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大于1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高频超声图像分析
b o i t ik n d cs s 1 ir ssar p y cs s F rt ea e 1y a s ≤ 3 y a sc i rn t eafce sl s r ss hc e e a e , f o i to h a e. o h g > e r~ 9 b e r hl e h fe td mu cewa d
赵 亚 平 张 庆
方法
以健 侧 胸 锁乳 突肌 作 对 照 ,沿 胸 锁乳 突 肌 走 向 ,用 高 频 超 声 显 示 病 变 肌 肉 的 长 轴 及 短 轴 观 ,观 察 肌 纹 理 回 声 ,测 量
肌 肉厚 度及 病 变 累 及 长度 ,并 与 手 术 及 病 理作 对 照 。
结果 5 8例 大 于 1岁 肌性 斜 颈 患 儿 患侧 胸 锁 乳 突 肌 声 像 图表 现 为 :肌 瘤 型 5 、肌 肉增 粗 型 3 例 4例 、肌 肉萎 缩 型 1 例 ,> 1 9
一
2 2 一 7
中国超 声 医学 杂 志 2 1 0 0年 3月 第 2 6卷第 3期 C ieeJUl ao n dV l hn s t su dMe o r 2
—
O
!
大 于 1岁 小 儿 先 天 性 肌 性 斜 颈 高 频 超 声 图像 分 析
高峻
摘 要
目 的 探讨 大 于 1岁 A J 先 天 性 肌 性 斜 颈 的肌 肉病 变 高 频 声像 图特 征 ,为 临 床 提供 肌 肉病 变 程 度 信 息 及 手术 指 征 。 ,L
m a n y p e e e sfbr ss t c e d st to i l r s ntd a i o i hik ne iua in, w hief r t ge > 3 e r c l e h af c e u ce was l o hea y a s hidr n t e fe t d m s l manl i y
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
室 增大 。彩 色多普 勒 显示 一股 五彩 镶嵌 的血 流 由升
主动 脉射 向肺动 脉 。 喷 泉 状 。 续 整个 心 动周 期 , 呈 持
脉冲及连续多波多普勒显示双期高速湍流频谱。
AS P D的诊断 及鉴 别诊 断
可证 实分 流 的存 在及 血 流动力 学 改变 .并 可检 出合
肺 动 脉 问隔 缺 损 . 国超 声 医学 杂 志 .0 2。89 :1 中 2 0 1 ( )7 7
的五 彩镶嵌 的血 流信 号 .频谱 多普勒 于瘘 口处 探及 双期 连续性 的 湍流信 号
4游字光 , 叶军 . 凌月蓉 , 彩色多普勒诊断主肺动脉 间隔缺损. 等. 中国
超声 医学 杂 志 .9 7 1 ( )5 19 。3 2 :7
根据 A S P D的 彩色 多普 勒超 声心 动 图表 现特 征 即可做 出诊 断 。但 需与 以下几 种疾 病相 鉴别 : 1 室 () 间隔 缺损 :主要 是 与肺 动脉 瓣下室 缺亦 称 干下 型室 缺 相鉴别 。 心底 短轴 切面上 . 损 的回声 中断 紧邻 在 缺
肺 动脉瓣 下 .位 于右 室 流 出道侧 而 A S P D的 回声 中 断 则位 于肺 动脉瓣 上 的肺 动脉右 侧 。彩色 分流 束 由
并其 它 畸形 . 因其病 情发 展快 。 一旦 形成 艾森 曼 格 氏 综 合征 时 . 失去 了手 术 的机 会 。 便 因此 。 前 正 确 的 术 诊 断 .对外科 早期 手术 治疗 方式 的选 择 和患 者 的预 后 随访 具有 重要 意义 。彩 色多普 勒超 声 心动 图 对本 病 的诊 断无 创无 痛 、 晰直 观 、 确 可靠 、 清 准 简便 迅 速 、
( 稿 日期 20 - 70 收 060-4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46例的声像图特征。
结果本组4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
根据声像图特征,4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分为两种类型:肿块型25例(54.3%),弥漫型21例(45.7%)。
14例(30.4%) 先天性肌性斜颈内显示低速高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169~0.187。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congenital muscular orticollis(CMT). Methods The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46 children with CMT confirmed clinicall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bnormal ultrasound features could be visualized in all of 46 children with CMT. According to the sonogram features, 46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2 types:mass forming (25/46, 54.3%) and diffuse type (21/46, 45.7%). Arterial flow signals were detected in 14 children (14/46, 30.4 %),RI was 0.169~0.187. 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has specific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CMT.【Key words】Torticollis;Ultrasonography;Color Doppler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向一侧偏斜的病症1],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3%~1.9%2]。
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分型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先天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的超声表现,对其图像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所有先天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声像图均发生明显异常改变,其中78例表现为局部肿块型,8例表现为均匀增厚型。
结论高频超声对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超声肌性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婴幼儿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及挛缩变性,导致头和颌的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头项活动不利的一组病证。
该病的发生率为0.4%-1.9%[1]。
本文回顾性分析86例先天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分型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86例门诊患儿,因发现一侧颈部肿块或头颅倾斜来院就诊并进行超声检查,男60例,女26例,年龄12天至12个月。
