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误会”的最好办法是公布真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除“误会”的最好办法是公布真相

4月22日,黑龙江省环保厅在召开2009年全省环境执法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时,曾邀请10余家媒体参会。但面对参会记者的提问,该厅对哪些企业仍在违法排污等情况一概“保密”,最终导致部分记者退场。近日,黑龙江省相关领导就此事做出说明,称环保厅并没有刻意隐瞒排污企业污染事实,也没有领导打招呼要求对污染企业“网开一面”。他认为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一边倒,当地政府没有发言澄清的机会和平台。(5月2日人民网)近年来,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黑龙江省环保厅的这次事件之所以被舆论批评,就是公众非常担心环保问题,并且担心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益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污染企业同流合污地谋求眼前利益。所以,在记者披露新闻发布会主办方材料不足时,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就显得很激烈了。这大概算是一种合理怀疑与焦虑。

而记者的天职就是披露事实。按照黑龙江省方面的说法,这是因为在会议的准备过程中,个别工作人员工作不够细致造成的误会,记者所需要的材料是当地环保系统的“工作材料汇编”,工作人员觉得于记者工作并无帮助,并且“大部分材料都是已经曝光过”,从而造成了此次“误会”。但很遗憾的是,记者为了完成本职工作,是需要所有能够佐证报道之材料的,尤其是政府的工作材料汇编。所以,这个“误会”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确实很不合适。

这个“误会”即使真的成立,目前的形势也确实需要黑龙江或者其他政府部门反思。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法律赋予的,它的使用从初衷而言是一种善意,这种善意并非是“乡愿”式的,而是在充分提供信息的基础上,使得公众可以判断政府措施是否得力、政策是否持平、社会公正是否得到了保护。在相信媒体对社会问题的善意之基础上,政府在向媒体提供资料以及其他任何信息的同时,必须想到所有的方面,以及提供最完整的资料。任何不介意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政府部门,都在相信这个善意的前提下,有如履薄冰的谨慎。

在这种“误会”发生后,用自己没有澄清的平台与机会来应对舆论的质疑,恐怕也不是好的辩解方式。黑龙江当地政府最初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全部的平台与机会,而事件发生后,如果需要解释与澄清,这种相比而言更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是不会被媒体忽视的,只会是具有更大的平台与机会来说清此事的原委。黑龙江有关领导对某报记者所说的“还是某报负责任,事件发生以来,舆论一边倒,我们没有发言的机会和平台,除了某报也没有任何媒体来现场采访过我们”,就未免有些不符合事实了。既然发布成绩时可以开新闻发布会隆重宣布,这种事情当然更应该如此做。如果没有做的话,不能说是舆论没有给予平台与机会。

重视公众的担心与相信媒体监督的善意,是政府理解舆论监督的基础,也是其善用话语平台的基础。除此之外,任何表达自己在舆论上处于弱势的话语,恐怕都很难被公众接受,甚至还会被进一步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说,黑龙江方面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当地环保的真实情况,一一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消除“误会”。

出处:新京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