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翻译的因素

合集下载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随着全球互动和交流的日益增多,语言翻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语言翻译不仅涵盖了文字的转换,同时也涉及到文化的转换。

文化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所处的文化环境,包括言语中所使用到的词汇、语法结构、习语、俗语、先验知识和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影响语言翻译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语言翻译过程中,文化语境必须被考虑到,否则文化差异可能成为交际的障碍。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文中,有一些词汇和语言习惯很难用其他语言直接表达,如中文的“亲戚”、“人情味”等,这些词汇在英文中的表达与中文有所不同。

在汉语中,“亲戚”这个词表示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但在英语中,它更多地指的是血缘关系,而不是婚姻关系。

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语言之间的差异,找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第二,文化背景会影响翻译者的语言选择。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词汇和语言习惯,这会直接影响翻译者的选择。

例如,西方国家的人们普遍喜欢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在中国,通常更重视句子的实用性。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导致在翻译中出现语言的歧义。

第三,某些词汇、习惯或言辞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中文中的“是”和“不是”的含义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不同。

在英文中,“Yes”和“No”的含义也因语境而异。

因此,在翻译时,必须将习惯和语言的含义考虑在内,以确保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第四,价值观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经验会造成不同的价值观。

例如,在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而在中国,家庭和社区的价值观则更为重要。

这种差异可能使翻译者陷入难题,因为一些基于价值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语言之间可能无法转换。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必须详细了解原始文本中使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以便在翻译中进行合适的调整。

影响翻译的因素

影响翻译的因素

影响翻译的因素在全球化的今天,翻译活动无处不在。

只要有不同文化和语言,就会需要翻译。

翻译是个复杂的过程,影响翻译的因素错综复杂,涉及语言或文本因素,文化因素,语境因素以及译者个人因素等。

作为一位外语专业的学生,我想先谈谈影响翻译的主观因素,即译者的个人因素。

其中包括译者个人的能力(外语能力,文化掌握能力,文字驾驭能力),译者的翻译理念(是直译还是意译),译者的翻译动机(动机决定投入度,投入越大,译文质量相对越高)。

作为刚刚踏入翻译的新鲜血液,甚至可能才踏进去半只脚的翻译新人,首当其冲的影响因素就是译者个人能力,而能成就译者个人能力的就是热情。

对于新一代投身祖国翻译事业的青年一代,影响新青年译者最大的就是热情。

科技时代生活日新月异,同时选择诱惑也很多,有人说生命就是由无数的选择构成,你选择某时间跳舞,你的这部分生命就是舞蹈,你选择在某个时间玩乐,你的这部分生命就是玩乐,同样作为译者,当你在无数生命小碎块的时间中选择提高语言能力,钻研语言文化,翻译的质量也会随之增长。

近日,央视综艺《朗读者》受到广泛好评,其中译届泰斗许渊冲先生带给我们无数震撼,无数感动。

已经96岁的先生,在谈及自己曾经翻译的诗篇依然饱含深情,热泪盈眶,同时计划在100岁之前,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全部译完。

这是怎样的热情使他在接近百岁之时依然坚持翻译。

在谈及翻译之时,先生眼中散发的光芒令我折服,那是渗透骨血的热爱。

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根基便是对事业无限的热情。

译者的翻译能力都是靠平时长时间的积累促成的,以热情做支撑,才能在无数日夜为提高翻译能力而奋战。

其次,译者的翻译理念同样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不断发展,翻译界大家辈出。

严复把老子的“信”和“美”的矛盾论发展为“信达雅”三原则。

林琴南不懂外文而从事翻译,不“信”,但实现了达,雅。

鲁迅倡导直译,求信,郭沫若则求美。

朱生豪倡导意译,译出诗意译作。

到了钱钟书,朱光潜,中国的翻译理论达到了最高峰。

影响翻译的因素

影响翻译的因素

影响翻译的因素一、文本方面的因素1、语义理解障碍:阅读和分析原文阶段,原文的语义含糊性和句法复杂性是影响等值程度最主要的因素。

由于原文有意无意的语义含糊,译者很难确定原文的真实语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就产生不同的译文。

如,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常喜欢间接地或迂回地表达自己对一个男孩或女孩长相的看法,便说“她长得困难”——这就不能不给译者带来“别扭”的感觉。