1.2仪器 hP-IE33、EUB8500、GE73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频率7.5-10MHz1.3检查方法患儿去枕仰卧位,头稍上抬并转向对侧,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涂上适量耦合剂,探头直接轻放在胸锁乳突肌部进行纵、横等切面扫查,观察胸锁乳突肌的结构,包括形态、包膜、内部回声等,并测量其长度、厚度,必要时双侧对比检查,发现肿块记录其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
2 结果2.1 局部肿块型 86例患儿中,表现为局部肿块型的有78例,其中男52例,女26例,43例在右侧,35例在左侧,患侧胸锁乳突肌均较健侧缩短,回声异常,局部隆起呈圆形或梭形肿块,无明显包膜,肿块均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大小13x8mm-38x21mm,内部肌纹理排列紊乱、中断或消失,回声不均匀, 25例表现为等回声,52例表现为低回声,1例表现为高回声。
CDFI:肿块内可见稀少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
小儿斜颈超声诊断
塞引起肌肉的纤维化。 遗传学说:约1/5的患儿有家族史,且伴有其
他部分的畸形。 产伤学说:斜颈多发于难产分娩的病例特别是
臀位产约占3/4。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1周后,病侧颈前部沿胸锁乳突肌可 触到一质硬无痛的肿块,2~3周后出现头向患 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随年 龄增大,肿块可逐渐变小,经2~6个月消失后, 肌肉变成硬韧索条状。局部皮肤正常,无全身 症状。
小儿斜颈超声诊断
1个月的宝宝,左侧颈部可触及一包块
小儿斜颈
定义
小儿斜颈,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 (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 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 ,导致缩短, 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 ,同时伴有脸 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严重者 导致颈椎侧凸畸形。
发病原因
病因不详,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 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
辅助检查
B超检查对比两侧胸锁乳突肌厚薄, 质地,有助于鉴别是否肌性斜颈。
声像图表现
患者胸锁乳突肌成梭形肿大,厚度 增加,病变部位内部结构模糊,肌 束纹理紊乱或消失,呈不均匀高、 低混合性回声,但肌外膜尚保持连 续。CDFI:早期较丰富,后血流信号 逐渐减少至消失。
B超 非肿块型 肿块型
非肿块型
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 (2) 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
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 维结缔组织所替代。 (3) 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 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 (4) 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主要有宫内压迫学说:系胎儿在宫内胎位不正
肿块型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筛选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50例行超声诊断的先天性肌性斜颈者参与本次研究,对其图像资料以及基础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分析,并总结对患儿行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
结果:依据超声图像特点可分为肿块型、弥漫型;其中,14例患儿检查到彩色血流现象,RI指标显示为0.74-0.87。
结论: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者行超声诊断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由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挛缩,而致使头向一侧偏斜的疾病,该病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的肌肉骨骼系统性先天性病症之一,其发病率[1]约占小儿疾病的0.3%-1.9%,若该病治疗及时,可避免手术的创伤,由此可知对该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现就我院5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展开研究,以期对患儿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0例行超声诊断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均来源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间前来就诊的患者中。
其中男女比例为24:26,年龄段在23d-1.3岁,年龄区间为(60.4±20.5)d;所有患儿经查阅其临床信息均无难产或者产伤史者,于出生后,并无显著的颈部临床表现,颈部扪以及肿块患儿31例,未扪及肿块患儿19例。
1.2 检测方法选用Philips iU、GE Voluson 730以及HD11等超声诊断设备,设定7-12MHz 作为本次探头的频率,协助患儿呈仰卧位或者由家长端抱,将颈部充分显露;顺着胸锁乳突肌从上处到下处行全方面的纵、横探查。
对患儿胸锁乳突肌的形状、大小以及内部肌肉纹理变化、回声变化、双侧对比情况等予以观察;其次,重在对颈部肿块的检查,后对胸锁乳突肌的大小以及病变分为予以测量。
完成上述操作后,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观察患儿肿块内的血流变化以及阻力指数(RI)。
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31例胸锁乳突肌(SCM)患儿的超声资料,分析患侧SCM形态、内部回声结构及血流供应情况,并对比观察健侧SCM。
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SCM结构,患侧SCM多为梭形肿大,内部回声多为不均质稍低回声,内有肌肉纹理,部分可见血流信号,与健侧明显不同。
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该病的治疗、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先天畸形斜颈超声先天性性肌性斜颈是特殊的姿势畸形,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SCM)变性挛缩所致。
挛缩肌肉牵拉致颈部歪斜,头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1],早期多表现为患侧SCM肿块。
收治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31例,回顾性分析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先天性肌性斜頸患儿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5天~13个月,临床触及肿块23例,未触及肿块8例。
