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金融支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获得国家批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
济振兴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战略机遇,这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支持。

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抓住机遇,强化金融支持,稳步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老工业基地振兴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此,
我们以黑龙江省为例,梳理金融在支持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对如何强化金融支持,推动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效显著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规划以来,黑龙江省在金融支持老工
业基地振兴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信贷投放稳步增长。

截至201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259.9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连续5年达到15%以上。

全年新增贷款1498.8亿元,达到全省历史同期第二高
值,实现了连续四年贷款余额增量超过千亿元。

第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支持力度逐年提升。

2012年,全省人民银行系统支农再贷款发放额3亿元,
—以黑龙江省为例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金融支持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副行长林佐明/

11.4
较2002年的4.1亿元增长了27倍;为金融机构累计办理再贴现金额92.2亿元,较2002年的1.4亿元增长了65倍。

第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中小微企业贷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截至2012年11月末,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3619.5亿元,当年新增642.1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42.8%。

其中,私人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集体控股企业分别占全省当年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的55.2%、23.0%和20.6%;二是信贷支农力度不断增强。

截至2012年末,全省本外币涉农贷款3909.3亿元,当年新增603.5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56.7亿元。

其中,针对全省农村地区贷款余额达到2770.6亿元,农村地区全年新增贷款406.3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27.1%;三是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大幅增加。

2012年末,全省各项中长期贷款余额5497.9亿元,同比增长12.8%,是2007年末的2.2倍。

第四,金融支持民生力度加大。

2008-2011年,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助学贷款、农民工返乡贷款、大学生村官贷款、“三棚一草”改造贷款、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合计1342亿元,是以往发放总量的3.3倍。

2008-2011年,全省金融机构信贷纯增4155亿元,四年增量相当于建国以来到2007年58年间信贷规模总和。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业总体规模不大,发展较为缓慢。

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较小,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国数量的比重、从业人员占全国数量的比重、资产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在全国排名中均处于落后状态。

从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上看,虽然均呈增长态势,但相
较于发达地区,在总量上仍存在一定
差距。

截至2012年末,黑龙江省金融机
构各项存款余额16540.7亿元,同比增
长14.7%,各项贷款余额10259.9亿元,
同比增长17.1%。

而上海市同期各项存
贷款余额分别为63555亿元和40982亿
元,我省在存贷款总量上均不足上海的
1/3,金融机构总体规模偏小,吸收存
贷款能力偏低现象仍较为突出。

(二)信贷投放结构需要进一步
调整和优化。

虽然全省信贷投放实现了
快速增长,对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支持力
度不断加大,但信贷结构失衡问题依然
存在。

从贷款期限结构看,全省金融机
构中长期信贷额度高于短期信贷额度。

201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
贷款余额为5497.9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53.6%,已连续四年超过50%。

从贷款行
业分布情况看,信息服务、仓储物流等
新兴产业的信贷增长相对缓慢。

在信贷
扶持弱势产业和群体方面,虽然近年来
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中小企业、
下岗失业人员、助学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快速增加,但相对于社会需求,总量仍
显不足。

(三)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
发展缓慢。

与金融发达地区相比,我省
在外部融资中主要还是采用间接融资
贷款方式,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
的规模偏低,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
不够合理。

2011年全省445个重点产业
项目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占总完成投资
的比重高达75%,财政投入和其他投入
资金占比24%,股权债券类直接融资规
模很小。

全省企业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
的比重仅为6.7%,而银行贷款占比高达
84%。

2012年,全国银行间市场累计发
行直接融资债券6万亿元,我省仅占
全国的0.9%。

另一方面,我省资本市场
发展比较缓慢,上市公司及发行股票筹
资额占全国股票流通总量的比重很低。

期货市场、国债市场、票据市场与东部
发达地区相比均有较大差距。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
兴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
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撑作用
金融机构要紧密围绕我省老工业基
地建设的发展思路,突出金融支持的重
点方向,加大推进信贷投放。