如果直译为“She grows difficult.”老外读了可能费解;如果意译为“She looks ugly.”原文的风趣就丧失了。

要克服语义含糊,准确传达原文语义就要求译者对原语有较高的把握能力,尽可能综合考虑与原文语义相关的所有因素,挖掘出原文真实内涵。

即便如此也难实现绝对的“等值”。

原文句法过于复杂也是译者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翻译前译者不得不将复杂的句法重新梳理一遍,即先进行语内翻译,然后再转换成译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等值程度。

2、表达方式相异:分析完原文后,在原文转换成译文阶段,译者同样遇到很多影响等值的因素,大都与表达方式、文体风格有关。

原文里同一个句法单位,译文通常都有几种等值程度不一的表达方式与之对应(固定用法除外),表达方式的取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等值程度的高低。

我们的取舍原则是选择最自然的对等物,即采用最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及惯用语搭配的表达方式。

例如:(1) Shoe the goose. (A)给鹅穿鞋。

(B)对牛弹琴。

[徒劳无益](2) Teach fish to swim. (A)教鱼游泳。

(B)圣人面前念《三字经》[多此一举](3)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A)凡是结果好的事就是好事(B)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每个英文词语的第二种[B]译法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汉语历史较长,其词语非常丰富多彩。

光一个“死”字至少有42钟说法[如,长眠、安息、登仙、圆寂、谢世、驾崩、见马克思去了……等等],英语或其它语种往往很难找到其“等值”的对应词。

影响翻译的因素

影响翻译的因素

影响翻译的因素翻译是一门复杂而且多变的技能,一些因素会对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产生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翻译的因素:1.语言技能:翻译人员必须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

这包括对语法、词汇、句法和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如果翻译人员在这方面的素养不够,就很难进行准确的翻译。

2.专业知识:某些领域的翻译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

例如,医学、法律和技术领域的翻译都需要对相关术语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翻译人员对特定领域不熟悉,可能会导致错误或不准确的翻译。

3.语言风格: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翻译人员在处理文本时必须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以确保翻译的自然流畅性和准确性。

4.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习惯,翻译人员必须了解这些差异并进行适当的转换,以确保翻译的意思能够准确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5.时间限制:有时翻译人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时间压力可能导致翻译质量下降,因为翻译人员可能无法仔细考虑每个句子和术语的选择。

6.语言变化:语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词汇、习语和表达方式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翻译人员必须时刻关注语言的发展趋势,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7.机器翻译: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许多翻译工作正在被自动化。

机器翻译可以提高翻译的速度和效率,但通常无法达到人工翻译的准确度和适应性。

总之,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翻译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并考虑到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英语翻译】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

【英语翻译】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
• 西方民族重分析,重理性,强调形式论证,在语言上的体现则是:“英 语句子结构”以主谓提挚,统摄各种短语和从句,排列由主到次,通 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连词、关系词等把 句子其他成分递相迭加,形成了“树权形”的句式结构;而且注重句 子结构的完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主语和宾语空缺,句中及句际之 间常用连接性词语。而东方民族注重整体和谐,体现在语言上则是:汉 语重意合,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语序,横向铺 叙,层层推进,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结构,不太注重句子结构形式 上的完整,只要语句意义上连贯,无须使用诸如连词等衔接手段。因 此,复合句是英语的特色,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
整理课件
语音因素
英文使用音节押韵,中文使用四个声调押韵, 完全没有共同点。
因此,无论是英文诗歌翻译成中文,还是中 文诗歌翻译成英文,都是非常困难的,也 无法把源语言的韵脚在目标语言中翻译出 来。
整理课件
词汇因素
• 基本范畴词是任何语言都有的,但其相应 的上位词与下位词却经常缺失,为了表达 的需要往往会以基本范畴词为基ຫໍສະໝຸດ 而衍生 新的词汇。整理课件
• 我在北京完成任务后,访问了几位老同学,今天早晨乘火车回来的。
句式因素
• 1.4前语义重心与后语义重心 • 英语句式多为句尾开放的树式结构,语义重心在前;汉语句式为句首
句式因素
• 1.3 受语法制约不同
• 汉语句段以板块结构为主,流散铺排,以话题为意念主轴,以神驾形, 因而缺乏形式约束,不像英语以动词的形态为主轴组织句子,结构严 谨,句句相扣。英语采用“焦点句法”,汉语采用“散点句法”。所 有这些语法差异,都与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的运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而,英语多采用结构被动式,汉语多用意义被动式。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1. 文化差异导致翻译困难文化语境的不同往往导致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礼貌称谓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词汇,而某些英语习语在汉语中也难以直接翻译。

