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里坊制度的崩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里坊制由鼎盛走向崩溃。这一崩溃过程,萌芽于唐代中晚期的长安城。宋开封城内里坊的崩溃,以“侵街”为突破口。由于宋廷极力制止,崩溃推进地十分缓慢,直至北宋末年,里坊制才彻底崩溃。从此呈现出新的城市景观。

一、里坊制崩溃萌芽于唐中后期的长安城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存在。《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毛传曰“里,居也”。西汉长安城,则划分为160里,且“室居栉比,门巷修直”。此后,里坊制度日益完备,至隋唐长安城达到鼎盛。这时,在城市结构上,里坊整齐划一,“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在市民生活上,实行严格的“夜禁”制度,即“昏而闭,五更而启”。对于“诸犯夜者,笞二十”,“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唐长安城夜间坊门紧闭,呈现出“六街鼓绝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的寂静夜色。这种严格的里坊制度以强化城市管理为目的,却给市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中期以后,长安城内侵街建房、坊内开店、开设夜市的现象广泛出现。

虽然唐高宗永徽《唐律疏议》“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但未能真正阻止“侵街”。与“侵街”同时还有对“夜禁”的破坏。唐诗中有“日中一为乐,夜半不能休”的记载。同时也出现了坊内开店,市坊互渗的现象。本来唐长安城内设有东、西二市作为交易的集中场所。但又有“日中击鼓三百声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声而散”的限制。中唐以后,工商店铺渗入坊内。如颁政坊有馄饨曲,长兴坊有毕罗店等。

二、北宋东京的“侵街”与里坊制崩溃

宋东京里坊制的崩溃,早在隋唐汴州城已见端倪。隋开皇年间,文帝东封泰山路过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乃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可见当时汴州已出现商业繁荣、向街开门的现象。至唐代,随着汴河漕运的发达,汴州商业更为发达“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出现了通宵夜市。

五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后周时期,东京日增繁盛,“民侵街衢为舍,,上命悉直而广之,广者至三十步”,却招致一片“怨谤之语”。于是,官方作出让步,“其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其次有差”。相比之下唐长安城大街上,连植树也是禁止的,代宗广德间曾下诏:“城内诸街衢,勿令诸使及百姓辄有种植”。

北宋时期,东京城商业繁盛,客观上要求拆除坊墙,建立新的街市制度。但是宋廷力图维护昔日的里坊制。早在宋太祖时期,太祖“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直到宋徽宗间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里坊制才彻底废除。结果,商业店铺纷纷沿街而建,形成了街市,这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形象的描绘。

我国古代里坊制度,是一种落后的城市管理手段。坚固的坊墙,严格的夜禁,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自由。坊墙与夜禁的废除,标志了里坊制的崩溃,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首先,繁华街市开始大量出现。对此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详尽记载,如朱雀门外街巷相国寺东街巷等。

其次,东京城中,尤其是街市中,楼阁普遍出现。在唐长安城,为了维护里坊的严密性与整齐性,代宗时下诏:“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文宗时颁敕“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宋时则公开取消了这条禁令。

另外,宋东京城出现了“官民混居”。在里坊制度下,“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人居住,公私有便,风俗齐肃”,官民居住也是分开的,唐长安皇宫以东诸坊多为王公贵族集中区。

总之,北宋时尤其是后期城区街市贯通、楼阁遍布、官民混居,呈现出与唐长安城截然不同的城市面貌,从而掀开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