仪器与方法:采用GE LG7、ALOKA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探头频率5~12MHz。
患儿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入睡后检查效果最佳。
检查时取仰卧位,哭闹患儿可由母亲斜抱,颈部稍向后伸展,并旋向健侧,充分暴露颈部。
沿胸锁乳突肌走行进行多切面连续扫查,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形态、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测量双侧胸锁乳突肌的厚度,再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用频谱多普勒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本组31例CMT患儿均可见SCM声像图异常,全部为单侧,左侧12例,右侧19例,患侧SCM纵切面呈梭形或局限性肿大(如图A,B),内回声稍低,分布欠均匀,肿大SCM内可见肌纤维穿行,其上下方均与肌纤维走向清晰的正常SCM相连,肿大SCM厚度9.7~15.2mm。
彩色多普勒显示大部分(24/31)SCM肿块可见血流信号(如图B),并可录及动脉血流频谱(如图C),阻力指数0.67~0.79,患侧胸锁乳突肌声像图与健侧对比有明显不同(如图D)。
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斜颈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46例CMT患儿的声像图特征并分型。
结果Ⅰ、Ⅱ型43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Ⅲ型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
Ⅳ型1例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改善。
结论超声对婴幼儿CMT 诊断具有安全、及时、准确的优点,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具有指导意义。
标签:超声检查;婴幼儿;先天性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部向患侧偏斜的婴幼儿颈部畸形,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1岁以内患儿如能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愈。
近年来超声已广泛用于CMT的早期诊断。
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46例CMT患儿的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对其诊断价值,以协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我院就诊的CMT婴幼儿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16 d~17个月,平均4.6个月;其中新生儿10例,婴儿28例,幼儿8例。
临床表现为颈部包块或头偏向一侧,临床颈部扪及肿块43者例,未扪及肿块者3例;右侧胸锁乳突肌病变21例,左侧25例。
1.2仪器与方法使用东芝aplio-770A彩色多普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2 MHz。
患儿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颈部稍伸展,略旋向对侧,对于不配合的患儿可口服10%水合氯醛。
探头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纵向及横向扫查,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大小、内部肌肉纹理、回声强度及内部有无肿块,测量胸锁乳突肌厚度及肿块大小或肌肉条纹回声異常的范围及血流信号,并与健侧对比。
计算两侧胸锁乳突肌厚度比。
参照TatIi等[1]的分型标准,对患儿的超声表现进行分型。
即:Ⅰ型,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限性增厚,回声不均匀或正常,周边肌纹理清晰;Ⅱ型,患侧胸锁乳突肌在正常肌纹理背景中呈弥漫散在强回声;Ⅲ型,为整块胸锁乳突肌呈杂乱的强回声,正常肌纹理消火;Ⅳ型,为整块胸锁乳突肌呈带状强回声,正常肌纹理消失。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超声表现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超声表现作者:武荣王淑敏王金锐临床病史:患儿,男,4月,难产病史。
因家人发现头偏向一侧,且在左颈部触摸到肿块来医院就诊。
临床考虑斜颈,特申请体表包块超声检查。
声像图表现:超声所见: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局限性增厚,内部肌纤维回声紊乱,提示左侧肌性斜颈(图1)讨论: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
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3% -1.9%1,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后的第三大儿童运动系统畸形。
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纤维化及变性是小儿肌性斜颈的直接原因。
引起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原因尚不明确,临床大多认为由宫内胎位不正、产伤、感染、血供障碍等因素引起。
病理变化为胸锁乳头肌间质增生和纤维化2。
年龄越长,纤维化程度越重,有研究3认为肌性斜颈早期纤维母细胞增生、肌肉增粗,病变由局限性向整个肌肉侵犯,最后萎缩与颈前筋膜、颈阔肌粘连。
随着病情发展,将来会有头面部和脊柱畸形。
由于高频超声的普及,其无创、无痛、价廉易被患儿接受等特点更是让它成为诊断小儿肌性斜颈最好的诊断方法。
正常胸锁乳突肌超声声像图纵切呈带状,其内由许多肌肉纹理组成;横切呈透镜状,中间见网状线状分隔及点状高回声。
肌性斜颈时,由于胸锁乳突肌的间质增生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病例均有着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病变多位于单侧。
根据二维声像图表现将肌性斜颈分为3型:①肿块型,病变位于中下段及下段,显示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部团块状回声,肌纹理走行紊乱、消失,回声呈不均低、等、稍强或强回声,厚度0.9~2.0cm(图2);②局限性增厚型,病变位于中下段及下段,显示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限性增厚,肌纹理走行尚清晰或紊乱,回声呈均匀低、等、稍强回声或强回声,厚度为0.8~1.4cm(图3);③弥漫性增厚型,显示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对侧弥漫性增厚,肌纹理走行尚清晰,回声呈均匀低、等或稍强回声,厚度为0.7~1.3cm(图4)。
【超声科普】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筛查