在翻译时,如果不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语境,很容易导致翻译困难和错误。

2. 文化背景影响翻译选择翻译活动中,翻译者往往会受到自己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过度本土化或异化的现象。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翻译者难免会受到自己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的影响,导致译文和原文在情感色彩和意境上产生差异。

3. 跨文化传播效果受限文化语境的差异使得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受到限制。

即使翻译工作做得再好,也很难完全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原始意义。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1. 政治和社会环境对翻译的影响2. 经济因素影响翻译市场3. 社会价值观影响翻译内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也会对翻译内容产生影响。

某些敏感话题或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可能会受到社会审查和道德规范的限制,从而在翻译过程中面临一些难题。

三、应对策略1.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者需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意义和情感,并将其准确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去。

2. 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翻译者需要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保持翻译工作的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保证翻译质量和可靠性。

3. 加强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翻译者需要加强自身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提升自己在不同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翻译情况。

4. 注重实践经验和专业培训翻译者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参与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加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翻译情况。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by Monica
• 倘若我们把翻译看成一种“以语言符号为转换形 式,以意义再生为任务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对 整个翻译的过程所涉及的因素作一研究的话, 我们便可发现,翻译活动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 的活动场,涉及的因素很多。 • 我们将以“译什么”和“怎么译”这两条主线为探 究路径,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影响翻译活动 的外部与内部因素作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
翻译动机 与翻译观 念
语言关系 与翻译能 力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文化语 境与社 会因素
6.2.1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何为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
意识形态 与政治因 素
翻译动机 与翻译观 念
翻译动机 与翻译观 念
语言关系 与翻译能 力
如何实现文学的交流与交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译者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而不同历史时 期、不同社会背景下民族文学、民族文化的地 位强弱则是决定译者文化立场的重要因素。 例 鲁迅的“拿来主义”与毛泽东的“洋为中用”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文化语境 与社会因 素
傅雷 “重神似不重形似”并强调译者素质 余光中 从具体的语言结构与特点出发,通过对 比揭示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探求具体的转换手 段
意识形 态与政 治因素
翻译动 机与翻 译观念
语言关 系与翻 译能力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文化语 境与社 会因素
何谓语言关系?
意识形 态与政 治因素
何谓翻译能力?
翻译动 机与翻 译观念
语言关 系与翻 译能力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文化语 境与社 会因素

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和影响

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和影响

3、文化因素如何影响译者的思 维方式
文化因素通过影响译者的思维方式来影响翻译结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 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逻辑推理方式和语言组 织方式。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表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三、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案例 分析
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的影响
在翻译中,词汇的选择直接受到语境的制约。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词汇 可能会有不同的翻译。例如,“table”这个单词在英文中通常表示“桌子”, 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它可能被翻译为“表格”、“台面”、“阶台”等。因 此,在翻译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取合适的词汇。
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和影响
01 语境因素的制约
目录
02
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 响
03 应对策略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语言活动,它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 两种文化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和影响不容忽视。本次 演示将从语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两个方面探讨翻译中的语境因素。
1、文化因素通过什么途径对翻 译产生影响
文化因素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翻译产生影响:(1)词汇层面:不同文化背 景下,词汇的含义和联想意义可能存在差异;(2)语法层面:不同语言的语法 结构不同,对句子的表达方式和逻辑关系有影响;(3)语境层面:文化背景不 同,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对象等)对翻译有直接影响;(4)社会习俗与 价值观:不同文化中的社会习俗和价值观会对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产生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深 入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通过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处理文化因素,以便在目 标语言中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不同语言和文 化之间的有效交流。

影响翻译质量的各种因素

影响翻译质量的各种因素

影响翻译质量的各种因素在现今全球化的时代,翻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翻译的需要也越来越多。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而每一个因素均会影响翻译的质量,本文将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语言能力第一个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就是翻译者自身的语言能力。

翻译需要非常高的语言能力和词汇量。

如果一个翻译者只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那么翻译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提高翻译的质量,翻译者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词汇和用法,同时还需要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等。

二、文化背景文化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

例如,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述某个行为或物品。

此外,某些词语在某个文化背景中可能非常正常和自然,但是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中却可能会引起误解。

