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_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_霍米_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连续性传统之方法来界定并归化第三世 界民族性的“本质主义”文字 , 因为在他看来 , 这些文字虚假地界定并保证了它们的从属地 位 , 并不是可靠的 。 他在导言中开宗明义地 指出 :
民族就如同叙述一样 , 在神话的时代往 往失去自己的源头 , 只有在心灵的目光中才 能全然意识到自己的视野 。这样一种民族或 叙述的形象似乎显得不可能地罗曼蒂克并且 极具隐喻性 , 但正是从政治思想和文学语言 的那些传统中 , 西方才出现了作为强有力的 历史观念的民族 。① 这就是说 , 民族本身就是一种叙述 , 它的不确 定性也如同叙述的不可靠性一样 。 如果说 , 赛义德的 后殖民批评始 于对东方 主义的批 判 , 那么巴巴的后殖民批评也可以说始于对 民族神话的解构 , 正是这种对民族之本质性 的解构从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巴巴的后殖民批 评理论 。在这之前及其后 , 巴巴一直坚持其 “混杂”的策略 , 在自己的著述中发展了一整 套具 有强 有力 解构 性的“ 含混” 或“ 模棱 两可” (ambivalence)的术语 , 可以说 , 巴巴在其后的 一系列著述中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这种文化 批判策略 , 而且也正是这种反本质主义和反
制彻底崩溃 , 对殖民主义霸权的批判和颠覆 也就得以实现 。 因此 , 巴巴接着写道 :
“解构”和“播撒” , 巴巴实际上重新建构了一 种现代的民族 , 即一种存在于历史的叙述之
通过叙述性言说来研究民族不仅是要把注意 中的民族 。在含混和模棱两可这些中心词的
力放在其语言和修辞上 , 它的目的还在于改 变概念性的对象本身 。如果有问题的文本性 “封闭” 对民族文化的“整体 性” 提出质疑的 话 , 那么它的积极价值便在于展现那种广泛
《民族和叙述》 虽是一本编著 , 但这也足 以说明巴巴独具慧眼的编辑眼光 , 这是他首 次介入并批判那些试图通过假设有趋同性和
民族与叙述的混杂性 霍米 ·巴 巴(Homi F .Bhabha , 1949 — )出生于印度孟买邦的一个商人家庭 , 从小 受的是印度学校的教育 , 据说他的血统中还 有波斯地区人的成分 。这种“混杂”的民族身 份倒使得他在研究民族和文化身份以及少数 族裔文学和文化方面有着切身的经历 , 因而 有很大的发言权 。巴巴后来在英国求学 , 师 从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 , 在著名学府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毕业后 长期在萨塞克斯大学任教 , 但其间却不断地 应邀赴美国的一些名牌大学讲学 。1994 年 , 巴巴被芝加哥大学聘请担任该校特里帕人文 科学 讲座 教授(Chester F .Tripp Chair of the Humanities), 其间 以客座教授的身 份在伦敦 大学讲学 。 自 2000 年底起 , 巴巴来到哈佛大 学, 担任罗森伯格英美语言文学讲座教授 (Anne F .Rothenberg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并且兼任该 校专为他设立的历史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 到这时 , 可以说巴巴也和他的后殖民批评同 行一样 , 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非边缘化”和 跻身学术主流的愿望 。 与当今仍十分活跃和多产的另两位后殖
界 、文化研究界乃至文化翻译界的引用率都 一体 , 并且颇为有效地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批
是相当高的 , 这一点不禁令他的同辈学者望 评实践 , 从而发展了一种颇具挑战性和解构
其项背 。 尽管巴巴迄今只出版了一本自己的 专著 , 而且还是一本根据已发表的论文改写
性的后殖民文化研究和文化批判风格 ;2 , 他 的混杂理论影响了当今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下
性 , 因此对民族的叙述本身就是一种不确定 的言说 。对此 , 巴巴在指出了民族及其叙述 话语所具有的“雅努斯式”(janus -faced)双重 性后 , 便进一步阐述 道 , “民族文 化的`本土 性' 既非统一的也非仅与自身相关联 , 它也没 有必要仅仅被视为与其外在或超越相关联的 `他者' 。” ③既然当今这个世界充满了偶然性 和不确定性 , 那么任何纯真的东西都是靠不 住的 , 内在/ 外在之 界限也绝 不是泾 渭分明 的 。 倒是混杂的和多种成分交融一体的东西
