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淤泥质海岸动力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1、潮滩
长江口
18
2、贝壳堤
定义
贝壳堤是由生活在潮间带的贝类死亡后,其硬壳经波浪 搬运,在高潮线附近堆积形成的。这些堆积体发育于淤 泥质平原海岸,发育的地方岸坡平缓(1-2‰),具有中 等强度的激浪作用。
贝壳堤是一种沿岸堤,标志着海岸线的位置。
形成条件
稳定的或下降的海面 较强的沿岸流作用 有足够的泥沙供应(包括大量死亡的软体动物)
粒径
从低潮线至高潮线,泥沙的粒径逐渐变细。 涨潮和落潮加速带,较粗物质的沉降带。 涨潮和落潮减速带,沉积物粒径较细。
淤泥砂质潮滩的沉积构造出现淤泥和砂的交替沉积,从而产生
了砂和粘土的纹层理,扁平层理以及透镜状层理。
8
1、潮滩
潮滩的泥沙输移
机制
影响潮滩泥沙输移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包括潮流、波浪、水 深及潮水淹没时间等。在本世纪50和60年代初,Postma等曾经 论述了悬浮物质的沉积受到“沉降滞后”和“冲刷滞后”这两 种机制。
动力:显著的潮差,潮流强劲,波浪较弱。
地形:泻湖、海湾、潮汐通道和河口湾。
4
1、潮滩
潮滩的分带
分界线
平均大小潮的高低潮位作为基本的分界线
划分一:
潮上带:平均大潮高潮位之上(理论上可至最高潮位)
潮间带:平均大潮高潮位和平均大潮低潮位之间
高潮滩:平均大潮高潮位和平均小潮高潮位之间 中潮滩:平均小潮高潮位平均小潮低潮位之间 低潮滩:平均小潮低潮位和平均大潮低潮位之间
7
1、潮滩
潮滩的动力和粒度
动力
潮间带是海与陆之间的过渡带,在大潮期间,整个潮间带被海 水淹没,而在大潮低潮位时则全部出露。
潮流是塑造潮滩的主要动力因素。潮流特征受地形和附近流场 的影响。有的潮滩的潮流以往复流为主,存在明显的憩流时刻。
潮间带的水位-流速变化过程一般是不一致的,最大流速常常出 现在中潮位附近。涨落潮流历时和流速不对称,一般来说,涨 潮历时短于落潮历时,涨潮平均流速大于落潮平均流速。
19
2、贝壳堤
黄骅贝壳堤
渤海湾西岸,河北省黄骅市沿海
共有6条贝壳堤,平行于现代岸线,代表不同时期的岸线 位置
1号贝壳堤距今6150-5340年,前后经历810年
距今5340年以后,由于黄河在附近入海,海水混浊,泥沙淤积 成陆,海岸线前伸,从而把1号贝壳堤遗弃在高处的陆地上。
2号贝壳堤距今4740-3955年,前后经历785年
1、潮滩 2、贝壳堤 3、潮水沟 4、潮汐汊道和潮汐三角洲 5、潮流脊
3
1、潮滩
概念
狭义:潮间带光滩(无植被覆盖) 广义:除光滩外还包括潮间带上部的盐沼和红树林(限
于纬度低于30°左右的热带和亚热带)
潮滩的形成
物质:丰富的泥沙来源是潮滩形成的物质基础。河流直 接提供,浅海冰期沉积物侵蚀后的向岸搬运。
低潮滩潮水沟沟口附近,沟谷宽浅,流速一般大于 100cm/s,沟型平直,以堆积为主。
潮水沟的纵剖面在高潮滩极为平缓(0.1‰),中潮滩坡 度最大(1-0.5‰),低潮滩坡度又变缓(0.1-0.2‰)。 27
4、潮汐汊道和潮汐三角洲
潮汐汊道(潮汐通道)
定义
通常是指沟通泻湖和海洋的通道,由于两者之间水体的交换是 由涨落潮来实现,故称潮汐汊道,有些地方把连接外海和半封 闭港湾的通道也叫潮汐汊道。
26
3、潮水沟
潮水沟的发育
潮水沟的发育可以用它的密度来表示:
密度=潮水沟面积/潮滩面积
如江苏东潮滩在侵蚀岸段潮水沟密度为7%,淤积岸段为 12-22%,平均密度为15.4%。
高潮滩的潮水沟比较平直,流速小于40cm/s,潮流很少 越过沟谷漫向滩面。
中潮滩是潮水沟密集区,沟系复杂,主干沟切入滩面, 支沟汇入,主沟侵蚀作用明显。
潮下带:平均大潮低潮位之下(理论上可至最低潮位)
划分二:
潮上带(高潮滩):平均高潮位之上。
潮间带(中潮滩):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之间。
5
潮下带(低潮滩):平均低潮位之下。
