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 神兼备,气韵生动.
作画要选择突出,典型,代表性的形象,塑造物象的本 质特征,为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必须认识造型 艺术的基本规律,掌握形的表现方法. 其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象都有其自身的形体,结构,相貌, 有空间感和立体感,有男女老少之别,悲欢离合之情,站行 坐卧之态,山水也有起伏变化,地理气候不等,这些都是物 象的形体,结构的千差万别所决定的.
王蓍三兄弟 《芥子园画谱》集人物、山水、花卉、鸟兽之画法于一 谱,作者王蓍三兄弟也极重传神,他们指出画花要“常含欲 语态,自有动人情”;画鸟要“传其神”;画草虫“须得其 飞翻鸣跃之状”;画鱼“须得游泳之象”。 又说若画而“不得其神,只图其状”,则“不异砧俎 上”。不能传神的作品,无异于砧板上的枯鱼,徒有其形态 而已。
形
神
论
概念及其关系
形是外在的 表象的 具体的 可视的,是揭示事物外延的。 神是内在的 本质的 抽象的 隐含的,是揭示事物内涵的. 两者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形是神赖以存在的躯壳,形无神不活;神是形赋予生命的 灵魂,神无形不存. 形和神是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互相间关系密切, 绝不可分割.
形是传神的基础,没有形似,难得神似,只有形象准确, 神态多姿,方能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无论画山水,花鸟,还是画人物,均要求形神兼备,一 是,形象准确,画社么象社么.二是,气韵传神,体现物象 的精神状态.
第二,提出反映生活的”以形写神”论 他认为神存在于客观本体的形象之中,神是通过形表现出 来的,没有形,神就无从寄寓,形与神是矛盾的统一体. 就人物画来说,他首先注意的头部的形的传神作用,”写至 颈已上,宁迟而不隽”. 在头部的五官形象里,他认为眼睛最为重要. 《世说新 语·巧艺》载:顾长康(即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 在阿堵中。” “手挥五弦易,目送孤鸿难”. 他还特别提醒到”与点晴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 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概述
形神论从东晋顾恺之提出后,历一千五百多年而不衰, 而且受到历代画家的重视,这主要由于绘画是空间艺术,具 有视觉形象的特征,只有在形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对象的精神 实质和内在生命。没有形,神无所依托,讲意境也就没有依 凭;绘画没有神,就是空陈形迹,成为没有灵魂的僵死的形, 更谈不上意境了。只有以形写神,传出对象的生生活力,这 样的作品才能成为有意境的作品。因此,以形写神,形神兼 备,它们是中国画意境的主要因素。
古代艺术家对形神关系进行了深刻探求,他们对形神的 理解尽管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都是把形神兼备看作是艺 术的基本特征和审美标准,所谓“意得神传,笔精形似” (唐张九龄语)。他们认识到,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 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
形与神的统一
就绘画而言,古代写意画大师们往往讲究“意在笔先”, “画尽意在”,他们摹写物形或有差池,传达精神却惟妙惟 肖。他们或许已经认识到,尽管形似是绘画反映生活的基本 要求,但它毕竟只是低级阶段的真实,它固然表现了物象的 貌,却未必能传达出物象的神。 中国画达到“形似”并不一定就能达到“神似”,为了 更好的传神,形的表现可以灵活自由,追求“妙在似与不似 之间”(齐白石语)的神似,即超越具体物象的摹拟,强调 主观的创造作用和作者主观情怀的流露。超越形象之外,表 现人的情感、精神、意志和内在气质,重视人的精神的直接 抒发。
如何抓住对象的神呢? 在落笔之前,对于所画的东西,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深入 而精辟的分析,必要时还要描取一些画稿.因而对于所画的对 象才能够非常熟悉充分的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 律,特征等,提起笔来描绘,就能够把对象乃至神气,性格 都真实而生动的表达出来. 至于对象之外的表面的形和色,并不是完全不去追求, 因为神是离不开形的,离开了形,就没有神,神是在形象之 中体现着的.不过在作画时,往往不很受其拘束,在一定程 度上,从形象和色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胆的加以取舍和 夸张,甚至于变形和变色,籍以达到其追求神似的目的.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留下这样一句话:“似者,得其 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 指出只有“气质俱盛”,通过物象体现出神气,才能达 到“真”。而“神气”自然只能来自创作者的主观世界。所 以,从根本上来说,这“真”指的是面对客体自然的创作主 体情感的真。而艺术创作,正是要通过“形”的问题不乏独到见解。 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指出,画山水既不能“忽 略于形象”,又不能“描摩虽似而品类无神”;画人物则 “不徒写其貌,并要肖其品”,也即不论山水画、人物画都 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清沈宗骞不满足于一般的传神,《芥舟园画编》中他指 出:“当传其神之正。”而观察“神”,则要“如非鸟之过 目,其去愈速,其神愈全。”这是说“神”的最深刻、最本 质之处,往往体现在一瞬间,画家要善于捕捉住这宝贵的一 瞬间,通过笔墨,绘出对象活现的神。
主张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结合.
