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从《周易》古经论证“儒”的本义

论儒——从《周易》古经论证“儒”的本义
论儒——从《周易》古经论证“儒”的本义

论儒——从《周易》古经论证“儒”的本义

作者: 朱高正

【标题】论儒——从《周易》古经论证“儒”的本义

【正文】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孔子以降,历先秦孟荀、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以迄于今,迭有更替,却又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这样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其“起点”究竟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素质造就了如此强韧的生命力?本文旨在追本溯源,探究“儒”的本义和“儒家”的原型。

(一)“需待之人”为儒

近代有关“儒”字释义的重要文献,如章太炎的《原儒》(收在1917年集印的《国故论衡》一书)、胡适的《说儒》(1934年刊载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后收于《胡适文存》第四集)、香港大学教授饶宗颐的《释儒》(1954年,《东方文化》一卷一期),都引许慎《说文解字》的“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做为文字训诂的依据。章太炎着重“术士”一辞,而将“儒”以“达名”、“类名”、“私名”三者做为区分。胡适着重“柔”字,而认为“儒”的本义为“文弱迂缓的人”。饶宗颐则驳斥胡适对“柔”字的解释,指出“儒”训“柔”,其意义并非柔弱迂缓,而是“安”,是“和”。

笔者愿在此另辟蹊径以儒“从人需声”着手。“儒”字在古籍上出现,当以《论语》和《周礼》为最早。《论语·雍也篇》,孔子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周礼·天官》:“儒以道得民。”在此之前,只有“需”字,不见“儒”字。根据徐仲舒于1975年在《四川大学学报》所发表的“甲骨文中所见的儒”一文,甲骨文中已有“需”字存在,他并认为甲骨文中的“需”字,即古代的“儒”字。

“需”字在古籍中,以《周易》的“需卦”最具代表性,论述也最详尽。《周易》在考据上已确证成书于殷末周初。因此,“儒”,从“人”,从“需”,而“需”的本义为等待,故“需待之人”为“儒”。我们从《周易》需卦来探究“儒”的起源,应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从卦象来看,需( )卦是下乾( )上坎( )。乾为天,坎为水、为云,云上于天,还没有下降为雨,故有需待之象。从卦德来看,乾为刚健,坎为险陷。险难既在眼前,若是轻用其刚健而剧进,难免陷入险境,因此应先待而后进。“先待”所以积蓄才德,充实涉险能力,并静待险难之解除,时至而后动,动乃有功。

胡适在“说儒”一文中,也已“疑心”需是儒的本字,并且也引出《周易》的需卦来为“需”字做解。但是胡适为了印证他所“大胆假设”的见解,以为“儒”最初是殷商遗民,是“文弱迂缓的人”,他对需卦的解释也旨在达到他所要的结论:“…需?卦所说似是指一个受压迫的知识阶层,处在忧患险难的环境,待时而动,谋一个饮食之道。这就是…儒?。”对胡适来说,“儒”的本义即是混一口饭吃的殷商遗民。

郭沫若有“驳说儒”一文(《中华公论》,1937年刊),对于胡适引需卦说儒,大不以为然。在当时疑古成风的学术氛围下,郭沫若误认为《周易》成书于战国前期,已在孔子殁后。他指出《论语》上“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是孔子和《周易》发生关系的唯一出处。可是,他说“那个…易?字是有点蹊跷的”,是后世的易学家改篡的。他认为原文应是:“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这是比胡适更“大胆”的“假设”了。

其实,《论语》中与《周易》有关的记述,不只一处。譬如“子路篇”即有如下记载: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其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正是直接引自《周易》恒卦九三爻的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而孔子所说的“不占而已矣”,更凸显孔子致力于周易经文的义理阐发,而不愿将《周易》视为单纯的卜筮之书。

此外,郭沫若主张“儒应当本来是…邹鲁之士缙绅先生?们的专号”,这与胡适的“殷商遗民”说原无太大的差别。可是郭沫若紧接着说:“儒之本意诚然是柔,但不是由于他们本是奴隶而习于服从的精神的柔,而是

由于本是贵族而不事生产的筋骨的柔。古之人称儒,大约犹今之人称文诌诌,酸溜溜……”又说:“儒,在初当然是一种高等游民,无拳无勇,不稼不穑,只晓得摆个臭架子而为社会上的寄生虫。”类此语调,已脱离学术论证的范畴,我们怀疑,或许是意识形态的坚持阻断了郭沫若理性自由判断的能力。

(二)儒的本义为“舒缓从容,待时而后进”

胡适指出“儒”与需卦的关系,值得肯定。但是,他对“儒”字强做解人,从而曲解了需卦的真义。我们在此有必要对需卦的卦义做进一步的诠释。

需( )卦卦辞: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需”,待也。“孚”是指诚信充实于心中。需卦由下往上数第五爻,即九五爻,以刚爻居阳位,得上体的中位,得正而居中,又处于尊位,为有孚得正之象。九五是需卦的主爻,具备刚健中正之德,却陷入上卦坎体险陷之中,一时之间难以脱困。九五必须心存诚信,德行光明,从容等候,方能远离困境而使诸事亨通,所以卦辞说“需。有孚。光亨”。处于需待的时候,当以执守正道为吉,待时机成熟,则利于涉渡大河。在先民眼中,涉川渡水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切忌躁进,必得待时而后进。

需卦初爻到上爻的爻辞如下: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其中,由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以至需于“血”,具象地表述逐步、渐进地渡河涉险。古时,城墙之外为“郊”,郊外为“野”。“需于郊”是指刚踏出城门,距离坎水的险难尚远。“需于沙”,则因“沙”是近水之地,但仍尚未入水。到九三爻,“泥”已是接水之地,但只是浸湿,尚未完全入水。至“需于血”,则已身陷坎险之中。

需卦讲的是循序渐进的需待之道。惟其守中持恒,才能化险为夷。因此,九五爻爻辞:

需于酒食。贞吉。

九五以刚爻居阳位,得上卦中位,且处于天位,表示九五至尊,具有阳刚中正之德,虽陷于坎险之中,然而其才足以济险,其德足以服人,凭恃这样的才德而需待,又有何事不济呢?因此,九五是最能善尽需待之道的主爻。爻辞的“酒食”是指饮食宴乐,既可赖之以养生,亦能用以招待宾客。九五不着眼于当下浅近的功利,不犯揠苗助长的错误。毕竟以修德化育万民的王道理想并非一蹴可几,当持之以恒,有所需待才能实现。圣人之学也只能以宽裕的态度,让每个人能充分地实践与自省,才能达到成德的圆满境界。九五能“需于酒食”,不急于济难出险,固守正道,故能得吉。

至于上六爻爻辞: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穴”是险陷之地。“速”是邀请的意思。“不速之客”,指不待召唤、邀请而自行前来的人。“三人”指下卦乾体的三个阳爻,其中只有九三和上六有正应的关系,初、二两爻则想随九三共同出险,所以称乾体三爻为“不速之客”。上六处于坎险终极之地,需待的时机已过,只有进入险地,所以说“入于穴”。需卦的卦义乃是先待而后进;到了九五,需道已成,所以乾体三个阳爻不待上六的召唤,即积极上进以求一起出险。但对上六而言,这三位不速之客却来得突兀。不过,上六以柔爻居阴位,怀有柔顺之德,只要恭敬地接待三位不速之客,不和他们争执计较,终能化险为夷,共同出险而得吉。

《周易·系辞》有谓“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易》确如胡适所指出的,是忧患之作。但“需卦”不能就此解释为受压迫者图口腹之欲的饮食之道,并据以认为“这就很像殷商民族亡国后的…儒?了。”

