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6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货币理论 斯密论述了货币的起源问题。斯密认为,货币是 由人们之间物物交换引起的,是从一切商品中分离出 来ຫໍສະໝຸດ Baidu一种任何人都不拒绝的商品,是交换得以顺利进 行所必须的工具。 既然斯密认为货币是为克服交换困难而产生的, 因此,他自然就把货币首要的基本的职能,看作是交 换媒介、流通手段,而忽视货币的其作为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等功能。他认为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从流通 手段这一职能派生出来的。他还认为,只要能起流通 手段的作用,货币用什么材料都是可以的,并进而讨 论了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的问题,开创性地探索了纸 币的流通规律。
这部著作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 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 入理论为核心,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 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的各方面内容。由于全书的目的 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所以它的研究对 象是“国民财富”,其任务是阐明和揭示那些促进和 阻碍国民财富增长和发展的因素。斯密说:“被看作 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 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 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 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 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这里所谓 “富国裕民”有其明确的社会和阶级含义,实际指的 是正在发展和壮大的新兴产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其根 本利益的国家。要实现“富国裕民”的目标,必须具 备“国民财富”,这正是《国富论》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斯密研究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 和增进国民财富的重要作用,是把分工和协作结合起 来论述的。 2、交换理论 斯密从分工产生的角度分析了交换。斯密在第二 章一开头就提出,分工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它是由 “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 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他认为交换 是产生分工的原因,分工是交换的结果。那么,交换 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斯密则认为是由“人类的本性” 所决定的,人类的利己主义本性促使他们相互交换。 斯密强调交换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对分工的 促进作用,这在当时是一种创见,具有进步意义。但 是,他把交换的发展看成是分工发展的原因,这也颠 倒了因果关系,不懂得一切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结果。
第三节 价值理论
斯密的价值理论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关 于价值理论的最早的系统论述,是其全部经济学说的 基础。斯密在考察了分工、交换和货币之后,就由货 币和商品的交换比例问题,进而考察交换价值问题, 探讨交换价值的决定规律。
一、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
斯密从价值一词出发,明确区别了使用价值和交 换价值两个概念。他说:“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 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 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 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斯密将前者叫做使 用价值,将后者叫做交换价值。斯密的贡献在于最先 明确地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提出了 它们的概念,并将两者区别开来,从而排除了从使用 价值中去寻求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
二、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着重研究的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由什么决 定呢?斯密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 实尺度。”即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 动决定的,并认为这个劳动是指一般社会劳动。 斯密则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认为不论哪个部 门的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商品的交换,实际上不过 是体现在这些商品中的劳动量的交换。
三、斯密的研究方法 由于斯密的哲学观,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资产 阶级的两面性和社会经济矛盾的反映,再加上他受英 国和法国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不同影响,形成了他的经 济学研究方法的两重性。斯密的二重方法,可以概括 为:(1)科学抽象法;(2)现象描述法。 这种二重方法构成了《国富论》的二重的学说体 系。因此,在斯密的著作中,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同 时并存。 斯密的二重方法在经济学说史上所起的作用是非 常突出的,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第一个系统形式,它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既吸收了历史上几乎所有 的经济学方法的科学因素,纳入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又为后来的经济学方法的演进开了先河。
二、利润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最先系统地考察了利润范 畴。斯密认为,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产生的,是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但是,斯密也 有两种利润理论。 斯密的第一种利润理论,是从劳动决定价值的角 度进行分析的。斯密认为,利润是工人创造出的价值 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加工所 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 斯密的第二种利润理论是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 角度进行研究的。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 是构成价值的源泉之一。斯密认为,利润是资本家为 了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收入,他说“利润就是他的收人, 也就是他生活资料的正当资源。”
这样,斯密就不仅把价值的真实基础归结为生产 时所耗费的劳动,而且把价值量归结为商品内部所凝 结的劳动量。这是斯密的第一种价值论,也就是劳动 决定价值论。 斯密对作为价值尺度的劳动进行说明时,他的解 释是二重,他还有第二种价值论。斯密说:“工资、 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 本源泉”这就是三种收入价值论。 斯密之所以提出了二元价值,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分 配关系发生了变化,本来这种变化不应该导致对劳动 价值论的修改。因为斯密明确提出,无论利润还是地 租,都是劳动的产物,是劳动对原材料或土地所增加 的价值。既然如此,利润和地租的出现并不改变劳动 价值的原理。但是,斯密却又否认劳动价值论的作用。 因为在雇佣劳动制度存在的条件下,就资本与“劳动” 这个商品的交换来说,“劳动的价值”(工资)是小 于“劳动的量”(工人付出的劳动量),即少量劳动 与多量劳动的交换。
斯密还进一步考察、分析了利润量的决定、利润 变动的趋势等问题。斯密根据他的劳动决定价值的理 论和第一种工资、利润理论以及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 和第二种工资、利润理论,对利润量的决定问题进行 了考察、分析。在他的分析中出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 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规律的矛盾(这是古典 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矛盾,另一个矛盾是等 价交换同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矛盾)。