【超声科普】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筛查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约为0.4%-1%。
该病主要是由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引起,导致头部和颈部向一侧倾斜,同时伴随着颈部活动受限、面部不对称等症状。
目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首选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超声筛查的意义1.早期发现病变:超声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许多潜在的病变,例如先天性肌性斜颈、胎儿畸形、乳腺肿块等。
通过早期发现病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2.评估病变性质和程度:超声筛查可以评估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例如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的范围和深度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3.监测病情进展:超声筛查可以动态监测病情的进展,例如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治疗效果的评价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4.指导治疗方案:超声筛查可以指导治疗方案,例如选择何种手术方式、确定手术时机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5.提高诊断准确性:超声筛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通过超声筛查,可以发现一些其他检查难以发现的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超声筛查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帮助医生制定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超声检查时,通常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将探头放置在患儿的胸锁乳突肌区域,进行多角度扫查。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图像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质地、血供等情况,同时可以观察颈部其他结构如颈椎、颈动脉、颈静脉等是否有异常。
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通常,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图像表现为胸锁乳突肌局部增厚、质地不均匀、回声增强等特征。
高频超声对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肌功能恢复状况的定量评估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 鄄collis ,CMT )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逐渐纤维化而导致头偏向一侧的病症,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能有效避免致残。
肌肉功能的恢复对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推拿保守治疗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大程度恢复受累肌肉功能。
高频超声探头可获得与肌肉骨骼相关的各种参数,如肌肉厚度、肌肉横截面积等,用以评估肌肉活动时的状态变化[1]。
研究发现,通过高频超声对上述肌肉结构参数的测量,可评估脑卒中、脑瘫等患者的肌肉功能和肌痉挛情况[2-3]。
而有关其在CMT 的应用报道罕见。
笔者对80例CMT 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寻找适合评估该病患肌功能恢复状况的有效定量指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20年1—6月因头偏向一侧或扪及颈部包块来我院就诊的1岁以内患儿80例,均经临床医师综合评估确诊为CMT 。
其中男5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2.4)个月,均为单侧受累,左右侧比例约1.7∶1;患侧胸锁乳突肌受累部位均位于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1.06.005[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基金支持(2016-D -YY -13)。
[通信作者]康彧,E -mail :******************.。
高频超声对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肌功能恢复状况的定量评估沙晓溪1,康佳1,彭趣思2,陈园园1,胡敏1,康彧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①超声医学科,②推拿科,四川成都610072)[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定量评估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 )患侧肌肉功能恢复状况的可行性。
方法:收集80例CMT 患儿,推拿治疗6个月后复查超声,测量双侧胸锁乳突肌收缩、舒张时中下段最大横断面的肌肉厚度变化值与横截面积变化值,并分别计算同一患儿双侧肌肉厚度变化值之差(D1)及肌肉横截面积变化值之差(D2)。
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41例高频超声分析
一
[ 1 ] 陈孝 平 . 外科学l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7 : 1 1 0 4.
[ 2 ] 李士 星, 杨艳 红, 杨 玉萍 . 小 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的超 声诊断…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2 0 0 3 ,1 2 ( 4 ) : 2 4 6 .
总 结 上 述 ,高 频 超 声 对 胸 锁 乳 突 肌 的 肌 纹 理 状 况 具 有 较 好 的 显示 能力 , 能 够 判 断 病 变 累及 范 围 、坏 死 及 纤维 化 程
素证 据不 明确 ,有 待积累 更多病例 。
本 组 患 儿 出生 后 颈 部 无 明 显 异 常 ,最 早 出生 后 2周 一 侧可见肿大 , 质 地 硬 ,部 分 患 儿早 期无 肿 块 ,但 表 现 为 头 偏
蹄 内 翻 足 等 。有 部 分 胎 位 正 常 、分 娩 正 常 的 婴 儿 也 发 生 肌 性 斜 颈 ,因而 有 学 者 认 为 胸 锁 乳 突 肌 纤 维 化 在 母 体 内 已经
缩 、间质大量增生过渡 , 且 间质 中纤维组织与肌 肉比例随年
龄 增 大 而 增 大 1 , 从 而 提 示 临床 采取 手术 及 术 后 必 要 的辅 助
[ 3 ] 刘远忠. 先 天性 斜 颈诊 断 与治 疗进 展 [ J 】 . 现 代临 床 医学 生物 工 程学 杂 志 ,2 0 0 5 ,l 1 ( 3 ) : 2 4 6 - 2 4 8 .