第一,根
据地区金融特征,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水平。

针对我省金融效率低下
的特点,对重点扶持产业和信誉较好企
业可推行“直通车”信贷审批流程、成
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及开设财富管理
中心,缩短信贷审批时间,变通贷款审
批流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第二,
结合实际,创新金融工具。

我省每年有
大量人员到俄罗斯从事工作、旅游等活
动,应充分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开发新
型金融工具。

从事外汇外贸的银行可为
赴俄劳务人员规避汇率风险开办“卢布
存汇兑”业务,丰富银行业务种类。


三,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
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国有经济的
“锁定效应”明显,使得我省中小企业
融资出现了很大困难。

商业银行应加强
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倾斜,包括对中
小企业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结算
等业务,并对中小企业银票办理贴现、
再贴现提供方便。

重点支持紧贴国家产
业政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
展。

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
生物、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现代物
流等领域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动态评
价。

第四,促进信贷总量均衡增长。


1.9
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围绕黑龙江省确定的扩大内需和“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等重大发展战略,推动金融机构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调整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积极实现银行信贷的均衡合理可持续增长。

配合政府部门建立市场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流动。

第五,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结合实际,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对低碳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承接转移、结构调整优化、资源型城市转型、技术升级改造、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支持。

不断调整信贷投向,继续推进石化、冶金基础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生物、航空航天、核电风电设备制造、硅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不符合国家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要限制信贷投入。

在保证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信贷资
金供给的同时,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二、多措并举,进一步拓宽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融资渠道
从我省的融资格局来看,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过小,这种融资格局导致了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与内部治理机制;另一方面我省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银行融资,这不仅使企业负债比率过高,而且使银行风险与业务过于集中于这些企
业,致使经济结构调整受到限制。


此,对于我省老工业基地来说,发展直
接融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样
化的融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机构
要积极组织开办针对重点产业项目融资
需求的银团贷款,发挥银团贷款的集中
优势和分散金融风险的作用。

中小型金
融机构要利用自身优势,找准市场定位
和业务增长点,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为
老工业基地建设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
品。

要积极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
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
结构。

鼓励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发行企
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政府
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

发挥政
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集中使用政府各专
项资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民间资
本投资进入相关领域参与老工业基地建
设。

根据金融服务对象、行业
特点、需
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积极开发符合我省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

立足区域经济特点,围绕地方支柱行业、特色产业及其核心企业、产业集群开发产业链信贷产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进一步探索金融衍生产品和新型投融资组合,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

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创业风险投资与信贷资金融合,为我省老工业基地科技研发、产业园区建设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完善体系,进一步为我省老工
业基地振兴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
(一)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改善企业贷款融资条件。

要以建立“诚
信龙江”为目标,大力开展创建信用政
府、信用企业、信用村镇、信用个人活
动,切实增强全社会信用为本的观念,
为地方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创造一个良好
的社会信用环境。

要建设和完善针对企
业的信用评级系统,将企业运营能力、
信用状况、资本结构、环保信息等因素
作为信用评级的参考要素,对于表现好
的企业给予较高的授信评级,为金融机
构发放贷款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要发挥
各级党政主导作用,全力打造良好的金
融生态环境,积极与司法部门配合建立
失信惩戒机制,坚决打击各种逃废银行
债务行为,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维护金融资产安全。

(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为老工
业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加快建立
政策性、商业性、行业性、互助性等多
元化覆盖全省的担保体系。

采取同级财
政资本注入、吸引企业和社会自然人入
股等多种方式,尽快扩大省和市担保公
司资本金规模。

鼓励实力较强的担保公
司与省内其他担保公司建立产权关系或
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省及市担保公司与
县担保公司开展联保、互保业务。

鼓励
设立专业性担保公司,为重点产业项目
和企业提供担保。

增强各类担保机构融
资担保能力,分散和控制信用担保系统
风险。

推动融资担保方式创新,开发适
合我省“三农”和产业项目融资需求的
融资担保方式,积极开办各种动产、不
动产抵押业务,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
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

责任编辑:朱兴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