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肿瘤 2002 年第 11 卷第 4 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 提高科技人员 的积极性
目前 , 医疗机构同样面临商品经济的冲击 , 在提倡奉献 精神的前提下 , 应充分体现科研活动的价值 , 因此制定系列 的科技奖励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激励强度在卫生系统 是名列前茅的 , 至今实施了 4 年 。除了对科研人员的科研业 绩与聘任和住房分配等挂钩外 , 还完善了科技奖励 : ①对厅 局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按级别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经费配套 , 1998 年至 2000 年经费配套达 378 万元 ; ②加大对科技成果 和论著的奖励 : 按 SC I 收录系数及被引频名次进行学术论文 奖励 , 最高可达 5 万元/ 篇 ; ③统编教材 、专著及科技成果的 重复奖励均加大了力度 , 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课题 组 , 将给予 50 万元奖励 。在 2001 年的科技进步月 (每年 4
表 2 “八五”至“九五”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篇)
“八五”期间 1996 年~2001 年
SCI 收录
10
56
国内引频 1~100 名
58
100
国内引频 101~300 名
239
620
其它
289
626
频次也大幅度上升 (见表 2) 。 2001 年中山大学肿瘤学被列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行
列 ,2002 年“肿瘤相关基因及抗肿瘤药物研究实验室”通过教 育部的审评正式启动筹建 。
收稿日期 :2002 - 03 - 20
中国肿瘤 2002 年第 11 卷第 4 期
其次 , 在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 统 计显示科技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发表于国 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增加 , 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 , 特别 是 SC I 登录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急剧上升 ,其中影响因 子最高达到 8. 5 。1996 年以来 SC I 收录的我院论文被引用的
表 1 1991 年~2001 年科研项目经费一览表(万元)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国家级 150 1. 5 18 6. 5 7 205 251 584 402 68 333 省部级 8. 5 2 16 40 24 24 149 303 573 135 369 厅局级 2. 5 1. 5 4 4 3 27 27 10 13 13 8
神 ; ④重视学术梯队建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 ; ⑤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
关键词 :科技 ;效益 ;肿瘤医院 ;广东
中图分类号 : R197. 5 ; R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 - 0242( 2002) 04 - 0201 - 03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及广东省政府“科技兴粤”战略的 逐步落实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已成为 各行各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在 21 世纪 ,知识经济 占主导地位的年代 ,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医疗卫 生领域 ,失去的不仅是医疗市场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失去 知识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 中心本着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宗旨 ,通过科技进步 ,发挥固 有的特色 ,加强学科建设 ,增强了综合实力 。“九五”以来 ,获 得厅 、局级以上的科研项目 221 项 ,资助金额 3494 万元 。其 中国家级项目 28 项 ,省部级项目 96 项 (包括国家“九五”、 “十五”攻关项目 、“863”计划 、“973”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等) ,实现了多个国家级重点 、重大项目的零的突破 ( 见表
省部级课题 10 多项 , 总经费 1500 万元 。肿瘤中心还每年 拨出专款有计划选派优秀青年骨干到国外进修学习 , 在拓 宽他们视野的同时 , 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国 。这项举措 从 1999 年起已形成一个制度 , 力求各专科每年保持 1~2 人在国外学习 。出国留学人员大部分按时回国 , 这批学术 思维活跃的学术骨干在科研 、临床第一线发挥着中坚的作 用 。与此同时还招收一批优秀博士后 , 使科研队伍形成既 有基本固定的技术骨干又有充满活力的流动队伍的格局 , 2000 年我院获得了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其中博士后就 占了 3 项 ; 1996 年~2001 年在 SCI 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 56 篇 , 基本上是曾出国留学的进修人员和博士研究生撰写 的 , 其中博士研究生就占了 13 篇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科技兴医之道
朱锦柳 ,周敏敏 ,林 铿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60)
Scientific Research of Medicine in Cancer Center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Z HU J in-liu , Z HOU Min- min , LIN Keng
中国肿瘤 2002 年第 11 卷第 4 期
4 重视学术梯队建设 , 培养高素质人才
