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智力
作者许冰清
摘要:
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地关注。
本文对对情绪智力的理论来源作了简单的阐述,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国内外有不同的观点,在本文中也有所阐述。
本文还对主要理论模型进行探讨,并比较分析了其中的能力模型和混合模型差异性,并对其作出了评价。
最后对情绪智力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情绪智力理论模型异同点评价展望
正文:
一、情绪智力的理论来源
情绪智力理论可以追溯到智力测验运动的早期。
1920 年,Thondike 提出的社会智力概念;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Alexander在他的《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提出了非智力因素,并于1943年提出非智力因素是预测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1983年,Gardner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在其七种智力中,已包含了现在情绪智力研究普遍涉及的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
上述这些观点均被认为是对非智力领域的最早探索,同时也被公认为是情绪智力的理论来源。
二、情绪智力的含义
1、国外的观点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沙拉维(Peter 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梅耶(John Mayer)发表论文《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文中首次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的定义:个体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且识别和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能力。
后经过两次修改,1997年他们在《什么是情绪智力》文中重新把情绪智力定义为:“觉知和表达情绪、情绪促进思维、理解和分析情绪、调控情绪的能力。
”他们的情绪智力模型就是由这四个维度组成。
这个定义基本一直沿用至今。
2、国内的观点
2000年王晓钧提出。
“情绪的认知结构”是情绪智力的本质内涵。
2000年许远理等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个体认识和评价、表达和体验、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他人情绪和环境情绪的能力”。
2002年张进辅等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
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
三、情绪智力理论模型
(一)混合模型
1. Bar2On的模型
在Bar2On的模型中,情绪智力由智力的情绪维度、人格维度、社会维度构成。
他认为情绪智力模型由5个相关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又由15种相关的能力和技能构成。
5个相关成分: (1)个体内部能力,包括情绪的自我觉察、自信、自我尊重、自我实现和独立性; (2)人际关系能力,包括共情、社会责任感和人际关系;(3)压力管理成分,包括压力承受和冲动控制; (4)适应能力,包括现实检验、问题解决和灵活性; ( 5)一般心境,包括幸福感和乐观精神。
15个指标表明了个体在情绪和社会功能上的潜在能力。
能力越强,个体就越能有效应对环境要求和环境压力;能力越弱,个体在处理情绪、社会及行为问题时的成功率就越低。
值得注意的是,此模型是一个过程取向而不是结果取向的模型,是与取得成功的潜能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成功本身。
另外,虽然情绪智力涵盖情绪、人格和社会维度,但此模型所研究的是情绪智力结构而不是人格特质或认知结构。
测量工具是Bar2On的情商问卷( EQ2i, 1997) 。
常模为亚、欧、美、非等洲部分国家的群体。
由133个题目组成,分5个量表, 15个分量表,包括了4个效度指标,适用于16岁以上的群体。
该量表的15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6920. 86,重测信度为0. 7820. 92,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区分效度,是运用最为广泛的量表之一。
Bar2On等人还编制了青少年版的情商问卷( EQ2i: YV, 2000) ,分长式量表和短式量表,适用于7~18岁的青少年。
长式量表有60个题目,短式量表有30个题目。
2. Goleman的模型
Goleman认为情绪智力有5个维度,共25个成分。
5个维度: (1)自我觉察,包括情绪觉察、准确的自我觉察和自信; ( 2)自我调节,包括自我控制、可信赖度、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动机,包括成就驱动、承诺、主动性和乐观精神;
(4)同情心, 包括理解他人、促进他人成长、服务定向、平衡差异及政治觉察; (5)社会技巧,包括影响力、交流能力、冲突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促使改变的能力、巩固能力、合作能力、组成团队的能力。
测量工具是情绪能力调查问卷( ECI) ,分自评和他人评定两个部分进行测试。
(二)心理能力模型
1990年,Mayer和Salovey首次提出情绪智力是一种智力成分,“是一种识别情绪信息、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
2000年,Mayer和Salovey提出了修订后的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
1. 情绪感知能力。
指从自身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从他人、艺术活动和语言中辨认、表达情绪的能力。
2. 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
指促进认知行为以使问题解决、推理、决策和创造性行为更为有效的能力,包括情绪对思维的引导,对信息注意方向的影响,心境的起伏对思维的影响,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等。
3. 情绪理解能力。
指认识情绪体验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理解情绪所表达的意义的能力,理解复杂心境的能力,认识情绪转化的可能性的能力等。
4. 情绪管理能力。
指根据信息判断并熟练进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识别、调节自身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属于最基本的能力,同时也为其他能力提供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情绪理解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层次是不断递进的, 后一种能力以前一种能力为基础。
此模型指出,情绪智力既不是一般的分析性智力,也不是人格或动机的内容,而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把握、解读其中暗含的情绪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并做出有效应对的能力。
该能力独立于其他智力成分,也独立于人格概念。
