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视阈下的精英文化大众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互联网发展视阈下的精英文化大众化作者:复旦大学韩歌

来源:《南方论刊》 2021年第4期

韩歌

(复旦大学上海 200000)

【摘要】互联网为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和空间。经历了门户网站时期

的奠基、博客时代的单向展示、微博时代的深入开展及短视频平台崛起后的新适应,精英文化

大众化在互联网中面临着精英文化边缘化、精英与大众的新鸿沟以及大众化过程中的自我变质

等问题。这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的多面性、市场资本在网络文化建构中的消极作用以及文

化隔阂背后的阶层差异分不开,因此要回归中国语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推动精英文化大众化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互联网;精英文化大众化

精英文化作为“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和美学探索旨趣的、具有独特的

审美特质和内蕴的文化形态”[1],其大众化对丰富、优化大众文化,促进社会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互联网的产生,一方面使得精英与大众得以突破时空限制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了

解与对话,另一方面也给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带来了诸多现实问题。因此,我们以中国互联网技

术的发展为依据,对精英文化大众化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梳理,指出当前大众化过程

中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反思,以期对互联网发展中的精英文化大众化进行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现实参考。

一、精英文化大众化概述

谈到精英文化大众化这一话题,必然要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做合理的概念界定。精英文

化与大众文化往往被认为是相对应的两种文化形态,前者在中西不同语境中的概念并无差异,

主要是指“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和美学探索旨趣的、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

和内蕴的文化形态”[2];而对后者的研究主要源起于西方,在研究中形成了尼采的极端精英主义大众文化观、法兰克福学派的悲观的大众文化观、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乐观的大众文化观等诸

多不同的理论观点,但由于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的不同,中国语境下的大众文化有其独特的内

涵特征,我们认为,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通过各种文化

形式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借助于大众传媒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适

应社会大众文化品味,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并由他们参与其意义的生产、流通、消费、反馈的精

神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3]。质言之,精英文化是一种良性文化,其特有批判性、反思性、审美性等特征对社会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对大众文化的性质界定则是中性的,其有

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性的同时,也具有消极性的一面。因此,对大众文化必须进行有力的引导,而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就是对大众文化引导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视阈下的精英文化大众化历程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筹建于1995年,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20余年间,互联网技术的

不断创新与网络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传播、融合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因此,以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以发展不同时期的主要网络公共平台为标识,对中国互

联网发展视阈下的精英文化大众化作出如下四个阶段的划分。

(一)门户网站时期的奠基

门户网站是互联网发展初期除电子邮箱外网民使用率最高的基础服务,以网易、搜狐、腾讯、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窗口。从网民的组成结构来看,互联

网发展初期的网民群体受教育水平、经济水平普遍较高,网络硬件在社会大众中尚未得到普及;从搜索动机来看,网民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动机主要为“因需搜索”,所输入的搜索内容

必然与其现实需要和身份密切关联;从互联网的信息内容来看,网民可获得的公共资源主要是

网站运营者发布的新闻资讯、学习资源、娱乐信息等内容。由于受用户规模、搜索机制、可获

取信息内容的限制,此时互联网中精英群体与社会大众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虽

然这一时期BBS作为社交平台已经开始得到使用,但作为有边界限制的局域网,BBS的使用大

多存在于高校与公司团体的内部。因此,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在发展初期的网络空间中由于缺少

受众、动力与平台,并未有太大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门户网站与其中的搜索引擎作为互联

网商业运营的基础服务,依然深刻融入到日后网络软件产品的发展与创新中,比如CNNIC

《2008-2009中国博客市场及博客行为研究报告》中就指出,搜索引擎和网站推荐在博客内容

的传播渠道调查中分别占第二和第三位[4]。这给之后互联网中的精英文化大众化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二)博客时代的单向展示

2005年9月,新浪推出博客产品blog beta2.0,作为国内首家推出博客频道的门户网站,宣告了中国博客时代的到来,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概念的出现也标志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与门户网站时期相比,博客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网民不仅仅是网络信息的消

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博客给所有人提供了文字表达的平台,从明星红人到知识分子,再到

大学生群体,纷纷开通博客,截至2009年6月,中国拥有个人博客或空间的网民用户规模已达1.81亿人[5],博客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之一。

博客空间既是用户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网络公共空间交流交友的平台,这给了精英群体

与社会大众以相互了解的机会,精英文化大众化一定程度上在博客空间迈出了以单向展示为特

征的第一步。从热衷于对生活的记录,到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评论,再到对文化艺术、政治理论、哲学宗教、科学技术等内容的高谈阔论,这体现了博客作者逐渐走向理智成熟,也反映了

博客空间中精英文化向外展示的特征。这一时期,从用户的构成来看,高收入、高学历者及学

生群体占比仍然较大;从内容的关注度来看,名人效应较为显著,专业博客、专家博客得到很

高的关注;从表达方式来看,长文字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到,博客是

精英文化在网络空间自主传播的重要开端,但博客时代的辉煌依旧只属于少数精英,由于长文

字的门槛,大多数人最后成为纯粹的看客。在博客时代,博客中的精英文化呈现出单向展示的

特征。

(三)微博时代的深入开展

随着博客长文字的表达门槛日益难以适应网民大众的表达需求,微博应运而生。2009年8月,新浪微博的推出,逐渐取代博客,并吸收了更为广大的用户群体,腾讯、网易和搜狐等网

站也纷纷在2010年推出微博,上网开微博一时间成为广大网民的流行语,甚至成为一种社会风尚[6]。

作为基于社交关系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公开平台,从用户的构成来看,微博的用户构成相对

于博客则更加大众化;从表达交流机制来看,微博的文字表达门槛降到了140字,以短文字的

形式,大大降低了用户表达门槛,也使得用户间交流的即时性大大增强,评论区成为微博十分

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用户的大众化倾向更为明显的基础上,微博一方面使精英文化的表

现形式更加通俗化,以短平快的方式进行内容输出,大大增强了大众对文化的可接受性;另一

方面也给广大用户提供了平等对话和互动叙事的网上交互语境,为精英文化与大众之间建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