胡适指出:“需卦之象为云上于天,为密云不雨之象,故有…需待?之意。”其实,“需”字,上“雨”下“而”,“而”的古字与“天”相似而互通,需为雨在天上,因尚未下降为雨,故象传释需卦为“云上于天”,有需待之意。胡适之错,错在把“需待”视为目的,而忽略了需卦所强调的“舒缓从容,待时而后进”的积极意义。

“舒缓从容,待时而后进”也正是“儒”的本义,是“儒”的本质。

(三)儒以通晓六艺为务,以教化为职

《礼记·儒行篇》郑玄疏:“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濡”与“儒”同样来自“需”字,原义是浸渍于水中。所谓用火则燥而速,用水则浸而缓,“濡”是滋润、涵泳,也是渐进。儒者讲求积蓄才学,涵养德性,“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而不急于出仕从政,建功立业。

由于注重才德的积蓄和修养,古之儒者多以通晓六艺为务,以教化为职。章太炎在“原儒”中也说:“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章太炎似也已注意到“儒”和“需”的关系,但是他为了印证他所说的“儒之名,于古通为术士”,因此,以“知天文、识旱潦”的术士来定义原始的“儒”。章氏着重“儒”的功能,而忽略了“儒”的本质。因此,虽以“达名、类名、私名”来对“儒”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却无疑已限制了“儒”的角色。章氏的说法大致上可化约为字典《辞源》里对儒字的解释:“儒,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人,也称术士,后泛指学者。”

钱穆也有“驳胡适之说儒”一文(1954年,《东方文化》一卷一期)。他的立论与胡适有异,而接近于章太炎的儒为古代术士之说。不过,他的“术”是指“术艺”,“术士”即“娴习六艺之士”。他说:“夫儒为术士之称,其所习曰礼、乐、射、御、书、数,古称六艺,艺即术也。”

其实,儒者积蓄才学,待时而后进,其出路通常有二:一是学而优则仕,以学养获得人君的重视,接近人君,取得人君的信任,而后假借人君之手,以实现其理想抱负。其次就是办教育,借由百年树人的事业,使其理想有所传承。而这两者又常常可以相互为用,教育与治国、平天下是息息相关的。《周礼·天官》:“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儒,诸侯保民有六艺以教民者。”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皆与治国有关。又《周礼·地官》有“联师儒”,郑玄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这些都是“儒”字在经籍上最早出现者,可见儒者之成为教育家,其来有自。傅斯年在《战国子家叙论》中认定:“所谓儒者,乃起于鲁,流行于各地之…教书匠?。”所根据的就是上述的文献。但是,不管是“术士”或“教书匠”,都是“儒”出现后的分工,而不是其本义。

此外,刘歆《七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所谓“顺阴阳”,大概就是祝、卜、史、巫的工作。古代文书多典藏在王室、贵族手中,祝卜史巫之官有遍阅典籍的方便。而古代的统治者高高在上,唯一惧怕的就是鬼神;祝卜史巫担任人、神之间的媒介,于是得以在占卜的过程中,藉由神意规谏君王,这后来就发展为谏议大夫、御史等官职。至于“助人君明教化”的儒者,则成为后来的太师、太保、太傅。儒家的理想是做为“王者师”,退而求其次则是做为“国子师”,也就是教导未来可能成为王者的公孙贵族及其子弟。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广纳门生,过去为王室贵族所独享的知识才逐渐普及到民间。儒家“宗师仲尼”,盖孔子本人即是儒家的“原型”。

从孔子和他的主要门生的生涯来看,他们大致上都和缓、谦逊,平时所修习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自奉俭约,勤奋向学,但并不急于出仕,也不急于有所施为。这正是“需卦”所一再强调的那种“守中持恒,待时而动”的性格。孔子和他的门生一般都不直接从政,也不蓄意跟有权力者直接冲突、对立,而是耐心地与统治阶级为友、对话,获得人君的委信,使得他们的主张、理想逐渐被人君采行。

(四)“智慧王国”与“权力王国”的区分

儒者提出治国理念,再交予有权力者执行,将“智慧王国”与“权力王国”做明确的区分。这正是德国大哲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所向住的。康德在“权力王国”之外,也划出“智慧王国”。他认为哲学家应该谨守本份,不要直接介入权力的竞技场。因为哲学家一旦涉身权力,就不免有利害的计虑,这将妨碍他公正、客观地运用理性。他反对柏拉图集统治者和哲学家于一身的“哲王”主张。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说:“国王本人就是哲学家,或哲学家成为国王,这种柏拉图式的哲王理想,我们不仅不应期待,毋宁是不应该这样期望。因为拥有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腐蚀了理性自由判断的能力。”

儒者不干位躁进,刻意与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正是为了维护其“理性自由判断的能力”,为了坚持其“有所为,有所不为”、“用行舍藏”的原则。中国历史上对被贬抑、流放的文官,常有高度的评价,某地位也往往比在官场中春风得意者更为崇隆。

《礼记·儒行篇》郑玄疏:“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饶宗颐的“释儒”据以认为《说文解字》的“儒,柔也”,“柔”应是“优柔,安和”,而不是胡适所说的“软弱”。饶宗颐的解释较接近《周易》需卦所铺叙的顺应天道,舒缓从容,积蓄才德,待时而动。

“需”卦所透露的“儒”者性格,我们从《论语》中孔子和其门生的对话,也不难寻获: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述而》)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不至于谷”意谓不志于干禄求俸)

《论语》中,类似如此教人优柔沉潜,宽裕自处的章句不可胜数,因为这正是“儒”的本质。

此外,《论语·雍也篇》有孔子对子夏所说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之语。究竟什么是“君子儒”?又什么是“小人儒”呢?“尧曰篇”:“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邢@④疏:“天之赋命,穷达有时,当待时而动,若不知命而妄动,则非君子。”这里的“君子”,其实已接近于需卦的卦义。又《论语·学而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卫灵公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都在强调自持自守,厚积才德,而不钻营躁进,不强出头的儒者风格。这也是需卦的精神所在。

那么,什么是“小人儒”呢?《论语·季氏篇》有云“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与君子的“知天命”,“畏天命”有别。《周易》需( )卦的反卦既然是讼( )卦。我们可以从讼卦来看出“小人”的面貌。

从卦德来看,讼( )卦是内坎( )外乾( )。坎为险陷,乾为刚健,意谓人若内怀险陷之心而外有刚健顽强之行,则容易引起讼端。其卦辞曰: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孚”是诚信。“窒”是止塞难通。“惕”是戒慎恐惧。讼卦的二、五两爻皆以刚爻居于中位,阳刚中正代表心有实理。但是既有争讼,其道理必有窒塞之处。因此,兴讼应该要戒慎恐惧,避免无事生波,轻启讼端。

“中吉”是说争讼若能适可而止,则吉。“终凶”意谓若是坚持争讼到底,则凶。因为输固输矣,就算赢得诉讼,也输掉人和。“大人”系指九五以刚爻居阳位,且处上卦的中位。争讼的目的在于辩是非,断曲直。九五大人刚健中正,可以做出公正的裁决以平息争讼,因此争讼以见九五大人为有利。

卦辞最后告诫“不利涉大川”,指出争讼之时,人心乖离,道理止塞难通,若是恃强顽抗,躁急冒进,必然冲突难解,一败涂地。

其上九爻爻辞曰:

或锡之@③带。终朝三褫之。

“锡”通赐。“锡之@③带”意即赐以高官厚禄。“终朝三褫之”是指在一日之内,原来获赐的高官厚禄,多次遭到剥夺。这是告诫好讼成性,强要出头者,即使得意于一时,终将取祸丧身。