1、潮滩
潮滩的横向分带
6
1、潮滩
潮滩的微地貌
潮滩的地形是流体在松散边界层上运动所形成的,其形 态反映了潮波(或波浪)的作用过程。
12
1、潮滩
潮滩体系
潮沟-通道带:潮流是主要的动力条件。潮沟因侧向侵蚀和侧向沉 积而引起侧向迁移,在水中的大量泥沙主要来自侧向侵蚀作用。 在底部地形不规则的地点往往出现一些深的坑洼。
通道-潮滩过渡带(潮滩边缘):沿着宽阔通道的潮滩边缘受到波 浪相当强烈的影响。在这些边缘地带的沉积物主要是由砂质沉积 物组成的,而在一些波浪作用相当微弱的地带则以淤泥含量增加 为特征。在这种潮滩边缘地带,因波浪和水流活动频繁,只有一 些粗颗粒的物质被沉积下来,形成一些类似滩脊、滩肩和大的沙 坡。
潮沟系统:平行状、树枝状和伸长树枝状、分支状、分流状、 相互连接状
根据弯曲度将潮沟分为5类(Schumm,1963):
顺直型 微湾型 规则弯曲型 不规则弯曲型 扭曲型
根据弯曲率的大小来区别潮水沟(Leopold等,1967):
弯曲率:潮水沟的两端沟谷长度与两端间直线距离之比 ≥1.5:弯曲型
下来,就需要有附加的能量去克服重力和粘性作用,促使泥沙
颗粒重新悬浮。
9
1、潮滩
潮滩上悬浮泥沙的沉降滞后和侵蚀滞后示意图
10
1、潮滩
涨潮过程中,水质点A的流速逐渐增大,在1点处达到使颗粒2悬 浮的临界流速,悬浮颗粒在C点开始下沉,但在下沉的过程中继 续被水流向岸搬运,直至落淤到5点。
落潮过程中,上述沉积颗粒不能被水质点A’侵蚀,原因是该水 质点在回到5点位置时达不到使该沉积颗粒悬浮的流速(只有当 它越过5点继续离岸运动一段距离后才能达到这一速度)。结果 该沉积颗粒只能被距离岸边更近的水质点B’搬运;虽然水质点 B’到达B点,但沉积颗粒从7点开始下沉,最终却落淤到9点。
可根据微地貌来推断潮流与泥沙运动的状况。微地貌的 延长方向与流体运动方向一致。
潮滩上有各种长形的、舌状的水流波痕,波痕的高度: 前坡坡长:后坡坡长=0.5:1:6。一般波痕高5-10cm,长 度可达2m。流痕形成后又受改造,一是落潮时水位逐渐 减低,水底流痕逐渐被改造为小形态的流痕,就在大的 舌状流痕上叠加了小型舌状和菱形流痕;二是水位降低 较快,大的纵向流痕仍被保存,只是脊部被削去,成平 顶的纵向流痕或舌状流痕。
若干个潮周期后,沉积颗粒会被向岸搬运到某一位置,到达那 里后,落潮流就不能再将它搬动(由于潮流的平均流速向岸降 低之故)。
11
1、潮滩
潮滩的基本类型
堡岛隐蔽型 有些海岸浅海被一系 列与海岸平行的堡岛 与外海域分隔开,在 这些堡岛之间有水流 迅急的潮汐汊道,他 们成为海岸水域与外 海域之间水流和沉积 物相互交换的通道, 在这种海岸环境中往 往会发育良好的潮滩。
潮汐汊道的形成
潮汐汊道主要是由于暴风浪冲决沙堤所形成的。在堡岛狭窄的 地段最容易被风浪冲决而成为通道。
当暴风雨导致沿岸增水作用时,在堡岛上一些狭窄和低洼的地 点常被冲决,这是潮汐汉道形成的有效方式。
当暴风雨过境时,沿岸出现离岸风,使宽阔的泻湖水域的表面 水体雍集在堡岛内侧并冲开堡岛的低洼地点形成决口。泻湖内 的潮沟水体汇集成大的水槽也可冲决堡岛流入海洋。
有层理构造。
13
1、潮滩
港湾隐蔽型
分布在港湾海岸环境内的潮滩。
港湾海岸外往往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分布,这些岛屿对 来自外海的海洋动力起着天然的屏障作用,使岛屿背后的 海岸水域成为悬浮物质沉积的环境。
有些港湾两侧的陆地或岬角也起着削弱海洋动力,对港湾 有屏障作用。港湾型潮滩的形成和发育通常离不开沿岸丰 富的泥沙供应。泥沙沿岸通过湾口时被涨潮流带进湾中沉 积。浙江海岸的很多港湾潮滩就是长江口泥沙向南作沿岸 搬运时沉积的。
潮滩带:在动力条件较强的地带,潮滩由砂沉积物组成,滩面上 具有一些水流塑造的小波痕。当强浪活动时,滩面则产生浪成的 大波痕。沉积层中以小波痕层理占支配地位。在2-5cm厚度的原生 层理沉积层以下,底栖动物扰动相当剧烈。
在比较隐蔽和动力条件较弱的地带,砂质潮滩的粉砂含量为1-5%,
滩面相当平缓,没有波痕。底栖动物活动频繁,沉积层中几乎没
