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高铁时代,倾力打造生态郴州,科学应对“虹吸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应高铁时代,倾力打造生态郴州,科学应对“虹吸效应”
武广高铁形成沿线城市之间的紧密链接,它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带来原有交通方式与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另一方面,因流动便利,在加速城市间生产要素流动的同时,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局域聚集,形成“虹吸效应”。

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科学应对“虹吸效应”,将会使郴州现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外流,缩小“同城效应”,放大“过道效应”,陷入“满鸭子”危机。

而倾力打造生态郴州是科学应对“虹吸效应”、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打造生态郴州的内涵、特点及对应对“虹吸效应”的作用
(一)内涵、特点
打造生态郴州的目的就是将郴州建设成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打造成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公共结构。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和谐共处,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融于城市,城市融于自然,同时,人与人之间也要和谐;二是整体推进,生态郴州所体现的应该是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整体效益,而非单纯的经济发展或环境优美;三是突出特色,打造生态郴州应突出“郴州特色”,首先体现为在一定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四是注重效能,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实施低碳发展,不能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五是全面生态,即打造生态郴州不仅体现为“生态”和谐,还要体现为“城市”和谐,尤其是城市中人们复杂活动的文明适当,具体表现为经济结构合理、生态文化多样、
城市规划科学、居民素质提高、社会管理完善等方面。

(二)作用
打造生态郴州是应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应对高铁所带来的“虹吸效应”的必然选择,其实质就是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提高郴州的综合竞争力。

1、打造生态郴州能够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应对“虹吸效应”增强吸纳力。

郴州素有“林邑之城”的美称,自古生态环境十分优美,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空气质量每况愈下,东河、西河、郴江河等几大河流成了天然“下水道”,因矿山开采植被破坏严重。

因此,推进郴州生态城市建设,正确处理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将会大幅增强郴州对高铁时代快速流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纳力,有助于郴州的繁荣富强。

2、打造生态郴州能够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应对“虹吸效应”增强集聚力。

郴州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粗放的资源型产业结构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打造生态郴州就是将传统经济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严格遵循“高效”、“节约”和“少污染”的经济生态标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促使经济从传统经济向资源型、知识型高效持续生态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生态郴州是顺应高铁开时代,增强向心力,加速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郴州大量聚集,成功消除“虹吸效应”中不利因素,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3、打造生态郴州能够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虹吸效应”增强保障力。

建设生态郴州,可以帮助郴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们能
够自觉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安全;可以形成发达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人口素质,为郴州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还有利于继承悠久的“福城”文化和保护众多的历史古迹,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建设生态郴州,给市民带来最为直接的将会是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市民对生活的追求逐渐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社会融合的高标准过渡,同时促进就业率普遍提高、人们收入增加以及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的完善,为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入郴、科学应对“虹吸效应”提供可靠保障。

二、打造生态郴州、应对“虹吸效应”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
(一)优势与劣势
1、优势。

郴州具有四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

郴州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之处,位于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和湖南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中间地带,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

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郴州与长沙、广州等沿线城市形成“1小时经济圈”,加上在建的和现有的交通网络,郴州的区位优势大大增强。

二是资源优势。

郴州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微晶石墨之乡”、“温泉之乡”、“中国银都”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已探明各种矿物110多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2651亿元,其中钨、铋、钼、微晶石墨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全市110多处风景名胜,形成了以生态休闲、漂流探险、林城福地、温泉健身、红色摇篮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品牌。

矿产、农产品、淡水、生态等资源丰富。

三是平台优势。

具有省级开发区9个,具有湖南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郴州依托地处湖南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及发达的交通网络,建设铁路口岸,发展铁海联运,完善公路口岸、农产品供港澳及出口集中验放场等物流平台,打造立足郴州、辐射周边的省际
区域物流中心。

四是政策优势。

赋予郴州在产业承接上的关于土地政策、财政体制、对口扶持、金融服务、融资方式、矿权改革、交通建设、物流发展、项目审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共34条“先行先试”政策。

2、劣势。

一是经济总量不靠前,打造生态郴州的经济实力有限。

与武广高铁沿线的同级城市相比,郴州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实力处于中下水平(见表):
武广高铁沿线城市GDP总量和GDP增速比较表单位:亿元
二是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缺乏龙头企业。

2009年,郴州第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为109.0亿元、411.9亿元和300.6亿元,分别增长
7.2%、20.3%、13.8%。

工业在郴州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43家,产值过2亿元的企业只有24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只有9家;郴州虽然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目前却没有一家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成为上市企业。

