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湄潭县“十二五”规划发展茶园32-40万亩时间:2011-01-07 09:07来源: 作者: 点击: 24次
中国茶城网消息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和原产地,也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有产茶县(市)1000多个,茶叶已成为许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湄潭县是贵州省茶叶的主要出口基地,也是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县之一。

该县通过走产业化经营之路,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茶叶品牌。

湄潭物产富饶,是久负成名的“黔北小江南”,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绿色生态茶乡。

截止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8.5万亩,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湄潭建成的茶场和茶科研机构,为湄潭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湄潭县委、县政府近年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旅游活县”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茶产业由简单的一产向二、三产业的成功延伸,富了种茶百姓、活了涉茶产业、强了县域经济。

高原茶乡跨入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遵义市湄潭县茶产业按照“建好一个基础、扶强一批企业、打造一个品牌、培育一个市场、形成一大产业”的发展思路,采取财政贴息、帮助企业融资、鼓励企业技改、支持创龙头企业、引进外地企业等手段,同时集中人力、财力打造“湄潭翠芽”这一品牌,制定“湄潭翠芽”地方标准等措施促进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近10年的努力,全县有茶叶企业及大户316家。

其中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4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县级龙头企业15家),个体加工户268家,从业人
员约4000人。

共拥有固定资产2.72亿元,年生产能力1.1万吨;厂房面积6.5万平方米,生产、加工机具2000台(套),加工的主要产品以扁形名优茶“湄潭翠芽”为主。

全县有45家企业通过QS认证,14家企业通过ISO认证,10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6家企业(含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有机茶认证,1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家企业通过有机茶专柜认证。

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0家,总产值上亿元。

湄潭是茶乡、茶乡出好茶
湄潭先后获“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础示范县”、“中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带”和首批“中国名茶之乡”等荣誉称号;茶产品初步形成了名优绿茶、名优红茶、名优花茶、大宗茶、速溶茶、砖茶、茶多酚和茶籽油的多元化格局;茶叶经营网点已延伸到21个省、市、区、台湾、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内外的客商对“湄潭茶”的青睐。

2010年茶叶总产量突破1.5万吨,预计产值9亿元、茶业综合收入13亿元。

湄潭现有优质茶园28.5万亩,且每年以2-3万亩的速度递增,湄潭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引发农民工返乡创业。

提升品质是硬道理
湄潭翠芽已是声名远播,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上,如何守住“湄潭翠芽”这块金子招牌,湄潭县从政府到茶商,都在探索和思考,并不断付诸实施。

2010年,湄潭县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除了要坚持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健全市场拓展鼓励政策、完善基地建设补贴政策外,该县还将建立监测体系,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

据了解,湄潭
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制定符合实际,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茶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并推行茶园生产管理、茶青市场交易、企业收购原料、企业产品出厂、西南茶城销售等五个环节的检测,严格控制我国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严格执行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标准。

为此,湄潭县将今年定为茶叶质量安全和品牌管理年,调查工作重心,把“种茶”为主转为“管茶”为主,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对28次获得国家级金奖的“湄潭翠芽”茶的质量和品牌管理。

“西南茶城”搭建互动平台
湄潭县实施市场联动战略,在2001年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目前省内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中国西南茶城,成为连接省内外市场的重要平台。

西南茶城里干净整洁,一间间古色古香的门面里,茶香浓郁,湄潭乃至贵州各地生产的茶叶在这里都能看到。

2004年4月,西南茶城被国家农业部授牌为“全国茶叶定点交易市场”。

近年来,随着湄潭县加大对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到西南茶城采购茶叶的客商越来越多,光是采购到安徽销售的茶商就有40多个。

目前,湄潭茶园总面积28.5万亩,其中无系良种27.5万亩、湄潭苔茶0.8万亩,良种率达99.2%。

据介绍,湄潭西南茶城,日均交易量达10000公斤以上,日交易额130余万元;最高日交易量30000公斤,交易额400万元。

全年交易量:2700吨,交易额:32520万元。

投入使用的茶青市场共19个,年交易茶青12800吨,交易额41000万元。

大创业促进大就业
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平均1亩投产茶园需要一个劳
动力,湄潭投产茶园现有16.5万亩,仅基地建设这一块就能为16.5万人提供就业岗位。