2002 年 11 月 2002 年 第 6 期
外国文 学 Foreign Literature
Nov .2002 No .6, 2002
叙述 、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
王 宁
内容提要 :本文是国内学界第一篇 全面论 述当代西 方后殖 民主义 理论思 潮代表 人物霍 米·巴 巴的论文 。 作者通过全 面考察巴巴的 知识生涯 和细读 他的代 表性著 作 , 认 为 , 与 另两位 后殖民 理 论大师相比较 , 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 论代表 了当代 西方后 殖民主义 理论批 评发展 的最新 阶段 , 即 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批评 。 这种批评的特征在于通过其混杂策略 消解了西 方帝国的文 化霸权 , 实 现了 第三世界批评从边缘向中心的 运动 , 导致了 文化多 样性的 真正实 现 。 在作者 看来 , 巴巴的 批 评理论的建树主要体现在 :1, 将马克思 主义和 后结构 主义糅 为一体 , 发展 了一种 颇具挑 战性和 解 构性的后殖民文化批判风格 ;2, 他的混杂理论影响了当前国 际学术界对 文化身份认 同和少数 族裔 的研究 , 提出了第三世界批评家发 出自己 声音的 具体策略 ;3, 他的 模拟概 念对第 三世界 批评家 的 反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努力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4 , 他所发展 出的一种文 化翻译理论 强有力地 冲击 了翻 译研究领域内的语言中心主义 模式 。 作者 认为 , 随着 对全球化 问题研 究的日 益深入 , 巴巴 的 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
主导下 , 巴巴指出 , 现代性疆界的或然性就在民族 -空间的
这些矛盾的短暂性中展示了出来 。 文化和社 群的语言是放在当下的裂缝上的 , 因而成了
的播撒 , 通过这一过程来建构与民族生活相 关联的意义和象征场 。②
一个民族过去的修辞手段 。专注于民族事件 和起源的历史学家们从来就不会问这样一个
由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含混性和不确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理论 文化认同 身份政治 混杂性 文化定位 少数族裔 中图分类号 :I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529(2002)0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48-08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 , 后殖民主义理论 却是 , 这本书的引用率之高却很少有人能与
思潮又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 , 它的不少研究 之比拟 。 确实 , 近 20 年来 , 几乎巴巴每发表
而成的专题研究文集 , 但令人不得不佩服的 的民族和文化身份研究 , 提出了第三世界批
· 48 ·
王 宁 叙述 、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
评家进入学术主流并发出自己声音的具体策 论文外 , 他至今只出版了一本著作《文化的定
略 ;3 , 他的模拟概念以及对一些殖民地题材 位》(The Location of Culture , 1994), 在此之前 ,
越显得突出 。而在这 3 位大师级后殖民理论
作为西方文化学术界当代最具有冲击力
家中 , 原先因为年轻和不甚多产而名气相对 和批判锋芒的后殖民理论家之一 , 巴巴在理
小一些的巴巴近几年来却异常活跃 , 他的后 论上的建树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 他创
殖民批评 著述在当今的 欧美文学理 论批评 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糅为
化“不确定性”的边缘处 。 作为一种言说形式 了超常能量的理 论家 。 他的著作 是不同时
文化本真性的“混杂”批评策略使得巴巴在自 是要建构自己的具有后殖民文化批判特征的
己的批评生涯中一直处于一种能动的和具有 元批评话语 。
创造性活力的境地 。
《播撒 :时代 、叙述和现代民族的边缘性》
那么这种模棱两可性究竟体现为何种特 征呢 ? 它在批判殖民话语时将起到什么样的
