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翻译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化的翻译问题
当今这个时代,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区,说着不同的语言,但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密切得多。那么,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交流呢?这就需要有译者去充当媒介,把一方的语言转换成另一方能理解并接受的本土语言。
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其社会文化而独立存在。一方面,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媒介和载体。另一方面,语言也受文化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翻译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不应仅是对语言简单转换的研究,更应成为对文化构成中诸因素研究的过程。因此,在探讨译文的“信、达、雅”时,如果译者疏忽了对语言所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传达,不了解在跨文化的环境中相同的词语可以产生多层次的含义,或各异的词语又可赋有相近的含义,就谈不到译文的真实性或所谓的忠实原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而翻译是一种把语言表达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因此,英汉互译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中英文化信息的传递。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风俗、宗教等文化传统的不同,这给翻译带来了一定难度。
例如:
1.词汇的空缺。
这里的空缺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和“对应语”。指的是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无法对译的词语。泰勒强调“文化是由人类生活经验获得的智慧”,独特的文化现象也会导致独特的语言现象。例如中国的“旗袍”、麻将”、“气功”、乌纱帽”、坐月子”、“穿小鞋”以及文革中产生的“牛棚”等词,在英语中也是没有对应的词的。另外,英文中的“privacy”就被钱歌川先生列为不能翻译的字句,他认为,字典上译作“隐遁”“退隐”、“秘密”、“内幕”、“不为人目所见之事”等,都未能把“privacy”这个词所具有的主观的感觉表现出来。
例:我属鸡。我从来不吃鸡。鸡年是我的本命年。
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ooster. I never eat chicken. The Year of the Rooster will bring me good luck or bad luck.
2.词义冲突。
有文化感情色彩的词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词语褒贬意义不同,有些东西在一种语言中可能是正面的,能让人产生美的联想,而到了另外一种语言中,就可能变成反面的东西,使人产生不好的联想。还有一些词,在一种语言中是中性,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可是到了另外一种语言中就变成了褒义的或是贬义的,带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较为典型的一个事例就是杨宪益夫妇在翻译《红楼梦》时,将北静王向贾政夸赞“令郎真乃龙驹凤雏”直译为: Your son is truly a dragon's colt or young phoenix. 且没有加注,恐怕难以为西方读者所接受。因为,尽管我国把龙当作高贵和权力的象征,但在西方各国,“龙”却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是“凶残”的象征。
例:bourgeois liberalization. 在我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指一种背离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宪法的思想或者行为,带有贬义;然而在西方的历史文化中,它是在反封建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的一种政治主张,明显带有褒义,因此在对外宣传中翻译这一短语,宜将其译为:bourgeois liberalization aiming at capitalist restoration..
3. 语义联想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氛围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风霜雨雪等同一种景象,红蓝黑白等同一种颜色,不同民族的人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或不同的语义联想。
例如:(赵辛楣) 一肚皮的酒,几乎全化成酸醋… (钱钟书《围城》)
译为:The wine in Hsin-mei’s stomach turned to sour vinegar in his jealousy.
在汉文化中,醋喻指一种不健康的嫉妒心理,西方人只认为醋是一种酸味调味品,很难把它与嫉妒联系起来,故在译文中添加了“in his jealousy”.
还如:In American political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
译为:在美国政治竞选中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些有财团支持的人物。Green refers to rich(有经济实力的/ 钱财), 因为美国的美元纸币的颜色是绿色。
4.语用含义
在特定的语境中,词语表层的指称意义与深层的言内意义不一样,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所引起的语义联想不一样。这些词语的翻译实际上都涉及到沟通和移植异族文化,以达到语用意义的等值转换。
例: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有人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在英国历史上新教和旧教派别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只许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教之后,新教徒拒绝在斋日吃鱼,以表示皈依新教,终于新政。所以“to eat no fish”表示“忠诚”;“to play the game”原是游戏、比赛术语,表示“按规则进行比赛”,转义为“光明正大”、“为人正直”。所以应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再如郭沫若《白发》一文中“你的慧心替我把青春留住了”的“慧心”一词就很不好翻译。“慧心”是佛教用语,指能领悟真理之心,英文中没有十分贴切的对应词。张培基先生将其译为“feeling heart”。
5.民族心理差异
不同的民族文化导致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产生跨文化交际上的隔阂和语言翻译上的障碍。
如: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
译文一:When we met, 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he said I was fatter, and after saying that immediately start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
译文二: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when we met, he observed that I looked “fat”, and having made that complimentary remark he start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
中国人在那个时代重逢时常用的寒暄语,意思是“发福了”,但西方人忌讳肥胖,因此译文二更为准确些。
还有例子如毛主席问陈妻“你们俩感情好不好?”陈妻答:“好。”主席听了感到非常高兴。译为:Then Chairman Mao talked with Chen’s wife. He was pleased to know that they had a happy home life.在以前中国文化习俗中,长辈或上司询问晚辈或下属的年龄、婚姻、家庭等个人问题是一种关心、亲切的表示;在西方文化中,这类问题纯属个人隐私,问这些问题都是不礼貌、缺乏最起码的社交常识的表现,甚至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符号转换活动,人们期望的“等值”或“对等”只能是一种理想, 因此, “等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对等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源语言承载了文化信息,或在译入语中存在“意义空缺”,因而其文化负载过重的情况下,翻译时必须进行文化信息调整,尽力减少语言间“代码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丢失,从而做到译文与原文“相似”,进而保证文化信息传递中信息的等值性。同时应该注意分寸,扬长避短,恰到好处,灵活运用,尽最大可能使译文反映出原文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