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研究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异化研究文献综述
一、理论概述:
(一)消费异化提出的理论渊源
一般认为,“消费异化”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但马克思本人并未就消费异化做过专门论述,在他的著作中,对消费的讨论总是和资本主义生产联系在一起。尽管如此,马克思提出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哲学上的“异化劳动”的概念,一个是经济学上的“商品拜物教”的概念,可以为我们进行消费异化的研究提供某种借鉴和依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提出的“商品拜物教”,其实是“异化”的有一种形式,它使由人创造的价值以一种自然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商品拜物教”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容易使人们错误地吧社会的外观误认为是社会的现实的本质,错误地把市场、商品、消费、量化的生活标准等同于自己真正的物质利益,从而容易导致人的本质、人的需要被异化。因而,在消费活动中,人的所有需要越来越以物来满足,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受控于物的世界,这就是异化的一种表现。
(二)消费异化的提出及主要概念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较早对消费异化进行了界定。他们从人性的角度,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进入了富裕社会,当时人被异化的范围更广泛了,已经由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他们认为,消费异化指的是:消费本来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这一功能却被异化了,消费被赋予其他意义。一方面,它成为人们在劳动中是去自由的一种“补偿”,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另一方面,统治者对消费进行操纵和控制,使消费成为一种实施社会控制的工具。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消费与认得存在展开研究,把消费的本性和功能发生异化作为研究的起点,重点探讨消费异化后消费的意义和人的存在状态。
此外,其他一些学者的消费异化界定亦值得参考。如生态学社会主义学者从人鱼自然角度对消费异化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消费异化使人把消费当作目的本身,追求一种对自然的无度索取和占有。这样,消费与人的真正需要背离了,演变成为消费而消费的病态行为。正是消费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还有一些学者把消费分为满足需要的消费和满足欲求的消费,在此基础上界定消费异化。他们认为所谓消费异化,即是指人们以欲求而不是以基本的生存需要作为消费的出发点,从而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人的物化状态。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消费异化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消费异化的长生与近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近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的需要不仅有了量的增加,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基本型需要发展为享受型需要。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为了大大这个目标,就必须:第一,扩大现有的
消费量;第二,把现有的消费扩大到更大的范围,以便制造心的需要;第三,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这就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加快了生产的步伐,也加快了交换、消费的步伐。而西方社会的消费文化由此形成。非常明显,消费文化是根据商品生产的逻辑而不是人类全面发展的要求生产个人的需要。在这种意义上,它已是一种“异化”的文化。
其次,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消费异化的产生。按马克思的理解,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不仅使自然人化,也使人自然化。现代社会,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虽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但人们在工作中是去了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成为了装配线上的一个固定零件,工作重复、单调和无思想,创造性、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第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日渐盛行对消费异化其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消费异化与异化的消费观念的传播与盛行有极大的关系。为了夸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就必须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就需要摈弃禁欲苦行的新教伦理,将追求无穷无尽享乐的奢侈观念作为夸大生产的精神动力。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播功能发生了异化,其实事求是的基本功能越累月淡化,更多地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手段和传播消费文化的载体。
(二)消费异化的影响及危害
消费异化是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它造成了人们对物质的极端尊崇和全社会的奢靡浪费之风,导致了人的价值取向的错位,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西方消费社会中人的物化和异化现象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整聋发聩的批判。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人们陶醉于经济繁荣的景象之下,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追求时尚,许多人沉浸在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之中,没有了对精神完善的追求和终极关怀。人们被消费所操纵而丧失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能力。所以马尔库塞一阵见血地指出,发达工业文明的人们,是完全受物质欲望支配的单向度的人,是地位提高了的消费物品奴隶。
在消费文化的浸淫下,许多人形成了新的“商品拜物教”,把毫无节制的消费、挥霍无度的物质享受和追求无止境的消遣当作人生的最大意义和幸福美景。由此而产生各种奢侈浪费的夸示性消费行为。在让·鲍德里亚看来,夸示性消费已经构成了社会所有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和纽带。他在《消费社会》中指出,流通、购买、销售,对作了区分得财富及物品、符号的占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我们的编码,整个社会都依靠它来沟通交流。这种夸耀财富的消费习惯一旦风行,就会控制习俗,成为供人的体面标准,然后,就会成为下一股消费潮流的起点,使全社会的奢侈浪费之风愈来愈盛。另外,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司空见惯的一次性消费、产品的过度包装等现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地球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就在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极端繁荣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许多人却并不感到更加快乐,反而市场觉得空虚、烦恼、孤独和米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弗洛姆认为,同19世纪相比,20世纪的西方社会虽然在物质上更加繁荣,但人却陷入了困境。亚伯拉罕·马斯洛通过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满足与对金钱、物质的无端追求,不仅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