(“Dissemination :Time , Narrative , and the Margins of the Modern Nation”)这篇引用率颇高的
的作品的细读则对第三世界批评家的反对西 还出 过 一本 编 选 的 论 文 集 《民 族 和 叙 述》
方文化霸权的努力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 对 文学经典的重构也有着推进作用 ;4 , 他所发 展出的一种文化翻译理论强有力地冲击了翻
(Nation and Narration , 1990)。 他的专著《全 球性的尺度》(A Global Measure)和另一本专 题讲演集将于近年分别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和
影响便是 一种从中枢进 行的海姆利 克式施 压 。①
但实际上所涉及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 包括 民族的时代 、人民的空间 、少数族的边缘性 、
也即是说 , 从殖民话语的内部对其实行压迫 , 社会的无特征和文化的失范 、语言的异性以
使之带有杂质进而变得不纯 , 最后其防御机 及英语的气候 。 通过对 上述一系 列概念的
颠覆和消解作用呢 ? 这正是这本书中巴巴的 论文更是体现出巴巴所受到的多种理论影响
导言和论文所要阐述的 。在介绍这种“模棱 和启迪 , 包括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 克里斯蒂娃
两可性”的批评策略时 , 巴巴指出 :
的精神分析符号学 , 但首先正如他本人所言 ,
这本书中所探讨的就是这种现代社会的模棱 论文的题目就取自解构理论大师德里达的同
民理论家赛义德和斯皮瓦克相比 , 巴巴的著 作确实少了一些 。除了他那些并不算很多的
① 霍米·巴巴编《民族和叙 述》(伦 敦和纽 约 :路特 利 支出版社 , 1990), “ 导言” , 第 1 页 。
· 49 ·
2002 年 外国文学 第 6 期
尴尬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民族的双重时代 , 社 会表征已经变得支离破碎 , 而那些拥有民族 的“现代”整体性的政治理论家们也 ……从来 不会提出这个问题的 。④ 而巴巴却要以叙述话语的力量去完成这种建 构 。 在对民族的意义进行播撒的同时 , 巴巴 依然涉及了他所一贯关注的老话题 :文化认 同问题 。 在他看来 , 文化认同因而便被置放在克里斯蒂娃所声称 的“身 份缺 失” 或被 法农描 述为 一种 深刻 的文
两可的文化表征 。假如民族的模棱两可性是 名著作 。 文章所取得的直接效果就在于创造
其处于过渡时期的历史 、概念的不确定性和 性地将解构主义的播撒概念运用于对殖民话
各种词汇间的摇摆性的问题的话 , 那么它对 语的批判 。文章的副标题表明了他所要讨论
意味着一种“民族性”的叙述和话语所产生的 的时代 、叙述和现代民族的边缘地位等问题 ,
课题都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一篇论文或编辑出版一本文集 , 都会有成千
问题密切相关 。随着爱德华·赛义德的病入 上万的读者和批评家争相引证并讨论 , 这对
膏肓 , 另两位后殖民理论批评的代表人物佳 一个处于 当代学术前沿 的学者型 批评家来
亚特里·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的影响力越来 说 , 确实是难以做到的 。
也许正是 新的意义和变 体可赖以产 生的平 台 。因此可以看出 , 巴巴的解构策略仅仅是 一种手段 , 而非最终的目的 。他的最终目的
① 霍米·巴巴编《民族和叙述》 , 第 2 页 。 ② 同上 , 第 3 页 。 ③ 同上 , 第 4 页 。 ④ 同上 , 第 294 页 。
· 50 ·
王 宁 叙述 、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
译研究领域内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以语言转述 为主的文字翻译 , 从文化的层面消解了以语 言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 为翻译研究领 域内出现的文化转向铺平了道路 。
鉴于巴巴相对于他的另两位后殖民批评 同事不那么为中国读者所熟悉 , 本文专门对 他的后殖民批评理论作一评介 。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随着他的这两本 书的出版 , 已经日渐冷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 思潮将再度“热”起来 , 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