讼卦是需卦的反卦,其卦德也与需卦相违,两者的差异也正是“小人儒”与“君子儒”的区分。《论语·子路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可以为证。此外,《论语》里也有“@②@②然小人哉”,“小人长戚戚”之语,这与儒者和缓谨慎、息讼止争、涵德内敛的性格是迥然不同的。

(五)《周易》是儒者修身养性的圭臬

其实,孔子有谓“五十而知天命”,又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做为儒宗,也是儒家“原型”的孔子,是把《周易》做为儒者修身养性的圭臬。儒者的性格,除了上述“需”卦的根源之外,我们也可以从其他的卦爻辞里找到参照的依据。

渐( )卦与需卦“舒缓从容,待时而后进”的需待之道,可谓异曲同工,遥相呼应。从卦象来看,渐卦是下艮( )上巽( )。艮为山,巽为木,山上有木,木渐长于山而成其高大。渐卦象传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居”通“积”。这是从树木的渐次成长,领悟出积蓄才德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所讲的“百年树人”,也旨在强调教育所需的耐心和循序渐进。

渐卦的卦义是循序渐进。其初爻到上爻的爻辞如下: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干为岸边之意)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kàn@①kàn@①。吉。(磐为大石)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渐卦以鸿鸟比喻君子,和《诗经·小雅》的“鸿雁于飞,肃肃其羽”相近。而其从初爻到上爻循序渐进的拟喻,正可和需卦从“需于郊”到“需于血”的逐一推展相互映照。

初六“鸿渐于干”,喻鸿鸟远飞前,先就岸边饮水,不急于上往,唯君子能深明此理,而处之不疑。至六二“鸿渐于磐”,已飞到大石之上,饮食和乐。九三进至平原,六四已飞至巨木之上,九五飞抵高大的土山,这是鸿鸟所能栖息的最高处。至上九则已飞上九天,四通八达,畅行无阻。

渐卦和需卦一样强调厚积才德,待时而后进的道理。渐卦上九爻“其羽可用为仪”,“仪”是效法。意谓这种循序渐进而后才展翅高飞,继而大展“鸿”图的态度是值得我们仿效、依循的。这和大畜( )卦上九爻“何天之衢。亨。”可以并看。

“何”同“荷”,意指负荷。大畜卦发展到上九,积蓄已丰,贤才上进之路乃大为亨通。“何天之衢”比喻四通八达,无往不利。也就是说,只要积蓄才德,循序渐进,扎稳基础,终有一天能豁然贯通,一展长才。

大畜( )卦下乾( )上艮( ),乾为天,艮为山,山中有天。天乃至大之物,却蓄藏于艮山之中。比喻人心虽小,却可蓄藏无限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论语·子张篇》有“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将君子做学问与百工学技艺并列,正表示儒者所重视的是扎实的、日积月累的工夫。

(六)儒者承袭《周易》“阴阳互藏,刚柔相济”的精神

胡适在“说儒”一文中,也提到“谦”、“损”、“坎”、“巽”等“教人柔逊的卦爻辞”来佐证其儒为“文弱迂缓”之人的论点。郭沫若驳斥他,说:“《周易》里面也有…乾?、…大壮?、…晋?、…益?、…革?、…震?等等积极的卦,为何落了选……”

其实,胡适和郭沫若两人各执一辞,却都忽略了《周易》阴阳互藏、刚柔相济的道理。

郭沫若既然有所质疑,我们就拿他所指定的几个“积极的卦”来看看。

乾( )卦下乾( )上乾( ),是纯阳卦,应是六十四卦里最刚健的一个卦了。可是其初九爻“潜龙勿用”,已有时未至不可行,宜晦迹而韬光的告诫。上九爻“亢龙有悔”,讲的是物极则反、盛极则衰的道理。而从初九的“潜龙勿用”以至九五的“飞龙在天”,在在勖勉君子宜循序渐进、积蓄才德,待时以一展鸿图。

尤其乾卦的用九爻爻辞:

“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指九的功用。九的功用在于可变为六。占筮时,从本卦引申出的卦称为“变卦”。占筮时,如乾卦的六个爻都是“九”,而不是“七”,则六个阳爻皆变为阴爻,乾卦就变成坤卦了。“群龙”是指乾卦六爻,如果都从阳变成阴,本为刚强却能柔顺,则刚柔相济,必能得吉。乾德本是纯阳,且至为刚健,应当以柔和的态度,对待德性、才学或权位较自己为差的人。千万不能滥用自己的刚强,切忌事事强出头,才可得吉,所以说:“见群龙无首,吉。”

再看下乾( )上震( )的大壮( )卦。乾为天,震为雷,雷在天上,有阳刚壮盛之象。可是,我们发现大壮卦有一特色,凡阳爻居阳位,则凶。如初九爻“壮于趾。征凶有孚。”九三爻“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赢其角。”都是凶兆。因为阳爻居阳位,过刚则折。

可见《周易》从不鼓励逞强好斗,而主张刚柔相济。尤其处于大壮阳刚壮盛的时候,尤应注意守正用柔的道理。其“小人用壮。君子用罔”的爻辞,也可以补充我们前述的“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在这里,“罔”意指“不”或“无”。“君子用罔”就是“君子不用壮”的意思。

晋卦亦然。晋( )卦是下坤( )上离( )。坤为地,离为日,日上于地,有旭日东升,光明盛大之象。晋卦由四柔二刚组成,其中柔爻皆得吉,二刚则否。我们且举初六爻来看: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晋如”是上升、上进。“摧如”是抑退,即阻挡前进。“罔”通“无”。“罔孚”是指未被信任。初六以柔爻居晋卦的开始。与初六正应的九四以刚爻居阴位,既不当位,又不得中。比喻初六虽然想要上进,却被九四近君大臣所阻挡,所以有“晋如摧如”之象。此时,初六唯有固守正道,才能得吉。这是因为初六以卑下的地位处于上进之初,必然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在上位者的信任。然而,即使无法获得信任,初六也应宽裕自处,不应因小有挫折就抑郁不满,唯有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才不至于招致过错。

这样的卦义,与我们在需卦和渐卦所看到的“舒缓从容,待时而后进”的教谕,也是若合符节。

由此可见,需卦所蕴涵的儒者精神,其实贯串在《周易》经文之中,需卦绝不是孤例。

(七)结语

儒家丰润宽厚的生命型态和坚韧执着的道德情操,使得儒家的文化传承得以历两千多年而不坠。《周易》透过其古奥的经文所披露出来的处世哲学,正是儒家精神气象的一个活水源头。要探究、诠释“儒”的本义,与其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寻索,不如直接从成书于殷末周初的《周易》古经切入。

儒者重视修己的工夫,不急于有所施为,但绝不是消极软弱。儒者或从事教育,或辅佐人君,其所秉持的仍是入世、淑世的信念。他舒缓从容,不干位躁进,但绝不是对现实盲目妥协,也不会任由违礼悖义的事恣意蔓延。《论语》里对孔子的描述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这种“内方外圆”、“内刚外柔”的处世态度,正是《周易》的精髓。

儒者积蓄才德,待时而动,“学而优则仕”,可是他也知道“用行舍藏”,谨守“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原则。即使从政,也是从“修己”出发,循序渐进——从“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以迄于“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若是邦国无道,人君不堪辅佐,他就退而著书立说,藏诸名山,传诸后世;或是述而不作,广收弟子门生,以系传承。

儒者最忌枉道从势,曲学阿世。在当前以工商为主的现代社会中,权力运作更为赤裸,各种诱惑更是五花八门。做为现代知识分子,只有更加沉潜自持,捍卫“智慧王国”,也才能抗拒“权力王国”的收编;只有更为厚植实力,宽裕自处,才能面对横逆顿挫。在现代社会中,《周易》古经所蕴涵的儒者精神,或许更值得吾人深思吧!