新世纪能否培养一流人才 , 导师队伍的水平是关键 , 为此 , 肿瘤中心采取了多项措施 , 除在实行单病种首席科 学家制中充分发挥老年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外 , 还鼓励中青 年医务人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 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几年 来 , 先后引进了 6 名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水准的中青年优 秀人才 , 为他们提供技术平台 , 给予宽松的学术环境 , 他 们的到来使中心的医疗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现任中心 主 任 曾 益 新 教 授 1997 年 从 美 国 回 国 后 , 先 后 承 担 了 “863”计划 、“973”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 、广东省重大项目等国家级 、
中 山 大 学 肿 瘤 防 治 中 心
月) 的活动中 , 肿瘤中心给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闵华 庆教授课题组 30 万元奖励 。
38
周 年
6 转变科技管理部门的观念与职能
过去管理部门认为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 完成上级布 置的任务 , 按时递交有关报表就可以了 , 最大的热情是项目 的申请 。现在党和政府把“科教兴国”提到了战略高度 ,如何 面对历史赋予的挑战和改革浪潮 , 需要科技部门跳出过去的 传统工作方式 , 更新观念 , 转换职能 , 抓好全局性 、长远性的 科学研究 , 围绕本单位 、本学科发展中的热点及难点做好领 导的参谋 , 体现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超前性 , 真真正正做到 原国家科技部朱丽兰部长提出的要求 :“想大事 、当高参 、争 先锋 、送清风”。
201
中 山 大 学 肿 瘤 防 治 中 心
38
周 年
中 山 大 学 肿 瘤 防 治 中 心
38
周 年
领导具体抓 , 其他领导 协同抓”的做法不但真 正贯彻了卫生部《关于 加速卫生科学技术进步 的意见》的精神 , 同 时 , 给予了职能管理部 门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 使我们有一个宽松的工 作环境 , 摒弃杂念 , 规 范管理 , 全心服务于医 疗科研一线 。在领导的 言传身教之下 , 肿瘤中 心的各个科室不论是行 政 、后勤部门或临床 、研究系统 , 人们科研热情空前高 涨 。历年来 , 有关科研的重大事件如申报国家重点学科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 , 肿瘤中心上上 下下拧成一股绳 , 齐心协力 , 不分彼此 。
摘 要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本着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宗旨 , 通过科技进步 , 发挥固有特色 , 加强学科建设 , 增强
了综合实力 。主要体会有 : ①领导重视 ,真抓实干 ,把科技进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 ②以重点学科为龙头 ,以科学研究为核
心 , 创造新的优势 , 促进医疗科技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 ③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 , 增强创新意识 , 突出团队精
3 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 , 增强创新意识 , 突出团队精神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是不够 重视就是力不从心 。近几年中心领导从战略高度明确了医疗 事业发展中日常临床诊治工作和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的 辨证关系 :日常临床诊治工作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则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原动 力 ,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998 年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与 肿瘤研究所合并 ,在组织架构上将原来独立核算的肿瘤研究 所和肿瘤医院实施全方位融合 ,稳定了基础研究队伍 ,初步 解决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脱节的问题 ,为临床与基础密切 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专职研究人员科技面向市场的观念 大大增强 ,在研究中有针对性地与临床结合 ,基础与临床互 补 ,开展了恶性肿瘤早期诊断 、基因治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 进行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的研究 ,例如时辰化疗 、耐药试 验等 ,过去的低水平重复研究和资源受约束 、缺乏面向医疗 市场需求的弊端已得到了竭止 。实际上近年来 ,肿瘤学的学 科建设 “, 九五”、“十五”攻关项目 “, 863”、“973”计划 、省 、部 重点实验室和 GCP 中心的建设以及单病种研究规划等都是 体现了临床与基础结合的优势 ,这种跨学科 、资源优化配置 、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整体攻关能力的团队项目 ,已成为现代 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 。
202
治重点实验室 (经费 500 万元) 。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 , 通过学科建设的实
施 , 人们明确了学科建设不但要跟踪科学发展前沿 , 尤其 要面向危害人民健康疾病防治的需要 , 在科研热情空前高 涨的同时 , “科技兴医” 、“科技兴中心”的气氛已在肿 瘤中心形成 ,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 , 通过科研提高防病治病 水平 、增强学科综合实力是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及归宿 。
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所取得的“科技兴医”的瞩 目成绩 ,主要体会是 :
1 领导重视 ,真抓实干