[ 4 ] Ta n g S , L i n Z, Q u a n X, e t a 1 . S t e mo c l e i d o ma s t o i d i :  ̄ e u d o t u mo r
说 明引起溶 血的 因素仍存 在 ,可排 除挤压 伤所致溶 血 。此 患者 人 院后手术 发现腹腔 内有大量 气体 、脓血 性液 体 ,提
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诊断
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诊断肖岚【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高频超声表现,了解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的变化及血流情况,并与健侧胸锁乳突肌对比观察.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的显示胸锁乳突肌内肿块,内有肌肉纹理,肌纹理紊乱,且肿块越大,肌纤维回声越强,彩色血流显示部分可见点状、棒状血流信号,超声声像图与健侧明显不同.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能早期正确诊断,并且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转归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0(045)008【总页数】2页(P827-828)【关键词】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高频超声【作者】肖岚【作者单位】343700,泰和,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2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较常见的颈部畸形,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致头面部向患侧偏斜畸形[1]。
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治疗,可出现头面部歪斜,并逐渐加重。
患侧可扪及肿块,质较硬,无红肿及发热。
本文总结1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超声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疑似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2d~6个月,平均33d;左侧6例,右侧8例。
全部患儿均因家长发现头偏向一侧或触及颈部肿块而就诊。
1.2 采用仪器沈阳东软NAS-2000、百胜Mylab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
1.3 检查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充分暴露检查部位,采用直接扫查法,纵、横、斜切多切面扫查。
了解肿块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血流情况。
测量患侧胸锁乳突肌厚度,记录数值对比观察健侧。
对不合作患儿待其入睡后检查。
2 结果14例患儿均发现患侧胸锁乳突肌内肿块,左侧6例,右侧8例。
声像图表现: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限性呈梭形增厚,肿块最大约3.2×1.2cm,最小约2.0×0.7cm。
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价值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行超声诊断的价值。
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34例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进行连续性扫查,观察其内部回声、包块形态及大小、血流情况等,测量其厚度,并与健侧对比观察。
结果:依据声像图特点分为肿块型25例及弥漫增厚型9例。
结论:超声检查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较好方法,值得应用。
【关键词】超声;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033-02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发病率较高的肌肉骨骼系统性先天性病症之一,因颈部活动受限,下颌不能向肿块同侧肩部旋转,致使颈部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后期发生胸锁乳突肌挛缩时颈部偏斜更明显,颈部活动尤其是下颌转向患侧的旋转活动受限更明显,头颅前移,脸面部后仰,该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各种继发畸形,患儿面部健侧饱满,患侧面部较健侧小,双眼、双耳不对称,晚期常伴有颈胸椎的侧凸,故对该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可避免手术的创伤,本文对我院34例先天性斜颈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检查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3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在19天~1岁。
所有患儿都是其家长发现患儿头向一侧偏斜或颈部扪及包块而来诊。
1.2 仪器及方法仪器采用西门子ACUSON2000超声诊断仪,7-9MHZ的变频探头。
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头颈略旋向对侧,充分暴露检查区,通过横向、纵向连续性扫查该侧胸锁乳突肌,图像辉度调节至健侧胸锁乳突肌肌腹为低回声,观察其内部回声、包块形态及大小、血流情况等,测量其厚度,并与健侧对比观察。
2.结果发现34例患儿胸锁乳突肌均有异常声象图表现,13例病变在左侧,20例病变在右侧,双侧1例。