因此,翻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从而避免翻译出不准确的结果。

三、专业知识除了语言和文化,翻译者还需要对所翻译的领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例如,医学、法律和金融等领域常常需要翻译,而翻译者需要了解这些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常见用语。

如果翻译者不了解目标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就会导致翻译结果不准确。

四、翻译技术翻译技术也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

借助翻译技术,翻译者可以更快、更准确地翻译。

例如,翻译记忆库和机器翻译都可以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些工具并不能完全替代翻译者的语言和文化能力。

因此,翻译者需要了解翻译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些工具。

五、时间限制最后一个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是时间限制。

有时候,翻译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会导致翻译者难以仔细地审查翻译结果。

缺乏时间还可能导致翻译者绕过某些复杂的或难以翻译的问题,从而导致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下降。

因此,翻译者需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仔细审查翻译结果。

结论总体来说,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翻译的本质与影响翻译的因素

翻译的本质与影响翻译的因素
关键 词 :翻 译 本 质 ;人 ; 需 求 ;转 换 语 言 ;技 艺 ;影 响 翻 译 的 本 质 对于翻译本质的思考是在前 人研究 和个人认识 的基础上进行 的,通 过学习翻译史 ,认 识到翻译 发展 的历史 就是人类发展 的历史 ,人类思 想 科技的进步与翻译 的进步密切相 连。通过研究不 同类 型的翻译文本 ,研 究翻译中对信息的增添和删减以及 文字 风格选择 ,思考 究竟 是什么 内在 因素在影响着一切 ,从而对翻译 的本质做 出个人 的理解 。 ( 一 )从定 义看翻译本质 字典中 ,本质的定义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决定 事物性质 面貌和 发展的根本属 性。这里 强调 了 固有性 和决 定性 。而 《 牛津 英语 词典 》 中,翻译的定义是 “ t ot u r nf r o m o n el a n g u a g ei n t o a n o t h e r ;t o c h ng a ei n t o a n o he t r l ng a ua ge r e t a i n i n g t h e s e n s e ” ,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 为另一种 的同 时保 留其意义 。这里保留意义的的文字转换是 翻译所 固有的特质 ,而是 什么决定了意义的保留和文字转换 的方 式呢?那 我们就 要考虑到 翻译 的 对 象 和 目的 。毫 无 疑 问 ,翻 译 都 是 给 人 看 的 ,不 论 是 什 么 翻 译 ,都 是 在 人的需求下产生的 ,即使是译者翻译 的作品不 想或者不会 被他人 看 到 , 那翻译 行为的产生 也是基于译 者这个人 的需 求。所 以所有 的 翻译都 是 为 了满 足人的需求 。而不 同的翻译对象需 求 不同 ,不 同的翻译 所要 达 到的 目的不同 ,因此 对 同一 文本 的 翻译可 能 千变 万化甚 至 千奇 百怪 , 而且还有 这么多不 同类 型 的文本 ,尤其是 带有 浓郁感 情 色彩 的文学 作 品 ,这 些作 品被人 称作语言艺 术 ,而将 一种语 言艺术 以另一种 语言 来 表达 的行为 同样是 一种艺术 。这就要求 翻译不 仅仅 是一 种保 留意 义的 语言转 换程序 ,而更是一种需要 精湛技 术 ,需 要创 造力 和想象 力 的技 艺。 ( 二 )从 翻译史 看翻译 本质 翻译的历史是人类的文 明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没有翻译 可能就没 有文明 ,因为翻译是不 同文化不 同种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的手段 ,闭塞 的环境可能导致一成不变 的落后部落 。试想如果欧洲 只有一 种语言 ,文 化将是 多么 的单调 ,没有文化 冲突就不会有战争 ,武力强大 的 日不落帝 国就无从谈起 ,当然这也离不开 中西方 的交流 ,毕竟火药是 中国给予西 方 的助其侵略世界 的凶器 ,而这一切都是为 了欧洲的绅士小 姐们能在慵 懒的下午端着精美 的中国瓷杯悠 闲地喝着 中国茶 叶。如果 没有翻译 。恐 怕这些交流都不可能发生 。 西方 总共 出现过六次 翻译高潮 ,第一 次高潮 出现在公元 前古希腊衰 落 、罗 马帝 国强盛 时期 ,但是 ,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 于罗马文化 .对罗 马有着 巨大 的吸引力 。落后 的文化想要学 习先进 的文化 ,因此产生 了第 次 翻译高潮 。第二次高潮涌现 于罗马帝 国的后期至 中世纪初叶 ,这一 时期教会在文化方 面处于垄断地位 ,而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 和精神武器 的 《 圣经》 却是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 写成 ,必须译 成拉丁语 才能 为罗马 人所普遍接受 。在公元 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 了高潮 。第 三次高潮发 生在 十一至 十二世纪之 间,西方 翻译家云集西班牙 的托 莱多 ,把大批作 品从 阿拉伯语议成拉 丁语 ,这是 因为 中世纪 的欧洲处 于草莽时代 ,而 阿 拉伯文 明领先 于欧洲 。第 四次高潮是文艺复兴时期 ,由于思 想认识 的提 高,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 、政治 、哲学 、文学 、宗教等 各个 领域 ,产生 了许多翻译作 品。第五次高 潮是从十 七世纪 下半叶 至十二世 纪上半 叶 , 由于此时期文学作品很多 ,各 国交流频繁 ,所 以文学 翻译 进入高潮 。第 六次高潮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 以来不 同于以往集 中在 文学 、宗教作 品 的翻译 ,由于科学技术 1 3新月异 ,全球经 贸 日渐发达 ,这个 时期 的翻译 扩大到 了科技 、商业领域 。这六次高潮无一例外都是顺 应人 的需求 。 都 是在人想要学 习先进文 明和先进技术的渴望的驱动下进 行的。翻译 的本 质离不开人 的需求 。 ( 三 )从 文 本看 翻 译本 质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2.意识形态与政治因素
