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7年 第28卷 第3期
胃底癌上消化道钡透及CT 影像诊断分析
王玉成1
赵恩龙2
魏秀芳
1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牡丹江市卫生局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 要 目的:如何准确诊断胃底癌及病变是否向周围侵犯。方法:上消化道钡透,CT 平扫,CT 增强扫描。结果:上消化道钡透简便易行,但一些早期病变易漏诊,CT 扫描不但可以发现病变,而且可以发现病变侵犯范围,及周围脏器转移情况。结论:明显病变上消化道钡透可直接做出诊断,CT 对胃底癌诊断更明确,更进一步。 关键词 胃底癌;上消化道钡透;CT 扫描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胃癌以胃窦部、小弯及贲门区常见,尤以小弯最多见,其他部位较少见。特别是发生在胃底的癌肿更少见,且其在临床当中症状轻微,无任何自觉症状,多以无诱因呕血来就诊。本文报道的8份病例是自1995~2006年收集的,8份病例均做了上消化道钡透检查,其中5例又行CT 检查,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份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41岁~62岁,平均49岁;病程1个月~3个月。临床主要症状为呕血,上腹部胃区隐痛。8例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5例还行CT 检查。
1.2 X 线造影检查和CT 扫描 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直接通过上消钡透做出明确诊断;3例可疑占位建议胃镜进一步检查最后确诊;2例患者上消钡透未发现病变,但胃镜最后取活检确诊;上消化道钡透未做出明确诊断的5份病历后做CT 发现病变确诊,最后8份病历均经手术证实。2 讨 论
胃底癌是胃癌中极少见的类型,且其发病率较低,所以其病在上消钡透中极易漏诊。胃底粘膜本身交织成网格状且不规整,所以如果不反复仔细观察极易漏诊。另外若想很好观察胃底病变还应该严格掌握检查体位。如果仰卧位且右侧身体略抬高,所有钡剂均充盈到胃底部,这时将掩盖病变;只有俯卧位,且左侧身体略抬高,这时才能充分显示胃底
粘膜情况,才能发现病变;另外在站立位让患者身体向左转或向右转时亦可观察胃底情况。如果不严格掌握好这些基本的检查体位,胃底病变极易漏诊。胃底癌钡透表现为胃底局限正常粘膜消失,可见不规整充盈缺损,有时亦可见不规整龛影,胃壁僵硬一般很难看到。上消化道钡透只能发现病变,但病变向周围是否有侵犯及侵犯范围,以及周围脏器是否有转移等,上消化道钡透无法解决。但CT 扫描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CT 扫描在胃底癌的检查中也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在临床当中如果怀疑患者为胃占位病变,在行CT 检查前空腹12h ,检查前5m in ~10m i n 常规肌肉注射654-220mg ,口服产气剂3g ~6g ,这样胃腔充分被空气充盈可很好观察胃壁情况;若需增强扫描可以让患者饮入500~600mL 水,并尽量避免咽下空气,这样可以形成很好的对比,有利于观察病变。CT 扫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显示病变向胃内及胃外侵犯的范围及病变的大小,CT 扫描可见胃底局限性胃壁增厚,有时可见病变突向胃腔内,增强扫描可见病变部位局限明显强化,另外CT 扫描还可以显示周围脏器是否有转移以及周围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这是胃镜及造影检查无法做到的。CT 扫描检查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术前选择何种术式,并可了解愈后情况等。
收稿日期:2007-03-30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赵毅玲 常建东 单叔煤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超声室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结论: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超声;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患
侧的胸锁乳突肌间质增生、纤维化导致胸锁乳突肌挛缩,出
!