以二维超声声像图特点为依据分为两类:1.肿块型:患侧探及肿块的有25例,右侧15例,左侧9例,双侧1例,均位于中下段,呈梭型团块,内部回声为中等回声或低回声,肌肉纹理欠清晰,2.弥漫性:9例,声像图显示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健侧均匀性增厚,左侧增厚4例,右侧增厚5例,肌肉纹理清晰,回声尚均匀,厚度在0.6~1.0cm。
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意义分析
将 本 院 近几 年来 超 声 检 查 并 经 临 床 证 实 的 先 天 性 肌 性 斜 颈 患
儿 7 1例 , 回顾 性 总 结 、 析 其 声 像 图表 现 , 探 讨 超 声 检 查 在 分 以 诊 断 该 病 的应 用 价 值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本组患儿共 7 1例 , 为 本 院 2 0  ̄2 0 年 应 诊 的先 天 性 均 00 08
肌性 斜 颈 患 儿 , 中 男 3 其 9例 , 3 女 2例 , 龄 为 5d至 2岁 。有 年
胎位不正史者 6 7例 : 括 臀 位 产 史 者 1 包 9例 , 产 史 者 3 难 3例 ,
查 前 喂 适 量 的 1 % 水 合 氯 醛 , 其 入 睡 后 检 查 。主 要 观 察 双 O 待
侧 胸 锁 乳 突 肌 大 小 、 态 和 结 构 以 及 肌 肉条 纹 回声 有 无 异 常 和 形
有 5例 患 儿 因 家 长 不 能 坚 持 治疗 等 原 因 , 块 在 3个 月 内逐 渐 肿
33 0 ) 5 0 0
文 章 编 号 : 6 18 4 ( 0 0 1 — 7 00 17 —38 2 1) 318 —2
先 天性 肌性 斜 颈 是 小 儿 常 见 先 天 性 发 育 畸 形 之 一 Ⅲ 。 主 1 ] 要 病理 改变 是 患 侧 的胸 锁 乳 突肌 间 质增 生 、 维 化 导 致 胸 锁 乳 纤 突肌 挛 缩 , 现 头 颈 偏 向 患 侧 , 转 向对 侧 并 后 仰 , 侧 颈 部 可 出 脸 患 扪 及 一 枣样 大小 或 鹌 鹑 蛋 大 小 的肿 块 , 部 无 红 肿 、 热 。现 局 发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小儿斜颈,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缩短,颈部向一侧编斜畸形,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
超声诊断的价值本病的诊断以往主要是接诊医生凭经验做出靠触诊来确定,对肿块明显者尚可确诊,但对肿块不明显或萎缩型的病儿往往漏诊,只是笼统的称之为“姿势性斜颈”,嘱其回家自己纠正姿势,但病儿纠正数月后仍不见起色,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现在应用超声诊断可直接多切面连续扫查胸锁乳突肌,高频率超声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能实时显示胸锁乳突肌图像,对没有肿块的患儿也可以做到确诊。
将婴幼儿肌性斜颈的确诊率提高到了100%。
正常胸锁乳突肌声像图在胸骨头与锁骨头分叉处横切面扫查,其边界清楚,內部为均匀的低回声区。
纵切面显示呈带状,中间略突出,內部由许多肌肉条纹组成,条纹排列自然有序。
超声声像图:横切面呈透镜状,中间见网状、线状分隔及点状高回声。
纵切横切厚度与宽度一致相等,肌膜纤维组织为斑点状回声。
正常胸锁乳突肌前后径为0.6cm~0.8cm。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肌肉内部彩色血流信号丰富。
肿块型胸锁乳突肌声像图此类病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所有病儿均发现胸锁乳突肌中部或中下部呈梭形增粗,厚度增加,胸锁乳突肌前缘部分有团块状回声,团块大小不等,边界欠清或不清,边緣较规则,沿肌肉长轴分布,大体呈梭形多见,与对侧胸锁乳突肌比较内部回声的强度分为强回声、相等回声和低回声。
回声强弱与肿块内胶原纤维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强且均质回声表示纤维化和程度重;强弱不均质回声提示部分纤维化;等同且均质回声提示肌肉比较正常;低回声提示间质梭形细胞为主,肌纤维很少。
超声声像图:肌束纹理紊乱,肌肉条纹增粗、变短、扭曲、甚至中断,回声几乎消失,但肌外膜尚保持连续,可见增粗的肌肉条纹从肿块中间或一侧通过;颈内静脉受压变形、狭窄。
彩色多管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所有病儿肿块内部未探及确切彩色血流信号,经降低速度标尺及脉冲重复频率后,肌肉条纹区域内均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呈魔点状。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运用价值
态大小 、 轮廓边 界 、 内部 回声及血流情况等 。
2 结 果
本 组 全 部 病 例 均发 现一 侧 胸 锁 乳 突 肌异 常 改 变 ,根 据 声
合理 的、 及 时的治疗 , 可出现头 面部 畸形并逐 渐加 重 , 因此早 期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本研究 回顾 性分 析经 临床证实 的3 5例患儿的超声表现 ,以探讨பைடு நூலகம்声对/ I , J L 先 天性肌性斜 颈的运用价值 , 现报告如下 。
早治疗提供有 价值 的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1 1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 M]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2 0 1 1 :
8 5 4 . 8 5 9 .
病 的 x线表现 以非软骨性改变最为多见 , 其 发生率明显高于
同组 的 骨软 骨性 改 变 ,特 别是 颈椎 生 理 曲度 的改变 达 到 9 1 . 7 %; 与本组 1 9 2 例( 9 1 . 4 %) 研究一致。因此 , 颈椎生理曲度 异常改变是青 少年 颈椎病 的重要 x线征象之一 , 是早期诊 断
・
1 1 7 2・
医技杂志 2 0 1 5 年1 1 月第 2 2 卷第 1 1 期 J o u n r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 N o v e m b e r 2 0 1 5 , V o 1 . 2 2 , N o . 1 1
院学报 , 2 0 1 1 ,2 8 ( 2 ) : 2 2 0 . 2 2 1 .