2.1 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2.2 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2.1 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一词最初由法国唯理哲学家德 斯特·图·特拉西在 18 世纪末提出,源于希腊文 idea(观念) 和 logos(逻各斯),字面意思是观念逻各斯,即观念的学说, 在英文中是 ideology。目前翻译界对意识形态的定义倾向于以 下几种说法:一是法国阿尔都塞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个体与 其现实存在境遇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二是英国的特里·伊 格尔顿的说法,意识形态意味着“我们所说的和所信的东西与 我们居于其中的社会的权力机构和权力关系相联系的那些方 面。”三是布朗的说法,即意识形态泛指许多社会或个人行为 背后的思想及解释系统。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1.社会因素与文化语境 2.意识形态与政治因素 3.翻译动机与翻译观念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的是一个开放 的活动场,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有很多,且他们之间 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在翻译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 用。
1.社会因素与文化语境
1.1 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1.2 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剽窃、抄译、假冒肆虐翻译市场;
版权引进无序与恶性竞争:外国的版权引进工作,特别是一些外国畅销书的版权 引进工作出现无序与恶性竞争的态势,一批批没有借鉴价值的书被引入中国,造 成了多方面的危害。
鉴于此,有人指出,中国译坛要纯洁译风,提高翻译质量,必须提高对翻译事业 的认识,从端正价值观入手。所以说,社会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翻译事业的发展。 无论是社会还是翻译界,都有责任促进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而不是危 害整个社会及整个行业今后的发展。
小结
作为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社会因索与文化语境往往是紧密 结合地影响着翻译活动。社会因索对翻译的选择、接受和传播 都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文化因素又是影响翻译极为复杂、极 为重要的因索。在了解这两个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与作用的 同时还要注意:第一,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文化语境与社会因 素,二者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它们对翻译的影响也在发展变 化着;第二,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不是独立作用的因素,它们二者 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并和其它因素一起,共同对翻译活动发 挥影响作用。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影响中文翻译活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文化差异:中文和其他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信仰、
习俗等,这些差异会影响翻译的选择和表达方式。

2.语言结构:中文和其他语言的语法、词汇、句型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产生影响。

3.专业知识:一些领域的翻译活动需要涉及专业知识,如医学、法律、科技等,翻译者必须具备相关知识和背景才能准确翻译。

4.时间压力:有时候翻译活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时间
压力可能会影响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5.翻译经验:翻译者的经验和能力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也很大,有经验
的翻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源语言,并将其准确地表达为目标语言。

6.翻译工具:现代翻译活动通常使用翻译工具,如计算机辅助翻译工
具(CAT),这些工具可以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7.客观因素:有时候翻译活动的结果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
音译、意译的选择、译文的适应性等。

