 《 理弹 性 量表 ( S) 心 R 》 《 人 心理 弹性 问卷 ( R 》 个 P Q)
S rg r Pip( 95 p ne& h1 19 ) i i Bok K e l & rmm (96) c 19
研 究进行 了评价 ,对 以后 的研 究进 行 了展 望。
关 键词 :弹性
综述
渊源
研 究进展
展 望
1心理弹性的概念 .
11 .心理 弹性 的译 法
12心理 弹性的定 义 .
因研究时间、视角 、理论背景乃至对象的不 同 ,对 心 理复原 力 概念 的理 解未 能形 成 一致 的意
在 心理 学上 ,关 于对 rsi c eie e的研究 始 于美 见。但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作为个体品质进 ln 国,如何用适合 自己国家的词汇来翻译不同国家 行定义 、作为一种适应过程进行定义 、作为一种 的研 究者 存在 着争 议 ,在 中 国如此 。台湾 学者 主 适 应结 果进 行定 义 。综 合各 研究 者对 心 理 弹性 的 张将 它翻译 为 “ 复原力 ” 、香港学 者 翻译 为 “ 逆 定义所强调 的重点 ,我们总结心理弹性包含三个 抗
作用的机制方向转变 。
1 0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总第 35 9 页
・ 论研 究 ・ 理
随着 研究 的不断 拓展 ,研究 结果 的应 用 取 向 弹 性 进行 评 估 一 直 是 研 究 的焦 点 也是 重 点 之 一 。
愈加明显 ,涌现出许多促成心理弹性的干预方案。 在 考 察 心 理 弹性 时 ,研 究者 一 般 采用 两 种 方 式 , 如西 雅 图社 会性 发展 工程 ;有适 用 于学 龄前 阶段 种 是 通 过 编制 的心 理 弹性 量 表 直接 进 行 测 量 ,
po t 7 l 99 )
《 个人保护因素问卷 (P I) IF ) 《 心理弹性量表 ( S) R 》
《 工心 理弹 性量表 ( R S 》 员 P P )
Klnnn(9 9) oh e 19 C n at e ea ,&Dm ( 99) o s ni ,B nr t n d i 19
况进行评估。
作用的动态机制。兼顾了个体 、环境 以及适应结 所起 的作用 以及彼此之间发生的交互作用。 在此阶段里 ,尽管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背景和 果各 自
视角对心理弹性发展现象进行 了不 同的研究 ,但 笔 者 以为 ,这是 目前 心 理弹性 研究 领 域最 为全 面 所 得结 果不尽 一 致甚 至相 差悬 殊 ,关 于 “ 理 弹 的一 个心 理弹性框 架 。 心 性品质是能够习得的还是天生而不可改变的”的
儿 童和 青少年 心理 弹性量 表
徐迎 利 ( 0 7 2o ) 毛 俊青 (o 7 2o )
J w.G e n e re 。& K o e L 9 rg r( 99) L l a( 0 o a 丌 20)
《 自我心理弹性量表 ( - 》 E- RS) 《 健康青少年 理弹性评定问卷 ( K A) HR 》 《 心理弹性技巧和能力量表 ( S ) R AS 》 修订 《 员工心理弹性量表 ( R S) PP 》 《 心理弹性问卷 ( S) R 》 《 心理弹性量表 ( D R S 》 C - IC) 《 青少年发展与心理弹性问卷 ( Y R DM) 》 《 简易心理弹性应对问卷 ( Q) mC 》
力” “ 、 压弹” ,大陆学者则翻译为 “ 心理弹性” 方面的要素 ,前提 :有存在危机、压力等负性情 、 “ 性” 韧 。本文 采用 “ 心理 弹性 ” 的译 法 ,因为 它 境 ;条件 :个体 自身具备积极应对的心理特质即 3 更 能形象地 说 明个体 在 经历 危 险处境 后 能 够恢 复 负性情境 的承受能力和内外保护因子 ; ()结 到原来状态 ,甚至有可能发展出一种新的应对能 果 :个体处于原有心理状态甚至更好的成长。用
争论 一 直存 在 于心理 弹性 的研究 之 中 ,这也 使 得 研究 的范式 开始 从鉴 定保 护性 因子 向探 讨 因子 起
23以干预 促进心理 弹性 .
此 阶段 研究 的实 质是 开展 实 验研 究 ,既 是心 理 弹性 研究 的进 展 ,同时又是 对 心 理弹 性理论 在
实践 中的验 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