作者单位:台湾中小企业联合会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彳加干加亍

@②原字为石加经右半部@③原字为般下加革

@④原字为日下加丙

易经卦序歌谣

易经卦序歌谣 六十四卦八宫七律诗 乾:姤遁否观剥晋有 坎:节屯既革丰夷师 艮:贲大损睽履孚渐 震:豫解恒升井过随 巽:小家益无噬頣蛊 离:旅鼎未蒙唤讼人 坤:复临泰壮夨需比 兑:困萃咸蹇谦小妹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简称乾:姤遁否观剥晋(大)有)把大有卦的“大”省去。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简称:节屯既(济)革丰(明)夷师]省去既“济卦”的“济”与明夷卦的“明”;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简称:贲大损睽履(中)孚渐]省去“中孚”卦的“中”字;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简称:豫解恒升井(大)过随]省去大过卦的“大”;巽为风、风天小蓄、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頣、山风蛊[简称巽:小家益无噬(嗑)頣蛊]省去噬嗑的“嗑”;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简称离:旅鼎未(济)蒙唤讼(同)人]省去末济的“济”与同人的“同”;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夨水天需、水地比;[简称坤:复临泰(大)壮夨需比]省去雷天大壮的“壮”。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简称兑:困萃咸蹇谦小(过)妹]省去小过的“过”。

1.乾卦:读 qián 2.坤卦:读 kūn 3.屯卦:读 zhūn 4.蒙卦:读 m?ng 5.需卦:读 xū 6.讼卦:读 s?ng 7.师卦:读 shī 8.比卦:读 bì 9.小畜卦:读xiao xù10.履卦:读lǚ11.泰卦:读tài 12.否卦:读pǐ13.同人卦:读 t?ng r?n 14.大有卦:读 dà yōu 15.谦卦:读 qiān 16.豫卦:读 yǜ 17.随卦:读 suí 18.蛊卦:读 gǔ 19.临卦:读 lín 20.观卦:读 guān 21.噬嗑卦:读 shì h? 22.贲卦:读 bì 23.剥卦:读 bō 24.复卦:读 fù 25.无妄卦:读 wú wàng 26.大畜卦:读 dà xù 27.颐卦:读 yí 28.大过卦:读 dà gu? 29.坎卦:读 kǎn 30.离卦:读 lí 31.咸卦:读 xián 32.恒卦:读 h?ng 33.遁卦:读 dùn 34.大壮卦:读 dà zhuàng 35.晋卦:读 jìn 36.明夷卦:读 míng yí 37.家人卦:读 jiā 38.睽卦:读 kuí 39.蹇卦:读 jiǎn 40.解卦:读 xia 41.损卦:读 sǔn 42.益卦:读 yì43.夬卦:读 guài 44.姤卦:读 g?u 45.萃卦:读 cuì 46.升卦:读 shēng 47.困卦:读 kùn 48.井卦:读 jǐng 49.革卦:读 g? 50.鼎卦:读 d ǐng 51.震卦:读 zhan 52.艮卦:读 gan 53.渐卦:读 jiàn 54.归妹卦:读 guī mai 55.丰卦:读 fēng 56.旅卦:读 lǚ 57.巽卦:读 xùn 58.兑卦:读 duì 59.涣卦:读 huàn 60.节卦:读 ji? 61.中孚卦:读 zhōng fú 62.小过卦:读 xiǎo gu? 63.既济卦:读 jì jì64.未济卦:读 wai jì

国学《周易》赏析

国学《周易》赏析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今人对国学的基本看法只在形式上,乃至觉得用文言文的就是国学,对于朴学之类几无任何概念。举例来说,治国学先从经学开始,经,古称六经或六艺,后世经历秦火,几经辗转,乃最终定为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周易》以占筮之书,历秦火而独存,没有被焚禁过,六经之中其他经书及六国史书之类都在焚书坑儒中被焚。 国学所含颇为驳杂,又深奥晦涩。许多人穷其一生也无法研究透彻。区区学生,自是不敢妄比先贤,然偶读《周易》亦有所悟。 《周易》是一部论变法的奇书。《周易》的变法序列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这些看似神奇的形象不是凭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有它物化基础及其实践这个认识环节。《周易》的形象思维之所以能构成应有的体系,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它表达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所谓客观实在性的内含是说《周易》的六十四卦画序列、属于以天象为坐标的阴阳动态变化,而不是主观的臆造或杂乱无章的拼凑。 许多人都觉得《周易》就是算命所用,是封建迷信。这主要归功于天桥下和街边的老大爷们。但其实不然。《周易》的确多用于占卜,但并不只是占卜。这里先暂且不论述其占卜是不是封建迷信,亦或是不是准确,这涉及神秘学、神学、哲学、数学和部分量子物理学,要论述清楚十分困难,在下没这个本事,也不想费这个力气,所以现在先来讨论一下《周易》所含的哲学。《周易》包含着许多在今天看来依旧值得学习的哲学理念,很值得学习。 正如同先秦的诸多著作,《周易》也拥有着自己的独特理念。《周易》的中心思想是“变”。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正是《周易》通篇所述。而“易”字的本意就是“变”,而这个“变”便是天地万物之规律。物体是绝对运动,相对静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文王他老人家比那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早得多。当然,有人会用统一物质物理学和牛顿力学来做出辩驳,那些都是浮云,不要在意。《周易》以阴阳为基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分为明暗。明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以天水山雷风火地泽相喻。暗八卦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卦两两相叠,演出共六十四卦,以此来推演事物发展。比如说第十一卦“泰”卦,主卦为乾,副卦为坤,主天副地,以为阴阳通顺,自然吉利亨通。而第十二卦“否”卦则是坤为主卦,乾为副卦,阴阳颠倒便是闭塞。而泰卦与否卦相连,正是泰极否至,否极泰来。暗含天地之道 正如鲁迅先生评《红楼梦》时说道:道学家看到“梦”,儒学家看到“淫”,才子佳人看到“情”,革命家看到“排满”。而《周易》也是这样。道学家看到“玄”,儒学家看到“经”,政治家看到“治”,天桥大爷看到“卜”,而我看到了“道”。

八卦、六十四卦卦名、卦序歌、读音及含义

爻yáo 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长短横道。 《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为阳爻,“- -”为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两卦(六爻)相重则得六十四卦,称为别卦。爻含有交错和变化之意。 “六爻熟透,八卦精通。”——《梼杌闲评——明珠缘》 “爻者,言乎变者也。”——《易·系辞上》 八卦卦名、口诀、读音及表征: 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概念,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来源有二:一是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一是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八卦读音: 乾qián、坎kǎn、艮ɡan、震zhan,巽xùn、离lí、坤kūn、兑duì 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基本意义: 乾 卦象:天 人物:老父、上司、长辈、王帝、袖 天气:晴天、干旱 身体:头、脑、骨髓 方位:西北 数字:一 五行:金 场所:首都、大郡、大广场 其他:精神意识、圆形、刚健、果决、红色 兑 卦象:泽 人物:少女、收怠员、出纳员、播音员、歌星天气:多云、梅雨 身体:口、齿、舌

易经六十四卦歌歌词

《易经六十四卦歌》歌词 天地宇宙间,万物分阴阳,阴阳分四象,四象分八宫,八宫六十四卦,牢记在心上,牢记在心上。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天地宇宙间,万物分阴阳,阴阳分四象,四象分八宫,八宫六十四卦,牢记在心上,牢记在心上。 一、八卦取向歌: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盌、砍中满、离中虚、兑上缺、巽下断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艮为山、坎为水、离为火、兑为泽、巽为风 二、分工卦象次序歌: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三、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遯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卦名次序歌: 1、乾坤屯蒙需讼师;2、比小畜兮覆泰否;3、同人大有谦豫随; 4、蛊临观兮噬磕贲;5、剥复无妄大畜颐;6、大过坎离三十备;

