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缝压裂工艺在超低渗储层中的应用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裂缝压裂工艺在超低渗储层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超低渗储层具有压力低、渗透性低及产量低等特点,大大增加了油田开发难度,对油田开发产量及效益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多裂缝压裂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在超低渗储层开发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裂缝压裂超低渗储层

1 前言

超低渗储层的水平方向地应力的差值相对较小,存在很多细微裂缝,同时各向异性较为薄弱,河道砂体产生叠加现象,导致其在压裂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支撑裂缝,对油田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油田开发产量得到大大增加,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2 工程概况

2.1 油田超低渗透储层的特点

(1)某油田超低渗透储层的物性较差、岩性较低细且渗透流阻力相对较大。该油田主要有两大块超低渗透储层,即a区域油田和b区域油田。a区域油田长度为4+5,而油层厚度为10至30米,油层中间位置的平均深度为2340米,储层岩性主要以粉细且细粒的长石砂岩为主,其中长石含量比例为41.88%,石英含量比例为27.19%。通过对其物性进行分销发现,长为4 + 5的渗透储层的渗透率仅为0.66× 10-3μm2,可判定为超低渗透储层。b区域油田长为8,油层厚度为5至25米,油层埋深大约为2100米。渗透储层岩性以灰黑色和黑色的细、中粒的长石砂岩为主,粒径在0.1至

0.5毫米间,最大粒径为0.8毫米。长81层的孔隙度平均值为10.9%,渗透率平均值为0.95×10-3μm2。长82层的孔隙度平均值为11.8%,渗透率平均值为0.54×10-3μm2。

(2)该油田超低渗透储层的非均质性相对较强,且在单进控制状态下,泄流面积较小。由于该油田的陆相沉积对其沉积微相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其沉积微相出现很大的变化,沉积成岩产生的作用较为强烈,使得渗透储层的非均质性表现较为强烈。2.2 油田超低渗透储层的开发难点

(1)由于该油田所在地的非达西渗流现象较为显著,因此难以建立具有高效性的驱替压力系统。在超低渗透储层中,流体可以在其多孔介质内运动,而超低渗透储层中的砂岩孔隙结构及其表层的物理性质都很复杂。

(2)该油田的单井开发稳定性较差且产量较低。该油田在开发初期,产量递减较快,每月产量平均降低大约10%,在开发中、后期,含水量提升较快,油、液指数急速降低,油田稳定产量存在很大障碍。

3 多裂缝形成所需的地质条件

3.1 水平地应力差值较小,向异性较为薄弱

对b区域油田地应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水平地应力差值均较小。该油田在开发初期,在骨架井作用下,对6口油井中的5700井进行检测,在次年在油藏评估作用下,对3口油井中的5700井进行检测,其中只有b-103等六口油井进行了声波检测。检测结果

表明,大部分油井地层的各向异性并不显著,甚至可能出现无任何各向异性现象,说明该油田地层的水平地应力相对平衡[1]。其与室内岩心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水平最大地应力与最小地应力的差值基本符合,其水平地应力差值越小,其多裂缝发生率较越高。

3.2 定向井压裂中的多裂缝

a区域油田和b区域油田均采取定向井的开采方式,当开采过程中的水平地应力位置与井筒位置出现较大差异时,其裂缝延伸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扭曲现象。通过对开采的120口油井进行检测和统计发现,目的油层井斜方位位于20°至 25°,而井斜在15°以上,则表明多裂缝较为复杂[2]。

3.3 砂体由多期河道叠加形成

a区域油田和b区域油田渗透储层都是在三角洲建设期间形成的,因此,砂体形成类型主要以分流河道叠加形成为主,河道中的砂体在相互叠加作用下,形成一定厚度的砂体,而河道多次改造和拼接分叉,使得裂缝走向在河道引导下形成,并在渗透储层改造中形成多段射孔,多裂缝便可在压裂时形成[3]。

(1)通过对b区域油田的13口油井进行试验,发现其与邻井产量相比,单井产能提高了30%,使得油井产生得到大大提高。b区域油田的13口油井与邻井产量对比结果:试验井(13口):储层物性:油层10.5m;致密油层6.6m;油水层0m;渗透率1.38/10-3μm2;投产3月:日产液4.06m3;日产油2.52t;含水23.6%。对比井(11口):储层物性:油层12.51m;致密油层2.2m;油水层3.4

m;渗透率1.54/10-3μm2;投产3月:日产液3.6m3;日产油1.52t;含水45.6%。

(2)对a区域油田中的六口油井进行试验,并与同期投产油井比较,其单井日产量高出对比油井日产量1.32倍。a区域油田油井与对比井压裂试验结果:试验井(6口):厚度:10.8m;电阻率:33.61ω·m,孔隙率12.17%;渗透率:2.22/10-3μm2;水饱率40.9%;时差:226.9/μs·m-1;泥质14%;砂量35.3m3;砂比30.9%;排量2.1m3·min-1;日产油25m3。对比井(7口):厚度:10.5m;电阻率:34.8ω·m,孔隙率12%;渗透率:2.25/10-3μm2;水饱率44.2%;时差:227.7/μs·m-1;泥质14.8%;砂量39.2m3;砂比34%;排量2m3·min-1;日产油21.7m3。a区域油田油井与对比井压裂投产结果:试验井(6口):投产1月:液5.2m3·d-1;油3.2t·d-1含水35%;投产2月:液6.9m3·d-1;油5.5t·d-1含水6.4%;投产3月:液6.9m3·d-1;油5.2t·d-1含水10.4%。对比井(7口):投产1月:液4.5m3·d-1;油3.5t·d-1含水38.7%;投产2月:液4.6m3·d-1;油3.7t·d-1含水7.3%;投产3月:液4.3m3·d-1;油3.3t·d-1含水9.3%。

6 结论

油井超低渗透储层具有物性较差,岩性较细且非均质性较强等特点,导致单井生产稳定性较差,产量较低。本文研究的油田超低渗透储层,具有水平方向地应力的差值较小,多条自然细微裂缝及各向异性较弱等特点,为油井多裂缝压裂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