中所确定的劳动价格,它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为中心,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上下波动。这种工资理 论是以生产费用论为基础的。 斯密还以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理论为基 础,研究了工资变动的规律。他区分了劳动的“货币 价格”和“自然价格”。后者实际上是指劳动力的价 值,而前者则是指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在斯密看来, 只有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就有更多的利润转化为生 产资本(可变资本),因此,工资也就必然上升。可 见,斯密还没有认识到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 及其对工资的影响,因而把工人的工资提高原因强调 为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斯密不仅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 而且还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他说: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 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 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斯密在对使用价值和交 换价值的关系进行的分析,正确地指出使用价值不能 成为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第一节 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及其理论特 征
一、斯密所处的时代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已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 在世界上取得了经济上的领先地位。 农业资本主义关系在延续三个世纪之久的圈地运 动中逐步形成。 英国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在 世界上遥遥领先。 经济发展使英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 刻的变化,农民和封建贵族急剧分化,新兴资产阶级 迅速崛起。 因此,从理论上论证这一时代的要求,是当时摆 在当时资产阶级思想家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亚当·斯 密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就是为了适应这一历史任务而建 立起来的。他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 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在斯密看来,等量劳动相交换的规律已经不再有 效。这样,斯密就很自然地认为劳动价值论应让位给 收入价值论,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最终归结都要分 解为三种收入。这就是有名的“斯密教条”。
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斯密考察、分析了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关系。 斯密提出,市场价格围绕着自然价格这个中心上下波 动。斯密所说的自然价格,是指按自然率支付的工资、 利润和地租所构成的价格。自然价格随着各组成部分 的自然率的变动而变动;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 实际出售的价格。
斯密对商品价值的研究,不仅从商品交换过程中 所表现的劳动量的关系来研究交换价值的尺度,而且 从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来研究商品的价值量, 即“商品的真实价格”。斯密认为,“商品的真实价 格”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斯密认为, 商品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内含劳动量的交换,因而一 个商品所能够买到的劳动量,就取决于生产它所耗费 的劳动量,即它本身所包含的劳动量。因此,斯密所 说的“商品的真实价格”就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耗费 的劳动量所决定的价值,是商品的内在价值。 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劳动量成正比的。斯密还注意到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 动的区别,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来计算价值量, 他说:“一点钟艰苦程度较高的劳动的生产物,往往 可交换两点钟艰苦程度较低的劳动的生产物。”
三、地租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也是最先系统地考察、分 析了地租范畴。斯密对于地租的研究不仅受他的研究 方法和理论体系的影响,而且重农主义的影响。因此, 斯密的地租理论有四种。
斯密的第一种地租理论认为:地租也是工人劳动 所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的生产物 或其价值在工资、利润以外的一种扣除,是地主阶级 “不劳而获”的收人; 斯密的第二种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本身的 产物,是土地的自然报酬,因而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 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源泉。这是与第一 种地租理论相矛盾的; 斯密的第三种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 格或者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他说:“作为使用土 地的代价的地租,当然是一种垄断价格。” 因为农业 具有土地不能任意增加特点; 斯密的第四种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自然力的 产物”,是自然力参与农业生产的结果。在他看来, 农业上除了人以外,牲畜、自然力也都在劳动,都是 生产性劳动者,都生产价值。
分工、 第二节 分工、交换与货币理论
一、分工与交换理论
1、分工理论 斯密因而他的《国富论》是从分工开始论述的。 斯密认为,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第一个决定因素是分 工,他把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 富的一个重要途径。 分工之所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分工促 使劳动专门化,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分工可以节省 因工种转换而损失的时间;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 的劳动者有利于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 此外,斯密还考察并分析了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 和社会分工。
第四节 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的核心。斯密在他 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 配理论。
一、工资理论
斯密对三种收入的分析是从工资开始的。斯密提 出两种不同的工资理论。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 是劳动的报酬,是由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构成的,但 它仅仅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维 持其基本生活、延续后代所必需的收入。这种工资理 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价值,在 斯密看来,劳动同其它商品一样,也有市场价格和自 然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双方在竞 争
第六章 斯密的经济学说
尽管自17世纪中叶起就出现了像配第、诺思、休 谟、布阿吉尔贝尔、魁奈和杜尔哥等一批批判重商主 义的经济学家,然而,与重商主义的斗争一直没有完 结,直至1776年,亚当· 斯密的科学巨著《国富论》的 出版,才最终战胜了重商主义,标志着古典经济学体 系的创立,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二、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1、斯密的生平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生于苏 格兰的一个海关官吏家庭。他十四岁时即进入格拉斯 哥大学。 斯密一生理头书斋,著述甚丰,但问世甚少。生 前出版的著作只有《道德情操论》(1759)和《国富 论》(1776)。后人在斯密逝世后出版的有《哲学问 题论集》(1793)和《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 人及军备的演讲》(1896)等。 2、《国富论》的主题与结构 斯密的《国富论》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资 本主义生产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 系和运动规律,从经济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