关节生理功能和颈部肌 肉的力量。③ 提高对青少年颈椎病的 认识 , 加强宣传 , 使家长 、 学校及青少年对颈椎病有 全面了解 ,
临床肌性斜颈病理、临床表现、超声分型与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
临床肌性斜颈病理、临床表现、超声分型与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
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两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作用是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肌性斜颈
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儿科骨科疾病,由于胸锁乳突肌的挛缩导致头向患侧倾斜,可能伴有颅骨变形,髋关节发育不良,臂丛神经损伤等。
可能与宫内胎位不正或分娩时损伤有关。
临床表现
一般患儿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下1/3处有肿块隆起,质硬,呈圆形、椭圆形,头倒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肿块无红、肿、热、痛。
超声分型及表现
肿块型
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出现不均质回声实性肿块,呈梭形或椭圆形。
肿块回声强弱与肿块内胶原纤维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强且均质回声表示纤维化和程度重;强弱不均质回声提示部分纤维化;等同且均质回声提示肌肉比较正常;低回声提示间质梭形细胞为主,肌纤维很少。
非肿块型
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对侧增粗,回声增强,肌纹理增多,分布均匀;或患侧明显变细,回声增强,肌纹理显示不清,部分与颈前组织分界不清(临床较少见)。
鉴别诊断
习惯性斜颈
有斜颈症状,但胸锁乳突肌无明显异常。
骨性斜颈
有寰枢椎半脱位、颈椎发育不良等颈椎异常疾病,胸锁乳突肌无明显异常。
颈部神经鞘瘤
瘤体两端鼠尾征,与正常神经相延续。
治疗
按摩治疗
在确诊后立即开始对肿块做手法按摩等以缓解肌肉挛缩的状态,达到双侧肌肉等长的效果。
手术治疗
如果按摩至一岁还未完全治愈则需要手术松解治疗并配以功能锻炼。
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诊断价值论文
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主要探讨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诊断中的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作用。
方法:对4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一侧胸锁乳肌纤维性挛缩进行二维超声连续扫查,时刻观察患者病变部位的回声及范围,然后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病变部位的声像图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4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侧胸锁乳肌都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其中10例患儿没有能够探测到比较确切的肿块,只是见患儿锁乳肌内条纹明显增粗,另外30例患儿发现胸锁乳突肌中下份有团块回声,边界较清,边缘较规则,但是团块大小不等,同时内部回声比较弱,也比较均匀。
结论:超声在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诊断中有比较大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确切的诊断。
关键词:超声;先天肌性斜颈;患儿;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72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6-01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纤维瘤病引起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从而导致头颈向一侧偏斜的疾病,发病率约为0.3%-1.9%,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开始时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
该病如过治疗及时,可以非手术治愈,因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婴幼儿的预后十分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儿均为近几年在我院检查并接受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15周-36月,平均年龄为12个月,在使用超声检查中所用的仪器为medison8000及medison99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其中探头以频率为7~15mhz为最好的超宽频探头。
1.2方法: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仰卧位或者由家长横抱,对于不合作患儿检查前水合氯醛灌肠,待患儿入睡后检查,在检查时患儿颈部伸直,充分暴露检查部位,采用直接扫查法多切面连续扫查,使用超宽频探头沿胸锁乳突肌自下而上进行全面的横向及纵向扫查,详细观察病变部位的内部回声,并且与健侧对比,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测量阻力指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分析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临床证实的6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诊断,然后对他们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全部患儿的声像图均出现异常改变,其中弥漫型32例,肿块型28例。
结论把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临床检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标签:先天性肌性斜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婴幼儿及新生儿中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其主要因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向一侧偏斜而导致。
对此病而言,及时诊断及治疗对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均选自2010年3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全部患儿的病症均经临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证实,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5d~1.8岁,平均年龄(49±8.2)d,均没有明确的产伤史或难产,出生后颈部也没有发生异常表现。
36例可在颈部触及肿块,其余24例未触及肿块。
1.2仪器和方法使用GE V oluson730、Philips iU 22以及HD 11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儿进行检查,把探头的中心频率设为6~14MHz,让家长横抱患儿或让患儿取仰卧位,头颈稍旋向对侧,颈部略伸展并充分暴露[2]。