道解《周易》

道解《周易》 大道至简,玩索而有得。 如果您相信《道德经》,那么就按照它里面说的去玩(修行),如果您喜爱《易经》,那就静下心来玩玩(阴阳八卦)。玩是开心地实践!只有在玩时,你才能全然地投入!会玩是一种修行,玩能玩出“禅定”。您只有在玩时,你才能心无旁骛,体验到什么是“活在当下”! 玩能玩出真知,玩可以玩出超越。经典等着我们去陪她玩,需要我们不断修改,不断超越,不需要我们的迷信它。它的思想恰恰鼓励我们“与时偕行”,“与时俱进”!正如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导弹,不还是从“爆竹”玩出来的么?正如功能不断增加的手机,不还是从“大哥大”玩出来的么? 《周易》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起源,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活水。 不懂《易经》就不能全面真实地读懂中华文化。 从而“触类旁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文化是包含万有的智慧源泉,是能让你彻悟的“万经之王”。里面拥有无比灿烂的大千世界,只是喜欢她的你现在还没有找到一扇打开它的门!终有一日,你打开那扇门时,

会在打开们的刹那,被她那里面“无所不有”的风景所倾倒,被他那“无比玄奥”又"如此简约"的至理所折服··· “玩懂”《易经》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文化的祖根,才可以对整个人类文明,乃至自然大道“一览众山小”。 让我们一起通过“玩”——继承中华文明“最本源”的能量,探索里面包含万有的奥秘(像二进制的发现一样),并激发出其中巨大潜能,不断“创新进取”自强不息!我们可以相信,将来我们可以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现在很多人说“现在是末法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大家不会玩“法”,不会玩,就没有一个能够创新超越的,要知道世上没有一个法是究竟完美的(只抬头仰望圣贤的垂怜,而不踏踏实实地修行实践),人们只顾眼前得失,往往舍本逐末——“以术御道”而非“以道御术”。渐渐的,佛法、道法当然要衰微了!道法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发扬”,最起码,要有人敢于“正本清源”吧!(这一点当今净空老法师行的最殊胜)。 继承——心诚即可,很多人会做。发扬——却需要智勇双全,

卦序指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

卦序指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为了记忆,古人编了一首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之义。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 但是这种排列并不是唯一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写在帛上的《易经》叫帛书《易经》,帛书《易经》排列完全不同于今本《周易》,它是按照八卦相重的原则,把《周易》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叫八宫,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 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但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提周公了。 文王、周公用六爻卦做为“宇宙”符号,并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对“易”的思维模式进行表达,这实在是十分珍贵的了。文王八八六十四卦的建立,是伏羲始八卦的发展,他的思想

周易古经白话解(下经)

周易古经白话解(下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咸(三十一) 经文: 咸(1):亨,利贞。取女,吉(2)。 初六:咸其拇③。 六二:咸其腓④,凶。居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⑤,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⑥。 九五:咸其脢⑦,无悔。 上六:咸其辅颊舌⑧。 注释: ①咸:卦名。有感应,交感之意,引申为夫妇之道。 ②取女,吉:娶此女,则吉利。取,娶。 ③咸其拇:脚拇趾感应而动。拇,即脚大指。 ④咸其腓;腿肚子感应而动。腓(fēi),腿肚子。 ⑤咸其股,执其随:大腿感应而动,操执(身体)随之而动。执,操执。股,大腿。 ⑥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往来心意不定,朋友们顺从你的相法。憧憧,心意不定、往来不绝。尔,你。 ⑦咸其脢:脊背感应则动。脢(m?i),背。 ⑧咸其辅颊舌:(此喻说话时)因感而牙床、面颊、舌头齐动。辅,牙床。颊,面颊。今译: 咸:亨通顺利,宜于守正。娶女,吉。 初六:脚大指感应而动。 六二:腿肚子感应而动,凶。居家不出,吉。 九三:大腿感应而动,(身体)随之而动,前往则困难。 九四:占问吉,悔事消亡。来往心意不定,朋友们顺从你的想法。 九五:脊背感应而动,无悔。 上六:(说话时)因感而牙床、面颊、舌头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三十二) 经文: 恒①: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初六:浚恒,贞凶②,无攸利。 九二:悔亡③。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④。 九四:田无禽⑤。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⑥。 上六:振恒⑦,凶。 注释: ①恒:卦名,长久的意思。 ②浚(jùn)恒,贞凶:求之太久,占问则有凶。汉帛《易》之“浚恒”与上六爻“振恒”皆作“夐恒”。夐,古人解作“求”。此正与《象传》:“‘浚恒’之凶。始求深也”相符,由此而考之,“浚”、“振”、“夐”皆以音近通假,故皆可作“求”解。即求之太久,占之则

《周易》卦歌

《周易》卦歌1、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兑dui xun) 震仰盂,艮覆碗。(艮gen) 天三连,地六断,火中虚,水中满,泽上缺,风下断,雷仰盂,山覆碗。 2、先天八卦图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译文: 天地确定上下位置,山泽气息相通,雷风相迫而动,水火不相厌恶,八卦相互错杂(成六十四卦)。以数推算过去顺,预知未来时逆,所以《周易》的逆数可推算未来事。 先天八卦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3、后天八卦图

4、卦象歌(分宫卦象次序图) 乾天,天风垢,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暌,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顾,山风蛊。 离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北。 兑泽,泽水困,泽地莘,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乾天风姤天山遯 坎水泽节水雷屯 艮山火贲山天大畜 震雷地豫雷水解 巽风天小畜风火家人 离火山旅火风鼎 坤地雷复地泽临 兑泽水困泽地萃

规律: 以八卦中「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每宫阴阳八卦。 游魂卦:表示由内在的思想,变成行动,由行动影响到外在的环境,现在又是外在环境的压迫,使自己内在的思想发生了改变,游魂就是这样回来的。 归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内卦变成原位。 分宫卦象次序的变化 本体卦 初爻变:内卦方面,天风、水泽、火山、雷地对调。 第二爻变:内卦方面,风山、雷泽、天火、地水对调。 第三爻变:内卦方面,山地、天泽、雷火、风水对调。 第四爻变:外卦方面,天风、水泽、火山、雷地对调。 第五爻变:外卦方面,风山、雷泽、天火、地水对调。 第四爻变回原爻(游魂卦):外卦方面,天风、水泽、火山、雷地对调。 内卦变回本体卦(归魂卦):内卦方面,天地、山泽、火水、风雷对调。 5、卦变歌 讼自遁变泰归妹,否从渐来随三位。 首困噬嗑未济兼,蛊三变贲井既济。 噬嗑六五本益生,贲原于损既济会。 无妄讼来大畜需,咸旅恒丰皆疑似。 晋从观更暌有三,离与中孚家人系。 蹇利西南小过来,解升二卦相为赘。 鼎由巽变渐涣旅,涣自渐来终于是。 6、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屯dun一声,比bi四声,小畜xu四声)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大有you一声,噬嗑shi 四声he二声,贲bi四声)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大畜xu一声)