除了食品加工中有舜华鸭业和裕湘面业等著名的龙头企业外,其它产业发展面临着共同的龙头企业缺失的局面。

三是创新能力弱、市场适应能力差。

由于缺乏能起到主导或核心作用的、具备大规模、大项目、高技术、知名品牌或特色品牌、资金密集型的大企业或名牌企业,因而创新能力普遍偏弱,市场适应能力较差。

2009年,全市高技术行业增加值为4.2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1.1亿元的1.35%;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6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33%。

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目前全球服务业
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70%以上;200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6%,湖南为40.82%;郴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6%,比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要低,与邻近衡阳的36.6%持平,远低于韶关的44.76%、长沙的44.64%、广州的60%。

(二)机遇与挑战
1、机遇。

一是武广高铁加快了沿线生产要素的流动。

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铁路沿线的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郴州的可能性增大,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是武广高铁推动了沿线现代物流的巨变。

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能有效分流原京广铁路的客流,从而使京广铁路的货运量可由原来的6000万吨增至1亿吨,从而为我市实现“铁海联运”,打造“无水港”城市提供了运力支持。

三是武广高铁降低了企业的营商成本。

我市北至长沙,南到广州由3个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左右,极大拉近了我市与长株潭、珠三角乃至世界各地的时空距离,武广高铁的快速度,降低了他们在郴营商、管理的成本。

四是有助于推动郴州提高城市品位。

武广开通后游客前来郴州更为快捷,人员自然会增多。

而游客的出行方式也必然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以往珠三角等地的游客喜欢自驾游,自由而无拘束。

但相对于以往驾车五六个小时赶往郴州,现在坐高铁无论时间和金钱都能大为节省,给郴州带来巨大的商机。

这会推动我们抓住机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提高文明素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服务档次,强化行政效能,为应对“虹吸效应”,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增强不竭动力。

2、挑战。

第一,武广高铁沿线城市竞争更加激烈。

武广专线开通后,将纵行湖南沿线的各大城市,融入珠三角和长株潭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受益于武广高铁的城市并非郴州一家,并且各个城市都在制定政策、打造平台、优化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沿线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都被同时放大。

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科学应对“虹吸效应”,郴州的优势将被缩小,劣势将被放大,极有可能陷入“满鸭子”危机。

第二,各地争夺发展机遇不断升级。

借助“武广”,各地凭借其自身的资源、环境、政策等优势,不断出台优惠政策,谋求自我发展。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应对“虹吸效应”,郴州曾经由低廉的土地、水电等打造起来的“洼地优势”正慢慢消失,并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一是高端产业难以向郴州聚集,低端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二是企业总部有可能从郴州移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外流失;三是中小企业被排斥,郴州大多属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人员素质低,在面对更高级别中心城市的企业竞争时将无力抵抗,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将举步维艰。

第三,武广高铁沿线区域将随着高铁推动逐步形成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市场进一步共享,并被纳入区域级联动,这对依靠地域优势成长起来的产业(如狗脑贡茶、巨峰葡萄、邦尔泰油脂等)进一步成长壮大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地域性产业将陷入被动接受市场的境地。

三、打造生态郴州、应对“虹吸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立足自身优势,抢抓高铁机遇,倾力打造生态郴州,科学应对“虹吸效应”,在“反虹吸”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实现科学跨越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塑造生态主体。

一是强化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生态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市民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建设生态城市
的关键。

应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措施,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包括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等,逐步形成高水准的生态文化和高度的社会文明,为生态城市的持续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主要表现在:首先提倡适度消费,这主要是相对于过度消费而言,适度消费提倡过简朴的生活,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而不是以消耗更多的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为标志;其次消费生产和使用环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

三是塑造生态形象。

要以郴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制定生态评比标准,实行生态单位、生态社区、生态村镇评比活动,努力构建生态政府、塑造生态企业、培育生态市民,让其行为既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又不偏离生态城市建设的正确方向,使政府、企业、公众三大行为主体同心协力推进生态郴州建设。

2、培育生态文化。

一是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

郴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神农作耜、项羽徙义帝、韩愈六过郴、洪秀全扩军、三绝碑、爱莲说等脍炙人口,湘南起义、沙田整风、少帅被囚、女排腾飞等光辉闪耀,苏仙传说、嘉禾伴嫁歌、汝城香火龙、桂阳湘剧、资兴还盘王愿和安仁赶分社等民间文化与文艺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的文化渊源,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纯朴厚实的民间文艺,这一切都为郴州培育生态文化奠定基础。

为了弘扬历史文化,提高竞争力,我们可以在制造、命名特色产品上,融入郴州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开发“义帝”牌系列产品等。