沿着胸锁乳突肌从上到下进行全面的横向及纵向扫描检查,把颈部肿块作为重点的观察对象,对胸锁乳突肌的内部肌肉纹理、形态、大小、回声强度等进行详细观察,并对双侧进行对比分析,把胸锁乳突肌的厚度及其累及范围进行仔细测量,接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对肿块内部血流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可对动脉频谱进行清楚测量的患儿,还需对其阻力指数进行有效测量[3]。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0.0软件对患儿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2.1声像图异常改变情况60例患儿的声像图均出现了异常改变症状,且病变部位均处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其中2例一侧胸锁乳突肌呈现葫芦样的两处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筛选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50例行超声诊断的先天性肌性斜颈者参与本次研究,对其图像资料以及基础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分析,并总结对患儿行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
结果:依据超声图像特点可分为肿块型、弥漫型;其中,14例患儿检查到彩色血流现象,RI指标显示为0.74-0.87。
结论: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者行超声诊断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由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挛缩,而致使头向一侧偏斜的疾病,该病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的肌肉骨骼系统性先天性病症之一,其发病率[1]约占小儿疾病的0.3%-1.9%,若该病治疗及时,可避免手术的创伤,由此可知对该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现就我院5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展开研究,以期对患儿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行超声诊断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均来源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间前来就诊的患者中。
其中男女比例为24:26,年龄段在23d-1.3岁,年龄区间为(60.4±20.5)d;所有患儿经查阅其临床信息均无难产或者产伤史者,于出生后,并无显著的颈部临床表现,颈部扪以及肿块患儿31例,未扪及肿块患儿19例。
1.2 检测方法
选用Philips iU、GE Voluson 730以及HD11等超声诊断设备,设定7-12MHz 作为本次探头的频率,协助患儿呈仰卧位或者由家长端抱,将颈部充分显露;顺着胸锁乳突肌从上处到下处行全方面的纵、横探查。
对患儿胸锁乳突肌的形状、大小以及内部肌肉纹理变化、回声变化、双侧对比情况等予以观察;其次,重在对颈部肿块的检查,后对胸锁乳突肌的大小以及病变分为予以测量。
完成上述操作后,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观察患儿肿块内的血流变化以及阻力
指数(RI)。
2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5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均观察到声像图有显著的异常变化。
①其中43例患儿头斜向患侧(86.0%),而头斜向健侧患儿共计7例(14.0%);②左侧病变者31(62.0%),右侧病变者19(28.0%)。
③患儿年龄低于3个月龄者35例(70.0%),年龄在3个月-1岁者共计12例(24.0%),而年龄超过1岁者3例(6.0%)。
④50例患儿共有的表现是一侧的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具有病变现象,其中仅有2例患儿的一侧胸锁乳突肌患有2处病变情况,且呈葫芦状变化。
2.2 患儿超声诊断具体情况
依据二维超声诊断的特征,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①肿块型。
该类患儿共计32例,占比为64.0%;主要表现有:患侧锁乳突肌对侧呈局限性增厚情况,且肌纤维走势较为繁乱,内部回声显现程度不均降低或者增强,且厚度达到1.11-1.39cm,病变范围在2.70-3.80cm。
②弥漫型。
此类患儿经统计有18例,占总数的36.0%;图像主要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较另一侧度对比,呈均一性增厚,且肌纤维纹理清晰可见,回声较为均一,厚度为0.71-1.12cm。
③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可得,14例患儿可观察到彩色血流现象,占比为28.0%,其多呈现为短线或者分支样的彩色血流情况,可侧及动脉频谱,其显示为单峰的低速高阻频谱,而RI指标为0.74-0.87。
3讨论
小儿肌性斜颈若治疗不及时,其随着患儿身体的变化,可渐渐致使面部和头颅发生畸形,还可能患发其噶疾病性畸形。
但若治疗及时,可利用非手术治疗亦可取得显效效果。
于临床中,有少数患儿的胸锁乳突肌已然有挛缩的现象或者发生畸形,即使是利用手术医治,其效果并不明显,因而需对肌性斜颈病需遵循早诊断、早治疗原则。
当前,临床一直致力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研究中,但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
多数学者与产时受伤以及遗传、静脉回流有碍、血供障碍等有关。
目前较统一认为胸锁乳突肌间质增生以及纤维化变化是该病的基本病理。
经临床研究[2],肌性斜颈患儿在出生时并无显著变化,而于2-3周内可见有索带状的硬结浮现,
其逐渐变大,于患儿4-5个月内会逐渐消失。
而消失后的肌肉开始病变挛缩,继而造成颈部畸形病症。
本组研究中,患儿年龄小于3个月者占比为70.0%;该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吻合,而头部的偏向可能与病变时期具有关联。
肌性斜颈病主要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具有均一性增厚情况,且肌纤维纹理模糊不清,回声较为异常。
经诊断过程中不仅需重视胸锁乳突肌的形态变化,还需了解内部回声情况才能加以确诊。
本组研究中参照超声检查特征分为弥漫型和肿块型,其对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到彩色血流现象仅达到28.0%,出现该种现象多是因患儿的依从性较低,探查难度较大。
据有关研究对患儿行彩色血流操作的诊断价值并不显著。
但有些资料则显示[3],血流信号未出现,可与年龄以及有无炎症期已演变为肌肉组织纤维化阶段相关,因而其需进一步加深。
斜颈病症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先天性肌性斜颈是该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因而需将其与眼性斜颈以及骨性斜颈等做明确区分。
在本次研究中,经超声检查可观察到双侧的胸锁乳突肌具有明显的不同,且特征鲜明,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
利用超声诊断不仅可将肌性斜颈辨别,还能够与其他颈部疾病明确鉴别。
另外超声检查利用两侧的胸锁乳突肌长度而获取正确的挛缩长度,继而为该病的治疗方法和松解尺度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同时该种诊断方式,具有无创伤、花费较低等优势
总而言之,彩色多普勒超声运用到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方面,具有颇高的诊断价值,其为患儿手术方案确定提供较大的才考价值,该诊断方式具有较广的发展前景,可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娟萍,吕娟萍,刘光禄,赵书平. 0-1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诊断的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0(69):175-176.
[2]冯云. 高频超声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15,12(05):507-508.
[3]阮俊贤,黄包徳,林伟儒,施丽景. 小儿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6(2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