中心的领导班子把科技进步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 党 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 , 结合实际经常研究讨论 。对重 大的科技任务如重点学科申报 、重点实验室筹建 、重大项目 申请 、单病种课题管理 、科技成果申报等 ,肿瘤中心的领导都 专门研究 ,及时指导职能部门在课题组建立 ,设备购置 ,人力 配备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措施 。这种“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分管
2 以重点学科为龙头 , 争创新优势
重视重点学科建设 , 促进科研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 是肿瘤防治中心近年来的重大举措 。近几年来 , 中心领导 审时度势 , 根据中心的实力 、优势 、特色和工作基础 , 瞄 准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 战略性地调整方向 , 支 持重点 , 扶持新兴 。在选定鼻咽癌研究为突破口的同时 , 对优势专科如肝癌 、抗癌药物研究等进行扶持 , 并兼顾其 他肿瘤的研究特色 , 实行了 “单病种 (多学科) 首席科学家 制”的新模式 , 使中心的综合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 科学 研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 广大医务人员科研意识 不断增强 , 尤其是临床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 临床医 生申报各级基金的积极性高涨 。1997 年以来 , 每年获省重 点攻关项目达到 8~10 项 , 各专科根据自身的诊疗特色不 断进行探索 : ①通过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 , 提高诊疗水 平 , 探索治疗的新模式 ; ②改进技术 , 创新器械 , 改善治 疗效果 。放疗科自行设计的低熔点铅挡块 、头颅固定器 、 机房辐射报警仪 、放射治疗机数字式计时器等 , 对保护大 脑等组织 、提高放射部位准确性 ,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 值 。同时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技术进行了改进 , 如用中心 照射等技术 , 使剂量更合理 , 提高了治疗质量 , 已在全省 各地推广使用 。据统计 , 本中心对鼻咽癌等肿瘤的治疗 5 年生存率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就鼻咽癌研究而言 , 目前 已进入了现场 、整体 、细胞和分子等多层次的研究 , 先后 获得国家 “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863”计划 、“973” 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方面的资助 , 筹建全国关于鼻 咽癌研究的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鼻咽癌诊
1) 。 在科研成果方面 , 获奖的级别有了很大的提高 , 1991 年
~1995 年 5 年间共获得厅局级以上成果奖 16 项 , 其中省部 级 7 项 ; 1996 年~2001 年 6 年间共获得厅局级以上成果奖 17 项 , 特别是“鼻咽癌防治系列研究”获得了 2000 年度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 也是我国鼻咽癌领域迄今的最高奖励 , 显 示了我院在鼻咽癌防治研究方面不但形成了较强的优势与 较好的特色 ,而且已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5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 提高科技人员 的积极性
目前 , 医疗机构同样面临商品经济的冲击 , 在提倡奉献 精神的前提下 , 应充分体现科研活动的价值 , 因此制定系列 的科技奖励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激励强度在卫生系统 是名列前茅的 , 至今实施了 4 年 。除了对科研人员的科研业 绩与聘任和住房分配等挂钩外 , 还完善了科技奖励 : ①对厅 局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按级别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经费配套 , 1998 年至 2000 年经费配套达 378 万元 ; ②加大对科技成果 和论著的奖励 : 按 SC I 收录系数及被引频名次进行学术论文 奖励 , 最高可达 5 万元/ 篇 ; ③统编教材 、专著及科技成果的 重复奖励均加大了力度 , 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课题 组 , 将给予 50 万元奖励 。在 2001 年的科技进步月 (每年 4
表 2 “八五”至“九五”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篇)
“八五”期间 1996 年~2001 年
SCI 收录
10
56
国内引频 1~100 名
58
100
国内引频 101~300 名
239
620
其它
289
626
频次也大幅度上升 (见表 2) 。 2001 年中山大学肿瘤学被列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行
列 ,2002 年“肿瘤相关基因及抗肿瘤药物研究实验室”通过教 育部的审评正式启动筹建 。
收稿日期 :2002 - 03 - 20
中国肿瘤 2002 年第 11 卷第 4 期
其次 , 在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 统 计显示科技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发表于国 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增加 , 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 , 特别 是 SC I 登录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急剧上升 ,其中影响因 子最高达到 8. 5 。1996 年以来 SC I 收录的我院论文被引用的
表 1 1991 年~2001 年科研项目经费一览表(万元)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国家级 150 1. 5 18 6. 5 7 205 251 584 402 68 333 省部级 8. 5 2 16 40 24 24 149 303 573 135 369 厅局级 2. 5 1. 5 4 4 3 27 27 10 13 13 8
神 ; ④重视学术梯队建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 ; ⑤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
关键词 :科技 ;效益 ;肿瘤医院 ;广东
