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住院人群梅毒血清抗体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因为抗生素滥用和不规范的驱梅治疗,导致梅毒感染者自然病程改变,临床表现变得隐匿,患者及其性伴侣没有警惕性,常成为主要的传染源使得潜伏梅毒在梅毒的构成比例显著上升。
由于潜伏梅毒对患者机体的危害和对社会的危害比显性梅毒更大,给梅毒防控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因此,加强对低危人群进行梅毒筛查,及早发现隐性梅毒并进行规范治疗对阻断疾病蔓延具有深远意义。
2007年起作者对住院人群梅毒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做了确诊实验和半定量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准备进行手术、侵入性检查、分娩以及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30174例,其中男13276例,女16898例;年龄为刚出生至97岁。
1.2实验方法采静脉血2~3mL,分离血清用于检测。
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进行梅毒抗体筛查,阳性反应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抗体确认,对TP-ELISA及TPPA均阳性的标本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抗体滴度。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读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试剂及仪器TP-ELISA、TPPA、TRUST试剂分别为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及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仪器为MULTISKAN MK3型酶标仪、Thero MK2型洗板机及TS-1脱色摇床(江苏海门麒麟医用仪器厂)等。
2结果
2.1梅毒抗体筛查及确认结果30174例患者中TP-ELISA筛查阳性401例,TPPA确认389例,最终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
1.29%。
2.2389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TRUST半定量(滴度)结果在梅毒抗体阳性患者中稀释倍数最高者为1∶128,抗体滴度小于1∶8者292例,占75.06%,见表1。
2.3292例TRUST<1∶8的患者年龄分布在抗体滴度小于1∶8的患者中,20~50岁192例(65.75%),其中以30~<40岁年龄段比例最高,为29.11%,见表2。
3讨论
梅毒是一种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累及多种组织和器官,也可长期处于潜伏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向低危人群传播[1-2]。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潜伏梅毒患者在梅毒感染人数构成比中呈上升趋势[3-4],且有相当比例的潜伏梅毒患者抗体滴度小于1∶8[5-6]。
本院住院人群梅毒抗体阳性患者中抗体滴度小于1∶8者占75.06%,其中阴性占30.08%,与上述流行学调查数据相符。
作者还发现该人群中20~
综合医院住院人群梅毒血清抗体检测与分析
韦仕喻,黄翠波(广西民族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该院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出状况及其滴度与年龄分布特点。
方法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
附法(TP-ELISA)进行梅毒抗体筛查,阳性反应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抗体确认,并用甲苯胺红不
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抗体滴度。
结果该院2007—2011年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出率为1.29%,抗体滴度小于1∶8
者占75.06%,其中阴性占30.08%;在抗体滴度小于1∶8的患者中,20~50岁者占65.75%,以30~<40岁年龄段比例最高(29.11%)。
结论该院梅毒抗体阳性患者中抗体滴度多数小于1∶8,以性活跃年龄段人群为主。
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类
患者进行病史追踪并完善相关检测,对隐性梅毒患者要及时采取规范治疗,阻断其在低危人群中的传播。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试验;住院病人;抗体/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5-2325-02中图法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B
表2292例TRUST<1∶8的患者年龄分布
年龄(岁)
>50
40~50 30~<40 20~<30 10~<20 <10
74
60
85
47
18
8
n%
25.34
20.55
29.11
16.10
6.16
2.74表1389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抗体滴度分布
TRUST滴度
阴性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117
89
31
55
43
34
15
5
n%
30.08
22.88
7.97
14.14
11.05
8.74
3.86
1.29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8月15日第28卷第15期J Mod Med Health,August15,2012,Vol.28,No.15
50岁者占65.75%,其中又以30~<40岁年龄段比例最高(29.11%)。
在该类人群中,有部分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潜伏梅毒患者,其传播危害比显性梅毒严重得多。
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管理,详细追踪病史,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测,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采用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如荧光密螺旋抗体吸收实验,以进一步确认;对于有不洁性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感染史的患者,检测梅毒抗体IgM可以确定梅毒现症及早期感染[7-8];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可以排除神经梅毒等。
对确诊为潜伏梅毒的患者,须进行规范的驱梅治疗,阻断隐性梅毒在低危人群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蒋新华,刘道彦,许礼发.徐州地区梅毒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技
杂志,2007,14(20):2806-2807.
[2]罗小容.83例早期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
(12):1157.
[3]刘冬生,欧阳菊香,王继辉.住院患者梅毒普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07,17(11):1379-1381.
[4]李伟,赵进,王兵.广西2001—200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皮
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1):685-686.
[5]李军,王林娜,郑和义,等.潜伏梅毒的临床特点与血清学分析[J].中
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3):336-339.
[6]钟娜,郑文爱,陆玉珠,等.海南省孕妇、新生儿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5):295-296.
[7]龚匡隆,尤永燕,张津萍,等.现用梅毒血清试验临床应用价值评
估[J].微生物与感染,2011,6(1):23-26.
[8]李丹,崔巍,高伟.血清中梅毒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
杂志,2010,42(3):321-324.
(收稿日期:2012-03-2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2]。
腰痛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并经常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学习、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
有研究指出,患者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有直接的影响,41.23%复发患者对预防自身疾病的复发不够重视[3]。
目前,国内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主要在医院开展,并着重运动指导等康复训练[4],但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接受门诊治疗外,其疾病管理主要集中在社区、家庭和工作场所的自我管理,对稳定期患者开展规范的、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报道少见。
本研究以社区为基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9—1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专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筛选和排除,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76例。
入选病例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居住邻近3个社区。
1.2方法以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为比配因素将纳入研究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门诊传统健康教育和护理康复工作,实验组患者在门诊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社区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工作。
社区健康教育方法:(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健康教育小组由社区护理人员1人、康复治疗师1人、专业教师1人、每社区各2例病情控制比较好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培训作为同伴教育者)共9人组成。
由健康教育小组收集与患者的有关信息,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等。
(2)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和目标。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患者的需求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和目标:①相关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解释脊柱知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诱因、症状和体征等,重点内容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治疗效果和复发的影响。
②运动指导[4]。
主要加强腰腹肌的锻炼,采取五点法腰背肌锻炼和直腿抬高收腹训练,增强腰背肌力,防止腰背部软组织的损伤,减少疾病的复发。
③生活指导。
主要是腰背部及双下肢保暖、睡床硬度、维持正常体质量、合理的坐姿和站姿、正确的劳动姿势等,以增加腰椎稳定性。
(3)教育形式和方法。
整个过程历时3个月。
第1个月,每周1次专题讲座,通过讲解、多媒体和健康教育手册使患者认知、了解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技巧。
第2个月,每周安排一次活动,每次一个主题(运动和姿势训练),每次活动时间40~60min;采取以同伴教育、行为训练为主,辅以集体讨论和个别辅导等形式,使其真正掌握运动和行为技巧。
第3个月,健康教育小组成员跟踪随访,通过电话、家访、定期集中交流等形式巩固教育效果,督促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坚持所学到的知识和行为技巧。
1.3效果评价分别在教育前、教育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评价:(1)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用自制测试卷进行评价,内容为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90分为达标。
(2)自我管理
社区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周静1,费惠慧2,居春芳3(1.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2.常州市德安医院,江苏常州213000;3.常州市兰陵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索社区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将经专科门诊治疗病情稳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仅在门诊治疗时接受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传统教育基础上接受社区健康教育,分别在教育前、教育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复发情况和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相关疾病知识和技能达标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15.79%);教育6个月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能坚持锻炼的人数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复发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
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水平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健康教育;自我护理;社区;社区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行为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5-2326-03中图法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B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