49!J OURNAL OF MUDANJI ANG M EDICAL COLLEGE Vo.l 28 NO .3 2007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7年 第28卷 第3期
现头颈转向患侧,脸转向对侧并后仰,患侧颈部可扪及一枣大小或鹌鹑蛋大小的肿块,局部无红肿、发热。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或婴儿期发现胸锁乳突肌肿块,部分患儿未发现肿块,但出现斜颈。对典型的肿块作出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有误诊的可能,对不典型的患儿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对本院近几年就诊的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2例,均为2001-06~2006-09来我院应诊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所有病例最后均经临床证实,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为10d~24月。有胎位不正史者37例:臀位产史者15例,难产史者10例,剖腹产史者12例,其中因难产或胎位不正而改行剖腹产5例。发生于右侧的27例,左侧15例,颈部扪及肿块者36例,未扪及肿块者6例。
1.2 方法 使用TOS H IB A东芝SS H-14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浅表部位探头,探头频率7.5MH z。对于不合作的患儿于检查前肌注安定0.5~1.0m g/kg或喂服10%的水合氯醛0.5mL/kg,待患儿入睡后检查。检查时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偏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颈部,采用直接扫描法多切面连续扫查。二维超声主要观察两侧胸锁乳突肌形态、结构、肌肉条纹回声有无异常及其内部有无肿块,同时测量肿块大小或肌肉条纹回声异常区域范围,最后测量胸锁乳突肌挛缩的长度,其测量方法是测定双侧胸锁乳突肌胸锁关节附着处与乳突附着处间的距离,用健侧的长度减去患侧的长度,其差值即为挛缩的长度。检查过程中加用彩色多普勒即时观察肌肉及肿块内部血流情况。
2 结 果
所有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病变位于左侧15例,右侧27例。声像图发现有包块者36例,占85%,所有包块均发生于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份,其中左侧13例,右侧23例。相对健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呈低回声28例,强回声3例,等回声5例。肿块形态呈梭形30例,明显膨胀近于球形6例,肿块长15mm~ 30mm,宽12mm~17mm,颈内静脉明显受压变形狭窄。6例患儿未探及确切肿块,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呈均匀性增厚,肌内条纹明显增粗,均较健侧短,挛缩长度最小约7mm,最大约11mm,平均9.2mm。颈内静脉受压轻度变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彩色多普勒表现:30例患儿肿块内部未探及确切彩色血流信号,6例患儿肿块内部可探及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但主要位于周边,中心部血流信号不明显。经降低速度标尺及脉冲重复频率后,肌肉条纹区域内均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呈斑点状。频谱多普勒显示多呈脉冲型动脉频谱。
3 讨 论
婴儿斜颈主要见于体位性、肌性及胸锁乳突肌肿物[1]。一般说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向一侧偏斜的病症,1986年周永德[2]用V an-g ieson染色进行光镜检查,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占比例分为三型:肌肉型、混合型及纤维型。本病发病率约在0.2%~0.5%,病因尚且不明,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分娩外伤[3]、宫内或围产期间室综合征的后遗症[4]、肌肉的血液循环障碍[5]、遗传因素和先天畸形[5]、过度伸展学说[6]等。临床表现为斜颈,在生后即可存在,一般在生后2~3周时明显,触诊患侧胸锁乳突肌内发现硬而无痛性梭形肿物,2~4周内逐渐增大如成人拇指末节大小。如未及时治疗随之出现头向患侧倾斜,面斜向健侧,颈前倾。患侧面部相对萎缩,面部发育和两侧眼裂不对称,最后还可能出现其他继发性畸形,如颈椎侧弯、椎体楔形变、斜视等[7]。故对本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胸锁乳突肌内肿块的超声表现以不均质回声为主,可能是变性的肌肉肿胀的表现。非手术治疗后,临床尚见多数患儿肿块缩小,回声有均质化改变趋势。回声均质且回声强度与健侧相似是预后好的表现,本组病例中有2例在治疗中因患儿不能很好配合或家长不能长期坚持等原因,到1岁以后仍没有好转,患侧胸锁乳突肌仍然缩短,最后行手术治疗。手术中肉眼见肿块为白色纤维组织,超声显示均质强回声。推测出回声均质性增强是肌肉组织纤维化加重的表现。
本病的诊断以前主要凭医师经验,典型的病例临床诊断不难,但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加之部分不典型病例,因此需有一较确切的检查方法,现在超声检查的应用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可直接显示病变部位胸锁乳突肌的改变较临床检查敏感性高。高频率超声分辨力高,图像细腻,能实时显示胸锁乳突肌图像,正常胸锁乳突肌是一块长的斜向肌肉,起于胸骨及锁骨两个端,止于颞骨乳突上。有5个或5个以上肌束被包在颈外膜内。深层为颈动脉鞘及前中斜角肌,内侧为甲状舌骨肌颈袢。在胸骨头分叉处横切面扫查,其边界清楚,内部为均匀的低回声区,肌膜纤维组织为斑点状回声,肌肉内可探及散在魔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声像图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份呈梭形增粗,内部探及肿块回声和/或肌肉条纹增粗、变短、扭曲、甚至中断,与正常胸锁乳突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特征性。本组病例病变显示率高达100%,所有病例均准确诊断。
在临床上,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应与眼性斜颈、颈椎∀半椎体#畸形而引起的骨性斜颈、继发性或急性斜颈(冷风侵袭、感染、创伤所致)、痉挛性斜颈、精神性斜颈、脑性斜颈等鉴别。在鉴别诊断中应结合X摄片、眼科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对肌性斜颈的诊断以往主要靠临床表现,采用排除法加以确诊。但X线片仅能发现骨性斜颈而其它斜颈往往无异常发现,并且先天性肌性斜颈导致的颈椎侧弯还会影响X线片的诊断。患者家属叙述病史受主观因素影响,临床医师往往凭其经验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误诊就很难避免。近年来高频率超声的发展,其图像独特为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肌性斜颈的特征性图像使超声检查能轻松地将本病与非肌性斜颈鉴别开。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儿,术前了解胸锁乳突肌挛缩的程度,对确定手术方案和松解范围很有意义。手术时切断胸骨端和锁骨端肌肉后,胸锁乳突肌向上回缩,回缩的距离应大
!
50
!J OURNAL OF MUDANJI ANG M EDICAL COLLEGE Vo.l28 NO.3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