中图分类号 : R197. 5 ; R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 - 0242( 2002) 04 - 0201 - 03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及广东省政府“科技兴粤”战略的 逐步落实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已成为 各行各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在 21 世纪 ,知识经济 占主导地位的年代 ,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医疗卫 生领域 ,失去的不仅是医疗市场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失去 知识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 中心本着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宗旨 ,通过科技进步 ,发挥固 有的特色 ,加强学科建设 ,增强了综合实力 。“九五”以来 ,获 得厅 、局级以上的科研项目 221 项 ,资助金额 3494 万元 。其 中国家级项目 28 项 ,省部级项目 96 项 (包括国家“九五”、 “十五”攻关项目 、“863”计划 、“973”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等) ,实现了多个国家级重点 、重大项目的零的突破 ( 见表
省部级课题 10 多项 , 总经费 1500 万元 。肿瘤中心还每年 拨出专款有计划选派优秀青年骨干到国外进修学习 , 在拓 宽他们视野的同时 , 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国 。这项举措 从 1999 年起已形成一个制度 , 力求各专科每年保持 1~2 人在国外学习 。出国留学人员大部分按时回国 , 这批学术 思维活跃的学术骨干在科研 、临床第一线发挥着中坚的作 用 。与此同时还招收一批优秀博士后 , 使科研队伍形成既 有基本固定的技术骨干又有充满活力的流动队伍的格局 , 2000 年我院获得了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其中博士后就 占了 3 项 ; 1996 年~2001 年在 SCI 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 56 篇 , 基本上是曾出国留学的进修人员和博士研究生撰写 的 , 其中博士研究生就占了 13 篇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科技兴医之道
朱锦柳 ,周敏敏 ,林 铿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60)
Scientific Research of Medicine in Cancer Center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Z HU J in-liu , Z HOU Min- min , LIN Keng
中国肿瘤 2002 年第 11 卷第 4 期
4 重视学术梯队建设 , 培养高素质人才
新世纪能否培养一流人才 , 导师队伍的水平是关键 , 为此 , 肿瘤中心采取了多项措施 , 除在实行单病种首席科 学家制中充分发挥老年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外 , 还鼓励中青 年医务人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 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几年 来 , 先后引进了 6 名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水准的中青年优 秀人才 , 为他们提供技术平台 , 给予宽松的学术环境 , 他 们的到来使中心的医疗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现任中心 主 任 曾 益 新 教 授 1997 年 从 美 国 回 国 后 , 先 后 承 担 了 “863”计划 、“973”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 、广东省重大项目等国家级 、
中 山 大 学 肿 瘤 防 治 中 心
月) 的活动中 , 肿瘤中心给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闵华 庆教授课题组 30 万元奖励 。
38
周 年
6 转变科技管理部门的观念与职能
过去管理部门认为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 完成上级布 置的任务 , 按时递交有关报表就可以了 , 最大的热情是项目 的申请 。现在党和政府把“科教兴国”提到了战略高度 ,如何 面对历史赋予的挑战和改革浪潮 , 需要科技部门跳出过去的 传统工作方式 , 更新观念 , 转换职能 , 抓好全局性 、长远性的 科学研究 , 围绕本单位 、本学科发展中的热点及难点做好领 导的参谋 , 体现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超前性 , 真真正正做到 原国家科技部朱丽兰部长提出的要求 :“想大事 、当高参 、争 先锋 、送清风”。
201
中 山 大 学 肿 瘤 防 治 中 心
38
周 年
中 山 大 学 肿 瘤 防 治 中 心
38
周 年
领导具体抓 , 其他领导 协同抓”的做法不但真 正贯彻了卫生部《关于 加速卫生科学技术进步 的意见》的精神 , 同 时 , 给予了职能管理部 门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 使我们有一个宽松的工 作环境 , 摒弃杂念 , 规 范管理 , 全心服务于医 疗科研一线 。在领导的 言传身教之下 , 肿瘤中 心的各个科室不论是行 政 、后勤部门或临床 、研究系统 , 人们科研热情空前高 涨 。历年来 , 有关科研的重大事件如申报国家重点学科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 , 肿瘤中心上上 下下拧成一股绳 , 齐心协力 , 不分彼此 。
摘 要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本着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宗旨 , 通过科技进步 , 发挥固有特色 , 加强学科建设 , 增强
了综合实力 。主要体会有 : ①领导重视 ,真抓实干 ,把科技进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 ②以重点学科为龙头 ,以科学研究为核
心 , 创造新的优势 , 促进医疗科技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 ③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 , 增强创新意识 , 突出团队精