许多潮汐汊道口出现在暗礁、岛屿等地的附近。这些地点由于
28
波浪折射使沿岸漂沙方向变化而有利于汊道的维护。
4、潮汐汊道和潮汐三角洲
由于黄河改道,入海泥沙剧减,海水澄清,淤积停止,海岸线 趋于稳定,贝类大量繁殖,在波浪作用下又形成新的贝壳堤。
距离1号贝壳堤15km。
6号贝壳堤距今1030年
至今仍在潮起被淹、潮落出露的高潮滩上
20
距离1号贝壳堤30km。
2、贝壳堤
黄骅古贝壳堤
21
3、潮水沟
定义
潮水沟是指潮滩上的沟谷系统,受到涨潮与落潮双向水 流的作用,落潮后干露。
沉降滞后指的是水流速度下降到不能维持颗粒悬浮时,颗粒从 开始下沉至落到滩面上所需要的时间。即水流流速小于悬浮泥 沙临界沉降以后,该悬浮泥沙仍可随水流运移一段距离才能沉 降下来。
冲刷滞后指的是使维持泥沙质点悬浮所需要的流速与冲刷相同
粒径泥沙质点所需要的临界流速之间的差别。这种滞后在粘性
细颗粒泥沙运动中表现尤为明显,悬浮的细颗粒泥沙一旦沉积
23
<1.5:顺直型或微湾型
3、潮水沟
24
3、潮水沟
25
3、潮水沟
潮水沟的水流特征
当潮流仅在潮水沟中流动,流速较小且涨落潮流速流量 大体相当
当潮位高于滩面,落潮流速将大于涨潮流速,其最大流 速出现于刚刚高出滩面或即将低于滩面的较短时间。
一次涨落潮过程中,滩面是通过涨潮带来泥沙产生淤积, 而潮水沟主要是通过落潮向岸外输送泥沙。
海岸动力响应
三、淤泥质海岸的动力响应
淤泥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通常是由砂、粉砂、粘土和贝壳碎屑以及植 物腐殖质等多种泥沙粒级和有机质混合组成的。
淤泥质海岸环境的海洋动力条件较弱,沉积物结构较细, 海岸坡度相当平缓,一般为1-2‰。
淤泥质海岸主要受到潮汐和潮流的作用。
2
三、淤泥质海岸的动力响应
16

1、潮滩
河口沙洲型潮滩(潮滩岛) 河口发育与演变是在水动力作用下通过泥沙的搬移而完成, 河口泥沙有的悬浮在水中随流运动,有的悬浮、沉积、再 悬浮、再沉积,有的在床底上推移前进,但它们在径、潮 流等动力条件和盐、淡水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将会在适当 的地区沉积下来。 我国的长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分叉河口之一,每年到达 河口的大量泥沙量中将近一半的泥沙沉积在河口区域。在 过去的13个世纪,在长江河口区沉积下来的泥沙已经形 成了4个河口沙洲——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以及九段 沙,其中九段沙是最年轻的一个沙洲,它是最近几十年发 展起来的。
有些港湾的湾顶有河流注入,这时港湾的泥沙来源既有沿 岸搬运也有河流输运,虽然两者的贡献可能不同。
沉积物从湾中央向岸边变细,表明沉积物从低潮位向高潮
位变细
14
1、潮滩
德国亚德湾潮滩
15
1、潮滩
开敞型潮滩 潮滩的发育主要取决于沿岸的泥沙供应量与海洋动力搬运 量的对比。 如果沿岸泥沙供应量长期大于沿岸动力的总搬移量,则泥 沙向海进积,使岸外水深逐渐变浅,相应地减弱了海洋动 力的能量,导致潮滩的发育。这种潮滩的发育通常与大河 所输出的巨量泥沙有密切关系。 潮滩向海的一侧是由中砂所组成的前缘沙坝,它的前海滨 具有沙脊和凹槽体系的地貌特征。潮滩向陆一侧沉积物逐 渐变细。潮滩沉积物的供应主要来自于河流输出的物质。 入海的大部分河源物质被涨潮流和波浪向岸搬运堆积,而 部分物质则沉积在浅海。开敞淤泥质潮滩上细颗粒泥沙能 沉降下来的主要机制是滩坡平缓和岸外水域的底层存在浮 泥,这两个因素都使波浪在到达岸边时能量已大量耗损。
影响潮水沟形成的因素
潮汐和波浪特征 沉积物类型 滩面坡度以及沉积物的固结度 沉积物搬运的总量 植物和动物的活动情况
22
3、潮水沟
潮水沟形态
潮沟可以是单一潮沟,也可以是潮沟系统。从岸向海, 大多数潮滩的潮水沟呈树枝状,具陆地水系的形状。
单一潮沟:直线状、弧状或弯曲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