综上所述,影响中文翻译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文化差异、
语言结构、专业知识、时间压力、翻译经验、翻译工具和客观因素等。


译者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找到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和表现的符号、语言、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是每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和文明遗产。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传递和理解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从翻译的视角,还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文化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翻译的结果和质量。

因此,本文将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1. 语言结构上的影响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规则,而这些规则和结构往往反映了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进行跨语言翻译时,需要对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原文中的文化因素,以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结构的理解产生偏差。

2. 词汇与表达方式上的影响不同的语言中经常存在着词汇的差异,有时候甚至是同一个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都不同。

此时,不仅需要进行精准的翻译,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于表达方式的影响,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3. 历史和文化背景上的影响历史和文化背景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文学或历史类的翻译时,需要对原文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翻译。

二、应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 增强文化敏感度翻译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了解目标语言所属文化背景的形式与内涵,加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2. 确定翻译的目的和语境在对文化因素进行翻译时,需要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语境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不同的翻译目的和语境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3. 调整翻译策略和方法对于不同的文化因素,需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翻译某些和宗教、信仰等相关的内容时,需要采取更加殷切谨慎的态度;在翻译习惯用语和格言等常见的文化符号时,需要进行更加精准的翻译。

4. 寻求文化背景的帮助翻译人员可以寻求来自文化背景方面的帮助,增强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论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论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论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一种重要的息交流形式,它能够把一种语言的息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使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

社会因素对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涉及到文化、语言、政治等众多因素。

首先,文化因素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翻译是一种文化的转换,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

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文化的差异,如果不考虑文化的差异,那么翻译的内容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释,甚至可能出现歧义。

因此,翻译者必须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文本的原意。

其次,语言是翻译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和言语习惯,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语言习惯,才能准确地翻译。

此外,语言也具有一定的发展趋势,语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翻译的结果。

最后,政治因素也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社会中,政治关系非常复杂,每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会对翻译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使得翻译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综上所述,社会因素对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涉及到文化、语言和政治等方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充分了解当地文化,语言和政治状况,才能准确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

影响翻译的原因浅析

影响翻译的原因浅析

影响翻译的原因浅析李顺佳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我国的翻译事业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因此,了解什么是好的翻译,怎样做好翻译就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对于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帮助译者进步,促进翻译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翻译原因浅析翻译事业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新鲜的事业,专业人才的队伍正在拓展壮大之中,说明它的吸引力并没因为自己年龄的年轻而逊色,反而是正处在大放异彩的阶段,各地对翻译的热情也遥相呼应,颇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架势,而且这火还越烧越烈。

但是,做好翻译工作并非易事,不仅要有过硬的翻译技术还要有大量的翻译实践。

经过专家学者们多年的讨论研究,多种翻译理论横空出世,指导了无数决心致力于翻译事业的人稳步踏入翻译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的发展完善。

因此,我们先要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再加以适当的实际演练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

此外,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科学也在不断进步,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因素会影响到翻译质量。

首先,对源语言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的把握。

有翻译经验的人都会发现,再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语句中每个词语都是普通已知词汇,然而直译过来却变得句意不同,晦涩难懂甚至逻辑不明。

有的句子虽然翻译过来是正确的中文句子,放在翻译过来的整个文本中却与上下文语境不和。

这是由于两种语言文化不相容,表达习惯不相符,许多文化现象存在差异。

以东文化为例,东文化中重视感性、感觉和意境,因此中国的水墨画精髓对于西方人来说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而西方的抽象派画作初始时也难以为东方的艺术家接受,即使在现在这个开放而相互连接的时代,双方的理解加深之后也难以完全逾越这个文化鸿沟。

于是就造成了翻译文本过程中的困难,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翻译来说。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对两种语言文化有深入了解,熟悉各自的表达习惯,思维方式特点才能译出地道纯正的译本。

论心理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论心理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论心理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语句或文本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语言的文
字表达的一种技能,因此我们通常认为翻译的重要环节在于语言的准确使用。

但是,翻译不仅仅涉及语言本身,心理因素也会对翻译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翻译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会影响翻译的态度和责任感。

人的心理因素会对
翻译判断、译文质量和截止期限等相关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翻译者认知受到影响,那么大部分任务都会受到延误,甚至有可能出现无法完成翻译的情况,给翻译质量带来不利后果。