3 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 , 增强创新意识 , 突出团队精神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是不够 重视就是力不从心 。近几年中心领导从战略高度明确了医疗 事业发展中日常临床诊治工作和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的 辨证关系 :日常临床诊治工作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则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原动 力 ,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998 年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与 肿瘤研究所合并 ,在组织架构上将原来独立核算的肿瘤研究 所和肿瘤医院实施全方位融合 ,稳定了基础研究队伍 ,初步 解决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脱节的问题 ,为临床与基础密切 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专职研究人员科技面向市场的观念 大大增强 ,在研究中有针对性地与临床结合 ,基础与临床互 补 ,开展了恶性肿瘤早期诊断 、基因治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 进行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的研究 ,例如时辰化疗 、耐药试 验等 ,过去的低水平重复研究和资源受约束 、缺乏面向医疗 市场需求的弊端已得到了竭止 。实际上近年来 ,肿瘤学的学 科建设 “, 九五”、“十五”攻关项目 “, 863”、“973”计划 、省 、部 重点实验室和 GCP 中心的建设以及单病种研究规划等都是 体现了临床与基础结合的优势 ,这种跨学科 、资源优化配置 、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整体攻关能力的团队项目 ,已成为现代 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 。
202
治重点实验室 (经费 500 万元) 。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 , 通过学科建设的实
施 , 人们明确了学科建设不但要跟踪科学发展前沿 , 尤其 要面向危害人民健康疾病防治的需要 , 在科研热情空前高 涨的同时 , “科技兴医” 、“科技兴中心”的气氛已在肿 瘤中心形成 ,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 , 通过科研提高防病治病 水平 、增强学科综合实力是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及归宿 。
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所取得的“科技兴医”的瞩 目成绩 ,主要体会是 :
1 领导重视 ,真抓实干
中心的领导班子把科技进步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 党 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 , 结合实际经常研究讨论 。对重 大的科技任务如重点学科申报 、重点实验室筹建 、重大项目 申请 、单病种课题管理 、科技成果申报等 ,肿瘤中心的领导都 专门研究 ,及时指导职能部门在课题组建立 ,设备购置 ,人力 配备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措施 。这种“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分管
2 以重点学科为龙头 , 争创新优势
重视重点学科建设 , 促进科研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 是肿瘤防治中心近年来的重大举措 。近几年来 , 中心领导 审时度势 , 根据中心的实力 、优势 、特色和工作基础 , 瞄 准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 战略性地调整方向 , 支 持重点 , 扶持新兴 。在选定鼻咽癌研究为突破口的同时 , 对优势专科如肝癌 、抗癌药物研究等进行扶持 , 并兼顾其 他肿瘤的研究特色 , 实行了 “单病种 (多学科) 首席科学家 制”的新模式 , 使中心的综合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 科学 研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 广大医务人员科研意识 不断增强 , 尤其是临床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 临床医 生申报各级基金的积极性高涨 。1997 年以来 , 每年获省重 点攻关项目达到 8~10 项 , 各专科根据自身的诊疗特色不 断进行探索 : ①通过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 , 提高诊疗水 平 , 探索治疗的新模式 ; ②改进技术 , 创新器械 , 改善治 疗效果 。放疗科自行设计的低熔点铅挡块 、头颅固定器 、 机房辐射报警仪 、放射治疗机数字式计时器等 , 对保护大 脑等组织 、提高放射部位准确性 ,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 值 。同时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技术进行了改进 , 如用中心 照射等技术 , 使剂量更合理 , 提高了治疗质量 , 已在全省 各地推广使用 。据统计 , 本中心对鼻咽癌等肿瘤的治疗 5 年生存率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就鼻咽癌研究而言 , 目前 已进入了现场 、整体 、细胞和分子等多层次的研究 , 先后 获得国家 “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863”计划 、“973” 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方面的资助 , 筹建全国关于鼻 咽癌研究的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鼻咽癌诊
1) 。 在科研成果方面 , 获奖的级别有了很大的提高 , 1991 年
~1995 年 5 年间共获得厅局级以上成果奖 16 项 , 其中省部 级 7 项 ; 1996 年~2001 年 6 年间共获得厅局级以上成果奖 17 项 , 特别是“鼻咽癌防治系列研究”获得了 2000 年度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 也是我国鼻咽癌领域迄今的最高奖励 , 显 示了我院在鼻咽癌防治研究方面不但形成了较强的优势与 较好的特色 ,而且已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