心理能力模型的测量工具中,有代表性的是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及MSCE IT量表(Mayer 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2002 ) 。
MSCE IT共有141个自陈项目, 4个分支。
采用能力测验的方法,记分标准有两个,群体标准和专家标准,适用于17岁以上的人群。
Palmer等人的研究表明,MSCE IT在总量表、区域量表和分量表水平上的信度均较好,在集中评审和专家意见这两种评分方法上,有很高的聚合性,不过大部分次级量表的信度相关较低。
四、两种模型的异同点比较
(一)相同点
1. 都反映出情绪智力内容的复杂性。
从功能上看,不论是混合模型还是心理能力模型,不仅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把握,而且包括对外部事物做出的反应,以及使个体和外部事物达到统一、和谐的状态。
2. 都反映了情绪智力的社会适应功能。
混合模型中的压力管理、适应能力及心理能力模型中的情绪理解、情绪管理能力的功能都是使个体适应外部社会,都体现出情绪智力的社会适应性。
3. 都是相对于传统智力提出的。
与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EQ ( emotional quotient)是Bar2On于1988年相对于IQ提出的。
他认为EQ是一系列有助于个体应对日常生活需要的社会能力和情绪能力,比IQ更能预测一个人的成功。
Mayer和Salovey提出情绪智力概念是“相对于标准智力而言的,既与之相关,又独立于它”[。
他们认为,传统智力的本质内涵更多是指个体的认知能力,而情绪智力的涵盖的范围超出了个体的认知能力。
(二)不同点
1. 涵盖范围不同。
混合模型涉及了人格、社会维度,其部分维度与人格的部分维度有重合;而心理能力模型则明确提出,情绪智力独立于人格概念,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智力的智力成分。
2. 强调的重点不同。
混合模型的重点在个体满足内部需要和对外部世界的反应上;而心理能力模型则主要强调情绪与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各维度间关系不同。
混合模型的成分间有相关关系;而心理能力模型的成分间有递进关系。
4. 测量方法不同。
混合模型采用的是自我报告测验及调查法,自我报告法要求被试描述一系列的情境,记录描述的程度以及描述不了的程度,调查法通过自我评定和他人评定的方法来增强可信度;而心理能力模型采用的是能力测验,通过回答问题,判断正确与否的形式来进行测验,以大多数人的看法为正确与否的标准。
五、两种模型的评价
混合模型的提出推动了情绪智力的科学研究。
首先,该模型把情绪智力作为一个多维度的综合结构,扩大了情绪智力的涵盖范围,为情绪智力理论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该模型涉及人格、动机等维度,对行为的预测力强。
再次,该模型为情绪智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根据,在情绪智力的应用性研究上有着基础性作用。
但混合模型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质疑。
首先,该模型内容过于宽泛,与其他概念相互交叉,缺乏独立性。
彭正敏认为,该模型将动机、人格范畴的各种对成功具有较强预测力的因素都纳入到情绪智力中,是不恰当的。
从内容上看,其成分
很多都包括在CP I(加利福尼亚人格问卷)中。
“实际上,混合模型是将人格研究复制到另一个名称下再进行研究的”。
情绪智力可以作为预测源,对个体成功进行有效预测,但并不是所有“IQ以外的决定个体成功的因素”。
王晓钧的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Goleman的第五个因子,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因子没有得到验证,该因子在任何因子上都没有负荷。
其次,虽然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力,但此预测力的科学性不被认同。
再次,测量方法是传统的自我报告测验法,用这种方法测量情绪智力容易造成自变量的干扰。
心理能力模型首先进一步突出了情绪智力的质特征,即推理。
强调了情绪智力的认知成分,这点得到了有关研究的认可和支持。
其次,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Sternberg的智力情境理论认为,生活中的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情绪理解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促使个体努力适应环境,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再次,把情绪智力看成是不同于人格的范畴,从概念上看,更具有独立性。
关于情绪智力独立于人格概念的观点,得到了一定的实证研究支持。
如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上,情绪智力能解释人格特征所不能解释的那部分方差。
最后,从测量方法上看,心理能力模型采取了能力测验的方式,用群体标准和专家标准分别计分,较EQ: I更有说服力。
目前,Mayer等人的EI四因素模型的部分维度得到了支持,情绪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得到了支持,但情绪理解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证研究支持还未见到。
由于心理能力模型不涉及能力外的其他心理属性和特征,所以就预测性而言,较混合模型弱,不过这也体现了其概念的科学性。
但是,要准确测量出情绪智力,测验方法仍显单薄。
六、情绪智力的展望
目前,情绪智力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解决了情绪智力测量的一些关键问题,实现了能力测验的方式,提高了在甄选、评价、培训以及诊断方面应用的效能。
但并未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其测量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今后应致力于情绪智力规范性的研究,使不同的研究之间具有较高的参照性。
国内研究较多地是借鉴外国情绪智力的量表,但这就存在着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因此,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应该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人们的个性心理特点及情感情绪的表达和管理方式,积极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情绪智力理论模型和量表,这样才能使我国
情绪智力的研究更具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薛海珊《社会心理科学》第24卷总第105
期2009年第5期总第519页
2、情绪智力:模型介绍、异同点比较及评价韩玺英廖凤林信阳师范学院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7卷第3期2007年6月
3、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张进辅徐小燕《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4、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徐小燕张进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 2002 年11 月第28 卷第6 期
5、“情”与“智”概念的相关研究及思考宋广文邢洪军《心理学探新》2007
年第2 期第27 卷总第102 期
6、《智力心理学探新》竺培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