其次,翻译者的情绪会影响他的能力和效果。

情绪的起伏会影响翻译者的判断
力和细节处理能力。

如果翻译者遇到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的情况,他们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不能高质量翻译。

同时,翻译过程中的情绪也会影响翻译者的状态,语言大量贫乏是心理因素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如果情绪降低,语言也会受到影响。

最后,翻译者的个性也会影响他的翻译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翻译者
的性格特征会影响他的翻译方法、态度和水平。

有的翻译者性格强烈,可能会在质量和速度方面做出取巧;有的翻译者个性内向消极,他们会把自己只关注在语言翻译本身,而漠视翻译质量本身,从而导致翻译成果偏低。

总而言之,心理因素是影响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好的翻译者不仅要有优
秀的语言能力,还要针对自己的心理因素采取正确的策略,确保翻译效果最佳,精准传达原文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本方面的因素1、语义理解障碍:阅读和分析原文阶段,原文的语义含糊性和句法复杂性是影响等值程度最主要的因素。

由于原文有意无意的语义含糊,译者很难确定原文的真实语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就产生不同的译文。

如,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常喜欢间接地或迂回地表达自己对一个男孩或女孩长相的看法,便说“她长得困难”——这就不能不给译者带来“别扭”的感觉。

如果直译为“She grows difficult.”老外读了可能费解;如果意译为“She looks ugly.”原文的风趣就丧失了。

要克服语义含糊,准确传达原文语义就要求译者对原语有较高的把握能力,尽可能综合考虑与原文语义相关的所有因素,挖掘出原文真实内涵。

即便如此也难实现绝对的“等值”。

原文句法过于复杂也是译者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翻译前译者不得不将复杂的句法重新梳理一遍,即先进行语内翻译,然后再转换成译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等值程度。

2、表达方式相异:分析完原文后,在原文转换成译文阶段,译者同样遇到很多影响等值的因素,大都与表达方式、文体风格有关。

原文里同一个句法单位,译文通常都有几种等值程度不一的表达方式与之对应(固定用法除外),表达方式的取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等值程度的高低。

我们的取舍原则是选择最自然的对等物,即采用最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及惯用语搭配的表达方式。

例如:(1) Shoe the goose. (A)给鹅穿鞋。

(B)对牛弹琴。

[徒劳无益](2) Teach fish to swim. (A)教鱼游泳。

(B)圣人面前念《三字经》[多此一举](3)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A)凡是结果好的事就是好事(B)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每个英文词语的第二种[B]译法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汉语历史较长,其词语非常丰富多彩。

光一个“死”字至少有42钟说法[如,长眠、安息、登仙、圆寂、谢世、驾崩、见马克思去了……等等],英语或其它语种往往很难找到其“等值”的对应词。

3、语法结构不同:正如Mona Baker*所说,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范畴、语法规则和语法结构,这些不同导致它们传达信息的方式也不同。

译文语言若缺失原文语言的某种语法范畴或结构,则在译文中很难找到一个与原文直接对应的对等物,译者也不得不对原文的信息或增或删、做出某些取舍。

在这些影响翻译的语法范畴中,Mona Baker尤其强调了数、性、时态和语体、语态、人称。

因此,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也是影响等值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语法差异越大,达到等值的难度也就越大。

如,汉语中的“独词句”或没有主语的句子很多。

在将其译成英文时就要补充上语法或逻辑上的主语,这就不能实现“等值”的翻译。

“蛇!”作为一个表示惊讶的句子,要用三个以上的英文字,才能将其译出。

[It’s a snake! ] “C1=E3”如何等值?4、文章体裁(text type):文章体裁是影响翻译等值程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不同体裁具有不同的功能,是表情功能、信息功能抑或呼语功能,这在翻译中都不能忽视。

奈达在论述“动态对等”时提出的四条原则之一便是译文与原文的文学体裁所起的作用一致。

例如,原文体裁若具有认识职能,译文也须具有这种职能,原文的语言职能是美学职能,译文也须实现美学职能。

诗歌被普遍认为是最难达到等值甚至是一种不可译的文学体裁,不仅因为它在文字、音韵、隐喻等方面的特性,更因为蕴含其中的神韵、意境或者说是味道,即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都使常人无法企及。

“诗是从来不能贴贴切切翻译成别的语言的”(Poetry can never be adequately rendered.) 对此,译界早有共识。

这也是为什么Robert Frost*会说“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Susan Bassnett & Andre Lefevere,2001:57)。