周易的流派

《周易》的流派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历代都受到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们的关注,春秋末期《易传》对《易经》进行了注释及发挥。《易经》及《易传》合称《周易》,易理精湛,是我国哲学及自然科学的胚基。因此,历代探索《周易》者甚多,从先秦至近代注释发挥《周易》之著作竟三千余部,浩瀚的易林形成了中国的易学史系统。其渊博的易理对中国的哲、史、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哲学家、文史学家,自然科学者们无不奉以为圭臬。 《易经》是《周易》的本经,团属儒家的经典,故称为经,为六经之首。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其中,每卦六爻,卦又有卦名与卦辞,爻有爻题与爻辞,因是以筮占形式成书,故未被秦始皇烧毁而得以保留下来。本书主要通过卦、爻辞占卜人事吉凶,客观上是对上古社会的反映,蕴含有一定的哲学雏形。《易传》是继《易经》之后最为闪光的著作,是易林中的明珠,中同文化的瑰宝。《传》对《经》的注释大大地超过了《经》原有的水平,《经》《传》交相辉映,合三千多《周易》系列书籍文献,组成了一部交融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伟大文献系列,成为炎黄文化的宝贵财富。 《易》学是“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周易》的研究,从汉代开始,大致分为象数派及易理派两大流派,《易传》多以象数解“经”,而《论语》、《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则为义理派不谈象数。受上述影响,对《周易》的研究历代皆分为两大派,汉代为象数派的开山,魏、晋朝为理义派的先河。所谓象数派是以取象(即取八卦所象征的各种物象)来阐述卦辞和爻辞,加“乾”取象为天,“坤”取象为地。在汉代以《易纬》为代表,《京氏易传》及《周易章句》、《焦氏易林》等亦为取象派的典型。取义派是以卦意来解释卦辞及爻辞的,如对坎卦,不取水象而取“陷”义、“险”义,以一阳陷二阴之中;乾卦不取天象,而取“健”义、“刚”义;坤卦不取地而取“柔”,此说以魏晋王弼《周易注》为代表,两派各有特色,对《周易》的研究皆具有积极的意义。宋代大儒朱熹把义理和象数相互发挥,对《易》学的研究起到了互补作用。中医学偏于象数派,但也渗入了理义观点,明〃张景岳《类经图翼》著名的《医易义》便是以象数及理义互参立论的典作。 对《周易》的研究,以汉代和宋朝为两大代表时期,汉代偏重于训诂,注释而少发挥,比较墨守原文不敢越雷池一步,宋代则不然,敢于大胆发挥,其特点为象义并重,自魏晋王弼择重取义后,受其影响宋朝即分为取象派及取义派两大流派。元明以来,象数派与理义派发生对峙,客观上推进了易学的发展。 汉代是易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易学的重要著作,如孟喜的《周易章句》、焦赣的《焦氏易林》、京房的《京氏易传》、苟爽的《周易注》、虞翻的《周易注》等,皆为汉代易学的主干。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及郑玄所注《易纬》八种,亦都是汉代《周易》研究的重要成就,总称为汉易,汉易的特点为以象数解义,故属于象数派。 汉代对《周易》研究的主要成就为《易纬》系列问世,“纬”是对“经”的佐翼,六经皆有纬,《易经》之纬为《易纬》,成书于西汉,为易经疏注的名著,经传之羽翼,对《周易》影响很大。惜已佚。后经东汉〃郑玄注主要有:《易纬〃乾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易纬〃坤灵图》、《易纬〃稽览图》、《易纬〃乾元序制纪》、《易纬〃通卦验》二卷、《易纬〃辨终备》一卷。其中以《易纬〃乾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河图纬》、《易纬〃坤灵图》等最为有名,《易纬》也是象数派,是《易经》的羽翼,在易学史及哲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中阴阳理论对中医学的影响较大。《易纬〃乾凿度》、《乾坤凿度》、《坤灵图》,被汉代经师列为《易经》的翼佐(十翼之一),说明该书在易林中的地位(十翼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易传》:《录》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东汉《易纬〃乾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易纬〃坤灵图》)。汉代除《易纬》之外《京氏易传》对《周易》的影响亦较大。 除系辞、彖、象之外,《说卦》、《序卦》、《杂卦》及东汉《易纬〃乾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易纬〃坤灵图》等在“易林”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汉代对《周易》的主要贡献是郑玄注的《易纬》系列珍籍,以及京房、孟喜、焦赣、虞翻、苟爽、魏伯阳等的《京氏易传》、《周易章句》、《焦氏易林》、《周易往》、《周易参同契》等著作,其影响都很大。此外唐〃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宋代大儒朱熹的《周易本义》、程颐的《易传》、元朝〃宝巴的《周易奥义》,明清时期王夫子《周易内传》及《周易外传》都是研究《周易》的重要文献。

易经卦序歌

《易经﹒卦序歌》 -- 朱熹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遯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 八卦的: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记住了这个手指上的后天八卦,要注意同时记住几个数字,记忆的方法,可以用下面四句歌词,背诵下来,更容易记住: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由这首歌谣,可见古人教育方法的高明,把如此复杂难记忆的事,写成韵文以后,可以唱出来,不但容易学,容易熟记,尤其容易运用了。 从图上看数字,好像很乱,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一点也不乱,试把这个八卦圆圈,加几条线,改成方图: 从这个图的位置上看,凡是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都得十的和数,如果连中心的五亦计进去,则无论任何一行,横的、直的、斜的三格总和都是十五,而两卦相加,都合而为十。所以中国人、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礼都是两掌合起,就是合十。 数是科学的东西,其中的道理非常多,不要轻视它。我们即使不管八卦,以这个数字排列的现象,以这个法则来领导人事、管理人事、处理家务、驾车,乃至打西洋拳都有用处,这是运用它的道理,不是迷信。

分宫卦象次序【六十四卦口诀】

天风姤天山遯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火山旅 火风鼎 火水未济 山水蒙 风水涣 天水讼 天火同人 坤为地 地雷复 地泽临 地天泰 雷天大壮 泽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兑为泽 泽水困 泽地萃 泽山咸 水山蹇 地山谦 雷山小过 雷泽归妹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先天八卦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六十四卦 5.625度±2.8125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蓄履泰后否。 同人大有谦和豫,随蛊临观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三一。 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 夬姤萃升困四七,井革鼎震五十一。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六一。 小过既济又未济,六十四卦演周易。

周易共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均由“乾111、坤000、震100、巽011、坎010、离101、艮001、兑110” 中的两卦上下相叠而成。 “圆者数之,起一而积六”、“逆数之,震一,离兑二,乾三,巽四,坎艮五,坤六”; “方者数之,起一而积八”、“顺数之,乾一111,兑二110,离三101,震四100,巽五011,坎六010, 艮七001,坤八000”。 01乾上乾下乾为天至刚至健;纯阳之体。天道变化。头部。 02坤上坤下坤为地至柔至顺;纯阴之体。地道变化。土。 03坎上震下水雷屯初生,屯聚。艰难初创之道。 04艮上坎下山水蒙蒙蔽,蒙昧,童蒙无知。启蒙教育之法则。 05坎上乾下水天需等待,须待;需要。待机而行之道。 06乾上坎下天水讼争讼;争取。争讼之道。 07坤上坎下地水师兴师动众;主导权。领兵,领导之道。 08坎上坤下水地比亲辅、比附。亲辅之道。 09巽上乾下风天小畜蓄止,蓄聚。蓄养之道。 10乾上兑下天泽履践行;礼仪。循礼(理)而行。 11坤上乾下地天泰通泰,安泰。通达交泰之道。 12乾上坤下天地否闭塞,不通达。处否转泰之道。 13乾上离下天火同人与人和同。同舟共济。 14离上乾下火天大有富有,德才兼有。富有之道。 15坤上艮下地山谦谦虚,谦让。谦和之道。 16震上坤下雷地豫娱乐,欢娱振奋。处欢乐之道。 17兑上震下泽雷随随从,随和。随从之道。 18艮上巽下山风蛊蛊惑;蛊害,败坏。蛊害与饬治之道。 19坤上兑下地泽临亲临,临近。统御安民之道。 20巽上坤下风地观垂范,观察,返观;慧观。慧观万物之道。 21离上震下火雷噬嗑咬合,口中有物啮而合之。象征刑法治理;以法治国。ke4 22艮上离下山火贲文饰,文明。象征文饰美化;以德治国。 bi4 23艮上坤下山地剥剥落,衰落。面对衰落,顺时以待之道。 24坤上震下地雷复回复、恢复,返还。生机回复之道。 25乾上震下天雷无妄无有妄为,无有妄想。循道而行。 26艮上乾下山天大畜蕴蓄、积蓄。论德行的蓄养。 27艮上震下山雷颐颐养,休养;养身、养性、养德。颐养之道。 28兑上巽下泽风大过大为过分。运用过分行为之法则。 29坎上坎下坎为水险陷,陷落。处险之道。水性向下。奔波不止,走动。 30离上离下离为火附着,依附;分离。依附之道。火性向上。太阳,热情。质虚。电光、火光。男女之间不含性的纯感情。 31兑上艮下泽山咸皆;交感。情感交融之道。 32震上巽下雷风恒恒久。恒久之道。 33乾上艮下天山遯隐退,隐遁;逃遁。退守、归退之道。