随之,谢赫《画品》提出了“气韵生动”等与“形神” 论相配套的绘画原则,标志着绘画理论中的形神论基本走向 成熟。 其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主要指人物画要画出对象 的风韵气度、内在生命,也即传出对象之神。 谢赫生活的年代山水画兴起,画家的审美情趣逐步注意 到对自然美的实践上来,与此相应,画论也逐步转移到山水 画上来。故谢赫“气韵生动”的内涵有所延伸扩展,它既用 于人物画,也用于山水画。
韩滉的《文苑图》
韩 滉 五 牛 图
《 五 韩 代 熙 南 载 唐 夜 宴 图 》 中 闳 顾
南宋李唐的《采薇图》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还.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楼揽明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梁楷的《李白行吟图》
顾 恺 之 洛 神 赋 图 卷
第三,重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顾恺之对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很重视.他说”凡生人有手 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 之趋失矣.”特别是人物之间矛盾冲突对传神的影响. 从人与自然环境说,顾恺之也深深的理解到,景物的描绘应 该起衬托人物身份地位和思想感情的作用,也就是写景为了写 人. 《嵇輕車詩》:作嘯人似人嘯,然容悴不似中散。處置 意事既佳,又林木雍容調暢,亦有天趣。
顾恺之的画论主要是针对人物画和肖像画而发.较前人的 创见和增益. 第一,明确地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明确提出传神的概念,并结合他人和自己的创作,反复 阐发传神的得失与绘画优 成败的关系. 顾恺之把传神作为评画的头一个标准.他在《画云台 山记》中强调画张道陵要”瘦形而神气远”. 注重抓取不同人物的典型神情.
南 宋 陈 容 《 墨 龙 图 》
优秀的绘画应是形与神的统一,但对于形与神,何者为重, 不同的历史时期,看法并不一致. 从春秋到两汉,重形似; 从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论之后,神似被重视起来,南北朝 至隋唐是形神并重时期; 宋代,在继承五代西蜀黄筌画风的宫廷画院,重形似超过 了重神似. 文人画理论兴起之后,文人画家则重神似超过重形似.
唐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中认为如果绘画仅“得其形似”,“无 其气韵”,那就是“空陈形迹”。 五代、宋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期,进入两宋又发展了花 鸟画,绘画艺术的繁荣,以形神论为基础的绘画美学理论也 相形地有了发展。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山水节要”中要求绘画不仅要 “图真”,更要“气质俱盛”。在“松之气韵”一节中指出 画松既要师法自然,更要强调体现出如“君子之德风”的松 之本质,就是不仅要画出松的自然属性,更要画出松的审美 属性,包括画家的审美兴趣与社会理想的主观因素,其实质 也就是体现了绘画意境中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特征。
顾恺之的形神论 他的画论著作有三篇《魏晋胜流画赞》 《论画》 《画云 台山记 》. 顾恺之首先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标志着“形神论” 进入审美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 “点睛” 以及“以形写神”等绘画法式; 《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即顾恺之)画人,或数 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书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