因此,Wilss*提出不同的文章体裁应有不同的等值标准,甚至是每篇文章都应有其自身的等值标准。

二、文化方面的因素要做到真实地再现原语信息内容,译者要考虑的不仅是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字上的差异,还要重视这两种语言所属的两大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思维模式、社会习俗,于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差异都会承载于各自不同的语言当中。

正确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分析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是做到等值翻译的一个前提条件。

一般来说,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差异越大,这两种语言之间的等值转换就越难,等值程度也越会受到影响。

Newmark*说过,“一个文本的文化色彩(地方色彩)越浓、时空距离越远,等效就越不可思议。

”(the more cultural(the more local, the more remote in time and space)a text,the less is equivalent effect even conceivable)因此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等值程度的又一重要因素。

我们在翻译中只有充分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性,尽量将原语的文化信息、文化内涵用符合译语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等值。

例如,中国人习惯说“十五的月亮”,这与中国历法(农历/阴历)反映了月亮的圆缺规律有关,但西方人用的是阳历,他们对中国的历法或文化习俗可能不太了解,所以“the fifteenth moon”的译法就没有“the full moon”的等值程度高了。

又如:“她认为离开了办公大楼,离开了政工部门,就是离开了政治,就听不到那些闲言碎语,谁知是离开了咸菜缸又跳进了萝卜窖。

”(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离开了咸菜缸又跳进了萝卜窖”具有很浓的中国文化色彩,形容处境每况愈下,越来越糟。

若将其直译成“to jump out of the pickles vat into radish cellar”,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英语读者就会不知所云,译文要完成语际交际的任务也就无从谈起。

这里,若借用英语俗语中固有的表达方式“ to jump out of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 就更自然贴切些,或者也可以直接传达原文的语用含义"越来越糟",将其译为“from bad to worse”。

这样处理,译文的等值程度也就相应提高,能够更成功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任务。

三、译者自身的因素与任何一种语言行为一样,翻译也离不开人类活动,其结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

译者具有自身的兴趣、爱好、优势、语言能力和语言外经历,这些都决定着其翻译结果。

“Since every translator is a human being with his own,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make up, the result of his translational activity depends on his own predisposition toward the test to be translated and his own problem-solving capacity.”(Wilss,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139)因此,译者自身水平的高低,即其综合素养也成为影响等值程度的重要因素。

它包括译者的双语掌握程度、对两种文化的认识深度和敏感度及对译文受众理解能力和知识范围的预知能力等等。

一般来说,译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综合素质越高,获得等值的可能性就越大,等值程度也就越高。

“须知译本的优劣,关键在于译者,在于译者的译才,在于译者的译才是否得到充分施展。

重在传神,则要求译者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神明英发,达意尽蕴……大凡一部成功的译作,往往是翻译家翻译才能得到辉煌发挥的结果。

”(罗新璋,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翻译新论:367)因此译者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充分拓展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于拘限中掌握自由,使译作的艺术生命永放光彩。

以上大致从文本、文化及译者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翻译等值的诸多因素。

由此可见,翻译中的等值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翻译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多层面的文化活动。

“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背景,所以不同语言之间尤其是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往往在语言结构、语言背景、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吴义城,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思考,中国翻译,1994年第1期,页4)这些差异导致语言符号系统间各层次上的非对应和不完全对应关系,语言的各层次中并不是处处存在着信息相通的通道,因此翻译等值是相对的。

然而客观障碍的存在并不能否定等值的存在,只能说明实现等值的困难性和相对性。

即使从真正意义的自然科学来说也无处不存在无限多个相对等值向着绝对等值无限贴近但又永远难以在现实中实现等同或等值的终点。

这种所谓“等值”永远在无限追求的运动过程中。

周长与直径之比是π,它在实践中可以求得一个无限的不循环的数字系列,如3.1415926……等无穷多的数字,使其无限接近真值——这个真值在理论上无人否定它的存在,但在实际求索中它则永远是可望又不可及的极限概念。

绝对没有误差的世界是没有的。

科学家或翻译家的责任就是将其控制在现实所允许的误差之内,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最大努力向着理想的标准不断前进,永远不能望而生畏或自以为是。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翻译的根本任务从某种角度看在于异中求同,即克服不同语言符号系统表现在各个平面与层次的异,求得最大限度的同,这才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