后天六十四卦次序歌

后天六十四卦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乾 乾(拼音:qián,中古拼音:gien),六十四卦之首。上下皆由相同的乾卦组成其六个爻皆为阳。通称“乾为天”。代表“天”的形象。置于六十四卦之首、其次是相征"地"的坤卦,序卦传:天地定位、万物生焉。 坤 坤,六十四卦中排行第二之卦。上下皆是由坤卦组成,六个爻皆是阴爻。通称为“坤为地”。象征“大地”、与天共同蕴育万物之生成。 屯 屯(拼音:zhūn,中古拼音:tryn),六十四卦中排序第三之卦。外卦(上卦)为坎、内卦(下卦)为震。因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雷的震卦,所以通称为“水雷屯”。天地定位后万物生长,屯卦有“盈”“万物始生”之意。 蒙 蒙,六十四卦中第四卦。外卦(上卦)为艮、内卦(下卦)为坎。因为上卦是代表山的艮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故通称“山水蒙”。象征万初生,“蒙昧”的状态。 需 需,六十四卦中第五卦。外卦(上卦)为坎、内卦(下卦)为干。因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天的乾卦在下,故通称为“水天需”。依序卦传的解释需为“饮食之道”,指万物启蒙后的养育。 讼 讼,六十四卦中第六卦。外卦(上卦)干、内卦(下卦)坎。因为代表天的乾卦在上、代表水的坎卦在下,是故通称为“天水讼”。依序卦传的解释,为了饮食生活的“需”求,开始会有争执,是为“争讼”,是以排序在需卦之后。

师,六十四卦中第七卦。外卦(上卦)坤、内卦(下卦)坎、因为代表地的坤卦在上、代表水的坎卦在下,所以通称为“地水师”。师为军队之意、因为群众的争执,减变成“兴兵为师”的状况。 比 比,六十四卦中第八卦。外卦(上卦)坎、内卦(下卦)坤。因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地的坤卦在下,故通称为“水地比”。比为比邻,亲近友好之意,起兵兴师后同群之人为“比”。 小畜 小畜(“畜”,拼音:xù,中古拼音:hiuk),六十四卦中第九卦。内卦(下卦)干、外卦(上卦)巽。通称“风天小畜”。小畜有集合之意,人们亲近后开始集合 履 履,六十四卦中第十卦。内卦(下卦)兑、外卦(上卦)干。通称“天泽履”。履为踩踏之意,序卦传另云:履者礼也。 泰 泰,六十四卦中第十一卦。内卦(下卦)干、外卦(上卦)坤。通称“地天泰”。泰为通达之意。 否 否(拼音:pǐ,中古拼音:biix),六十四卦中第十二卦。内卦(下卦)坤、外卦(上卦)干。通称“天地否”。否为闭“塞”之意。 同人 同人,六十四卦中第十三卦。内卦(下卦)离、外卦(上卦)干。通称“天火同人”。同人是“会同”?“协同”之意。 大有 大有,六十四卦中第十四卦。内卦(下卦)干、外卦(上卦)、离。通称“火天大有”。意指大的收获。 谦 谦,六十四卦中第十五卦。内卦(下卦)艮、外卦(上卦)坤。通称“地山谦”。谦为谦逊之意。

《周易》打印版

第三讲:周易 一、《周易》简介 (一)“易”与“经”的含义 “经”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阐明天理、人道的书,称作“经”。“经”是最神圣的典籍与权威性的著作。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曰:“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据说《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二书均已亡失,唯剩《周易》流传下来。郑玄:“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他认为《周易》为周代的《易经》。即周朝的卜筮之书。 《易纬》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二)《周易》一书的结构 《周易》包括“本文”与“解说”两部分。 “本文”部分称为“经”,由64卦的卦象、64卦的卦辞和384爻的爻辞组成。其中,《上经》30卦,《下经》34卦。 “解说”部分称为“传”,是记载后人对卦、爻辞的各种解释和理论上的发挥,共有十篇,称作“十翼” 1. 《易经》 64卦指的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2.《易传》 《易传》是最早的一部解释《易经》的书。一般认为《易传》由战国时代的儒家所作。《汉书·艺文志》认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说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

“十翼” 《系辞》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 《说卦》《序卦》《杂卦》《彖传》上、下两篇是说明每一卦的基本思想,解释卦辞。《象传》上、下两篇,一部分是说明如何按照卦的基本思想去行动(又称为“大象”),一部分是解释爻辞的(又称为“小象”)。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两卦的基本思想的。 《系辞传》上、下两篇是总论《经》的基本思想的。 《说卦传》是总述八卦代表的各类事物及其原理、变化等。 《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杂卦传》是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的。 (三)《周易》的传承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又说“西伯拘羑里演周易。”(《自序》)孔子曾删《诗》、《书》,订《礼》、《乐》,作《春秋》,然后传述《易》,儒家将《易经》冠为六经之首。 西汉《易》学衍化出孟喜、京房、施仇、费直、梁丘贺等不同派别,后汉郑玄、特别注重卦的形象与数字。 三国曹魏时的王弼一反汉代《易》家的学说,扫除象数,专言义理。 唐初孔颖达为王弼《周易注》作疏。李鼎祚的《周易集解》。 宋朝时期,程颐的《程氏易传》与朱熹的《周易本义》。 明代有来知德的《周易集注》。 清代则致力于汉易的复元,在汉学盛行之前有王夫之的《周易内传》、《周易外传》、《周易大象解》。 近代则有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 我们今天对《周易》的了解可看刘师培的《经学教科书》,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论原则的书是)这类思想的基础。易经中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