二是培育现代生态文化。

现代生态文化是以人为本,在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的前提下,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新文化;建设生态郴州应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生态文化渗透
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城市形象设计、建筑设计、企业发展、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文化宣传、产品制造包装等项目上,研究应用无污染、低消耗、资源再利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培育具有郴州特点的奋发向上、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3、优化生态环境。

第一,科学确定人口承载力。

所谓的人口承载力不是指城市的最大容量,而是指满足人们健康需要以及生态良性循环前提下的人口限量,同时既要考虑人口现有规模下的状况,也要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要,既要考虑静态人口分布,也要考虑流动人口状况。

第二,优化生态环境。

一是要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牢固树立“绿色生态是郴州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的理念,加大投入,建立城市生活垃圾、特种物质和城市用水回收利用系统,建设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

把“生态郴州”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决策、每一项规划、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举措中,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二是注重城市景观格局的科学规划。

遵循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体协调的原则,立足郴州城区范围,兼顾湘粤赣省际区域生态圈,统筹山水林城规划,健全森林生态网络。

其核心是“三林三园三网三绿”,具体可以表述为:山区育三林——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风景游憩林、产业原料林——林保生态安全;低丘造三园——森林公园、绿色田园、生态果园——园供观光休闲;平地织三网——河流林网、道路林网、湖库林网——网护鱼米之乡;城区建三绿——山丘镶嵌、绿廊相连、绿楔分隔——绿促人居和谐。

重点保护建设城中之山和山中之林,让城市骨架沿山谷拉开,做到城中有山,山中有林,林中有城,将郴州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林邑之城。

第三,优化城市结构。

城市的建设规划要充分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走势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要充分重视城
市不同区位的固有功能,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人文特色、人口分布。

做到规划有远景、发展有预期、生态有保证。

第四,优化社会环境。

主要是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倡导“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让所有宾客进入郴州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4、构筑生态产业。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发展生态农业。

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优化农户能源结构入手,深入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程。

在绿色农业建设方面,以推广质量认证体系、环保体系以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各种生产认证为抓手,强化对农产品生产行为的规范监管,有效地确保产品质量。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鼓励发展低碳产业。

从加快产业“布局、转型、改造”入手,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建设“小、中、大”循环产业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实施“优化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两大系统工程,通过限制和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关闭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生产线,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绿色产业。

不断调整优化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等产业结构。

三是注重资源开发,鼓励发展新型生态产业。

立足自身资源开发和经营,加快发展旅游、文化及会展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提升发展,形成服务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档次。

切实抓好城东新区、郴资桂同城化、西城新区的规划和建设。

要高起点、高标准、高人性化编制武广高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形成“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空间结构。

优先发
展新兴战略产业和兼顾发展其他产业。

围绕高新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

四是发展现代物流业。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扶持郴州义捷物流、君鑫物流、宏顺物流等龙头企业。

不断完善物流市场发展的硬环境,重点建设铁路口岸、完善公路口岸、农产品集中验放场。

依托湘南物流园和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开通郴州至广州、深圳铁海联运,优化通关工作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形成高效、便捷的大通关格局,努力打造湘粤赣边际最大的“无水港”。

抓好湘南国际物流园的建设,要把湘南国际物流园建设成连接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物流节点。

建设郴州“虚拟物流中心”,应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整合郴州各方物流资源,搭建郴州市物流信息共公服务平台,使郴州物流服务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5、创新生态机制。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高铁开通给郴州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创新机制,为打造生态郴州提供保障。

一是赢战高铁时代,成立高铁经济研究中心。

研究高铁给郴州带来的利弊及发展方向、路径,用来指导政府决策。

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环保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完不成污染物减排任务或责任制考核低于90分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对污染治理不力或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

三是建立扶持引导机制。

为充分调动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市政府设立发展低碳经济基金,财政每年拿出资金用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研究、试点示范及推
广工作。

并制定出台《加快产业发展激励政策》、《郴州市节能奖励办法》,对发展低碳经济、节能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对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为有效恢复因矿产开采和金属冶炼破坏的地质环境,郴州要率先推出“采冶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并加以推广。

保证金制度明确规定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与地质环境保护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要求严格执行地质环境评价,在进行依法治理且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才能得到保证金返还。

五是建立招商引资新机制,树立新的经济观。

利用区位、资源、平台等优势,充分放大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赋予郴州先行先试34条政策,加强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建设,突出招商选资,对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专项支持。

六是建立行政管理新机制。

以“高铁时代”为契机,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全面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创造最优、最特、最宽松的政务环境,推进郴州生态化发展,科学避免虹吸作用的不利影响。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