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使湄潭返乡农民工的成功创业,既为返乡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又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场所。

目前中国约有3.6亿农民工,其中外出人员约有2.4亿。

这支“劳动大军”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湄潭茶产业发展迅猛,采茶工这一就业岗位的创造,在县的决策层由来已久。

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自行招收务工人员,湄潭城里人到乡下打工,在茶乡湄潭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仅湄江镇核桃坝村就能轻松接纳几百外来务工人员,由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大批量地组织采茶工,促进农民工增加收入,在湄潭开了先河。

西部茶叶第一村——核桃坝,位于湄潭县城东南角,距县城10公里处的湄江河东岸。

该村家家户户以种茶制茶为主业,进入农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茶园,茂密的森林,生态环境极佳,核桃坝村因种优质茶、制优质茶脱贫致富,步入小康,曾被誉为“西部茶叶第一村”,在省茶科所专家的帮助下,种茶、制茶、繁育良种,已成为该村的经济支持。

该村民风淳朴,家家户户以茶交友,以茶待客,已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

每年国内参观者数以万计,今后仍将是湄潭茶文化旅游优势的一大特色。

茶海、茶园采茶乐无穷采茶时节。

湄潭的茶海里随处可见茶农采茶的忙碌身影。

在闲暇的周末,朋友们可走进这一片片绿色的海洋,和茶农一起感受采茶的乐趣。

为了以茶带动旅游的发展,湄潭开展了各种采茶游活动。

如果是
第一次游茶海,定会被满眼的嫩绿所陶醉。

走进这碧波荡漾的茶海,茶叶特有的清香立刻扑面而来,茶树上灵动的嫩叶仿佛在向大家招手。

跨上小竹篓,便可过一把采茶瘾。

和娴熟的茶农相比,初到茶海的游客采起茶来显得很生疏。

或许还不知该如何下手,但是只要集中精神,找准所要采摘的位置,速度慢慢地便会加快。

采完茶叶后,游客们还可到附近的加工厂,亲自参观茶叶的制作过程,并现场品茶。

当你了解了茶叶从采摘到加工的流程之后,也许你会更爱茶。

倾力打造生态产业
为了发展和丰富茶文化,该县将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宣传和开展研究,挖掘湄潭茶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品质文化和营养文化等。

同时通过将优秀茶文化作品编入乡土教材的形式,让茶文化进学校、进课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此外,该县还将利用西南茶城的优势,将市场打造成茶产业的一个参观点和旅游点,提高“中国名茶之乡”的形象。

素有“小江南”美称的湄潭,今年将继续发展茶叶产业,让茶叶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按照规划,该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①争取中国茶业十强县(2009年按产量排全国第23位);②基地面积32-40万亩;③企业:年加工能力3万吨以上(2009年1.5万吨);规模企业20家以上,力争再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家,5000万—1亿元的2-3家(2009年国家、省级1家、市级7家、5000万元的1
家)。

茶叶综合开发更加完备。

④品牌:“湄潭翠芽”打造成驰名商标。

专卖店500家以上(旗舰店3家);⑤市场:建成“中国茶城”,占地380亩(现使用的西南茶城为农业部定点市场,占地1.3万平方米);茶青交易市场再建20个(2009年9个)。

⑥不断提升茶文化。

⑦打造茶旅一体化。

⑧重点建设:中国茶城;茶叶技术职业学院;湄潭茶场综合改造。

湄潭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品种的历史,湄潭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的丘陵山区,土壤含硒丰富,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县森林覆盖率56.5%,而茶叶生产区森林覆盖率70%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适宜种茶的区域,在2011年,湄潭县茶叶规模将达到30万亩以上,成为贵州绿色生产最多的县份之一,成为遵义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加工中心。

湄潭茶叶由于品质优秀,历史上曾被列为贡茶。

“兰馨牌”、“栗香牌”、“夷州牌”等茶湄潭翠芽系列多次在国内外茶业博览会获得金奖。

放眼万亩茶园,百里湄江,湄潭茶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朝着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方向蓬勃发展。

如今,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多,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主的乡村旅游逐步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