中华经典文化之首——《周易》

中华经典文化之首——《周易》 《周易》几乎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经典文献,堪称“众经之首”。它是一部实用性较强的古典哲学著作,文中对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哲学的高度做了阐述,阐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对伦理道德、思想方法、事物转化、新陈代谢、治军作战、刑事诉讼、婚丧嫁娶、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居家旅行、生老病死,以及革故出新等等,都作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成为把抽象的哲理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的典范,因此数千年来,被人们推崇备至,奉为至高的经典;而它的大演绎式的形式系统和数理构建,又被人们称作“宇宙代数学”。《周易》中充满着运动的宇宙观,阐发了一分为二、物极必反的运动规律,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矛盾的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等哲学思想。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其中对天地宇宙,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解释,也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不可能不间杂着唯心主义成分。这些都有待于我们的深入研究。 ①《周易》的成书流行的《周易》一书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和“易传”都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流传中形成的集体著作。前者发端于殷周之际而成书于西周时代;后者则完成于东周,其内容是对前者的解释和发挥。众所周知,《周易》与占筮有密切关系,而占筮在殷代已相当流行,八卦和六十四卦就是在占筮的基础上形成的。从现今保存的文物中看出,殷代已有契数的卦象,六十四卦的卦名也已存在。《礼记》载:“孔子曰:……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这说明商殷之时已有与《周易》类似的文献。尽管它们的表现形式与《周易》有区别,如《周易》中“乾”在“坤”之前,而孔子去宋国考察殷文化所得之“殷卦书”,“乾”却在“坤”之后,但是《周易》与“殷卦书”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毕竟是一脉相承的。“殷卦书”可以看作是《周易》的前身。 筮法卦书经过周人的改造,演变成现在《周易》的模样。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又说:“西伯拘羑里,演《周易》。”有人据此认为史迁断《周易》为周文王所作,其实不符史迁原意。前述两处都使用“演”字,而“演,延也,言蔓延而广也。”(《释名》)。可见史迁是说,周文王对三百八十四爻的推演引伸做过一定工作,并未肯定整个《周易》都是文王所作。从《周易》所涉及的史料来看,它记录了自周兴至西周晚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变故。如:泰卦六五爻和归妹卦六五爻有“帝乙归妹”的话,是指殷王帝乙将女儿嫁给周文王姬昌一事。随卦上六爻:“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这里说的是周文王被殷纣囚于羑里,释放回国后在岐山行祭。升卦卦辞:“南征吉。”可能是指周穆王大举征伐南楚,这是西周中期的事。履卦六三爻辞:“凶。武人为于大君。”孔颖达疏:武人“欲自为于大君”。是说:带兵的人总想凭借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控制西周王朝的大权,这是危险的。从中透露了当时政局不稳的情况,这恰恰是西周晚期的写照。《周易》中的确有许多地方表现出作者为西周王朝的衰败而忧虑忡忡的心情。《易传》作者对于《易经》作者的不安心情深有所察,因此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在《易传》看来,《易经》作者的意图在于,通过危辞提醒当时的统治者,使其惊觉和猛醒,希望他们能够转危为安。另外,从文学语言角度来看,《周易》的卦爻辞主要是散文,也有韵文,文辞形式和写作方法借鉴了民歌。其中有些爻辞与作于西周晚期的《小雅》接近,如明夷卦上九爻辞:“明夷于巨,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些都很像是西周晚期的诗歌。 上述情况不仅表明《周易》应该说成书于西周末年,而且表明《周易》的思想和构成资料,融汇了西周及西周以前大量的文化精萃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周易》无疑是西周文化的结晶。 ②《周易》的大意我们分两部分大致介绍。

六十四卦卦序歌及含义

六十四卦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上经 乾卦:纯阳刚正,万物始生 坤卦:柔而能刚,厚德载物 屯卦:草创时刻,充满艰难 蒙卦:启蒙发智,尊师敬学 需卦:耐心等待,守持正固 讼卦:止讼免争,持中不偏 师卦:统帅兵众,纪律严明

比卦:相亲相辅,光明无私小畜卦:积蓄力量,争取支援履卦:谦虚谨慎,循礼而行泰卦:阴阳交合,安泰亨通否卦:阴阳不合,阻滞闭塞同人卦:大同世界,天下为公大有卦:昌盛富有,满不可溢谦卦:屈躬下物,先人后己豫卦:喜悦和乐,居安思危随卦:随和众人,顺其自然蛊卦:惩弊治乱,谨始慎终临卦:监临天下,恩威并济观卦:诚信严正,恭敬仰慕噬嗑卦:小惩大戒,政通人和贲卦:美化文饰,恰如其分剥卦:小人当道,谨慎隐忍复卦:正气回复,为所当为无妄卦:合乎正道,心安理得大畜卦:既富且强,当止则止颐卦:颐养天下,取之于民大过卦:刚柔相济,力求平衡坎卦:同舟共济,突破险难

离卦:有所依托,柔顺中庸下经 咸卦:相互沟通,建立感情恒卦:恒常不变,相依相助遁卦:暂行退避,以图振兴大壮卦:声势壮大,诚信自守晋卦:依附明君,飞黄腾达明夷卦:内明外柔,韬光养晦家人卦:相亲相爱,各尽本分睽卦:因势利导,求同存异蹇卦:遭遇困难,停止不前解卦:解除困难,与民休息损卦:减损之道,以诚为本益卦:助益他人,获得信任夬卦:清除小人,刚毅果断姤卦:邂逅相遇,防范邪恶萃卦:荟萃聚集,安和乐利升卦:顺势上升,积小成大困卦:穷困自守,徐图突破井卦:修德惠人,大公无私

传统文化易经的象数理

一、《易经》的起源及历史 对一部流传六、七千年的书,要追溯它出于何年何月,作者何如,恐怕不是一件寻常之事。 但对于像《易经》这种震动世界的宝典,人们去追溯它,考证它,以便找出更能破译宝籍 的理论依据,情之所钟,自然无可非议。于是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穷经皓首,花毕生的精 力去论证它、考究它,追踪其具体成书年月,论证谁是《易经》的作者,许多学者对孔子说 的一句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引出大规模的争论,如清朝康有为引 经据典地对孔子《论语》中的这句话一再提出质疑,便是一例。笔者认为,今天我们重视 易学,不仅仅是要追踪其根源,更重要的是要如何使《易经》得以发展运用,《易经》虽起 源于华夏,却迟迟不能昌盛于华夏,使中华瑰宝无法发展和传承,不能急民之所急,解民 之所困,犹如空中楼阁,即使再优秀,也不为民之所受。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数不清的 困难,需要科学的指引,发展预测学是人类良好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否则,盲目的生存 和发展,难以踏上健康发展之路。对于《易经》的起源。历代流传下来一些传说。 《易经》一书,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 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卦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易经》。 至于《易经》中的系辞按当代大易学家刘大钧教授考证了很多历史资料,得出的结论是, 《系辞》成书于老子以后,庄子以前,而《彖传》、《说卦》、《文言》等文也应在庄子 以前。《文言》早于《系辞》,《彖传》早于《文言》,《大象》早于《彖传》,《说卦》 早于《系辞》也早于《彖传》和《大象》。中山大学杨维增教授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 殷周之际。这是一部占筮书,通过一定的筮法起卦和占断,即利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 爻(丫如)的变化来预测吉凶。这标志着古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由迷信转向科学的人类 觉醒,是科学与迷信相混淆的一种认知体系。春秋战国的大圣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 古经》,创作《周易大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来,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 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脱胎而出 的人类新觉醒。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周易》一跃而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 总而言之,《周易》包括经和传,(《易经》讲占筮,《易传》讲哲理X是一本充满着中国古代人智慧的重要经典。 二、《易经》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力 《易经》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是一本关于关于世界以及宇宙规律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以太极八卦、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旁及天文、地理、兵法、哲学、算术、医学并渗透到几千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历代名人辈出如诸葛亮、刘伯温等,诸子百家皆以《易》为根据。 “易”者,日、月也,又为阴阳,这一个“易”字包含了极其深奥的道理,它包括“不易、变易、简易” 三大含义。 “不易”是指阴阳变化的规律(阴阳易理)到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变易”而是指宇宙万物,包括人事时时刻刻都在“象数”的变化下,这个事物在今天看是对的,而到了明天就不一定是对的了。一切的事物发展都在相对中。 “简易”当你明白“不易、变易”的道理时,就会觉得好多的道理、规律就始终在这个往复循环 之中,其基本原理是那么朴素、那么简单。了解宇宙自然的不易道理在生活中就可以追寻 这个规律,无往不利。故《易》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一阴一阳之为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