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 共28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诗 歌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 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 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 的心田。我们学习《诗词五首》,看看有哪些新的感 悟吧。
1. 理解词作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把握词作主旨。
2.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重点)
4.《满江红》这首诗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在词里,首先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的担 忧,接着又唱出了一个女英雄“身不得,男儿列,心 却比,男儿烈”的高亢壮歌,抒发了她决心为国捐躯 的豪情壮志。最后,又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不 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愤。
部分来自《点拨》
【难点探究】《满江红》一词是如何一层层表达作 者的复杂情感的? 【答案】词的上阕首先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和词句,写秋色,烘托 出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既怡然自得却又愁苦的心理, 接着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 自己终于冲破了家庭的牢笼,同时又为国家前途担忧 的心境,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
部分来自《点拨》
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痛苦不堪,解释作者想 冲破家庭束缚的原因,用“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 妇人的生活,不仅不留恋,反而蔑视的态度。词的 下阕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 自伤的痛苦,层层推进,活化了一个“梦醒后无路 可走”的女词人形象。
写景——篱下黄花 秋容如拭
满 上阕
《满江红》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
派作蛾眉,殊未屑!
原文: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⑩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注释:
烈:刚正,有节操。 肝胆:指真诚的心。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译文: 我虽然不是男儿身,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但
部分来自《点拨》
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表达 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四句透射着词人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 更是词人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她 运用“身”与“心”、“列”与“烈”谐音但意义不 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
部分来自《点拨》
来自《点拨》
谈之余》等文中提到秋瑾,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 血腥罪行,批评了人们对于压迫、奴役、屠戮的 健忘。秋瑾牺牲后,为纪念秋瑾,鲁迅在小说 《药》中塑造了夏瑜的形象,用来隐喻秋瑾和秋 瑾式的革命家,并且坚信革命者的鲜血不会白流, 并且鲁迅曾多次凭吊过秋瑾。
一 读一读字音
nóng shū 侬 殊未屑
终破楚

抒情

殊未屑
言志—心比男儿烈 下阕
悲叹—何处觅知音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注释: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徒:空,徒然。 侬: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还,仍然。
屑:顾惜,介意。
译文: 到北京不久,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因为篱笆
下的菊花盛开,秋天的景色好像擦拭过一样(明 净)。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殆,(而我)八年来 (却)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 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对这些我)仍然不放在心上!
秋瑾与鲁迅
来自《点拨》
秋瑾与鲁迅是同乡,比鲁迅年长六岁,两人有 着深厚的情谊。鲁迅赞扬、尊重秋瑾。秋瑾殉难后, 他写过许多文章追念她,缅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1925年,鲁迅先生又写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 行》一文,再一次引用了秋瑾的事迹和她为革命牺 牲的教训,告诫革命者总结经验,战斗到底。1934 年末,晚年染病的鲁迅还在《病后杂谈》《病后杂
我的心却比男儿的还刚正。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 心,为别人而屡屡激动。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 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总 是要经受苦难挫折。在这个广大的社会里,我要去 哪里寻觅知音?(想到此)泪水打湿了(我的)衣 衫!
部分来自《点拨》
1.开头这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属于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和地点,化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和词句 来描写明丽的秋色,反衬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 心情。
部分来自《点拨》
2.“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哪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更是当 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 进逼,中国前途危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四面楚 歌”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表明她正在担 忧国家的危难。
3. 学习词人的爱国之情和政治抱负 。 (难点)
来自《点拨》
秋瑾(1875~1907),近代 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 运动的先驱。原名闺瑾,字璇 卿,号旦吾, 后改名瑾,自 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 阴(今绍兴),一生留下许多著 作,皆收于《秋瑾集》中。
来自《点拨》
《满江红》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 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1903年, 丈夫王子芳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住。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 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中秋节,秋瑾与 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之后写下了这首 《满江红》。
mó zhé 磨折
部分来自《点拨》
mǎng

莽红尘 觅
二 写一写字形
xiōng jīn( 胸襟 )
部分来自《点拨》
三 文来自百度文库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部分来自《点拨》
主题
导思1.这首诗表达 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关键词: 诗情
情感
导思2.这首诗表达 了怎样深沉的感情?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